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记忆中的交流大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7-26 1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忆中的交流大会


                                                                                                               文/露渊





           对于我们来说小时候的生活是贫困乏味的,但是相对现在的老年生活来说,还是很怀念以前的以前,那些在老家的日子,不论是第一故乡还是第二故乡。至少在老家邻里之间没有这么生疏,那时候的好多事还是值得回忆的。

        虽然随着社会发展,相比以前,表面上看起来现在的生活环境与质量是之前没法想象的,但实质上不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邻里之间的那种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是无法言表的。

        小时候的生活很单调,我们所期盼的无非就是每个月一次的露天电影,或者是每年一次的交流大会。

         那时候的交流大会,主题指的是戏曲文化传播,生活单调的人们,整个冬天都在期盼着。

         交流大会启动之前,会在十里八乡都帖大红广告纸。一般都在村头老榆树下,那里是村民闲时聚集的地方,堪称乡村情报站,又叫欢乐谷。其实老榆树下只不过就是几棵被人们屁股打磨的,光滑发亮的白杨树墩子,外加几块单模土坯,当然单模土坯只有人多的时候,实在没地方可坐了,才会有人去坐。

         整个冬天就是庄稼人的节日,男女老少除了吃喝就是在老榆树下玩扑克,掀牛九,纳鞋底,织毛衣,带娃的,闲聊的,磕葵花籽的,麻子的,蚕豆的,实在没有就炒苞米粒,装兜里去凑热闹。庄稼人把吃炒货叫做吃粗粮,地方方言叫做加料。

        平日里吃过早饭,太阳花刚撒在老榆树上,下面早就老老少少坐了好多人。

         “张叔,婶子今天给你加的啥料?”二狗子带着坏笑。

         “蚕豆,这是你婶子叫我戒烟呢,用来消磨时光,不是加料,你小子尽瞎胡闹。”张老三说着掏出兜里的豆子递过去,“这东西吃了屁多,悠着点。”说完露出满嘴黄牙,笑得真诚。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村主任嘴里吸着烟,咯吱窝里夹着一卷纸向老榆树下走过来。

         “主任。”不知道谁喊了一嗓子。大家齐刷刷地转过头,仿佛在给村主任行注目礼。

        村主任稍微笑笑,不是他架子大,嘴角吸着烟,笑得真诚了烟就掉了。

        村主任站稳后,用右手无名指与中指夹住烟说,“给,二狗子把这个广告帖上。”

         “啥事?啥大事?”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疑惑着。

          “好事儿,要开交流会了。赶快准备准备,该干点啥,能干点啥,自个掂量。”村主任的牙很白,毕竟全村能用得上牙膏的人很少,大多都是用盐水漱口而已。人家是村干部,有出头露面的机会,毕竟见过大世面不说,月月多少有个麦穗黄,这是命,不由人。

         “交流会?呀快看看离我们村远不?”张叔睁大眼睛说,“不管它远近了,赶快回去让我婆娘去炒豆子,有啥炒啥,炒好了我拿去卖,这可是个好机会。”张叔夸张的表情,仿佛看到了大把的钱,都来不及看看啥时间开始,一溜烟跑了。

         剩下的人都围着二狗子,焦急地看着二狗子帖广告纸。

          红纸黑字在太阳花下很是醒目,“呀,就定在咱村委会?”兰花婶一下子看见交流会地点,“就是呀,今年就该轮流到咱村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惊呼着,老榆树上的麻雀,精瘦的小爪子牢牢地抓住榆树枝子不放,它们专心的是老榆树下的人们啥时候走?看中的是人们脚底下的葵花皮,豆子皮,或许还有无意间掉落的各种籽。那个年代人饿,麻雀也饿,大家都饿着,麻雀比人还不容易,尤其是现在,天寒地冻的,俗话说,肚子里无食打寒颤,出了麻雀窝就让麻雀冷得颤抖,所以死守着老榆树下的人们和各种皮。

         大家兴奋之于赶紧回家去做准备,有的卖麻花,有的卖炒货,还有的打算拿着自家地窖里准备的愣头青去买。

          虽然谁家都有地,谁家都不缺,但是人有勤快,也有懒惰,地也一样,有的人家地里长粮食,但主人家懒惰,有的人家倒是勤快,但是地里不长粮食。反正这世上有人卖的就有人买,大家并不愁卖。

          交流会定在三天后,原计划只开六天,看情况,人气旺就加三天。

          在冬天开交流会,绝对的人气旺。大家都闲着,老人们闲着打扑克牌,输了还得画胡子,满脸都画,没墨汁,用锅底灰画,图个乐子。老年妇女眼神不好,带孙子,围着锅头转,感觉挺憋屈。小媳妇围在一起聊天做针线活,偷偷地说荤段子,心里算是乐呵。那些青头小伙子,水灵灵的大姑娘都等着交流会。

          可不是嘛?谁没年轻过?夏天一起到田里干活,割猪草,放牛羊;冬天一起到村子以外的以外筛石子,拉黄沙,俊男靓女看对了眼,心里乐呵着呢。可年代不允许,父母更不允许。

          开交流会,白天开,晚上也开。这不大好机会来了,趁着天黑人多。悄悄挨着心爱的人儿说说话,乐呵乐呵。胆大点的还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悄悄拉拉手。小孩子更是期盼,可以撒娇,可以整晚赖在大人怀里,趁着人多要好吃的,好玩的。别看人小,心里啥都知道,毕竟交流会人多,大人们不抱着小孩是绝对不会放心的;毕竟人多,十里八乡的都是乡亲们,小孩要,不论是吃的,玩的,谁还没个面子,就算打肿脸也得撑着,所以交流会是人人期盼的,大人小孩都盼着,老人们也盼着。

  交流会的日子说到就到了,大家个个都起个大早,天还没亮就起来了,早早吃过饭,当然只吃七分饱,留下三分到交流会场互相‘交流’。

        都是种庄稼的人,他家有葵花,你家有豆子,相互交流一下,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见了面,面熟并不知道姓甚名谁,掏出兜里的炒货,或者是卷烟交流交流,增进感情,三句话不离本行也交流一下自家的田地,适合长啥粮食?谁家女娃该找婆家了?谁家男娃是个好后生。羡慕谁家的,嫉妒谁家的,看好谁家的,都交流交流,这就是最基本的交流会。毕竟平时没有这么多人,更没有这么个氛围。

         “麻花,又香又酥的大麻花。”

          “油糕,枣子糕,祖传秘方,不尝不知道,一尝传千里。”

          “炒货,炒货,现炒现卖,大家都来看。”然后是擦擦擦的翻炒声,硬柴火舔着铁锅底子,毕竟是寒冬腊月香气夹杂着热气,吸引了好多人,真的是里三层外三层。

            “黄粉汤蒸饼看过来,来来来,这边看。”

            “风车,大小风车,大小喇叭,稀罕物。”   

           交流会在各种吆喝声中正式开始,人来人往,挤过来挤过去,熟悉的不熟悉的,该见得不该见的都见了,大家互相点个头,或者是大声打个招呼,毕竟人多杂音大。

         交流会的主题是戏曲,而且是本地戏班子,传统的调子,《二进宫》,《杨门女将》,《窦娥冤》坐在戏台子下看戏的肯定是一些老人,大多能听懂,坐着自家带过来的板凳子,有的腿脚不利落,还被儿孙们拉着架子车过来。

         老人们是真的来看戏,仰着头,张着嘴,老爷爷们大都吸着自制卷烟,看得特别认真,表情跟着戏台子上的演员,难过时皱皱眉,开心时跟着乐呵。还有的,懂点戏曲的夸张地,旁若无人地模仿着做动作,嘴里咿咿呀呀学着唱几句。并不会台词,只是图个乐子。

          老奶奶们有的也张着嘴巴,有的包着嘴巴,不管是张着的还是闭着的,都没几颗牙齿,所以嘴巴都闲着。不像年轻人,不但爱吃东西,话还非常多,人也不安稳,走东窜西很是让老人们看不惯,可又无奈,只能是眼睛和整个头部跟着那些年轻人忽左忽右,忽高忽低。

         毕竟是种庄稼的人,不到中午那些卖吃食的人大都没有开张,一个个垂头丧气地,炸麻花,油糕,枣子糕,这些是很费柴火的,虽然柴火对于庄稼人来说不算成本,只需要力气,只要人勤快,走出村庄就有,可是油锅里的清油是很贵的。炼好了又停了,再炼清油总归是少了。

         没了生意,总归是垂头丧气,有的从腰间掏出烟锅,烟锅是老式的,烟杆是古铜的,有点长,先是在鞋底子上磕几下,再倒点自己种的旱烟末,歪着脑袋在油锅底下引火,吸一口一股子浓烟从鼻子里喷出来,叹口气四处张望。

         有的窜岗,跑到炒货摊子上,尝尝味道,主人家抓一把炒货,相互诉几口苦水。

          临近中午,离家近的都回家了,离家远的,晚上不打算来的就在戏场子买个麻花,油糕或者枣子糕,还有凉皮,面筋啥的凑合着吃几口,下午接着看,天黑了回家。

         这时候戏场子里最高兴的就是那些生意人,卖力地讨好着每一位顾客。

        都是同乡人,大家并不陌生,吃着聊着,乐呵着。

         交流大会,以交流为主,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同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展现的不仅是传统文化,同时展现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大众群体的生存意识,通过交流大会,全镇的人互相学习,不仅交流土地种植技术,还互相探讨学习尊老爱幼的经验。相互交流与老一辈和小一辈的相处经验。

  晚上的戏,一般都比白天的精彩,而且戏份短。大家都知道,寒冬腊月的不说,戏不精彩的话人更少。

          戏场子早就用最古老的方法,周围拉了电线,用两米高的白杨树杆子,把电线高高地架起来,分段安装了十五瓦的灯泡,虽然灯光很暗,但是戏份精彩,老人们期盼已久,那时候的人都很孝顺,儿女们不会为难老人,拉着架子车带着老人娃娃都来,看戏的看戏,凑热闹的凑热闹。年轻人更是求之不得,早就在白天用眼神交流好了。

        小伙子在村口吹口哨,或者学猫叫,姑娘们听到暗号,心早就飞出了自家院子,找好了各种借口去约会。

         有弟弟妹妹的姑娘们最好找借口了,早早地讨好弟弟妹妹,借口出去找,一找,找到戏场子。这个借口好,就算爹妈教训,也轮不到自己头上,有弟弟妹妹顶着,爹妈又怎么舍得教训那么小的娃呢?

         到了戏场子,找人多处,灯光昏暗处,悄悄地拉拉心上人的手,那份激动的心情,那种心跳的感觉,就算是回去挨了一顿打也值得。只可惜夜戏精短,幸福还没体验够,戏台子上拉了帷幕,随着锣鼓声也没了踪迹。

          还好,从戏场子到村头还有一段路,而且这段路黑灯瞎火,两个年轻人假装光明正大地牵着手,把弟弟妹妹分在两边往回走。

          路总归是路,感觉没走几步就到了村口。那份难分难舍,想必大家都有体验过。

          不知不觉七天交流大会结束,大家都嚷嚷再续几天,大不了每家再交几袋子苞米芯子,用来给唱戏的演员换场时取暖。

          交流会终究还是续了三天,不论男女老少都各怀心事,皆大欢喜。

           那些生意人更是拿出绝招,更加卖力,不但无师自通了服务态度,还加量不加价,毕竟就三天时间,多少还是有钱赚的,能赚多少算多少,不赚白不赚。

            最后三天人更多,毕竟每年就一次交流会,明年就轮到其他镇子上了,不论男女老少都不方便。再说了,老人们想着谁知道还能不能活到明年交流会?中年人想明年交流会谁知道收成什么样?谁知道还有没有心情和机会去?年轻人更是懂得珍惜这三天的机会。当然,娃娃们自不必提。去不去,不是他们说了算的,大不了哭闹一阵子而已。

       最后三天,男女老少都很珍惜。戏班子拿出的绝对是压轴戏,老人们早早就到了戏场子,左顾右盼地寻找熟悉的人,想在看戏的同时,和老熟人一起聊天,说说家长里短,说说和晚辈们相处的方式,再聊聊岁月的感触和将来要面对的凡尘琐事。

       中年人也一样,不管是闲逛的还是做生意的都特别珍惜这三天,仿佛三天后就像是要诀别一样。那些小年轻更不用说了,所有的激情和不舍都写在眼睛里。在那个年,大白天别说和心爱的人儿说说话,都不能走在一起。这三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盼来了夜晚。

        离得近不说,还可以牵着小手儿,就算是啥都不说,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就那眼神对望,就那小手一拉,啥都不用说,多想时光停留,哪怕变成化石!

        小孩子们使出浑身招数,不但可以向爹妈撒娇,还可以和哥哥姐姐们撒娇,总之各种撒娇,不计后果,先让自己尽量心满意足再说,早就把大人们的棉柳条子,大巴掌,或者是冷不防的一脚都给忘到脑门后面了。

       三天时间,不论男女老少,大人小孩,真的是各显身手,各尽所能,各得其乐!

         最后一天下午交流大会终于圆满结束,戏台子上村主任大声宣布,“今晚就不演了,交流大会就此结束。大家有事的回家办事,没事的可以留下来帮忙拆戏台子,电线杆子,趁着还有太阳都动动手,纯属自愿,不勉强。”

         话音落了,那些生意人,拿着自家经营的营生,麻花,各种炒货,送一些给戏班子的演员,不为啥,没有任何目的,只是诚恳地说一句,“老乡辛苦了,来年再见,自家种的粮食别见外,拿着路上解闷儿。”戏班子的人此时早已感慨流涕,为了大家的认可,为了这份淳朴,最后清唱几嗓子,算是报答这份恩情!

          夜幕来临,戏场子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和宁静,就连各种炒货皮,烟蒂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回想起这些,一种久违的暖流划过心头,那些温馨的,淳朴的画面虽然早已远去,却永远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7-26 19:03 | 只看该作者
故乡的事,故乡的人让人难忘,老师的家乡文化生活还是十分丰富的哟!欣赏佳作,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24-7-27 08:30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4-7-26 19:03
故乡的事,故乡的人让人难忘,老师的家乡文化生活还是十分丰富的哟!欣赏佳作,问好!

感谢老师鼓励支持,向老师学习,感谢所有过往,感恩那些成就我的人生历程,感恩有你,周末愉快!
4#
发表于 2024-7-27 21:35 | 只看该作者
浓郁的乡情,融洽的人生。那些情景,那些人物,是记忆中永远的财富。
5#
 楼主| 发表于 2024-7-28 08:49 | 只看该作者
麦子熟了 发表于 2024-7-27 21:35
浓郁的乡情,融洽的人生。那些情景,那些人物,是记忆中永远的财富。

感谢老师留评鼓励,感恩有你,问好!
6#
发表于 2024-7-30 13:48 | 只看该作者
将往昔生活勾勒的妙趣横生,突出了交流大会重点是唱戏和卖货,最高兴的要是小孩,最幸福的则是年轻人,可以偷偷摸摸摸心上人的手,说些悄悄话,最快乐的是老年人,可以在自家门口随心所欲的看戏:真过瘾!
尽管时光走过了多年,但通过文友的笔触,将物资交流大会的盛况描绘的绘声绘色,让人叹为观止!佩服!学习,问好文友!
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 16:45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24-7-30 13:48
将往昔生活勾勒的妙趣横生,突出了交流大会重点是唱戏和卖货,最高兴的要是小孩,最幸福的则是年轻人,可以 ...

感谢老师鼓励支持,远去的岁月是现实生活的铺垫,只有经历过苦难,才会珍惜拥有的一点点美好,感恩有你,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01:43 , Processed in 0.05044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