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时光深处|那一碗面片的记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15 09: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时光微雨 于 2025-1-17 15:09 编辑


       十年前在我居住的城市,曾吃到一家好吃的面食店——老米家面片。


  这家店或许因店主姓米而得名,店面不大,里面装修也很简朴。


  初次知晓这家店,还是源于同事的推荐。那时,附近的美食并不多,而米家面片的好味道在大家口中口口相传。一到中午饭点,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外出觅食,这家店便成了热门之选。我第一次去时,是和同事一同前往。店内空间有限,仅有五六张桌子,可食客却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我们等了足足20分钟左右,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对面的科学院小学放学,学生们也涌来就餐,使得店里更加拥挤,能抢到一个座位实属幸运。


  在饥肠辘辘之际,热气腾腾的羊肉炒面端上了桌。只见辣椒油覆盖在面上,色泽诱人;精细的羊肉臊子整齐地靠在碗边,满满当当。用勺子轻轻一搅,肉汁瞬间渗出,将原本白色的汤染成了浓郁的金黄色,面片也吸饱了汤汁,变得饱满而富有光泽。舀起一勺,面片、菠菜、辣椒、汤汁一同入口,那一刻,鲜香的味道在舌尖上跳跃,所有的等待都化作了满足。


  这是一家回民经营的小店。留着长胡须的老爷子,是这家店的主心骨。每日天未亮,他便起身,为一天的营业做准备,炒臊子是他的拿手好戏。店里的其他人也各司其职,儿子和媳妇在厨房掌勺,老太太话语不多,手脚麻利,将店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老爷子坚持将羊肉切成极细的“苍蝇爪爪子”状,他说,切出来的肉臊子和绞肉机绞出来的味道截然不同。切好羊肉后,他在大铁锅中依次放入葱姜等佐料,有条不紊地翻炒着。待肉快八成熟时,他从灶台后熟练地拿出烧水壶,倒入乳白色的高汤,刹那间,锅中发出“呲啦”一声巨响,肉臊子的颜色瞬间转为暗红,香味也随之弥漫开来,让人垂涎欲滴。他家的羊肉面片加肉,不叫“加肉”,而叫“加工”,因为这加进去的不仅仅是肉,更是老爷子多年来积累的精湛厨艺和独特的“灵气”,使得味道更加醇厚、与众不同。


  除了炒臊子,老爷子烩面片的功夫更是一绝。他能一次性烩出一锅够七八碗的面片,调味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店面的灶台临街而设,天冷时,四个人围在锅边,卷起袖子,露出左胳膊,将细长压扁的面髻子搭在小臂上。左手食指轻轻托起面髻子的另一头,拇指轻压控制,右手拇指与食指顺势发力,轻轻一搓,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面片便精准地跳入锅中,溅起小小的面汤水花。这揪面片的活儿看似简单,实则是个慢功夫,既要把面片揪得大小均匀、厚实有嚼劲,又要掌握好力度。面片先在白水锅中煮至半熟,再用笊篱捞出,放入大铁锅中与羊肉、汤、菜一起烩制。若是面片揪得太薄,就容易失去劲道,影响口感。


  后来我才明白,那溅起的面汤正是功夫的体现,说明“揪”的力道恰到好处。所以,再去其他面片店时,只要看到是机器揪的面片,或者揪得毫无波澜的,我便没了品尝的兴致。


  随着时间的推移,米家面片店的生意愈发红火。但老爷子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不更换大锅,一锅能出的碗数也固定不变。在他看来,这是他的绝活,换了大锅,味道或许就会改变,他不愿破坏这份传承下来的独特味道。


  后来,店里还增添了新的美食,熟牛肉和酿皮子。他家的熟牛肉卤制得十分入味,香气扑鼻,尽管十年前一斤就要六七十元,价格不菲,但依然吸引了众多食客前来购买,尤其是过年过节时,大家都愿意排着队买上一些。酿皮子的汁料也调得地道,酸辣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如今,我早已搬离了原来的住处,距离老米家也远了,已经很久没有去品尝过那熟悉的味道。前几天偶然路过,惊喜地发现馆子还在,只是门口再也不见那位爱晒太阳的老爷子。


  听朋友说,这家店里现在也不是手工面片了,而是采用了机器制作。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不禁划过一丝失落,不知道老米家发生了什么故事。


  机器制作的面片,虽然大小均匀,整齐划一,从外观上看似乎无可挑剔。但在我心中,它却少了那份手工的温度和韵味。以前,看着老爷子和家人们围在锅边,专注地揪着面片,每一片都饱含着他们的心意。那溅起的面汤水花,是他们精湛技艺的体现,更是老米家独特的印记。


  而现在,机器取代了他们的双手,虽然效率提高了,却也带走了一碗炒面的灵魂。也许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手工制作已经满足不了脚步匆匆的食客。也许汤的味道没变,肉臊子的味道也没变,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也许我太怀旧,总是喜欢那些原始真实的制作方式,这只是当年对那一碗面的情怀而已,不过老米家面片曾温暖照亮过我的生活,记忆里的那一碗面永远都停留在时光的深处。





2#
发表于 2025-1-15 23:2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好文。手工到机械转变,都是情怀、都是温暖。不食这碗面,不食岁月时光。
3#
 楼主| 发表于 2025-1-17 08:47 | 只看该作者
邢震 发表于 2025-1-15 23:23
好文好文。手工到机械转变,都是情怀、都是温暖。不食这碗面,不食岁月时光。

谢谢老师点评,早安!
4#
发表于 2025-1-17 14:08 | 只看该作者
原始手工制作的才好吃。
5#
 楼主| 发表于 2025-1-17 14:52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25-1-17 14:08
原始手工制作的才好吃。

是啊,问好老师,手工面更有温度。
6#
发表于 2025-1-17 20:45 | 只看该作者
手工的吃起来有温度有情感。有一种专门包饺子的器具,有年老伴儿做上,以为吃起来有种塑料味,后来,还是自己包,吃起来才有味。超市里购买来的饺子,吃起来也不大好……
    原汁原味的手工的食物,的确有味……
    提读欣赏文友新作,问好!
7#
发表于 2025-1-29 15:43 | 只看该作者
传统手工面片店的老米家,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手工制作面片的怀念和对现代机器替代手工制作导致传统风味流失的失落。

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25-1-31 09:34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25-1-17 20:45
手工的吃起来有温度有情感。有一种专门包饺子的器具,有年老伴儿做上,以为吃起来有种塑料味,后来,还是自 ...

于老师,过年好!原汁原味最好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25-1-31 09:35 | 只看该作者
文珺 发表于 2025-1-29 15:43
传统手工面片店的老米家,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手工制作面片的怀念和对现代机器替代手工制作导致传统风味流失的 ...

文珺老师过年好,感谢提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5 23:47 , Processed in 0.14354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