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7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征文] “土豹子”进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1-24 0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3年11月14日,我接到了三个天蓝色封面的编辑奖证书:我所编辑的三篇新闻作品在吉林省新闻奖评选中又一次获奖。

  手捧沉甸甸的证书,心里高兴之余,不由得也感慨万千:这是我进入大都市之后得到的第20个获奖证书。它们不仅记载着一个出生于农村,在那里还种过地的“土豹子”十多年来的奋斗足迹,也铭刻着当年那个只有高中文化的农民后裔,历尽千辛万苦、锲而不舍地追求文学理想的串串脚印……

            一支秃笔闯江湖

  1982年,我18岁时高考名落孙山,几代生活于大连碧流河畔的贫穷家庭没钱供我复读,我只好回乡务农。彼时,我是村里惟一的高中毕业生,我很无奈地自嘲为“土豹子”。

  其实,我不仅是“土豹子”,人也其貌不扬,个头儿还不到1.70米,纯属“二等残废”。那时,像我这样家贫的“土豹子”,在当地不仅没有出人头地的可能,而且极可能成为“光棍汉”。在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和困惑之中,我竟有了4年的播种耕地、当建筑工地小工的经历。我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我想起了小时候写作文被老师称赞的经历,我想起了我在种地之余坚持不懈的文学爱好,想起了多少个夜晚灯下的苦苦练笔……思来想去,我感觉自己还要发挥爱好文学的特长,靠一支秃笔打造全新的“土豹子”形象。我开始往外写东西――给县文化馆办的一个内部文学刊物写散文、小说。还给县广播电台写广播剧,广播剧没被采用,电台却赠送了一本字典(至今还被我保存得完好如初),这个小字典虽然不起眼,却给了我莫大鼓励……后来,我改变了策略:农村不太重视文学创作,但写他们身边人和事的新闻报道却有人关注,反响也大。于是,我又跟着镇广播站一个编辑学写新闻报道。那段时间,镇广播站几乎天天播出我的新闻稿……

  不久,镇里推荐我当村团总支部书记。1985年春天,我走马上任。可以说,我以文学爱好为一己之长,走向人生的历史性转折点的脚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当上了“农村青年王”,对于我来说其鼓舞之大绝对超过了此前的那本字典。除了日常工作,我几乎像疯了一样地大写特写新闻稿。终于,1986年2月3日,我终于在公开发行的《大连法制报》第二版头条位置发表了一篇新闻故事《老木匠交牌》,写的是村里一位老太帮助木匠丈夫戒赌的故事。这篇报道使我在当地一夜成名……

  时间又过去了一年半,我对自己还是不满意:就在这里当“农村青年王”?我的理想不是这个,而是当作家。怎么办?许多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知道:农村孩子要想跳出农门,只有两条路,一个是上大学,一个是当大兵。我又生出久已有之的念头:当兵去!

  1986年11月14日,我如愿以偿地坐上了北去的运兵专列,来到我现在所居住的省会城市郊区的兵营。
 
  离开家乡前,我曾悲壮地在一位亲属面前说:“此去我不再回来!”当时,那位亲属一脸的怀疑:“要是没出息成,你不回来上哪儿去?”我没回答他,但我却暗暗发誓:如果真的一事无成,我就上大西北、闯大西南(那时还没有开发大西北的热潮,若有我想我也一定会想到要去)。我把自已设定在一种不达目的就“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压力中,而所有能顶住这种压力的只有我的文学爱好。可以说,彼时这是我惟一的动力。因为我只有这一专长,而所谓专长,我也不过是在当地小报上发了几个不像样的文学、新闻习作。

  部队见我档案里记载有写作特长,就让我当连队文书。那段时间里,我天天想着如何发挥自己的专长,搞好部队里的新闻报道。因为写小说、散文,很难能为我“跳出农门当作家”的理想“添砖加瓦”。

  我开始像疯了一样写新闻报道。1987年10月16日,我在驻地省会城市党报上发表了参军后的第一篇新闻报道。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拾……部队上级机关开始注意我了。不久,我被调到独立旅当上了专职报道员。当然,那时我以搞新闻报道为主业,因为担心搞新闻磨灭文学细胞,也坚持写一些文学作品练笔。
不久,我发现自己的见报作品东一个西一个地散存乱放,一旦查找起来特别不便。我就找到司务长要来一个旧记账本,把那些作品从报刊上剪下来,再认认真真、端端正正地贴到上面,我为之命名――“剪报本”。
            手捧“剪报”进省城
  
  1989年,是我人生的紧要关头。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一年8月,北京一家报社在驻地省会城市招聘驻地记者。但招聘条件对于我来说却十分苛刻:先培训后考试。所谓先培训是仅在40天内要学完4门纯属大学新闻专业的课程,然后进行考试,择优录取。这对高中毕业的我无疑是难以逾越的一道“坎儿”,可我没有退却。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因为当时我还是战士,人家考虑到以后的录用及复员接收问题,不太同意我报考。我急了,跑回部队把那个“剪报本”拿给他们看,他们这才同意我报名。我从战友那里借来90元钱报名参加培训。当时参加培训的有100多人,其中有的当时就是编辑记者,有一位还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部主任。我想,强手如林面前,我只有发扬部队的传统作风――无论干什么都要争第一才能竞争致胜。我给自己下了一道“死命令”:必须考第一。因为以我当时的身份,不考第一根本不会被录用!

  部队首长十分支持我,还给我配了一台自行车。我每天下午四点半从部队驻地出发,骑半个小时的自行车,汗水淋漓地跑进课堂,两个小时后再赶回部队……晚上,我抓紧一切时间对所学课程进行思考和揣摸。那段时间,每天夜里我都在凌晨时分才入睡……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我终于以平均总分数第一名的成绩被录用为记者。而那位编辑部主任仅落后于我0.5分而屈居第二名。现在想来我还有些后怕:如果我们两人的成绩名次颠倒过来,这个改变一生走向的机遇可能就会与我擦肩而过……

  接下来的事情却让我犯了难:因为我的战士特殊身份,他们说没有能力为我办理异地接收手续,让我自己想办法。我一听心里真的凉了半截:一个战士,在省城举目无亲,怎么办啊?!凡是懂一些这方面政策的人都会知道,一个农村兵跨省异地接收进城,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我转念一想:天无绝人之路,我就不信我办不成。

  后来,冷静一想,这个事情如果我去“挖门找路”肯定不行,只能通过部队“公事公办”,背水一战。于是,我找到了当地我们驻军最高首长。没想到,这位我素不相识、满头华发的老将军高兴地说“人才嘛,应该各得其所”,就在我的相关材料上签署了意见,请地方协助接收。老将军的意见起了关键性作用,一年后的1990年初,我终于连续闯过了异地接收政策的“三关”,被当地民政部门破例接收,终于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身份进入省城,成为一名记者……
              生命不已要学习

  进入省城,虽然结婚成家,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学习,仍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不忘部队传统作风,凡事要做到最好。

  为了系统地学习知识,1990年,我报名参加了自学考试,专攻新闻专业。就在我参加自学考试时,儿子出生了。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带孩子就是我和妻子的事了。而让我痛苦不已的是,妻子在产后突然患上了非常缠手的疾病。有一次,刚一个月大的儿子突患感冒,妻子起不了床,我只好自己抱着孩子去离家很远的医院看病。早晨离家,直到下午五点钟我才排队看完病。抱着孩子回家,车站离家又远,我越走越觉得有些抱不动怀里的孩子,疲惫不堪的我想:把孩子扔下多好啊……好不容易挪到家,放下孩子又赶紧给床上的妻子做饭……忙到小半夜,我真的很想休息,可一想到第二天还要参加两门课程的自考,又咬牙捧起书来。妻子哭了:“是我们娘俩拖累你了!”闻言我放声大哭……

  1994年12月,我自学考试毕业了。1995年6月,我凭着自己厚厚的“剪报本”和这一纸毕业证书,一次经过招聘考试,被录用到本省一家新创刊报社当记者。第二年,我即被提拔为报社新闻部主任。
 
  为了使自己的新闻更具文采,我又重新开始学习文学理论,继续创作文学作品,并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几十万字的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2000年5月16日,我终于成为省作家协会会员。而我的新闻作品由于具有一定的文采,有的还获得了相当层次的奖项。在我们报社,我是第一个获得全国性新闻作品评奖一等奖的记者。

  这些年来,我始终不忘学习,全力为自己“充电”。现在,我通过自学早已扔掉纸笔,用上了电脑,还自学新闻摄影,并成为省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此外,我还学会了汽车驾驶……

  现在,我在更刻苦地学习。因为我所领导的部门里的编辑记者都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如果我不学习,怎么做带头人呢?我感到自己面临的学习压力更大了,但我高兴有这样的压力。人无压力轻飘飘,来自社会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会更有力地改变一个人的思想状态。如今,白天要紧张地采访,晚上我还坚持几个小时的学习、写作……

  从2000年开始,我尝试写纪实文学作品,想为自己多开辟一条学习之路。从写第一篇纪实作品开始,各地报刊便纷纷采用我的纪实稿件。去年2月,我还在据说上稿难度相当大的《知音》杂志上第一次发表纪实作品,并获得该杂志当月提名奖,使我在当地名声大噪。去年年底,我还获得了吉林省首届报告文学作品奖。现在,我的小说作品时常在文学刊物上面世……我想,若干年后,我还是要彻底“回归”文学之路的。

  回首来路,我感到,一个人追求人生理想,选择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并让周围的人和环境成为自己改变人生的压力源,要用头脑向困境之外的光明地带突围冲刺,而这,需要有一种锲而不舍、勇于付出、甘于出大力流大汗的学习精神。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天上也不会掉下馅饼来,人世间更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人生中惟有善于用脑思考,并能够忘我学习,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11-24 13:10 | 只看该作者
真实地记录了关于新闻写作()的成长过程,不错的.
3#
发表于 2003-11-25 10:58 | 只看该作者
一部作家成长简史,
告诉我们:
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坚持不懈。
如果能够剪裁一下更好。
4#
发表于 2003-11-25 1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征文] “土豹子”进城

最初由 李金英 发表
  2003年11月14日,我接到了三个天蓝色封面的编辑奖证书:我所编辑的三篇新闻作品在吉林省新闻奖评选中又一次获奖。

  手捧沉甸甸的证书,心里高兴之余,不由得也感慨万千:这是我进入大都市之后得到的第20个...


是值得钦佩的作家.祝贺连连获奖,并希望把获奖文章贴到中财来,一睹芳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4 02:59 , Processed in 0.05012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