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丧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2-23 1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露渊 于 2025-2-24 21:44 编辑

   

                                                                                                   丧宴

                                                                                                        文/露渊

        清晨还没来得及摆摊,老家社群里有新的消息提示。打开手机,说是邻居家老人过世了,后天出殡,希望大家抽出时间来恭送老人最后一程。

        虽是邻居,其实我也不大熟悉,因为在老家那些年,为了生存忙于奔波在家,孩子们的学校,责任田和温室大棚里。整天用头巾裹住脸,只留两只眼睛用来看路。

        对于老邻居的不了解,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听婆婆说她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五个儿子都被她拿捏得死死地,每个儿子结婚,只是在村头给搭两间房,一间住人,一间做饭,没让你连身转,已经是很不错了。其实那个年代都一样了,不能怪哪位母亲狠心,是年代造成的因素,家家户户都一样,最后小儿子会留在父母住的院子里。

        父母的院子是以前分配的,面积大。住着宽敞,没办法,真可谓天上飞的是雀儿,地上疼的是小儿。这句乡间俗语,很长一段时间,成了大姑娘找婆家的标准之一,要么就找独苗,要么就找小儿子,一是将来不会有财产分割纠纷,二是老人天生偏心小儿子,就图这点好处。

        婆婆是位重情重义之人,她见我有些犹豫就说:“云朵,死者为大,钱啥时候都挣不完,事儿家家门前过,这事儿必须去。”我只好收起摆摊的心思,骑着我的小电驴风尘仆仆地往老家赶去。

        初春的天气,还是有些寒气逼人。远远地就听见唢呐声,凄凄惨惨地直入心头,让人不觉已红了眼眶。进入村口就看见高高挂起的七层纸楼,各种家电,小车,应有尽有,还有童男童女亲自护佑。

        放好我的电驴,进入邻居家院子,门口有孝子贤孙跪在麦秸秆上,给每位参加丧宴的人叩头,以表示感谢。

        因为老太太是高寿,也是在家里过世的,所以灵堂就在堂屋中,一具红木棺材被丝绒被罩着,两边跪着老人的女儿和外孙女。看起来一直都在掩面哭泣,灵堂前有白色的蜡烛,还有各种供品,三烛高香,周围摆满了亲朋好友赠送的各种花圈。整个院子里,唢呐声凄凄哀哀地掩盖了所有的声音,人们看起来都很忙碌,大家相互大声说着什么,像是在寻找什么,也或许是在计划着丧宴的安排和进展。

         右边邻居拉住我的胳膊大声说:“走,到我家里去暖和一会再来,还早呢,主要是太吵了。”我巴不得早点离开,不是惦记着摆摊的事情,实在是太吵了,再说,虽然是邻居,离开老家十几年了,平时忙于生计都不怎么来往,陌生了许多,也不知道他们在忙些什么,插不上手,帮不上什么忙,杵在那里实在是有些尴尬。

          到了右边邻居家,一下子清静多了,屋里有采暖炉,炉子上的水壶,唱着细细碎碎的歌。

          “唉……活着的时候要是有此刻一半的光景就好了。”邻居的话把我拉回现实。我投去好奇的目光又问:“老太太是怎么死的?不是说她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吗?”

         邻居说:“儿女再多有啥用?老伴过世有十年了,儿女们各有各的生活,谁能顾得上她?再说了,她得了肺痨,谁愿意伺候她?”说着叹了口气又说:“想想也凄凉,她年轻的时候可是个了不起的人,五个儿子,五个院子,把儿子都拿捏得很好,个个孝顺,村里人没有不孝顺的,可是儿子们的儿女渐渐长大了,儿子们有了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有了自己的规划,谁还愿意跟着她的指挥棒转?”

        “就是,每个人活着都不容易,不过看起来丧事办得还可以。”我是本着婆婆说的话,说出这样的话。

        临出门婆婆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不管活着怎么委屈,过世了,丧事一定要体面,入乡随俗。”具体丧事怎么办才算体面,或许今天的场面,就给我上了一课。

        “老太太咳了好多年,一开始还有人过问,后来也就逢年过节地,儿女们回来送点东西,有时候直接打包送吃的过来,没有人给她做饭。”邻居又说:“唉……得了这种病,也怨不得儿女,都怕传染,谁家都有小孩,生死面前,谁都不能马虎。”

        “后来这几年,除了节假日就没人来,平时出来晒太阳也只是在自家门口待一会,自己的病自己知道,自己避开村里人,免得惹人嫌弃。”邻居说得很平淡,像是在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一样。

       “唉……你看,她儿女一大帮,不论活着的时候怎么样,丧事办得真风光,我们将来,就一棵独苗,谁还能顾得上给你守灵?谁还顾得上给你哭丧?想想都冷清。好好活着吧,活一天赚一天。”说完呵呵地笑着。

       “你别想那么多了,到时候新事新办,直奔火葬场不就完了?现实的生活都让人没时间去想那些事情。”我接过话茬,又避开话茬。

       “告诉你个秘密。”她显得很神秘,虽然屋子里只有我们俩,她还是快速起身,凑到我耳朵跟前说:“老太太是上吊死的,过世两天了才发现,样子可恐怖了……”我仿佛一下子起了鸡皮疙瘩。

      本来就胆小,再加上她凑在耳边绘声绘色地描述,我赶紧制止她说:“别说了,不管怎么过世的,都已经过世了,死者为大,我害怕。”

      “瞧你那熊样,我说的是实话。”她坐回去又说:“唉……活着要是有人多来看看她就好了,何必过世了,花那么多钱,大操大办,也不知道图什么?”

        听邻居说,要不是村长去她家盖章子,还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被发现呢。平时老太太比谁都起得早,天还没大亮,人家绕着村子早就溜达回来了,村里人该羡慕呢,不论别人多忙,它都是不愁吃喝的有福之人,还戏称有福之人,多子多福,那么多子女,隔三岔五的总有人来给她送东西,真的是让人羡慕。

         那天村长就责任田种植问题,需要盖章子,她家儿子现在都在城里居住,队里有啥事都有她挡着,儿子的名章也在她家放着,所以队长敲了老半天没人开门,早上,中午,直到下午去,还是没人开门,才给她儿子打了电话。

        都成僵尸了,说是吊在里屋门把手上,由于门把手低,老太太硬是跪在地上,佝偻着身子,耷拉着脑袋……

        我没敢听下去,赶紧摆手示意她,不要说这么恐怖的场面。

         她又笑话我胆小,又说了给老太太穿寿衣的场面。死者成了僵尸,衣服都是剪开穿上去之后,又简单地缝起来。

       邻居还说,儿女们赶过来第一件事情就是丧葬费的事情,据说还发生了争吵,最后村长出面调解,每人拿出五千块钱来办丧事,完了用收来的礼钱均摊,这才平息了风波,在群里发出办丧事的消息。

       天呐,六个子女,老人过世办丧事,要花这么多钱?真的没想到!

       “你听说过啥?死人不吃饭,家产分一半。这是老人们留下的遗言,不过现在政策变了,收回来的礼钱,一般都能保持平衡,花不了多少钱。这要是搁在以前,花钱办丧事,真的会让过世的人,分走你一半的家产。”邻居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多学问,真的让人佩服,这趟丧宴参加的真值。

       “大家都出来了,吉时已到,逝者为大,开棺验尸,出关送故人!”只听见唢呐队的主事人拿着喇叭在喊,一遍又一遍。

       我们出去的时候,七层纸楼已经落地,全场哭声凄凄哀哀,大家动手开始把那些家电,小车,童男童女,花圈,仙鹤什么的都往车里装,场面甚是壮观,好长的送葬车队,具体几辆,由于人多,场面也乱,没数清楚。

        唢呐声,人们说话声,夹杂着各种收拾东西的声音。

        只听丧葬队领头的人,敲锣打鼓地念过一阵经文后,逝者的至亲们都跪在院子里,和他做最后的告别。

        那位丧葬队的领头者说:“一叩首,扣别亲人两行泪,至亲们放声哭一哭。”

        随着唢呐声响起,所有在场跪着的,还有站着的,凡是在场的大多都被悲伤的唢呐声感染了情绪,一时间场面到处都是悲哀的哭声。也许在这一刻,所有对逝者的不舍才真正地释放出来。

       “停。”随着丧葬队主事者的话,大家又都齐刷刷地停住了哭声,听从主事者的安排。

       “二叩首,从此阴阳两隔不想见,这一别,只盼来世再相见,呜呼!放声。”

       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哭丧,这一次长达半个小时,那些头戴白孝的人个个哭得死去活来,有的更是直扑上去抓住逝者的棺木,恨不得掀开棺木,和亲人誓死不分,场面几乎是一度失控,个个大哭不止,本来劝哭的人,也全身心投入到沮丧中去,仿佛这一哭真的是诀别,盼只盼来世再见,可是有谁知道,真的有来世再见吗?

        正当人们哭到声音沙哑,近乎筋疲力尽的时候,又听见丧葬队主事的人说:“好了,大家静一静。”全场秒变无声状态。

        只听见主事人说又是敲锣打鼓地念了好一阵经文,又端着一碗清水开始用中指沾水向着天空挥动着洒了三下,又用同样的动作向院子里跪着的逝者的亲人们洒了三下,做完这些动作后又念了一阵经文,最后说:“三叩首,自从阴阳两隔,永无相见之日,呜呼!放声!”

       于是,在场的人又一次进入嚎啕大哭的境界。

        这次哭镜很快,就像是刚刚把人家情绪带动起来,有的还没有进入状态,就听见领队人说:“停!孝子贤孙给八大金刚叩首,一叩首,请你们高抬贵手轻起棺木。”所有跪着的人都齐刷刷地磕头。

        “二叩首,老太太喜好一个静子,走路喜好稳字,请你们脚下留情,见坑躲坑,遇见车鸣马叫的护着点。”

        亲人们,恭恭敬敬地再次叩首。

       “三叩首,从此老太太平步青云,驾鹤西游,只是老太太睡得沉,请你们一路轻声唤着些,指点着些别让他迷了路。
       后来听婆婆说,那次丧事,不但老太太的儿女们没有花钱,每人该分到两千元的礼钱。因为今年村里刚刚通过会议表决,不管红白喜事都把礼金往高处抬了抬,今非昔比了,不论是人力还是食材都已经无法和以前相比
,呜呼!放声,金刚们进门起棺。”

       话音刚落,一时间全场悲鸣,随着鞭炮声响起八大金刚戴着白色口罩和手套,胳膊上戴着白色孝布,齐刷刷进门抬起棺木。

       只见棺木稳稳当当地出了屋子,径直抬出院子向指定的方向走去,所有无不落泪放声大哭,仿佛此刻才真正体会到了亲人的离去,才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别离!



        随着棺木和至亲们的离去,留下的人赶紧清理现场,所有的死角都要清理干净,连同逝者的日用品,穿过的衣服,都装在架子车里,拉到村庄以外开始焚烧。

        好像从此刻开始,逝者所有的气息才真正离开了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

        送葬的人们走后,留下的人清理完院子,开始一轮丧宴,八张桌子,八桌酒席已经备好,由于时间关系,我还是婉拒了主事人的挽留。

        后来听婆婆说,那次丧事,不但让老太太的儿女们没有花钱,收回来的礼钱,还给每人分了两千多。因为今非昔比了,不管是人力还是食材,都已经无法和以前相比。

         所以在年初的时候,村里理事会经过商量,不管是红白喜丧,都把礼金往上提一下,不能让人办力不从心的事情。

        “唉,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老太太这丧事办得风风光光,这辈子活得值。”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5-2-23 11:24 | 只看该作者
活着时不敬孝,死了再风光没用!欣赏学习老师新作,问好!
3#
发表于 2025-2-23 13:46 | 只看该作者
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国农村丧葬文化的深厚传统和现代变迁。文章以邻居老太太的丧事为线索,展现了从丧事筹备到出殡的全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情感波动和社会关系的微妙变化。作者通过对丧宴的详细描述,不仅反映了农村社会对死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慰藉,也揭示了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传统习俗与当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与融合。文章中的丧宴不仅是哀悼逝者的仪式,也是社区成员间情感交流和社会支持的体现。同时,文中对老太太生前孤独生活的描写,以及儿女们在丧事上的争执,折射出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的变化和老年人面临的孤独问题。整体而言,这篇文章是对传统丧葬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也是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和价值观变迁的一次细腻观察。
4#
发表于 2025-2-24 20:21 | 只看该作者
就是,许多的人活着时不孝敬,人死亡了将丧事办的风风光光,就为了脸面……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25-2-25 06:31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5-2-23 11:24
活着时不敬孝,死了再风光没用!欣赏学习老师新作,问好!

感谢老师鼓励支持,真的是人生百态,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25-2-25 06:32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5-2-23 13:46
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国农村丧葬文化的深厚传统和现代变迁。文章以邻居老太太的丧事为线索,展现了从 ...

感谢老师鼓励支持,感谢老师细腻的点评,说到了我心窝里,感恩有你,问好老师!
7#
 楼主| 发表于 2025-2-25 06:34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25-2-24 20:21
就是,许多的人活着时不孝敬,人死亡了将丧事办的风风光光,就为了脸面……问好!

如今的人们,在现实的生活中,或许也只能奢望过世后的这种风光了,每一次遇见都是一种学问,感恩遇见,问好老师!
8#
发表于 2025-2-25 16:45 | 只看该作者
人这一生也说不明白,厚养薄葬更好一些吧,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6 07:09 , Processed in 0.12353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