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与猪共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2-25 1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25-2-25 20:27 编辑

与猪共眠

  
  你知道与猪共眠是一种什么感觉吗?
  
  当然,这里说的“与猪共眠”不是指那种养宠物猪的,会把那种小香猪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和自己一起睡在床上,再搂在怀里。不是的,我说的就是那种普通的育肥猪。
  
  当然,我说的也不是段子里的那种误闯进猪圈的醉鬼,搂着猪睡了一宿,还忍不住抱怨:老婆,你睡觉怎么不脱毛衣呢?不是的,我说的只是和猪睡在一间房里。
  
  过去,和牛或马睡在一间房里是常见的。因为放马娃或是放牛娃们是下等人,当然不能睡在正房,那么就只能在马棚或牛棚里搭个板铺,和马或牛睡在一起,一方面可以在半夜里添加草料,一方面也能防止牲畜被盗。民间传说里,朱元璋就是给马员外家放牛,晚上睡在牛棚里,马小姐看见牛棚里有红光,以为着了火,于是前去查看,结果发现放牛娃身上盘着一条火龙,她因此知道朱元平是真龙天子,所以才与他私订终身,后来朱元璋成了皇帝,马小姐就成了马皇后。
  
  当然,这只是故事。不过听老一辈人说,就五六十年前,睡马棚或牛棚的情况还是很普遍的。而随着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时有过这种经历的老人恐怕也所剩无几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睡马棚“或“睡牛棚”是真正的和马或牛睡在一个棚子里,而不是季羡林说的那种意义上的“睡牛棚”。知识分子就是太矫情,睡了几天牛棚,还要写出一本书来报怨,就像他们受了多大委屈似的。那些睡了半辈子的,甚至一代一代睡了多少代的,你听见谁报怨过一声?
  
  我还算幸运,紧赶慢赶,总算是赶上了好时候,无论马棚牛棚都是没睡过的,但却和猪睡过一间房子。这里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是人去马或牛的宿舍里搭铺,而后者是把猪请进人的屋子里共眠。
  
  而之所以要把猪请进屋里住的原因只有一个——冬天实在太冷了。
  
  温暖的季节是没人会把猪弄到屋里来的,无论猪有多么金贵。可是到了数九寒天,又恰恰赶上母猪产崽,就非得请进屋来不可了。世纪之交有那么几年,猪肉价格飞涨,同时水涨船高,猪崽的价格也贵得吓人,一只刚满月的猪崽就能卖上三四百元。一窝十只,那就是三四千,顶得上乡干部的大半年的工资,更顶得上一两垧(公顷)地苞米的收入。一头母猪,一年两窝,去掉母猪饲料的成本,也抵得上家里有一个在机关部门上班的。可惜的只是,那时母猪的成本也高,从一头猪崽培养成能够繁殖的母猪的生长周期也很长,更要有足够的圈舍……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农家,能有那么一两头母猪也就不错了。若有养四头的,可能本来家庭就比较富裕,更可能是走了狗屎运,提前培养,等到小猪长成了母猪,正好就赶上了好行情。
  
  所以那个时候,母猪是宝,猪崽更是宝。每个养猪户都会把家里的宝贝疙瘩看得紧紧的,早早地把预产期画在日历上,然后提前十天八天紧着观察,一旦发现有生产的征兆,就立刻收拾收拾,在人睡的房屋里给猪妈妈腾出一块地方,铺好软乎乎的稻草作她的产床。
  
  人与猪共眠一室,猪自不必说,从冰冷的猪圈进到温暖的房间,简直如同上了天堂,自然睡得喷香。而人就难了,不要说猪的呼噜声使人难以入睡;而即使在睡梦中,也要时时刻刻倾听着动静,生怕万一提前生产没有发现,因难产而造成死胎,也担心由于猪妈妈没有经验,加之生产后身体虚脱,不小心把猪崽压死几只。
  
  每个养猪的农民都是优秀的接生婆,略一观察就知道该怎样应对,或是任其顺产,或是要适当协助,甚至直接把整条胳膊伸进产道,把难产的猪崽或死胎掏出来。小猪落生后,又要及时用抹布把身上擦干,免得它们受冷;又要给它们挨个儿把乳牙的牙尖剪掉,免得它们把妈妈的乳头咬破;又要帮助它们中的弱小者抢到奶吃,免得因争抢不过而饿死;又要时刻注意动静,一旦发现猪妈妈起身就马上前去照顾,免得新生妈妈没有经验,把猪崽踩到或压死。万一有的小猪太弱,自己不会吃奶,就要买来奶粉,冲好了,像照顾婴儿一样,一勺儿一勺儿喂下去,直到把它们将养得壮些了,能够吃奶了,再还给猪妈妈……那种细心程度,真不亚于照顾自己的儿女。
  
  这个时候,没人会嫌恶猪有多脏,有多臭。古人云:“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与猪在同一间房里待久了,根本就闻不出怎么臭来。人与一窝猪睡在一个房间里,猪在地下,人在炕上。猪在槽子里吃,人在炕桌上吃,互不妨碍。如果人在炕上吃到一半时,猪突然在地下肆意方便,也只是有人下地赶紧把猪粪收出去,然后回来再接着吃,丝毫不会有任何嫌恶。(当然,大多数情况,人们会根据作息规律按时把母猪赶出去方便,都排泄干净了再赶回来。但总有例外的时候。)
  
  那些与猪共眠的岁月实际上并没有持续多久,大概也就是三四年的样子,最多没超过五年。因为某些不可抗拒的力量,猪价绝不可能持续走高。老百姓总结的规律是一般不超过三年。三年后,猪价回落,然后再落,终于落到卖猪崽的钱和喂养母猪的投入持平的地步。如此,即使不算人工,养猪也不再赚钱了。如果再赶上生病,需要求医用药。赶上疫情则会大批死亡……那么就要赔钱了。于是,大量的母猪以比育肥猪低得多的价格被处理掉,最后被送进未知用途的加工厂。一时间村庄里的猪圈十室九空,以至于下一次价格的高峰来临时,育肥户急得团团转,整天骑着摩托车在周边的村子里游逛,也买不到几窝用来育肥的猪崽……
  
  再后来,猪价趋于平稳,虽然仍会周期性波动,却几乎再也没有之前那样的高价了。而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母猪的居住条件也大幅度提高。猪舍不但会扣上塑料棚子,更会搭建火墙取暖。而且还增添了专为母猪生产准备的产床,以及专为初生的猪崽保暖的保温箱。从此,人与猪共眠的现象也就彻底绝迹了。
  
  二十几年过去,对于许多人来说,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对于那些曾经与猪共眠的养猪的农户来说,却是一个又一个辛苦劳碌的日日夜夜。猪的居住条件越来越好,人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正是一个又一个,一家又一家农民们的辛苦劳碌,才使与猪共眠的日子彻底成为历史。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5-2-25 19:43 | 只看该作者
与猪同眠,这题目真的很吸引人,但读过之后总有心酸和无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命运,在那个时候往往这些牲畜要比人更金贵,比如王松的双驴记,比如迟子建的雾月牛栏,很多时候它们主宰着一个时代的人类脉搏。也更有代表性。问候老师,一切都好。
3#
发表于 2025-2-25 21:16 | 只看该作者
说的是猪,其实是人,普通人,普通农家人的艰辛与希望,苦与乐,喜与悲。非常不错,构思到思想内涵皆有出彩处。
4#
发表于 2025-2-25 22:17 | 只看该作者
高贵的贫贱!低于尘埃,超越世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6 04:03 , Processed in 0.11808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