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7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或许“曲解”--让神也不安的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8 0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或为“曲解”――让神也不安的歌


  《忐忑》据歌者龚琳娜说,是自己的异国老公写曲在先,自己根据演唱时的心情命名了,也其实。作品于45年前完成并公演。直到有机会回归中国本土,又借助了网络的力量,瞬间烧红。被我们网民及其他受众奉为“神曲”。于是,“忐忑”的,也就不仅于歌者本人了。


  从网上看,人们讨论的话题一:此曲为什么又被叫做“神曲”。一种意见是,此曲只应天上有,凡人听到已经很不容易,想学更是不可能。于是又被冠以“听一万遍也学不会的歌”,说的具体些,说某歌后级人物也想过翻唱,后因“太难”了,放弃,由此可见其神异不凡;另一种意见是,所谓“神曲”就是神经病演的歌曲。听看过就知道,正常人没这么唱的。


  这是两为极端的说法,却能在莎士比亚那里找到共通。据说,莎曾说过“谈恋爱的人,艺术家,疯子……”在他看来,这三种人没有什么曲别。共通处就在于,已经脱离了凡人的境界。


  这次“忐忑”的,到底是艺术家还是疯子?还应当是有个标准的。我们不应当崇尚并归一疯子,也不应鄙弃艺术家。如果说,一般人的情感尺度有一个限度的话,艺术家是在限度之上,疯子在限度之下。在上的,是一种引领,人们可以以其获得享受。在下的,是一种“丑”的无意义。但也对于一些无意义的生命是一种满足。


  若从美丑的意义来看,我觉得《忐忑》还不是一种审美的艺术。从网络的追捧,到人们的争相效尤来看,大家大多的心理是在“审丑”。觉得刺激,好玩,也就是起哄。可以设想一下,包括演唱、翻唱者本人,在自己“善美”心境下,很难与“忐忑”合拍。也就在此,人也不可能“至善至美”。就需要发泄,放风。给《忐忑》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场景。


  《忐忑》的意义在于歌唱家本人。我觉得她是很认真,很严肃的在唱。只不过是“被追捧”“被娱乐”了。


  从她的采访资料上来看。龚曾也是我们传统的优秀的民歌歌唱家。去了外国后,受到很大的刺激了。人们听到她的声音,往后面躲去。认为太假,不能表达真实的情感。


  凭心而论,西方音乐更纯粹些。能更直接,更充分,更真挚的表达人的情感。而我们的音乐传统,更倾向于礼乐教化,使音乐本身多外,又负载了更多其他的东西。据报导,曾有法国儿童合唱团来我们这里访问交流。我们的小记者采访问一个法国小演员,对我们国家的演唱有什么看法。那小演员说:歌唱首先是让自己快乐……这就于我们的艺术理念很大不同。我们是要服务大众的,不能过多强调自我。即便是发乎情,也还要止乎礼。我猜想,龚琳娜在西方国家演出的尴尬也便缘于此。西方听众,习惯了自我表现的歌者,她从小所受的中国式传统音乐教育,在人家那里就显得“不能忍受”了。不是优劣问题,倒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勉强不来。


  也或者矫枉过正,也或者是极左极右,龚的演唱受挫之后,就走向了另一个反面。据她说,她后面的音乐作品也在西方音乐市场屡屡遭到拒绝,理由是,太过于前卫。听众又是不容易接受。她的这首“忐忑”也应当属于此类的作品。整个曲子融入太多的个性元素。东方的,西方的。传统的,现代的。美声的,民族的。声音的,形体的。还有多被人关注的表情的。依据一些注解,还有在我粗浅的理解,歌者试图把我们传统京剧的一些“手眼身法”“唱念做打”的东西也杂糅进去。还有“兰花指”,还拉个“山膀”似乎还有时像“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又忽而有西方流行乐的一些感觉。能把如此丰富的东西,完成到几分钟的演唱里,想让演唱者不忐忑,是件很为难的事情。


  这首歌的一个更为鲜明的特点,就是没有歌词。演唱都也说,自己不同的时间地点,演唱的歌词也就不一样。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即兴的作品。


  艺术的最高境界,情感的极至表演,也就是随心即兴。这可以是艺术门类的共通之处。郭沫若写“凤凰涅槃”时,曾描述“灵感袭来,就浑身颤抖不已”拿了铅笔在课堂上写了大半;李白的诗,大多是发酒疯时写成了。琴棋书画者也大多是半疯狂状态成就伟大的作品。尤其在演奏演唱的作品中,华彩乐段,往往多是即兴的,没有固定的乐谱歌词。这些作品,不但是其他别人不能模仿翻版,就他本人在兴尽之后,也难以再重复“作品”。所以,《忐忑》被人称为“听一万遍”也学不会的歌,也就在此。


  但,在我看来,这个作品,还算不上上乘。作品的统一性不够,故意生硬的痕迹明显了。这是即兴作品的大忌。乘兴之作,要求兴趣所致,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忘形忘情。龚的演唱给人感觉,总是在表现什么,想记得什么。还是不够纯粹自然。而观众追捧摹仿她的丰富的表情,莫名的唱词,也正好佐证了这一条。


  所以:对于演唱者对于听众来说都算不上一个上品。对于龚来说,只是一个实验品,她在外国实验了四五年,也没得回归后网络上的通红火热。本来是对付外国受众的口味,却得了国人的追捧,这是个意外。外来和尚会念经,当地和尚西方转一圈回来,也就成了大师。至于他取没取得真经,自己懂不懂经文,并不是件很重要的事。


  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即兴境界的神品,应当是万化而一的美善纯粹。而不是简单的纷乱杂糅。“神”的境界极不容易,需要极丰厚的积淀和极大能量的运化。有时,往往失之毫厘,谬误千里。――神奇和神经不过一步之遥。再有,一个神品的完成,也还不是单方面的,一是需要创作者的素养,还需要鉴赏者的能力。有时会曲高和寡,有时又只能孤芳自赏。从这个作品来看,歌者说自己心怀“忐忑”,大多受众却乐不可支。双方没有共通共鸣,只是一种滑稽磨擦。这对于受众而言谈不上幸运,对歌者是悲哀。


  网络烧红的理由也就找到了:作品本身的问题,还有我们受众的原因。人们对这作品是一起起而哄之的态度,里面有看无聊找乐的,有惊怪叹止的,有盲然崇敬的,有愤恨骂杀的,也或者有先锐共鸣的,或有借泄私忿的。总得来说,大家都不平静。也所以,当年莎氏所说的,不正常的,除了艺术家和疯子,还有谈恋爱的。现在更明显的是上网的,网络上下,全民“忐忑”也很正常。
2#
发表于 2011-1-9 08:24 | 只看该作者
先提上,
3#
发表于 2011-1-10 1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yangyizhuo 的帖子

  网络这东西到底是好是坏,三言两语说不清。一些本不是好东西的玩艺,经网络一传播,却很快走红了,使社会就象得了传染病一样,大家跟着就感冒起来,真让人恨也不是爱也不是。
4#
发表于 2011-1-10 17:24 | 只看该作者
经常便秘的同志可以练一练,能派上好用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3:31 , Processed in 0.05596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