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215|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高山每周一评之四十七:借一双时间的眼——读南竹的《沿着五月的河流向东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1 2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月的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时间的眼,又是一双什么样的眼。这是我读了南竹的这首《沿着五月河流向东走》以后产生的两个疑问,或许很多人读了这首诗后都会有同样的疑问,有了疑问,才会提起我们探索的兴趣,才会让我们思索,也才会产生回味的余地。于是读之再三,诗歌中一些清晰的意象也就越来越生动,诗歌中描绘的一些明晰的场景也变得越来越亲切,仿佛那个沿着五月的河流向东走的那个人便是我了,诗歌中的场景便是我沿途见到的最美的风景,让人禁不住流连忘返。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意象生动,从容开阔,贴切自然,亲切温馨,无论是诗歌的气息还是意境都是可触可感的,这里面有亲情,有乡情,有时光的影子,有岁月的痕迹,还有一些梦幻的色彩,以及归根的情结。而这些,都是我们日有所思,夜有所想的,每天都纠结在我们心中的关于人生的思考和生活的体验,通过作者在具像上的反复叠加与呈现,诗歌的质感便得到了彰显,诗歌的通感艺术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于是一些自我的感受瞬间便转化成了大众的意识,这不仅是对生活高度的提炼,更是让生活在诗意中得到了提升。

  诗歌离不开生活,诗歌也是生活的再现,作为诗人来说,只是一位工匠,生活是客观存在的,之所以常人看不到生活中的美,找不到生活中的诗意,也只缘身在此山中罢了。而诗人之所以与常人有所区别,就是因为诗人有一双敏锐的目光,有一颗灵动的诗心,所以才能从生活中提炼出诗意。或许有人会认为平铺直述是一种朴实明朗,直白的艺术是返朴归真,其实不然,白开水我们固然不可或缺,但如果时常品一下清茶,我们也会感到神清气爽,诗意如茶道,也是工艺,高明的诗人不是不用技巧,而是用了技巧后不露痕迹,这便是诗歌中的自然之美,也是纯净之美。南竹的这首小诗之所以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不仅仅因为这首诗具有生动的意象,更主要的是因为这首诗尽管意象纷呈,却没有堆砌的嫌疑,显示出了一种自然的美,和谐的美。

  当然意蕴也是诗歌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仅仅只是呈现,如果没有更深刻的内涵,那种美是一种病态的美,苍白并且无力,也不可能带来回味的空间。南竹的这首诗所包含的内涵便是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既有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也有对亲情和乡情的渴望,因此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在瞬间达到与读者的共鸣。另外,在我看来,南竹的这首诗还具有一种空灵的美感,也就是很巧妙地将生活的实体进行了虚化的处理,无形中让生活的实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于是便让我们产生了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的美感。所谓“雾里看花花枝俏,水中望月月朦胧”,有了这层面纱,便产生了距离,也就增强了美感,美只是一种感觉,幸福也只是一种感觉,这些感觉都是若即若离的,如梦似幻,也如天边的彩霞,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焉。

  沿着五月的河流向东走,是走向朝霞升起的地方吗,难道我们一直都在黑夜里摸索,或者在苦海中沉沦,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这是我们生存的现状,也是我们的宿命使然,我们谁也无法逃脱。时光本是一条河流,连我们的圣人孔老夫子都在河边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于是五月的河便成了我们的时光之河,往西便是随波逐流,往东便是求索,便是不懈的追求。一句话作者就把作品的品味放到了一个较高的起点,接下来,作者自然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了。在作者设计的更高的层楼上,我们听到了鸟声,闻到了花香,看到了村落、芦苇,以及任性的野草,这些,都是我们这个大家园里的孩子,如岸与岸相互扶持,而生活的激流,自然会淌出亲情。读这样的句子,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一边是大自然的风光,一边是我的兄弟姐妹,他们是那么自然地和睦相处,所谓天人合一,无非也是如此了。村落是我的根,芦苇是我的骨架,我们只是一些任性的野草,有了根的依托,有了骨架的支撑,我们便有了旺盛的生命力,于是便有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繁荣景观。而鸟声唱出的亲情,也就更加让人感觉亲切和温馨了。在这一节中,最显眼的还是岸与岸相扶,有骨感,也有力度,还有韵外之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之间,便成了此岸与彼岸的关系,无论什么方式的抵达都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第二节,作者继续沿着五月的河流向东走,坚定地走,执着地走,目不斜视地走,于是东升的西暮便成了浮云,是遮不住望眼的,能够遮住的,都是我视而不见的喧哗。但我不是神仙,我也不会不食人间烟火,只不过我用我坚定的脚步将这些尘世的喧嚣都踩到了脚下,而这些俗念也是不甘的,他们也会纠结在我的脚底,就如河底的沙粒相互摩擦,当春天被那只乳羊轻易地啃去,当牛驮着夏天远离,炊烟就会重新纠结住那片浮云,仍然会婉约缠绵,布下一个温柔的陷阱。这便是传说中的千蛛万毒手吧,让我在不经意间就中了你的蛊,或许你会“但愿长醉不愿醒”,其实你只是在这些错综复杂的情感纠结中不能脱身的一个借口而已。在这一节中有两个新奇的意象,一个是羊啃下春天,另一个是牛驮着夏天,简直是神来之笔,不仅灵动,而且具有相当深刻的象征意义,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一只羊,又何尝不是一着牛呢,尽管我们始终沿着五月的河流在向东走,但我们只是在默默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尽着自己应尽的义务,正因为如此,我们一不小心就把春天啃下来了,再不小心就把夏天驮走了。因此任何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因素都是不容忽视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嘛。

  第三节最为含蓄,更加深入地体现了一种朦胧的美,呈现出来的只是一些感觉和细微的想法,无论是拱手弯腰或者喜开于色,都是我们人生中所必须经历的。继续沿着五月的河流向东走,当然会产生更多的想法,而这些想法自然也来自身边的事物,比如太阳这位贵宾来了,我们自然会拱手弯腰,心怀一份感恩的情结,比如风和雨这两位不速之客来了,与我仅仅只是路人,彼此在瞬间就会擦肩而过。可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风雨如磐,时间的眼都会隐到秋天里,到那时便一切都尘埃落定了,一切都和谐了,一切也都宁静了,能不让我喜形于色吗。这一节的亮点在于比喻形象,拟人的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给人的感觉是活灵活现,有血有肉,丰满面翔实。无论是感恩的情结,还是过眼云烟等等这些内涵的含蓄表达,都让人身临其境,而作者最后营造出来的完美的结局,又怎么能不让人喜形于色呢。尽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会有完美的句号的,但能够通过文本来体验一下这种感觉,又何乐而不为呢。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多元的,诗歌阅读和理解更是因人而异,无论是读还是评,都不可能再现作者的真实感觉,即使是作者本人再来读他的作品时,也会与初衷大相径庭,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读与评也是一种再创造。正如人生不可能完美一样,一个诗歌文本也不可以尽善尽美的,比如本文的起伏不是很大,让人很难找到那种“柳暗花明”的感觉,也不会让人拍案叫绝,但我想能够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的作品,能够让我们读后有所回味和感悟的作品,就应该是上乘之作了。如果一篇作品能够达到悦已悦人的效果,那便是作者与读者之幸了,我们又夫复何求呢。

附原作:《沿着五月的河流向东走》

/南竹

沿着五月的河流向东走
树叶包容我最亲爱的鸟声
村落。芦苇。还有任性的野草
一群大家庭的孩子
岸与岸相扶,水流
淌出清澈的亲情

沿着五月的河流向东走
西暮东升
消失的只在身后,未见的喧哗
就在河底沙粒中磨砺
羊啃下春天,牛驮着夏天
炊烟纠结住云朵,依旧儿女情长

沿着五月的河流向东走
更大的想法,来自身边的作物
拱手。弯腰
太阳是在上的宾客,风雨
仅仅是两个路人。时间的眼
隐在秋天里,喜形于色




2#
发表于 2011-6-2 06:51 | 只看该作者
先沙发,慢慢体会学习!
3#
发表于 2011-6-2 07:13 | 只看该作者
从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意象本身切入,展开对文本的解读,必要的拓展,启人心智。诗歌和评论相妍。体会学习。
4#
发表于 2011-6-2 08:39 | 只看该作者
很精到的解读。拜读并问候高版辛苦。
5#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0: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古月灵秋 于 2011-6-2 06:51 发表
先沙发,慢慢体会学习!


谢谢灵秋。
6#
发表于 2011-6-2 10:44 | 只看该作者
解读细致,很难得的佳篇,学习了!问好高站长!
7#
发表于 2011-6-2 10:51 | 只看该作者
好诗好评,学习,学习,问好。
8#
发表于 2011-6-2 11:17 | 只看该作者
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剖析一首诗,学习!
9#
发表于 2011-6-2 13:13 | 只看该作者
里面有亲情,有乡情,有时光的影子,有岁月的痕迹,还有一些梦幻的色彩,以及归根的情结。

高老师说得很对也很细,这也是我对诗歌的感觉.
10#
发表于 2011-6-2 13:29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问好!
11#
发表于 2011-6-2 15:02 | 只看该作者
读这样的诗评,启智、受益。欣赏 :))
12#
发表于 2011-6-2 15: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祥萍 于 2011-6-2 13:13 发表
里面有亲情,有乡情,有时光的影子,有岁月的痕迹,还有一些梦幻的色彩,以及归根的情结。

高老师说得很对也很细,这也是我对诗歌的感觉.


诗好评好,欣赏学习。高山兄真快,佩服:)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5: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古月灵秋 于 2011-6-2 07:13 发表
从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意象本身切入,展开对文本的解读,必要的拓展,启人心智。诗歌和评论相妍。体会学习。


辛苦了,再次感谢哦。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5: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馨凝雨阁 于 2011-6-2 08:39 发表
很精到的解读。拜读并问候高版辛苦。


谢谢雨阁的鼓励。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5: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兰馨幽幽 于 2011-6-2 10:44 发表
解读细致,很难得的佳篇,学习了!问好高站长!


真诚的感谢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8 00:28 , Processed in 0.05334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