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952|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高山每周一赏之五十一:世间惟你一人——读殷晓媛的《今日不宜叹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29 2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间惟你一人”,这需要什么样的气概,这需要什么样的胆略,说这句话,写这句诗的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请原谅我的断章取义,因为我是带着为什么“今日不宜叹息”这样的疑问读完这首诗的,当读到这首诗的尾声时,似乎又陷进了作者为我们预设的另一个陷阱,在这个陷阱的边缘,你不禁为作者的一句“世间惟你一人”的超人气魄所慑服。世间惟你一人,你便可以狂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笑世间可笑之事;世间惟你一人,你便可以痛哭,把所有的郁闷,所有的烦恼,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悲伤都用你的眼泪冲刷干净;世间惟你一人,你还可以自嘲,可以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解解压也未尝不可。因为世间只你一人,所以绝对不会有人会来笑话你。

  这首诗除了有舍我其谁的气概和胆略以外,还有诡异的想象力,殷晓媛的大多数诗歌都让我们走进了一个神妙莫测的全新领域,令人惊奇和诧异。你看,大地出现陡悬的冰川,一座云端的古堡,攻城拔寨的鳄鱼,中世纪的壁画向下掉油墨块,大丽花般的微笑,听到自己的重量,屋檐低下头吻你的手背等等这些,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真不知道作者是怎么想出来的。据说殷晓媛是从事外语翻译工作的,到目前为止已经翻译了大量的外国诗歌,或许是受外国诗歌的影响比较深吧,因此她的大部分诗歌多多少少会带有一些泊来品的痕迹,由于思维习惯和审美标准的差异,所以她的很多诗歌都不能用我们习惯的审美标准来衡量。而这些,又正好充实了现代诗歌多元发展的内涵,让诗歌的领域向无限的求知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这不能不说是有益的探索。

  诗歌本来就是感性的产物,诗人往往都不按常规出牌,正因为此,才能彰显诗歌的魅力,才能让诗歌永远立于语言的高地。四平八稳的诗歌固然也可以是娴熟的,也可以是沉稳的,也可以是从容的,也可能会有很深的内涵和意蕴,也可能会有很大的回味空间,但跟这些诡异的诗歌相比,往往缺乏视觉的冲击力。而视觉的冲击力往往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往往更容易引人入胜,往往更能让读者产生一种全新的体验,这种体验如梦似幻,有时甚至让人产生天马行空的感觉,坠入云端之后是会飘飘然的,飘飘然更能让人迷醉。

  陡悬的冰川我没有见过,见到之后一定会心有余悸,但作者能提起裙摆,如履平地地踏上去,还不能让惊惧的脚步走漏风声,这就需要一种处乱不惊的定力。有了这种定力之后,再来回望这样的场景,你会觉得这些只不过是绘在地面上的一幅立体画而已,就在这虚实的转化之间,仿佛经历了一次玄幻的轮回,那已经超越了时空的界限,让我们的思想境界无形中达到了一个自由的王国。当然这个自由的王国也是通过世事的沧桑小心翼翼走过来的,之所以要提起裙摆,就表明了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而我们每一个人走过的行程,回望一下,又有几人不是如履薄冰,没有兢兢业业的务实作风,又怎能不让惊惧的脚步走漏风声,又怎么可能会有如绘画般的宁静。

  “你的身体/是一座云端的古堡”,这岂不成了海市蜃楼,既有历史的底蕴,又有现实的浪漫,云端与古堡,一个虚无飘渺,一个厚重扎实,无形中组成了一对矛盾的混合体,通过碰撞和冲突就在我们心中形成了一股潜流,让我们的思绪也跟着暗暗涌动。而攻城拔寨的鳄鱼都无法企及,说明这股潜流是无比强大,鳄鱼是凶猛的,是强势的象征,攻城拔寨的定语更是让其具有一代枭雄的风范,但在云端里的古堡面前,它却只能偏安于山麓的绿潭。所以一切都是无法预测的,强势与弱势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时的叹息就成为了一种感叹,就如一扇门扉,被六月的风邪轻轻推开,或者是中世纪的壁画,向下掉落的油墨块,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一点都不显得扭捏作态。

  至于帽檐上为什么要簪上一朵大丽花般的微笑,我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我并没有见过大丽花,也不知道大丽花般的微笑是一种什么样的微笑。或许这种微笑簪在帽檐上之后,便如我们佛家所说的拈花一笑吧,不然,为什么站在钟楼顶上,会听到自己的重量如钟声般浑厚呢?自己的重量可以听到,并且如钟声般浑厚,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正是这些不可思议的事物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是未知的,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并且用心去感悟,或许我们习惯于把这个领域称为一种禅境,所谓的禅境其实就是对悟性的考验,没有人能够说得清道得明,也不需要说清道明,能够领悟多少也是无关大局的吧。毕竟实实在在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却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缤纷艳丽,这时我们生活的内容也会更加丰富。你看,在那长而幽暗的走廊,那尽头处的世界,有神圣的山谷、满旷野的白云和繁花,这些都是你的,是你与生俱来的,也将伴你走完人生的旅程。

  当你看到这些的时候,你就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这时,时间和月神,将会前来引领到你的座席,当然,你必需在所有屋檐下,低下你高贵的头颅,亲吻你的手背。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嘛,而你在出于本能地做这些事之前,请你不要发出任何声音,不要发出啜泣,不要发出心神不定的自语,更不要发出叹息,到了这时,你便可以感觉“世间惟你一人”了。这并不是物我两忘,也不是四大皆空,而是让你完全超越于这个世界之外,让你上顶着天,下顶着地,让你感觉世间的一切皆为虚无,所谓“神马都是浮云”,惟有你自己才是一切的主宰,才是真实的世界。

  只有到这时,你才从必然王国彻彻底底地走向了自由王国。

附原作:《今日不宜叹息》

/殷晓媛

当大地出现陡悬的冰川,提起裙摆
如履平地地踏上去,不要让惊惧的脚步
走漏风声。那不过是绘在地面的
一幅立体画而已。你的身体

是一座云端的古堡,攻城拔寨的鳄鱼
无法企及,只能偏安于
山麓的绿潭。当你叹息,一扇门扉
被六月的风邪推开,或者中世纪的壁画
向下掉油墨块。帽檐上要簪上一朵

大丽花般的微笑,站在钟楼顶上
你会听到,自己的重量
钟声般浑厚。那长而幽暗的走廊
是你必经的台阶,那尽头处的世界——
神圣的山谷、满旷野的白云和繁花
都是你的。在被时钟和月神
引领到你的座席之前,在所有屋檐
低下头亲吻你的手背之前,不要发出

任何声音。没有啜泣。没有
心神不定的自语。更没有叹息。然后
世间惟你一人。然后你可以狂笑或者痛哭
或者自嘲,放心,没有人敢笑。




2#
发表于 2011-6-30 07:5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高山兄精心为拙诗做的评论,挖掘得很深刻,不仅完全展示了拙诗的长处,还赋予了很多的闪光点,笔触遒劲,老道,读过本文之后,我对高山兄的敬佩加深了。希望在今后,能从他身上学到关于诗歌的灵性、妙笔,学到一鳞半爪足矣。
3#
发表于 2011-6-30 09:56 | 只看该作者
来读高版的诗评!学习学习再学习
4#
发表于 2011-6-30 11:14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诗评剖析很有深度,欣赏学习。
5#
发表于 2011-6-30 12:09 | 只看该作者
殷晓媛的诗,我也读了许多,只要看到,也必定回复。有时候读着读着,自己就进入了铁戈兵马之中,有时候好像又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记忆最深的是她那首:典当铺门前的老人。读后心灵便有了震撼!
6#
发表于 2011-6-30 13:09 | 只看该作者
诗歌本来就是感性的产物,诗人往往都不按常规出牌,正因为此,才能彰显诗歌的魅力,才能让诗歌永远立于语言的高地。四平八稳的诗歌固然也可以是娴熟的,也可以是沉稳的,也可以是从容的,也可能会有很深的内涵和意蕴,也可能会有很大的回味空间,但跟这些诡异的诗歌相比,往往缺乏视觉的冲击力。而视觉的冲击力往往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往往更容易引人入胜,往往更能让读者产生一种全新的体验,这种体验如梦似幻,有时甚至让人产生天马行空的感觉,坠入云端之后是会飘飘然的,飘飘然更能让人迷醉。

这样的诠释很精典,可以说是一盏明灯.也是对作者这首诗最精准的概括.
7#
发表于 2011-6-30 14: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清荷诗语 于 2011-6-30 12:09 发表
殷晓媛的诗,我也读了许多,只要看到,也必定回复。有时候读着读着,自己就进入了铁戈兵马之中,有时候好像又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记忆最深的是她那首:典当铺门前的老人。读后心灵便有了震撼!
问好清荷诗语,谢谢你的关注,多交流!远握!
8#
发表于 2011-6-30 14:4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作者很靓眼。
9#
发表于 2011-6-30 18:10 | 只看该作者
再来读,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7-1 07: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北京殷晓媛 于 2011-6-30 07:51 发表
感谢高山兄精心为拙诗做的评论,挖掘得很深刻,不仅完全展示了拙诗的长处,还赋予了很多的闪光点,笔触遒劲,老道,读过本文之后,我对高山兄的敬佩加深了。希望在今后,能从他身上学到关于诗歌的灵性、妙笔,学到一 ...


晓媛太客气了,惭愧哦。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7-1 07: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松哥1965 于 2011-6-30 09:56 发表
来读高版的诗评!学习学习再学习


谢谢松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 07: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馨凝雨阁 于 2011-6-30 11:14 发表
这样的诗评剖析很有深度,欣赏学习。


谢谢雨阁。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7-1 07: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清荷诗语 于 2011-6-30 12:09 发表
殷晓媛的诗,我也读了许多,只要看到,也必定回复。有时候读着读着,自己就进入了铁戈兵马之中,有时候好像又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记忆最深的是她那首:典当铺门前的老人。读后心灵便有了震撼!


嗯,赞成。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7-1 07: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祥萍 于 2011-6-30 13:09 发表
诗歌本来就是感性的产物,诗人往往都不按常规出牌,正因为此,才能彰显诗歌的魅力,才能让诗歌永远立于语言的高地。四平八稳的诗歌固然也可以是娴熟的,也可以是沉稳的,也可以是从容的,也可能会有很深的内涵和意蕴 ...


谢谢祥萍斑斑。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7-1 08: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北京殷晓媛 于 2011-6-30 14:01 发表
问好清荷诗语,谢谢你的关注,多交流!远握!


知音难遇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23:50 , Processed in 0.05565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