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25|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有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11 2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病
  
  《三国演义》里记载了一则很有意思的小故事:东汉末年有一个著名的经学家郑玄,他不但自己学问精深,教了很多弟子,而且连身边的下人也都会读经诵典。据说有一次,一个丫鬟办事不利,忤了郑玄的意思,郑玄大怒,罚她长跪阶前,另一个丫鬟看见了走过去问她:“胡为乎泥中?”那个丫鬟则随口答道:“薄言往槊,逢彼之怒。”两个小小的丫鬟,竟都能引经据典,将《诗经》里的句子用得恰到好处,此事一时传为佳话。同样的故事在《世说新语》里也有记载,可见应是史实。
  
  不过照笔者的个人读书经验,那些被古今文人们大加赞赏的奇闻逸事背后,往往总是会有许多难言的辛酸,这事当然也不会例外。
  
  先不论郑玄家的下人们是否都是天生的读书坯子,而且个个对古代典籍都有着由衷的热爱(有些人天生就是不爱也不适合读书的,如《史记》中记载的项羽,又如《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就算他们真的都喜欢读书,而且也都善于读书,且又有幸在大师手下做事,大师又有意悉心教导,时间一长,耳濡目染,自然学问精进,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假使这一切都成立,又能怎么样呢?他们终究还是逃脱不了当下人的命运,只不过因为犯了一点儿错误,又略微争辩了几句,就被罚跪在泥地里,他们的那些学问还不如学着点儿察颜观色和猜人心思更实用些,那样至少可以少犯些错误、少挨些责罚,或者多讨得主人的欢欣,得到几句夸赞或些许奖赏。
  
  更为可悲的是,中国古代的经学乃是经世致用的“圣人之学”,可不是随便哪个平民百姓都应该掌握的“基础教育”。所谓圣人之学,是要学子们“学而优则仕”的,是要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而作为丫鬟仆人,甚至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主宰,又何谈“修齐治平”呢?圣人情怀,下人命运,“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整日生活在这样的矛盾错位之中,可以想像,学习经典之后因而满怀着经世致用的心理的那些丫鬟仆人,该比那些不学无术者更加可悲可怜。时下,不是有人大代表提出“不鼓励农民子女上大学”吗?在“知识不能改变命运”的前提下,其能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子女们抱有如此悲悯的情怀,真是可亲可敬!?
  
  所以,每每读到类似的故事,便往往会以我的“小人之心”去度一度古圣先贤们的“君子之腹”,还是说郑玄吧,依我看,也许他要教导下人们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或人生修为,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虚荣或怪癖:看看我多能耐?连我的丫鬟仆人们都这么有学问!甚至极有可能的是,这种教导乃是源于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病态的心理:用高尚的思想绑架人,进而使人们成为被“高尚”所左右的奴隶。
  
  高尚自然是好的,不过真正的高尚乃是圣贤们的事儿,而圣人,据《孟子》记载,是几百年才出一个的。而对于普通老百姓,只是该、或只能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在这个前提下快乐而充实地生活。一旦过于高尚而空洞的思想与过于卑微而琐碎的现实集于一个人身上时,这个人的一生注定只能生活在幻想和悲哀之中。
  
  而且我更怀疑那些教导别人高尚的文人们本身是否真的如此高尚,或者说他们的言行是否一致,是不是和那位在文庙门口撒尿的老夫子一样,叫他的弟子们不要学他做的,而去学他说的。比如,在小学课本里有一篇《平分生命》,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儿在以为输血会死掉的情况下情愿为受伤的妹妹输血的故事。最为不可思议的是,在他得知输血不会死掉时,竟然又放豪言,要把自己一半的血分给妹妹,和她平分生命。这个故事固然很感人,但我很是怀疑编选这篇文章的人是否有过一次献血或者哪怕是顺手扶起一辆倒地的自行车的经历——用空洞而虚伪的高尚来教导别人,而自己却远远没有这么高尚,甚至灵魂还可能有些龌龊,正是中国文人们的某种通病。
  
  不过郑玄也许不是那样的,他本人也许的确有些“高尚”,仍据《三国演义》及《三国志》记载,他的授业老师马融在给学生们讲学时总是“前聚生徒,后陈声妓,侍女环列左右。”可以想像,那些血气方刚的学子们面对这样一群美女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况且这美女都是老师安排的,放眼看看又不会遭白眼挨嘴巴,白看谁不想看呢?所以,心猿意马自然是不必说了,非礼而视的情况也会时有发生,只有这位郑玄,“听讲三年,目不邪视。”以至于马融都感觉不可思议。在这里,笔者不敢怀疑郑玄的“高尚”,只是怀疑他的性取向是否有问题,就如电影《新龙门客栈》里金湘玉说的:不拿正眼看我的,除非他不是男人!在激素的作用下,三年来对一群美女都从不动心的男人,怎么说都叫人觉得不大正常。假如郑玄的性取向真有问题,那可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病态心理,而是很严重的心理疾病了。而在心理疾病的诱导下,做些有违常理、有悖人情的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自古以来,如果说中国的文人们始终都掌握着教育的“话语权”,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却恰恰掌握在这样或是那样“有病”的文人中。冯小刚电影里有句经典台词:“你有病啊?”“你有药吗?”病可能会是各种各样的,然而同样的是,几千年来我们却找不到一剂有效的良方……(水如空)







[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2-3-12 19:53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3-11 21:3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文人骨子里有一种清高在,多数人谨小慎微,胆小怕事,一旦得势,中国多数文人有时候还真是无毒不丈夫嘿嘿,问好如空兄。
3#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23: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江言语 于 2012-3-11 21:38 发表
中国文人骨子里有一种清高在,多数人谨小慎微,胆小怕事,一旦得势,中国多数文人有时候还真是无毒不丈夫嘿嘿,问好如空兄。

一江兄所言甚是。
4#
发表于 2012-3-11 23:58 | 只看该作者
古代文人不但有文人相轻的陋习,还有文人无行的德性。
正如清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所言:“那些封建旧文化培养出来的文人墨客、风流雅士,置国事于不问,整天吃花酒,作艳诗。”
受“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的影响,今人应该吸其精华,弃其糟粕。
如空老师文章知识性强,观点与时俱进,学习了。
5#
发表于 2012-3-12 00:01 | 只看该作者
强烈赞同!劳心者善筹机谋、耍手段,人皆谓之“高”,故而“尚”之;劳力者多性敦厚、行实在,人皆谓之“傻”,故“鄙”之。精英们喜欢以阴谋或者阳谋来解读世界,那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阴谋家或者阳谋家,老百姓则恰恰相反,“一条小溪,即便浅吧,却清澈见底。若是一个烂泥塘,谁知道它的深浅?也许还是浅一点的好。”对于人而言,小溪无疑是高尚的,但现实却是大多数人对泥塘在顶礼膜拜,视若偶像,大概就是因为不知道它的深浅吧,所以当初老子才会提出“不尚智”的主张。问好如空,文章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直指人性根本,大赞!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19: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2-3-11 23:58 发表
古代文人不但有文人相轻的陋习,还有文人无行的德性。
正如清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所言:“那些封建旧文化培养出来的文人墨客、风流雅士,置国事于不问,整天吃花酒,作艳诗。”
受“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

文人的毛病很多,尤其是当他们有了“话语权”时,甚至有了生杀予夺的大权时……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19: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ichezhiyuan 于 2012-3-12 00:01 发表
强烈赞同!劳心者善筹机谋、耍手段,人皆谓之“高”,故而“尚”之;劳力者多性敦厚、行实在,人皆谓之“傻”,故“鄙”之。精英们喜欢以阴谋或者阳谋来解读世界,那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阴谋家或者阳谋家,老百姓则恰 ...

劳心者要奴化劳力者无可厚非,而又要他们“高尚”就说不过去了。
8#
发表于 2012-3-12 21: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2-3-12 19:56 发表

劳心者要奴化劳力者无可厚非,而又要他们“高尚”就说不过去了。

古代大多奉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之于人,治人者食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文人从政最为厉害,其中当所曾国藩为之典范也!
9#
发表于 2012-3-13 10:51 | 只看该作者
又长了一个知识,有机会我该好好看看这个郑玄。
10#
发表于 2012-3-13 18:27 | 只看该作者
  水版的文章很耐读。
  在封建社会,女子们读书与不读书一个样,改变不了自身的命运。林黛玉如果没有什么知识,也许她活得比较幸福。
  至于那个郑玄郑康成,其实也是个伪君子。他曾经给皇帝建议“采纳术”,就是“采纳”众多的女性来延年益寿,结果弄得皇帝更快地见闫王了。他自己也是那个样子。
11#
发表于 2012-3-14 19:36 | 只看该作者
社会有病,文人不可避免跟着有病。令人思考的文字。
12#
发表于 2012-3-14 20:22 | 只看该作者
深刻 独到,有人说,中国文人的骨气都被清朝文字狱和文革整软了,什么时候硬的起来,不知道。
13#
发表于 2012-3-15 09:05 | 只看该作者
奴化,全民病态,跟老爷们学的
14#
发表于 2012-3-15 14:52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种精神病,今天中国人仍然集体患着这样的精神病———重形式、轻实质,到处是谎话、套话、空话,这也算现代八股。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21:14 | 只看该作者
多谢诸位!
这几天实在忙,连看帖回帖都没有时间了,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这些日子,包括本人在内许多老师和学生都病了,这是人病;我们这里一冬天没下雪,可是开春后一连三场大雪,这是天病。毛主席词曰:人有病,天知否?可是天有病,又有谁知道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 04:53 , Processed in 0.05117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