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69|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善待民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4-2 1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几年来,经历市场风沙,政策的曲折颠簸,优胜劣汰中争生存,民营企业自身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国内出现了一批享有较高声誉的民企,他们有的成为行业领头羊,有的填充了国内空白,有的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并享有了一定的声望,甚至有的外资企业寻找国内合作伙伴时,指名道姓非民营企业不可.

  面对新形式下的市场,新状态的民营企业,银行却还守着陈旧的眼光,仍以老眼光,老办法来对待民营企业,这岂不是自捆手脚?银行自身也有值得检讨的地方,这就是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有待更新。特别是近年来银行对贷款责任人实行“终身追究制”,要求每笔贷款都务必按期收回本息政策出台后,效益、管理总体上较差的国有企业竟成了银行放贷的首选客户,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无论如何也是不正常的。如果不更改银行内部的责任追究制度,信贷人员对国有企业贷款就比对民营企业贷款相对“安全”,经办人责任也小得多,因为国有企业一般均有主管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的兼并和改制也遵守比较规范的程序,虽然国有企业效益低下,对贷款偿还有较大风险,但企业一般运作规范,每年在工商部门年检,企业会计制度较完备,对银行贷款认帐态度较好,银行催收、起诉能找到企业确认,即使给贷款核销也能开出企业破产的证明,只要银行在贷款手续上没有漏洞,贷款损失责任就可以很容易推到国家政策等客观原因上。在国有银行要求制度规范高于经济效益的形式下,对国营企业贷款损失是不会多少责任的,甚至在决策失误时,还可以用安定社会、推动地方经济等理由做挡箭牌。因此谁也不会愿意冒险给民营企业贷款。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4-2 14:26 | 只看该作者
请按我们原创文章格式发贴,标题上别忘注明“原创”。
还有排版问题,段与段之间请空一行,开头两格请用全角输入。
3#
发表于 2003-4-2 16:09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礼仪小姐列队,鞭炮准备………………噼里啪啦,欢迎吾奔!!
4#
发表于 2003-4-2 16:25 | 只看该作者

对国有银行的一点看法!

      从我个人来看,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市场准入不仅不会放宽,反而有可能会加强。“终身追究制”改变的可能性不大,甚至还有可能出台另外一些措施。中国国有银行坏帐的产生本来就是大批国有资产流入私人腰包和私营企业的过程,只不过是通过国有企业的渠道还是私营企业的渠道还是个人的渠道不同而已。因此有多少不良资产,就有多少国有资产的流失。我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那2万多亿的不良资产背后就是一大批腐败,这些窝子不能揭,也不会揭开。甚至还成立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处理这些不良资产。因此,你在看到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限制很严的时候,也没忘了民营企业发展的“原罪史”。当然,在民营企业发展之后,这种资本的原罪色彩开始淡化,国家也不会追究。从我个人来看,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体制建设,国家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尤其是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对担保公司等中介公司发展的就是一个态度。
5#
发表于 2003-4-3 08:40 | 只看该作者

是银行"门槛"太高?---透视银行惜贷现象

记者最近在哈尔滨市走访国有企业和工商银行时发现一个怪现象:一方面国有企业诉苦,银行贷款条件过于苛刻使他们贷不到款;另一方面银行发愁,由于多数企业信用等级过低,他们有资金贷不出去。这场争辩难决输赢,一些企业与银行却因此双双陷入困境。

    企业难贷款 银行放贷难

    哈尔滨市体改委副主任胡淑芳告诉记者,哈尔滨市约70%的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得不到信贷支持,这些企业普遍反映,银行有两个显著变化:一是变过去贷款粗放式管理为现在全靠企业信用等级"说话",导致银行"门槛"增高;二是贷款"终身负责制"使得银行人员普遍惜贷。

    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经营管理部部长范照先告诉记者,"哈轴"有规模、有品牌、有市场,具备一定的还贷能力,由于先期原材料需要量特别大,十分需要银行支持,可是他们得到的贷款犹如杯水车薪。他们曾从国家经贸委那里争取来国家贴息的4200万元贷款额度,可是省内银行没有任何一家给予贷款,使得这个中国轴承"巨子"失去了一次强筋壮骨的机会。

    不仅像"哈轴"这样的老企业贷款困难,一些改制企业、新兴企业同样望"贷"兴叹。哈尔滨东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克介绍,这家公司是去年3月1日新注册的股份制企业,生产的保温管市场前景看好,但就是得不到贷款,银行拒绝的理由很简单:企业拿不出3年财务报表,无法评估其信用等级。张克说,"我们的企业还不到1岁,正是最需要‘奶水’的时候,却要等到3岁以后才知道有没有喝到‘奶水’的可能,这是强人所难。"

    银行则另有一番说法。工商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副行长崔基仟说,近几年,银行贷款实行电子化管理,申请贷款企业的财务报表输入电脑后很容易被确定信用等级,达不到AA级的基本上被视为不具备还贷能力。因为贷款管理中的人为因素少,银行内部人想"通融"和"关照"一下都是很难的。"哈尔滨多数企业因‘腿’太短达不到贷款要求。一些企业看上去挺好,政府也极力帮助说好话,但是一打开账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工行黑龙江省分行营业部副总经理佘明远感慨地对记者说:"有人提出,银行对企业支持不够。用‘支持’这个字眼就是还没把我们当成企业。现在多数人把我们当成政府部门看待。"

    银行缘何发生如此变化,黑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焦方义教授分析说,很长一段时期国企资金来自于政府财政拨款,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实行拨改贷,实践表明,相当一部分国企未感受到足够的压力,认为银行贷款与财政拨款没有本质区别,欠贷不还有国家兜底。欠贷欠息久而久之形成呆坏账,造成银行巨额不良资产。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有银行充分认识到金融风险的残酷性,防范风险意识骤然增强。银行严格按企业信用等级决定是否贷款,实际上就是抬高加固"门槛",以避免新增不良资产。

    银企之辩没有赢家

    银行"门槛"高与企业"腿"短之辩至今辩不出个所以然,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企业与银行双双陷入困境。

    哈尔滨制氧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健告诉记者,他们与客户签合同,一般都注明一条,货款先付90%,剩下的10%作为质量保证金后付,由于企业的利润只有10%左右,这就等于客户把企业应得的利润暂时留下了,使得企业流动资金特别紧张。

    记者从哈尔滨市经贸委了解到:全市已破产256户国有企业,预计今年可能还要破产40多户企业,其中一些企业虽改制但终因无足够启动资金不得不走上破产路。破产是一把双刃剑,在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同时使银行贷款有去无回,有人一针见血地说:企业破产实际上是破银行的产,破国家的产。

    有资金贷不出去不可避地导致银行亏损,但银行部分人员仍然认为宁可把钱"烂"在手里,也不能贷。记者从工行黑龙江省分行营业部了解到,由于企业欠贷不还,他们不得不诉诸法律,虽然几乎全部胜诉,但只有不到一半案件被执行,回收现金只占申请执行额的一小部分。更令他们不能接受的是,他们为打官司已垫付了累计上千万元的诉讼费、财产保全费、律师费、执行费等,绝大部分垫付费至今无法收回。

    企业逃掉的是现金,被执行给银行的绝大部分是抵贷物,这给银行出了一道更难解的题:为了把抵贷的房产、土地等资产过户到自己的名下,他们必须支付评估费、契税、手续费等高额税费。产权过户后,要想把物变成钱,就必须以拍卖、竞价销售等方式变现,可是许多物资因过于陈旧、手续不全或到了报废时间无法变现,能变现的抵贷物由于市场价格远远低于抵贷价值,出售后会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

    如何解开银企矛盾的"结"

    记者采访的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银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企业,企业业绩不好起来,银企矛盾的"结"就解不开。

    哈尔滨市副市长方存忠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作为主抓工业的副市长,他曾经组织20多家企业与工商银行对接,确定了十几个项目,获得了封闭贷款。可是,后来企业还款率只有12%,银行负责人不高兴,他也十分难堪。"这件事使我明白,不能光看企业项目好不好,更要看体制、机制是否转变。政府责无旁贷要帮它们打好这个基础。"

    政府作用应该如何发挥呢?黑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焦方义教授说,国企要想从根本上有变化,就得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对国企产改推进的认识应再大胆一些,不要把产改的重点一味放到资不抵债的企业上,应将主要力量放在好企业的改制上,否则好企业也会被拖垮。

    焦方义教授说,银行要想解决难贷款问题,不妨在三个方面做一下尝试:一是变面向大企业投贷为同样关注中小企业;二是变消极地执行规则为积极地采取灵活措施;三是变一味强调责任为健全约束与激励并存的机制。

    银行内部人士不讳言他们面向大企业投贷的原则,理由很简单:银行对大企业熟悉了解,对大企业放贷可一劳永逸。焦方义教授认为,银行这样做蕴含着更大的风险:一旦有个别大企业发生动荡,将给本已为巨额不良资产所困扰的国有银行造成新的不良资产迅速累积。据记者了解,哈尔滨市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中小企业60%以上盈利,它们机制灵活,产品有市场,就是缺少流动资金,假如银行不用老眼光看人,认真关注它们,将不难从中发现新的客户。

    记者采访过的哈尔滨市国有企业经营者普遍认为:国内地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行得通的贷款政策,拿到国有企业比重大、经济发展缓慢的哈尔滨就不一定合适了,银行不应拿一个统一的贷款政策套用于全国不同地区。

    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外资银行能进来的话,我们太欢迎了,实事求是说我们需要这样的外部刺激。"对此,焦方义教授指出,以消极等待和不出击来应对外资银行的冲击,国有银行的胜率将很小。过去银行的很多呆坏账是由国家指令和地方干预造成的,并非都是经营造成的,如果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应该被过去呆坏账的阴影所笼罩,而应着手在国有银行建立起一种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职工在服务形式、深度、范围上下功夫,创造金融资产新的增长点。

   



(上海证券报 韩世峰 蒲立业)
6#
发表于 2003-4-4 10:44 | 只看该作者

工行倾力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

记者从中国工商银行获悉,从4月份开始该行推出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如将享受政策扶持、重点支持小企业发展的二级分行由34家扩大到64家,加大对具体经办行的转授权范围,对小企业正式推出出口账户托管贷款、出口押汇、出口贴现等信贷产品,在核定的额度内小企业可直接透支取得信贷资金等。

   



(上海证券报 记者 薛莉)
[ 我要发言] [ 关闭窗口]
7#
发表于 2003-4-4 10:47 | 只看该作者

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安排与观念转换

实践表明,中小企业在技术进步、国际贸易、提高效率、扩大就业等方面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扮演着愈益重要的角色。然而,较之大企业,由于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低,融资交易成本高,以及由于融资规模往往较小,对金融机构来说向其提供资金缺乏规模效益,因而其融资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记者采访了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的王自力博士,请他就这个问题谈谈他的看法。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重要的是制度安排

  记者: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引起社会极大关注,您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王:在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的产值、利税和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60%左右,中小企业还提供了85%的城镇就业机会和75%以上的GDP。说起来,谁都知道中小企业已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其融资瓶颈始终难以打破。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其融资困难已成为一个长期和普遍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以推动众多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的确是管理当局和社会各界都应该关注的焦点、热点。我以为,解决此问题,社会各方除视野更开阔一些,行动更积极一点以外,正确的思路恐怕还在于转换观念,着重从制度安排等方面来考虑问题。
  记者:按你的意见,如何从制度安排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王: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的地区差异和同一地区不同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决定了我国正式金融制度中,除大型商业银行外,应该既有为个私经济、民营企业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也有为农民、为农户服务的信用合作社,以及为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和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银行。事实上,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经济主体的市场生存竞争能力差别很大,即使同一地区不同经济主体对金融机构服务的需求也明显不同,有的愿意以市场交易价格和方式与金融机构交往,有的则愿意采用合作方式从金融机构获得服务。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从制度安排上来讲,首先应该建立健全包括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等在内的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体制,以满足各种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
  记者:在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方面,目前地方政府有何作为?
  王:由于中小企业在地方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地方政府有责任,而且也应该下力气对现有地方金融进行整合。
  从经济发达地区银行业情况看,首先是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城市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股权结构单一(地方财政或地方国有企业一股独大)、资本金不足、效率低下(所有者缺位导致缺乏对经营层的激励和约束)等问题,因而迫切需要从产权结构入手引进民间资本甚至外资,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形成良好的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从根本上引导城市商业银行朝现代银行方向发展。
  其次,就农村信用社而言,众所周知,由于农村信用社已普遍异化,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在市场需求和同业竞争的驱使下,其业务范围和经营活动与商业银行已没有明显差别。因此,改革信用合作社组织制度,取消农村信用社法人地位,组建地方商业银行,是经济发达地区合作金融发展的客观需要。具体实施途径可有如下两种:一是将空间上彼此邻近、经济金融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若干农村信用社合并组建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只能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为当地个私经济、民营经济提供金融服务是它们的主要功能。二是将过去是郊区,现在已成为大城市组成部分的农村信用社重组或并入当地的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因为在这些大城市,单个、分散的两级法人体制导致农村信用社严重的经营规模不经济,使信用社不仅不能满足这些地区个私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也无法形成资金优势,参与这些地区日益商业化的金融同业竞争。
  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县域地区,当前应充分抓住国有商业银行结构调整、从县域地区进行战略撤退的时机,力争将国有商业银行县级分支机构的“壳”连同一部分存款一起承接下来,成立新的地方商业银行。由分支机构改组成新的银行。因为如果白手起家新建银行,新生银行很难抢占市场,况且新生银行其银企关系的建立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信息积累。而拥有机构和业务的银行更容易得到人们的信任,更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甚至外资,从而更好地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要下决心撤消少数身居城市、资产质量低下、严重资不抵债的“农村信用社”;对部分位处偏远、费用过高、存款达不到一定规模的农村信用社分支机构,坚决撤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制度创新,将其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信用社,并且严格按照“谁出资、谁管理、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从事运作。对于因农村信用社改造、收缩、撤并后留下金融服务断层和空白的地区,政府应支持农民、农户按照合作制原则,重新发育新的真正意义的合作金融组织。
  合作金融自17、18世纪于德国发源以来,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目前在许多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合作金融仍然是各国金融业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尽管这些国家有发达的交通、先进的通信,有实力雄厚的大银行和垄断金融集团,但合作金融也绝非能为其所取代。尽管我国一直未出现过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但并非意味着我国不需要合作金融,或者说严格意义的合作金融组织在我国无法生存。事实上只要有农民这个弱势群体存在,只要农村经济仍处于基础性的弱质产业,那么广袤的农村天地就为严格意义的合作金融组织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问题的关键在于信用合作社是自发组织起来的,还是由行政推动的虚假“合作”。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经营现实状况,对现有农村信用社进行大刀阔斧的重组、改造、撤消和规范,其目的在于更好地适应县域经济需要和合作金融发展。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问题。对农村分散而经济实力弱小的农民来说,通过自愿的联合实现资金互助是一种必然选择。导致这种选择的直接原因:一是由于缺少足够的有效抵押物,加上商业银行又收缩了县以下甚至县级机构网点,从商业银行方便地获得所需资金十分困难;二是由于政策性银行政策规定的限制,不可能顾及大量、分散的农民、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三是现有农村信用社重组、改造、撤并后,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无力直接伸到县域经济每个角落的情况下,如果农民、农户没有自己的信用合作组织为其服务,则大量县域金融市场的真空,就可能为民间借贷、地下钱庄等灰、黑色金融去填补。
  记者:这是就整合地方金融机构,建立完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来说的,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还有哪些事情要做?
  王: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建立信用担保体系,设立柜台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发展风险投资等等。
  关于信用担保体系我们注意到,凡实行信贷担保计划的国家中,政府通常都是担保资金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来源渠道。在我国中小企业众多、融资困难更大的情况下,政府应高度重视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逐步扩大担保资金的投入。为鼓励民间资金加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还可与民间力量合作,以各占1/3的比例发展各种形式的信贷担保公司。这样,既可适度分散风险,做到风险共担,有利于中小企业与担保公司之间确立良好的商业合作伙伴关系,又可防止中小企业对政府的过分依赖,不至于引发道德风险。
  当然,整合完善相应的地方金融机构也罢,建立发展各种形式的信贷担保公司也罢,都还主要是针对有一定资本金或抵押物的中小企业。对于那些只拥有高技术或适用技术而无任何资金的项目或资金极度匮乏的中小企业来说,更主要的是要依靠风险投资来起步和发展。近年来,风险投资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但是,由于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二板市场”,由于缺乏地区性的股权交易市场,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通过考察西方国家中小企业发展,我们发现众多的柜台市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二板市场一时还不能建立的情况下,我们应将目光尽快投向目前已有的产权市场。
  我国产权市场设立20年来,期间走过一段弯路,曾想往股票市场靠,结果产生了一定的风险。经过矫正之后,产权交易所获得了迅速发展,目前已达200多家,分布于各省市县,经营上也渐趋成熟,在产权转让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全可以把这些产权市场改造为柜台市场或三板市场,从而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一个渠道。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退出平台。柜台市场的另一作用就是搭建退出平台,而且,柜台市场还能起到为二板市场、主板市场输送成长性、成熟性企业的作用,形成良好的融资循环。所以,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将产权市场的发展列入议事日程,通过试点的办法渐进式地推动产权市场向柜台市场过渡。

  管理当局管理创新,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起重要作用

  记者:不少银行行长反映,生机勃勃的中小企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亮点,而且也是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为此,他们纷纷转变经营理念、更新信贷文化,试图在众多的中小企业客户群中一展拳脚,但苦于遇到一些政策约束,比如利率和收费方面的约束。对此,您有何建议?
  王:目前,在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开展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方面,确实存在一些政策问题,需要在政策上做一些大胆突破。比如,在贷款利率方面。目前,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规定了基准贷款利率和上下浮动范围,但由于浮动范围较窄,制约了商业银行根据不同贷款风险和特殊的服务进行定价的权力,使贷款利率不能充分体现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商业原则,导致对中小企业贷款失去政策支持和商业诱惑。而在国外,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均衡利率总是要高于市场平均利率水平,比对大企业的贷款利率也要高出1—1.5个百分点左右。同时,在收费方面,目前我国不允许金融机构对其所提供的不同的服务和产品收取费用,不允许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时收取审查费和贷款承诺费。这些规定挫伤了金融机构调查和收集中小企业信息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和其他金融服务。而国外,商业银行根据贷款的信息成本、监管成本向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是很正常的事。此外,在信贷服务方面,目前确实还存在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就是要根据贷款的风险收益对称的商业原则,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步伐,还商业银行自主决定对新的贷款便利服务收取费用的权力,以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措施的落实有一个选择时机、逐步推出的过程。当前最重要和最根本的,还是前面讲到的金融制度的创新。
  记者:据调查,不少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其初始创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都是业主的股权投资和个人借款,而且业主提供的贷款抵押、担保对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有较强的作用。
  王:不错。有资料介绍,在美国中小企业的股权结构中,主要业主提供的资金占所有股权与债务之和的1/3或者占所有股权的2/3。而向小企业的贷款,差不多有50%实际上是以业主个人的资产作抵押或担保来支持的。可以这么认为,业主个人的财富和流动资产,在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初期、缺少固定资产、信息不透明的小企业的融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向居民个人便利地提供贷款,实际上将为中小企业的业主提供融资便利。因此,作为一项缓解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工作,管理当局显然应该鼓励银行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向居民个人提供资金融通。
金融时报   (2003年03月31日)
8#
发表于 2003-4-4 10:48 | 只看该作者

以信用保险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机制

孙旭原 袁彪  2003-03-31 09:34:34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不仅因为它涉及了我国现今85%的城镇就业人员,同时还因为它在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我国GDP的75%。从亚洲新兴国家的发展经验看,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也是其经济腾飞的关键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境况,严重削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也限制了大量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产生。所以,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机制是我国金融行业必须完成的一件大事。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融资难,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估机制,而且由于中小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比如产权关系不清晰,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不充分等等),而现行的信贷行为往往是要有抵押物或担保才能实现。试想,如果中小企业能够做到有大企业担保或自身的财产抵押,贷款的“难”字何在呢?所以,以银行来直接面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在现阶段效果有待提高。虽然有人提出可以采取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但这涉及国家的法律法规问题,短时间内是难以实现的。根据这些情况,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由财产保险公司介入,其理由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以参加信用保险的方式来加强中小企业的信用。因为中小企业的信用是可保危险:首先,作为保险标的额度较大的中小企业的信用程度是一种危险的集合体,而企业信用则主要是用来参与经营活动的,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信用危机是很容易用货币来度量的;其次,危险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毕竟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所有者的主观愿望是为了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如果否定这一点那么国家就不会给新企业注册并发放营业执照;第三,危险的出现是意外的,信用危机在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中并非必然出现,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如果能够获得正常的收益,谁也不会去故意破坏自已的信用;第四,保险标的是大量的,中小企业的数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必然越来越多,到2001年底,我国的中小企业就已经达到2930万家;第五,信用危险会导致重大损失,它不仅可能造成银行信贷的损失,而且可能对相关企业也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根据我国的国情,商业保险公司来介入信用机制的建立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信用保险是集合了大量投保人的资金(也就是大量中小企业的保费)来应对少量特定的信用风险的后果,它把某一个金融机构(或企业)可能面临的金融或财务上的危险改为由保险公司来承担,对金融机构来说无疑将大大降低给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性,从这个意上说由保险公司进行的各种风险防范措施与银行进行的所谓贷款项目评估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其次,保险公司是追求利润的商业机构,更为有效,同时保险公司与大量的企业有着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的现存联系。另外,保险公司本身经营的就是风险,信用保证保险合同本身就是保险合同中的一大类别,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方面比商业银行有着更优越的条件,在各类金融机构中只有保险公司最适合担负这样的角色;第三,有利于保险业务的广泛开展,并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为全方位的服务,促进保费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所有企业对信用的重视程度(因为这时的信用已经从模糊的概念通过交纳保费成为非常实际可见的度量单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第四,作为中小企业来讲,投保了信用保险使得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信用水平,对于获得大型企业的信任和银行的资金支持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些企业投保的积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随着这类信用保险的大规模开展,企业为了能够获得经营上的各种便利条件就会在经营过程中十分注重维持自身的信用(否则不仅同行会避免与其发生贸易往来,而且银行会中断提供资金支持);第五,从更大的范围上讲,国家的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与保险公司实行信息共享,如果一企业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上出现了信用危机,保险公司自然会降低其信用等级,甚至拒保,这样对企业的合法经营、防止偷漏税、提高产品质量、最终提高行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都有积极的意义;第六,信用保险的开展可以为保险公司日后开展更为广泛的业务品种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际上作为财产保险企业可以开展的业务品种有很多,如现在已经开始试行的责任保险,产品质量保证保险,以及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但可以对生产活动发生重大影响的半成品质量保证保险等。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对开展企业信用保险业务的具体设想如下:第一,保险公司根据对企业信息的掌握来决定是否承保,这除了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具体的了解外(企业的资金运行情况,损益表,企业的合同执行情况等),还要对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个人素质进行考察。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企业的抽样跟踪调查结果决定费率及保险金额的厘定;第二,设立全国性的专线查询电话及设立专用网站,任何人和任何企业都随时可以查询相关企业的保险信息(如保险金额,信用种类及等级等)作为与对方进行商业来往决策的依据。这样不仅会加强企业的信用,增强竞争力,而且对商业银行给企业发放贷款提供了重要依据,从而不再要银行为贷款能否收回而苦恼,降低了银行贷款的风险;第三,商业银行要建立对企业贷款的信息共享系统,从而防止一些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银行的影响;第四,信用保险的险种可以多样化,期限也可以有较大的差异(但为了防范风险,一般应该以1年为最长期限)。比如专门为融通资金而投保的信用保险,以及为某一个商业合同履行而投保的保险等。
  保险公司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则可以采取以下手段:⑴尽量多地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对企业的了解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对企业的实际运营资本是否与注册资本相符,提供的保险金额应以实际运营金额为标准;二是对该企业的资信程度进行调查,如对与其发生业务往来的一定数量的企业进行咨询;三是对该企业的主要成员的情况进行调查,如文化程度、背景材料和个人能力等;四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实际经营情况。由调查人员根据以上的情况给企业进行评估打分,从而决定是否承保及保险金额的数量。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个人情况的调查,因为从根本上讲企业领导的个人能力对一个企业的经营好坏起决定作用。⑵建立风险预防体系。保险公司要与银行及工商税务管理部门建立资料共享机制,对企业的资金运行状况进行监控,若发现某企业的资金运行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异常,则立即进行走访调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⑶对出现过信用危机的企业可以针对其问题的大小进行分类,采取再次投保时降低保额、提高费率乃至拒保等方法,促进企业对信用的自我管理意识。⑷对于新建立的企业,可以在其注册资本的额度内按比例投保一定的金额,如果年度结束后没有发现问题,则可以逐年递加保额。由于新企业往往经营风险较高,所以在费率厘定和保险额度上必须有一定的控制,可以采取随企业营业年限的增加而费率递减的方法。⑸保险公司进行承保和核保的人员应该选用既具备保险专业知识又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员来进行操作。如果涉及金额较大,保险人认为有必要的话,还可以组织专家对某一保险合同进行更为详细的评审,这是保险公司进行风险防范和风险识别的一个关键环节。⑹在业务开展初始,可以选择某些相对成熟的行业和企业进行试点,尤其是那些市场开放较早,已经初步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的行业。由于这些行业已经基本形成了符合市场规律的经营条件,市场的变化已经趋于稳定,更有利于提高保险条款制定和实施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总之,以保险公司的信用保证保险来推动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贷关系,在我国还没有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情况下是一种操作相对容易、能够获得实际效果的好办法。虽然在具体操作前还要对费率厘定、保险条款的制定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但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我国目前开展的个人消费信用贷款实际上已经为进一步对中小企业开展贷款业务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模式。
金融时报   (2003年03月31日)
9#
发表于 2003-4-4 10:49 | 只看该作者

解决金融支持民企发展瓶颈问题的思路

祖洪涛 贺津  2003-03-24 10:00:26

  金融机构利用信贷手段支持民营企业,既可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又能拓展金融机构的信贷市场,实属“双赢”之举。但是,受银行信贷管理制度、企业自身素质以及社会因素等方面的瓶颈制约,致使银行的信贷投放与民营企业的资金需要难以融合。对此,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银行应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授信制度。国有商业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大有可为。近年,尽管各商业银行总行至分行均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管理部门,大多数民营企业仍跨不进国有商业银行的门槛。为此,解决民企融资难,加大银行支持民企的力度,首要的是国有商业银行尽快研究、制定和实施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授信制度,对民营企业的授信条件要与大中型企业有所区别,不看其经营规模、铺底资金等指标,重在考察其信誉及届时还款能力,科学确定民营企业授信审查指标,达到既能防范民营企业信贷风险,又方便民营企业得到贷款支持的目的。
  二、规范民营企业经营行为。当前,民营企业得不到银行的信贷支持,不仅仅是银行信贷管理制度问题,其自身经营不规范,缺少银行办理贷款业务所需的审查要素,成为影响民营企业融资的又一瓶颈。鉴于此,民营企业尤其是处在市、县区域的民营企业,要尽快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规范会计财务及报表行为,以利于取得银行信贷支持。还要通过政府督导,银行宣传和引导,有关部门加快培训搞好业务指导等手段,促进民营企业提高经营素质。
  三、尽快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担保体系。民营企业贷款没有一定的财产作抵押时,中介担保机构介入搭起桥梁,能有效地促进银行贷款与民营企业资金需求的结合。当前,市场化运作的民营企业担保中介机构很少,担保能力也很低。在某种程度上讲,民营企业中介担保体系不健全,是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又一瓶颈。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使银行最大限度地支持民营企业,就要加速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的中介担保体系,成立多种形式、多层次的信用担保机构。建立信用担保机构,可采取政府、财政、银行、企业多方参与,实行会员制,对会员优先担保,同时为会员提供政策咨询、融资顾问、项目评估、资产评估等多种服务。另外,还可以按市场化条件下规范的银行贷款业务要求,引导民营企业建立信用互保组织,风险共担,利益共沾,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通过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疏通银行与民营企业结合的梗阻。
  四、净化执法环境。可以说,当前执法环境不佳,致使银行在发放贷款上难以放开手脚。对一些逃债的企业,银行为保全金融资产,通过法律手段予以起诉,有的执法部门受银行是国家的不正确思想的影响,偏袒被诉企业,并且存在个别政府领导为保护企业而干预银行胜诉案件执行和执法腐败现象,致使银行往往是“打赢官司输了钱”,通过起诉企业保全资产,结果是得不偿失。某市一信用社近年“打赢官司”的起诉案件几十起,涉及追索贷款达2000万元,至今没有一笔执行终结。因此,银行在向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放新贷款时,为防止再发生贷款风险,谨小慎微,大大影响了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力度。对此,要结合创建金融安全区,增强政府部门、执法部门及企业的信用意识,净化执法环境,使企业不敢赖债,逃不了债,创造银行加大民营企业支持的执法环境。另外,建立各级金融法庭,形成相对独立的金融执法体系。
  五、规范资产评估和收费。在当前企业办理抵押贷款时,其土地使用权、厂房、机器、设备分属不同的土管、房管、工商部门管理,并相应进行评估,手续相当繁杂。并且,土地评估有效期与房产评估有效期不同步,二者相差一年,又为企业办理抵押业务带来了不便。并且,收费较高,房地产评估费、登记费为评估抵押的2%左右。如果让现有中介担保公司予以担保,担保费率又相当于银行贷款利率,加重了贷款企业负担。评估手续繁琐使急需资金的企业难以及时得到贷款,有的企业因评估、担保收费过高而“望贷兴叹”。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规范评估担保收费行为,建立收费指导标准,缓解民营企业的贷款难,确保银行顺畅地支持民营企业。
金融时报   (2003年03月24日)
10#
发表于 2003-4-4 10:50 | 只看该作者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张运来 张希迎 苑文杰  2003-03-24 10:00:26

  近年来,我国以多种所有制形式为特征的中小企业迅猛发展,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这些企业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其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由于相关政策不配套,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贷款难已日益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1.认识上的偏差,使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长期以来,金融企业普遍存在着“大”就是好、“大”就是风险小,“小”就是差、“小”就是风险大的错误认识,因而大多愿意将资金投向大型国有企业及三资企业,而对于中小企业则大多态度冷漠、听任其在市场竞争中自生自灭。
  2.银行信贷与企业的发展规律相违背。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带来行动上的偏离。如某国有商业银行制定的所谓“进入退出”中就有一条是“新贷款户应满足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利润100万元以上”的条件,这样就基本上把中小企业排除在外了。这与企业的发展规律相违背。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企业也不例外。如果银行仅从自身的短期利益出发,把资金一味投向那些已经成熟壮大的大企业,而不是精心筛选,从小到大培育自己的黄金客户,必然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银行间互相竞争效益好的大企业,使其资金过剩,甚至助长其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二是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也许一个未来的名牌产品或知名企业就因为得不到几百万甚至几十万的资金支持而夭折。
  3.国家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是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企业在其成长期,其发展速度往往是很快的,其经营业绩也往往是惊人的,同样风险也是一个不定数,那么由谁来提供资金、承担风险呢?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目前已形成了由政策性银行及风险投资公司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体系。其主要作用就是进行高风险的投资,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尚未建立这样的投资体系,现有的几家政策性银行也不具备这样的功能。这样,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就只有靠各家商业银行来满足。但各商业银行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对风险不定的中小企业的贷款自然不会积极主动。
  4.财务制度不健全,银行难以掌握企业家底,心中没数不敢放款。中小企业具有投资少、经营灵活的特点,但也存在短期行为和害怕露富的心理障碍。例如有几家在我行开户的皮革企业,几年来生产经营得很好,年年实现上百万的利润,但出于种种考虑,企业的注册资本一直是十几万元,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额也不过百万元,但一申请贷款往往就是二三百万元。面对这种情况,银行处境比较尴尬,虽然了解企业的真实实力愿意提供贷款,但其自相矛盾的财务报表又难以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使得银行的决策者们难以定夺。

  二、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对策

  1.各商业银行要重新认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摒弃“大就等于好”的错误认识,把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支持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长远利益出发调整各自的信贷政策,遵循平等、自立、公平和诚实守信的原则,与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精心培育自己的黄金客户。
  2.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在国家风险投资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能够解决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后顾之忧。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信用担保体系,是各有关部门需共同探讨的问题,但担保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政府的组织和协调,仅靠民间的自发组织难以使担保体系正常运转。
  3.逐步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体系。建立何种风险投资体系,是需要探讨和实践的,我国的风险投资主体可以有三种,一种是由国家投资的政策性银行,一种是由多种经济成分构成的风险投资公司,还有一种就是地方性的中小商业银行。比较而言,第三种风险投资主体可能最先在我国登场,因为,地方性的中小商业银行,具有本土优势,它对本地的中小企业最了解,一旦国家政策允许,它可取代因中小企业贷款难而形成的民间借贷。
  4.中小企业要提高自身素质。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就要求企业无论大小强弱,都必须要按市场规则办事,否则就不会健康发展,就有可能被淘汰。中小企业要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企业自我积累机制,改善资本结构,规范财务制度,恪守信誉,主动培养良好的银企关系。
金融时报   (2003年03月24日)
11#
发表于 2003-4-4 10:51 | 只看该作者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对策

程建华  2003-03-17 09:58:44

  中小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中最活跃、吸纳就业最广泛的经济组织,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布局中都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了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但在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和国家加紧实施广泛就业发展战略的关键时刻,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却没有得到相应拓展,“融资难”、“贷款难”的情况仍然没有彻底解决,这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中小企业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是要加快中小企业改革步伐,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是要加强质量管理,培育名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要完善企业财务制度,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性。
  (二)转换政府职能,理顺政企关系,积极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各级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立从政策上引导、由企业自主决定破产、兼并、变卖等改制方式的机制,不搞“拉郎配”。引导和鼓励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各类中介机构,给予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同的国民待遇。一是要制定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出台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性融资措施,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步伐并实现担保行为的规范化,研究制定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建立和规范中小企业税收支持政策,加强财政对中小企业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金支持力度;开展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新品种的研究与创新,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的规则,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三是要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支持,大力推动中小企业结构调整;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中小企业的产权流动,积极招商引资,扩大中小企业担保的受惠面;要为那些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担保,对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要积极争取上市,通过股票发行募集社会资金,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三是要成立各级中小企业发展中心,联合各相关服务机构,在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一站式金融、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服务,架起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间沟通、联系的桥梁,促进银企合作与共同发展。四是推进担保贷款业务发展,开辟中小企业融资绿色通道。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突破中小企业存在的担保难瓶颈,满足中小企业的担保融资需求。五是要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提高中小企业信用等级。
  (三)扶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有效的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是要加强金融开放的步伐,在对外资银行开放的同时要向内开放,逐步放宽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的限制,大力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大力扶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为其提供包括税收优惠、再贷款支持等措施在内的优惠政策,促进其超常规发展。二是加快建立风险投资体系,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创业资本。三是积极创造条件,为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作准备,加快建立我国的二板市场,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四是要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加快国有银行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变的步伐,在其内部建立产权明确、管理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此基础上完善贷款风险激励约束机制,纠正当前只罚不奖、重罚轻奖的信贷考核办法;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适当下放信贷自主权,减少对客户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合理调整授信额度。允许基层网点对一部分效益较好、信誉较高、还贷意识强、有发展前途的优良客户开设信贷“绿色通道”。
金融时报   (2003年03月17日)
12#
发表于 2003-4-4 10:51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小企业贷款的新技术 业主信用评分法

本报记者 陆小斌  2003-03-24 10:00:26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的商业银行在发放小企业贷款时,使用一种新的方法,即根据小企业业主(即贷款申请人)的个人信用记录,由计算机统计模型软件进行自动评分,以分值的高低作为贷款决策的基本依据。小企业信用评分依据可以包括业主的月收入、债务余额、财产、就业情况、住宅所有权,及以往坏账和欠账等,以及可能有的企业信用资料。现在,这个方法已经在美国银行业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2001年4月,世界银行及其所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召开了一个国际会议,专门讨论小企业贷款信用评分法的模型在各国的建立、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  信用评分法的产生

  在美国,小企业贷款的业主信用评分法,是从消费信贷的信用评分法发展出来的。
  对个人信用记录进行自动评分,银行根据评分高低决定各类消费贷款发放与否及发放条件,在美国已经有三十年以上的历史,而且已经成为消费信贷的基本方法。可以说,如果没有完备的个人信用征信机制和相应的评分机制,美国的消费信贷就不可能普及,达到现在这样巨大的规模。美国有相当完备的个人征信体系。三家最大的征信公司,在全国有数以千计的分支机构,基本上垄断了企业和个人征信信息市场的供给。在它们的庞大资料库里,保存有1·7亿人的基本资料和信用记录,如个人身份和就业信息、信贷历史、公共记录(包括纳税、破产等)。
  小企业贷款与消费者信贷有相似之处:笔数多,数额小,交易成本高。如果是按照一般商业性贷款的操作方式办,涉及收集整理财务信息和其他劳动密集型工作,一笔贷款至少要12个小时和500至1800美元费用,而贷款的收益甚至不能弥补这些耗费,更不用说盈利了。而且,许多小企业根本没有规范的财务信息可资利用。在美国,小银行(社区银行)更多地办理小企业贷款,它们所使用的主要贷款方法被称之为关系贷款(RELATIONLONES),即银行与小企业主有其他业务往来,贷款员与小企业主是熟人或有共同的熟人,通过这些关系来判断企业还款的可靠程度。显然,这种方法的效率是较低的,也不适合大中型银行使用。因而,发展小企业贷款,也需要引入某种简单易行且风险能得到有效计量和控制的办法。在这方面,消费信贷信用评分法的成功经验受到银行和征信机构专家们的注意。
  将信用评分法应用于小企业贷款,就要建立起业主的个人信用与他所拥有和管理的企业信用之间的统计关系,用以预测贷款按期归还的可信度。消费信贷信用评分法有两个最基本的假设:第一,一个人过去的表现可以表征其未来的行为;第二,具有相同背景和行为特点的人,会有同样的表现。美国征信机构的庞大数据库以及统计分析,总体上支持这两个假设,在此基础上,消费信贷的信用评分法才广泛应用开来。
  到90年代中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积累和研究分析,信贷分析家们最终也认定,小企业的信贷价值与其所有者的信贷价值是紧密联系的,从小企业主个人的信用历史,就可相当准确地预期小企业的还款表现,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小企业贷款视同对其业主个人的贷款。
  1995年,美国最大的征信机构之一FAIRISAAC公司推出了第一个用于小企业贷款的信用评分模型。这个模型使用了17家美国银行5年间对销售额少于500万美元的公司的5000笔贷款,和数额少于25万美元25万笔贷款,作为统计样本。该模型的设计使用目标为25万美元以下的授信额度和协议贷款,10万美元以下的设备租赁贷款,5万美元以下的商用信用卡贷款。目前该公司模型所用的数据库基于1990年至2000年25万个以上的贷款申请,包括6000个不良记录。有350多家美国银行使用(包括90%的最大的小企业贷款机构)使用这个模型,每年用于大约90万笔贷款的决策过程。另外两家最大的征信公司也向市场推出了小企业贷款信用评分系统。还有个别银行建立了自己的评分模型。

  二  信用评分法在美国银行业的应用

  目前,关于信用评分法在美国银行业界的总体应用情况还没有全面的统计数字与分析。抽样调查显示,大多数银行已经采用,主要用于决定是否放贷和制定贷款条件,以及对贷款申请是否做进一步的审查。
  200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99家大银行中,信用评分法使小企业贷款比重有所增加。这主要是因为,这个方法放宽了边际贷款申请者的标准线。例如,许多小企业历史很短,用传统方法难以处理其贷款申请,但信用评分法就可以解决。美国小企业局的一份报告认为,银行采用信用评分法使小企业贷款增加,部分抵消了近几年银行合并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有关研究还显示,尽管信用评分模型的设计贷款上限是25万美元,实际中更多的应用于10万美元以下的贷款,在美国这称之为微型贷款。这是因为,小企业业主的个人信用资料对小额贷款更具相关性。
  2000年的一项调查发现,较大的银行更倾向于使用业主评分法。信用评分法使大银行发放小企业贷款的成本更多地降低,信用评分法有助于打破地域限制。它们也无需充分了解当地的商业环境,即可跨地区发放小企业贷款。而对小银行,关系贷款方法对贷款双方都仍然具有优势和吸引力。美联储报告指出,1997年-2001年间,资产在100亿元以上银行的微型贷款增长很多,其原因是业主信用评分法的新工具应用及银行间的兼并。另外,有一项研究发现,采用信用评分法的大银行增加了对中低收入地区的10万美元以下小企业贷款,效果是高收地区的两倍。还有调查显示,在90年代末,银行对所在地区以外小企业的贷款增加了。
  有调查显示,信用评分法发放的小企业贷款的利率相对较高,比平均值高7%。这大概是因为,相比之下,信用评分法贷款缺乏透明度,边际贷款的风险增大。
  美联储2002年报告还谨慎地指出,信用评分法和传统方法总体上哪个更好些,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准确答案,基本情况仍然有待调查。

  三  对信用评分法的一般评价和在别国的应用

  2001年4月,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召开了一次题为“从小企业贷款中盈利”的研讨会。来自58个国家的60多家银行、30家微型金融机构、10家征信机构及一些国际多边机构的260位代表出席。
  会议对小企业贷款信用评分法的基本评价是,这一银行贷款技术的创新,有助于银行从小企业贷款中获得盈利,因而是解决小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会议代表普遍认为,小企业贷款信用评分法在各国的建立和应用,不仅要解决搜集样本、建立模型等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构建资料共享的社会征信基础结构和与新技术适应的金融企业信贷管理文化。
  根据会议代表介绍的情况,小企业贷款信用评分法在全球许多国家也有应用,但都不象美国那样普遍和规范。在具体形式上,各国家的银行机构各有自己的特点。在欧洲一些国家,社会征信机构的资料只包括对象的“不良记录”,而没有按时还贷等正面信息,这就不利于其充当小企业贷款信用评分的根据。在香港,有一家名为SMELONE的专业小企业贷款公司,通过因特网接受贷款申请,用评分法决策,所需资料主要还是申请者提供的企业财务信息。
  有专家指出,单纯用历史信用资料来预测企业未来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显然还有赖于较为稳定的社会、经济和行业环境。
金融时报   (2003年03月24日)
13#
发表于 2003-4-4 10:53 | 只看该作者

担保业必须坚持“两手抓”——中小企业发展与信用担保问题研究

娄传申 2003.01.06 09:28:00 理论动向  


  今年,随着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开始贯彻实施,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已是势在必行,但是一些地区和一些部门,对组建担保机构明显存在恐惧心理,想上而又不敢上,上又不知如何上、上了又不知如何管理的现象普遍。笔者经过对浙江省宁海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等多家比较成功的担保机构的运行情况的深入调查分析,觉得要使担保业健康发展,必须坚持“防风险和促发展”两手抓,下面想就“两手抓”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看法。

  一、强化管理防风险

  “防风险”应是担保行业一项贯彻始终的重点工作,必须把防风险作为担保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做到时时、事事、处处都要有风险防范意识,道道环节都要有风险防范措施。主要是把握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政府要为担保业防风险创造良好的条件和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政府要为专业担保机构(包括一级担保市场机构和二级担保市场机构)建立风险补助金制度。以充实担保机构风险补偿专项储备基金。
  二是明确专业担保机构的担保业务收入和利润积累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并允许其将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等的结余以及争取其它渠道的资金充实风险专项基金。
  三是从专项无偿补助资金(如农发基金补助等)中切出一块支持担保机构,充实风险专项基金,并相应为其增辟专项或代理担保。
  四是政府要为担保机构依法运用多种追偿手段撑腰,以努力减少担保风险损失。
  (二)担保机构自身要建立严密有效的防风险管理机制
  具体说主要是正确处理好以下四大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银、保关系。银行为了避免自身信贷风险,选择了担保方式,而担保机构如果将风险全部引入,势必难以生存。担保机构既要与银行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关心、相互体谅,只有同心同德才能使双方都能有效防范风险。同时又要拉开距离,各自行使自身职权,千万不能把两种职能并成一种职能。
  二是正确处理好政、保关系。作为政府部门,对担保业要做到支持不干预,不具体审批或指定审批担保项目。而作为担保机构要千方百计争取政府部门的重视,理顺各方关系,促进担保业务的开展,同时对凡不符合担保原则和条件的行政领导推荐的项目,同样坚决不予办理担保,以切实防止行政干预担保风险的产生。
  三是正确处理好企、保关系。企业是担保的主要服务对象,同时又是担保风险的策源地,是防范担保风险的关键所在。担保机构在对企业担保审查中,要把企业和企业法人的信用意识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四是正确处理好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切实加强担保机构的内部风险管理。必须建立一套严密完整的防风险操作规程,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三)要强化防范担保风险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作为政府部门要对担保机构防风险进行严厉监管,要建立由政府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参与的监管组织,随时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同时还要切实加强担保机构内部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二、注重服务促发展

  担保业属高风险行业这已成为客观事实,但是否由于其高风险而放弃担保、因噎废食了呢?不!对担保业来说,只能通过“以防克险、防重于治”,只能在整个担保过程中高度重视防范来实现安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才是担保业组建和存在的根本宗旨和目的。担保业只能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去防范担保风险的产生,“明知山有虎、更向虎山行”这就是担保业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为了实现“促发展”,笔者认为必须把握并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政府部门要为担保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规模偏小是当前已成立的担保机构的普遍现象,担保业从初试阶段转入成熟运作的发展阶段后,如不重视此项工作,担保能力如不快速提升,如不在扩大规模上有所作为,则其地位和作用将随着整个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而显得苍白无力,因而作为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应在切实防范担保风险的前提下,重点扶持一、二家专业担保机构,使其上规模、上台阶。
  (二)金融部门要努力促进担保业健康发展
  金融部门应该充分认识担保机构所能起到的规避和分散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作用。应当认识担保业的兴起,既是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客观需要,同时又是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质量的主观要求,是金融支持发展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组织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银行根本改变过去企业贷款“相互保、连环保、无人担保和担而不保”现象的一项充满强大生命力的新生事物,绝不能小看和低估其积极作用。不管是比例担保还是全额担保,都是为金融部门分散和规避信贷风险采取的一大有力措施,是金融业要求政府重视金融工作的具体体现。因而金融部门在充分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要全力支持担保机构的正常运作。
  (三)切实加强有利担保业运行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由于担保业属全新行业,有关政策法规建设滞后、担保传导机制受阻现象明显,目前问题比较突出的主要有:
  1、必须完善和健全担保机构组织体系,要加快对最急需、最直接、最现实的县(区)级担保机构(也称一级担保市场机构)的建设。至于县以上机构设置,笔者认为应由一级担保机构参股并由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组建再担保机构(也称二级担保市场机构)为主,以其作为为基层担保机构进行业务监督指导和按规定分担部分基层担保风险的专门机构。
  2、财产抵押物登记有关规定亟需修改。目前之所以企业担保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抵押登记难,据调查,由于在抵押登记难以走通的情况下,一些企业采取了不适当的变通,如有的县(区)采取订一份“只作抵押登记”的贷款假合同予以搪塞,有的干脆不作登记或不开展此项担保业务,致使登记办法搁浅。笔者认为,作为所有权已明确的资产,如果要登记管理,也应从对抵押人和抵押权人负责的愿望出发,以防止重复登记现象的出现。应以对其资产合法性的进一步审查为目的,而无需对其抵押用途再作过分干预,否则便增加了不必要的行政管理环节,严重影响办事效率和登记初衷目的的实现。
  3、一些滞后的金融法规应作必要调整。在担保机构建立运行以后,一些金融部门却仍然运用旧的规章制度而拒担保于门外,客观上起了限制担保业务顺利开展的作用。其一如比例承担担保风险问题,目前尚未有明文规定;其次是对贷款风险权数的测定问题。一些金融机构规定了凡担保单位必须达到一定的信用级别以计算共同风险权数,而专业担保机构是以相应比例存款作担保的新机构,一般都未作信用评级,也未有评级的相应规定条件,因而即使有担保机构,也难以具备担保条件……等等。凡是妨碍担保业实施担保,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滞后规定都应该加以修改和调整。建议由国家经贸委会同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联合起草担保业有关法规,对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的职能作用和运作规则作出明确规定,以使担保业受到法律法规的规范和保障。
  (四)担保机构要牢固树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意识,确定担保重点,择优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1、担保机构必须树立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点,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担保机构矢志不渝的宗旨。
  2、担保机构必须树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观点,在企业要求担保提出后,要主动热情做好保前、保中和保后的各项服务工作。
  3、担保机构必须树立重点突出、择优扶持的观点,使有限的担保能力得到更大、更好地发挥,为中小企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4、担保机构要逐步拓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业务范围,努力把自身建设成能够成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担保的服务机构。只要是中小企业需要的所有担保内容,又是自身能力范围内的担保事项,都要有计划地稳步拓展。
  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担保业虽属全新行业,但只要坚持贯彻十六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防风险和促发展两手抓的工作方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潮中,必将为中小企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金融时报 2003.01.06
14#
发表于 2003-4-4 10:53 | 只看该作者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与银行经营策略

深圳发展银行温州分行 姚超豪 刘小杰 刘国新 2002.12.16 13:28:00 理论动向  


  以民营经济为支柱经济的“温州模式”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其充满生机和活力、持续发展的本身就说明它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而商业银行的社会职责就是要促进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在这方面,温州各商业银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温州民营经济的特点

  1、温州民营经济发育早、占比高。温州民营经济从全国范围来讲是发育和发展比较早的,这与该地区早在明清时代商贸就比较发达有一定关系,也与国家在这一地区没有大的工业投入有关。温州的个体私营、股份合作制等民营经济在温州经济总量中举足轻重,2001年末,民营企业法人占全部企业法人的98%,工业总产值占96%,国内生产总值占85%,其在该地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温州民营经济高速发展。以近十年的统计数据为例:2001年全市共创造国内生产总值达932.08亿元,比1991年全市的92.92亿元,增长了10倍,年递增19.8%,其中温州的民营经济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最具活力的板块。
  3、温州民营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催生了一大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幅射国内外的大市场。现已从原兴办的市区服装、乐清柳市电器、、永嘉桥头纽扣等各类有形的专业大市场进化为幅射全国各地的有形和无形的商品市场,还有40万海外大军开发的国际市场,拓展了温州产品的市场空间,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温州民营经济逐渐强大,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温州的民营经济以其规模小、分布散、数量多为其形式特征,即所谓的“作坊式”经济,但近几年已有可喜的变化,正向集约化、规模化、集团化的社会大生产、大流通的方向发展。一批民营企业迅速成长,促进了温州经济质的飞跃。
  5、温州民营经济创造了较发达的民间金融。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定会催生金融,金融又必定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温州的民间金融十分活跃,虽然其发展没有现成的法律加以制约和保护,使之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但其融资总量不可小视。2001年在温州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的比例约为6∶2.4∶1.6。其自有资金中的相当部分来自民间借贷。

  二、对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思考

  根据温州民营经济特点和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商业银行在经营策略上应有所创新。
  1、积极参与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以及其他相关机构要从立法的高度来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要建立信用标准,建立信用档案,实施信用监督,强化信用处罚。
  2、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要结合温州区域经济特点,对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进行调控的同时,应区别对待,使服务领域向民营经济集中的强县、强镇延伸。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中要灵活掌握,使信贷资源的配置向效益好的地区和民营企业倾斜。
  3、把政策制度的统一性与经营的灵活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在统一信贷政策和管理制度的条件下,给予直接面对市场的经营行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如根据风险大小划分信贷审批权、根据经营效益和经营质量划分经营管理权。
  4、建立针对民营经济特点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风险的标准、类型、评估、监测、防范、转化、处置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民营经济的金融政策更加完备,风险控制有章可循并更加有效。把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落到实处。
  5、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是资金价格的货币表现,是金融市场、货币市场的核心。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只有市场化的利率,才能真正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反映资金的价格,才能真正起到优化配置货币这种重要生产资源的作用。民间金融的应运而生、欣欣向荣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行利率体制下出现的市场真空被民间金融取而代之,反映了利率市场化的客观要求。
  6、应探索民间金融的合法化、规范化。现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应通过招股、扩股、参股的形式吸纳民间金融资本,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其合理的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经营策略、服务手段。使我国的金融体系更完善,对市场的覆盖更广、更深,更能有效地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金融时报 2002.12.16
15#
发表于 2003-4-4 10:54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王永利 2002.12.16 13:28:00 理论动向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新增贷款向“大企业、大项目、大城市”集中和存差不断扩大的趋势十分明显,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贷款难、民营企业贷款难、农村资金净外流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一现象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呼吁银行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此前,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人民银行也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要求商业银行在坚持信贷原则的前提下,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评估审查制度,允许商业银行试办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等。一些银行也对此作出了呼应。但总体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仍需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一、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需要高度关注

  必须看到,作为一家银行(特别是全国性大银行),能够将全行资金集中调度,优先投入到发展快、收益高的地区(特别是大城市)以及风险小、综合收益大的大项目、好客户,对有效利用社会资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银行控制风险、提高经营效益都是有益的。从银行管理成本和综合收益上看,大企业、大项目要比中小企业、小项目优越得多;从信用状况上看,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一般要比经济落后地区优越得多,商业银行的利益驱动使其信贷资金必然向“大企业、大项目、大城市”集中。可以说,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出现的这种集中是商业银行改进管理、趋于成熟的表现,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以往我国银行业曾实行粗放式管理模式,各级机构没有实行集约经营,贷款权限缺乏严格控制,无法做到全行项目优中选优,加之以往行政干预强烈,地区封锁严重,银行内部贷款缺乏严格的责任约束,结果造成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十分突出,大量分支机构资不抵债,严重制约了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同时也影响了社会资金的有效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点我们是有血的教训的,是不应该淡忘的。也正是以往粗放经营的恶果,使银行和政府痛定思痛,改革金融体制和管理模式,抑制行政干预,加强内部控制,确保贷款质量,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种转变是非常难得的,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的方向是不容置疑的,千万不能再实行地区封锁,强求银行在哪里吸收的存款只能贷款投放到那里,或者通过行政手段干预银行信贷资金投向。
  现在关键的问题在于:一些急需资金的领域、地区或企业等,包括农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无法得到银行的充分支持,影响了它们的发展和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贡献。这种矛盾面的出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根源

  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一个表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不是资金紧缺,而是在资金相对集中的情况下,资金的持有者——银行,对小企业不敢放贷或慎贷。
  (一)从企业方面讲,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这是造成其贷款难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先天不足。一是抗风险能力差。受其规模的内部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受市场、环境的影响程度很大,特别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受环境制约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一旦市场、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一些中小企业很难适应。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实际上增大了风险程度。二是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综合收益相对较少。而且人民银行对贷款利率的控制较严格,大中小项目和风险度不同的借款人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差距不大,商业银行从风险成本补偿原则出发,对中小项目或企业往往不感兴趣。三是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控制机制不健全,少数人或个别人控制现象比较普遍,银行贷款所需要的财务账表管理混乱,不齐或不实;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法人资产与自然人资产没有严格区分的现象,当企业经营发生困难时,抽逃企业资产时常发生而且很难控制,贷款的保证往往得不到落实。四是很多企业信用观念不强,诚信度不够,借钱时就没准备还钱,有些企业想方设法悬空和逃废债务,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下降。
  (二)从监管角度讲,金融监管和责任追究力度的加大,使银行的经营者心有余悸。针对我国银行业不良比率高、国家和各家商业银行加大了对不良资产的监控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而实际工作中,贷款投向国有的、政府支持的、多家银行竞争或参与的大企业、大项目,即使贷款产生不良问题,也容易从道德风险方面讲清道理,避免或减轻责任处罚。但如果贷款给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却往往不容易从道德风险方面讲清道理,容易受到审查和处罚。并且,前几年出台的《商业银行贷款通则》规定的贷款条件非常严格,很多中小企业达不到规定条件而得不到贷款支持。因此,贷款准入和监管的严格、查处的严厉,形成一个明确的导向,使银行的经营者不敢向中小企业贷款。
  (三)从商业银行角度看,一是商业银行的目标市场不同,所以其自身和产品的定位也不相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弱点,很难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首选。二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与大中型企业相比,管理难度相对加大,并且很难控制。三是国有商业银行历史上已经形成的高比例不良资产问题,迫使其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确保新增贷款的数量和质量,以保证不断降低不良资产比率。

  三、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基本思路

  中小企业贷款难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一项社会工程,要靠全方位动作,综合治理。
  1、从宏观上讲,全社会都要支持中小企业。研究资料表明,中小企业的资产占全部企业的48.5%,创造的就业岗位占69.7%,为国家创造了43.2%的工商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来源。因此,中小企业中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发展和扶持的对象,将于2003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是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其中,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诸如财政、工商、用工、资金、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有关部门要做好准备,全面实施,全社会都要关注和呵护中小企业的发展。
  同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只是单纯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还应该帮助中小企业健全机制,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素质。
  2、从法制环境上讲,要加强和加快全社会的诚信制度建设,对欠钱不还、逃废债务的当事人要在全社会予以曝光和揭露。健全和严格相关法律,必须旗帜鲜明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3、从金融政策上讲,改进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导向,真正把风险可控前提下的利润最大化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根本目标。国家不仅要考核商业银行的资产不良率,更要考核其资本回报率,从而推动商业银行不断改进内部管理,正确处理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的关系,积极拓展包括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有质量有效益的贷款领域,充分利用信贷资金。
  4、从金融体系建设方面讲,要放开和加快地方性和民营金融机构的建设。事实证明,限制和取消地方性和民营金融机构,单纯发展全国性金融机构是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多元化要求的,完全依赖全国性大银行解决各种层面的贷款需求也是不容易做好的。应该放手发展地方性和民营的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地方性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同时,要研究有效办法,切实加强对其的监管,严禁强制集资、非法控制资金流动,严厉打击金融诈骗行为。
  5、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方面讲,要改变管理模式,加大效益考核力度,调整授信管理办法,推动各级机构加大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的投放力度。中小企业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对商业银行也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中小企业中也确实有许多机制活、效益好、前景广阔的优秀企业。因此,支持、培育这类中小企业,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金融时报 2002.12.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09:05 , Processed in 0.05898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