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7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书评二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8-2 1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找出心中的鬼
——读朱文长篇小说《什么是垃圾,什么是爱》

   
  一部有意思的小说所透露给我们的东西总是稀罕而微妙的。在朱文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什么是垃圾,什么是爱》中,一个奇特的故事在错综复杂的细节中展开。深刻的绝望在看似随意的叙述中展开,作者笔下的青春在漫不经心地展开。这个名叫朱文的人就有这样的本事。他絮絮叨叨地说事,说完了,也就结束了。当然,肯定是结束了。他在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他,小丁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小丁这个人,就是这样的。他懒散、无聊、琐碎,但是独立而顽强。怎么说呢?作为一个所谓的作家的生活是我们每天经历却随时都在忽略着的。生命的无意义是一个顽固的核心。在朱文这里,那一段灰色的内心动荡不安的生活是如此刻骨铭心,他驾轻就熟的叙述中隐藏着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无可遏止的焦虑。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使我们在日常平静的生存中感到了不平静,又是什么原因,使小丁这样的人,对自己的生命看似浑不在意但却始终难以自弃?
   
  无法逃避的情感和无法逃避的非情感都在这里会聚和交织。我们最终也说不清楚,我们的身体在这本书中体验到了什么?但肯定有许多如影随形的影子般的故事就此存留在我们的脑海中。有一种模糊其实是如此真实,就像我们早晨看到的阳光,它灿烂而直接,简直有些失真了。
   
  其实我们生活了多久,就经历了多久,对于一个善感的心灵,生活中从来不缺乏矛盾和不协调。小丁的爱情,漫长的,无指望的,看似坚定但却易碎的爱情,其实就是这种不协调在生命中的映现。一个过于自我的生命体是容纳不了另外的人的,这样说来,小初与小丁的分手就毫无新奇之处。但为什么,在屡次演绎的类似的情节中,我们在这里会感到一种非同寻常的疼?朱文有意把最细碎的不堪展示给我们看,而他自己却经常躲开,藏匿到别处,大约是这种隐忍构成了一种深刻的阅读基调。在这些扎实而严密的汉字的抓挠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无处可逃。
   
  围绕着小丁的一些人和故事,也是从这个人物的生存习性出发而形成的。他们是他生活中的许多矛盾的聚集。小丁“心情无比糟糕”这样的叙述屡次出现,但都是那么细致入微,因为他自己首先在制造一种迷失的现实。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读懂并且认同这样的小说,但我想,如果是在生命中偶尔的松懈或者缓冲的阶段读这部小说,这其中所弥漫的灰色情绪就不难理解。不过这部小说的价值并不止此。在小丁刻薄而自以为是的话语内部,有一些曲折的羞涩、对自我的审视和解释反复出现。他只是无法使自己找到精神的出口。也许习惯了的生活也会构成致命的危害,但不习惯的话可能使情况更糟。他总是在自圆其说。是这样的,而非其他。他从来没有企图告诉我们,有什么事情必须做,有什么地方必须去。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这么一个鬼。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把他找出来了,那我们就可以大着胆子唾弃这样的小说:狗屁。真的,小丁就是这样说的。但现在,我只能说:把一种委顿、苍茫和空洞的生活写到这个份上,放眼全国,恐怕也只朱文一人而已。

   
  [2004年8月1日夜23:50]


唤醒沉睡的记忆

   
  任何艺术品种的流转变革自然遵循着一定的规律,那冥冥中的艺术演变就像一把刻度尺一样准确而生动。如果我们加以注视和梳理,便能够发现这刻度的停顿或延绵。一句话,有一个固执存在的视界就隐匿于我们没有留神的那个方位。我们迷恋于生活自身的起承转合,对组成它的一些事物却总是一再地疏忽。这种疏忽仿佛根深蒂固,因为很少有人能够超越今天而看到此后的生活景状。但遗憾重复发生,并且不可阻止。专注于某个艺术角落的研究者知道这种遗憾的难以规避,但面对终归即将来临的,他们还是痛心不已。
   
  我手头放了介子平先生的两本书:《消失的民艺--年画》和《褪色的记忆--连环画》。在这里,作者的情绪渗透于文字的字里行间。他深有感慨地说了这样的话:“年画、连环画这些曾经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如今离大众的现实生活正在远去。毕竟时代不同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审美需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表现形态。过去的只能成为回忆,正在逝去的,谁又能挽留得住。如果通过这两本集子能唤起一部分人的美好记忆,并引致一二思考,作者便可聊以自慰了。”
   
  有时候一种恰切的呼唤会发挥它独特的效应。当心有灵犀者一步步跟进,并在与这些文字的对视中找到已经渐渐流散的记忆,我们不能否认有一些事物就在我们日复一日的奔忙之中悄然苏醒。现在还看不到的,将会在时间的进一步延续中获得证明。作者在年画和连环画的研究中浸染多年,对这两种艺术门类的了解非寻常人能及。在这两本集子中,一幅与时间有关的年画、连环画流变史被工笔勾勒,进而以娓娓流水般的语言显形于纸面上。尺幅之间,蕴涵的不只是独运的匠心,更有诚恳的叹息和婉转的吟咏。作者的记忆与研究中获得的成果穿插渗透,专业研究与把玩欣赏的心态交相融会,成就了一个比较新鲜的文字系统。
   
  仿佛一个过来人讲述他年轻时的故事,在介子平先生的笔下,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一幅被莽苍的时空埋没了的艺术构图。他尽可能多地说出了那些给予我们美好的儿时记忆的艺术形态曾经有着怎样复杂多变的历史纪年,又有着怎样的停顿与飞跃;一个个与此相关的人物被追记,如果不是在这里看到,我们不会知道在我们记忆中的一些角落里所看到的某些浓淡相间的墨迹就可能出自某一位大师的笔下。
   
  对于现今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来讲,“小人书”几乎像一个时代的标签一样曾经影响他们的生活,那么微弱却那么庞大的视觉存储占据他们的心灵。介子平先生说,“对于那个时代的孩童来说,几本连环画就是启蒙训迪所在、美好记忆所在。”但连环画所能勾起的记忆只怕是一种永恒的淡淡的怅然了。而原本由年画所带来的节日喜气也被新的悬挂物所重新营造着,在朦胧的向后观望的间隙,我们发现了,“在世态渐变中,年画正悄然离我们远去。”
   
  而现在,介子平先生所做的,却是试图把沉睡的记忆唤醒。于是,在他引申的汉字疆界里,我们发现了“一连串隐隐约约的证词”,但真正的现场却藏身幕后,我们转过身去看见了,过去那么明晰正确,却又那么动摇不定。

   
  《消失的民艺--年画》及《褪色的记忆--连环画》,介子平著,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4-8-2 13:38 | 只看该作者

很老到的文字

学习了。
3#
发表于 2004-8-2 15:05 | 只看该作者
很地道的书评,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呵

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 00:47 , Processed in 0.10042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