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1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北京二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2 0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环路上
  
  
  平生第一次来到北京,最初的日子里,印象最深的是京都环城路上轰鸣飞驰的车流。
  
  我住在东四环路边一座高层楼房内,阳台正对着楼下的东四环。站在阳台上临窗望去,四环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长龙浩浩荡荡不见首尾,巨大的轰鸣声如同惊涛一样扑面而来。我被那壮观的景象震惊了。
  
  我来自大西北一座边远的小城市,小城街道上虽也不断有各种汽车往来穿梭,可哪见过这样浩荡的阵势啊?眼前的四环路,中间的主干道分作左右两条,两边又各有一条辅道,等于是四条道路并列在一起。每时每刻,每条主干道和两边的辅道上,都有成百上千辆汽车疾驰而过,多辆车同行并进,一辆紧接着一辆,从未有瞬时的间断。我在阳台上居高临下眺望四环路上的车流,感觉似大河奔流,又如长龙飞腾,那磅礴气势引得我仿佛也要腾空而起了。
  
  平时在我们那小城市里,即令在最热闹的时候,也不过是一辆辆汽车排成一串,夸张地鸣着喇叭穿过街道,形成一条车流。而这里,宽阔的四环路上,你根本就分不清有多少辆汽车从眼前交错弛过,两条主干道和两边的辅道上同时并行着多条车龙。我定睛凝望,从我所在的位置向大道对面划出一条横线,细数过往的车辆,每每是七八辆汽车从两个方向同时穿过我划出的这条横线。这就是说,不论在每一个时刻,都有七八辆汽车并行在四环路上。我细看脚下的路面,每条主干道的宽度可容四辆汽车同时并行,每条辅道也可容三辆汽车并排行驶,这样看来,四环路总共可并列通行十四辆汽车。放眼向远处望去,一串串汽车的长龙逶迤而来,好似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后浪推着前浪,汹涌激荡,那是何等壮阔的气势!
  
  上面说的是眼睛所见的壮观场面。而千百辆汽车奔驰时所释放出的隆隆轰鸣声,则形成更为强烈的冲击。那轰隆的声浪不分昼夜持续不断,从未有瞬间的停顿,其间连一个短促的顿号也难以找到,声似百丈瀑布从高高的山崖上轰然跌下,又似疾风暴雨呼啸着迅猛地横扫过天地。
  
  夜幕降临时,灯火辉映下的城市又是一番壮丽景象。朋友开出自家的小汽车,邀我观看北京的夜景。小车平稳地驶过华灯辉煌的长安街,雄伟的天安门和庄严的中南海从车窗外一闪而过,十里长街在五彩夜色里展现出别样的姿容。而最激动我心的时刻,还是顺环城路绕城一周时迎面而来的浩荡车流。这时候,整条环城路就是一条流光溢彩的河流,有千万盏车灯远远近近在河面上游动,不见尽头。特别是每当乘坐的小车从立交桥上缓缓下坡时,前边几里内的路面尽收眼底,眼前就有数不尽的车灯织成一片明亮的光带,左边迎面而来的是银光闪闪的前灯,犹如一条耀目的银龙,而右边我们的正前方则是一长串艳丽的红色尾灯,自然就是一条红龙了。宽阔的环城大道被红白两色车灯分成了左右两半,而两条光华四射的长龙就在这畅通的环城路上不息地交错奔腾着。畅游在这般壮阔美丽的场景中,那种感觉真如腾云驾雾一般。
  
  这便是我亲身感受到的北京四环路上酣畅淋漓的车流。那飞腾闪耀的光影和隆隆不息的轰鸣声,将永远长留在我的记忆中。
  
  
                                                             花市大街
  
  
  春节来北京过年,从广阔的大西北来到繁华的京城,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一下还不大适应。
  
  我们住的那个小区叫“京城仁和”,具体位置在广渠门北里,靠近东二环,可以说是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了。那是一片高楼林立的地区。在我住的楼内,不论从哪个窗口向外望,周围全是高楼,难得看到一线空隙。下楼走出小区,站在街边四望,仍然是楼群连绵,都在十几层以上。每天,不管是守在房间,或是走出小区,总是处在楼群的重围中。最初那些天,脑海里对北京的印象,就全是高楼、高楼。
  
  偶有一天,在近处几条街上闲逛,来到一条大街,叫“东花市大街”。看到这个街名,心头忽地一动。我知道,古时北京的街道取名,往往反映着某个街道的历史特色,那么这条街很可能就是从前的花市了。我顺着大街向前走,到街口时,忽然发现街边栅栏上镶嵌着一排长长的板面,上面正是介绍花市大街历史的文字。
  
  原来,过去的花市大街在南城与前门大栅栏、珠市口、菜市口、鲜鱼口等老商业街齐名。老北京的花市,以花闻名。当年花市也不光卖花,而是百货杂陈、山货土货、古玩玉器,以及曲艺、评书、摔跤等等应有尽有。在这条街上,各种店铺一家挨着一家,经营的商品门类齐全,许多老铺驰名中外,久住花市的店铺达300余家。我望着那一排长长的名字,兴之所致,顺手抄下一串,计有:瑞合永花店、天成楼首饰店、庆丰和绒线庄、志盛永绢花庄、泉成纸店、祥源茶庄、复兴桶铺、姚记铁摊、德盛永麻店、福源永酒店、福隆号堆房、玉顺号竹货铺、茂盛号砖瓦铺、德盛永豆腐房、玉珍斋钟表店、涌和诚颜料庄、福益成染线店、桂香斋香蜡店、福盛隆麻绳铺、魁星号棉花店、安顺刻字铺、聚成号网子铺、永盛号烟袋杆庄,还有药铺、煤铺、粥铺、碱店、糕店、碗店、医馆、手工、旅店、客货栈、照相社、掐丝社、五金工厂、铜器加工、丝线手工……真可谓是应有尽有。仅街头板面列出的铺面,就有191家,我不可能一一全都抄写在这篇文章里,仅上面所举,已可想象出昔日花市大街的繁华了。
  
  今天,那些五花八门的店铺早已烟消云散,大街两旁一座座巍峨高楼拔地而起,当年的景象再也不见影踪,就连那一长串朴实无华的店铺名字,恐也无人知晓了,今人只能从街头那一方并不起眼的文字中追忆逝去的花市。
  
  沧桑巨变,城市旧貌已翻天覆地。不知老北京的旧貌是什么样呢?
  
  几天后,我来到什刹海游玩,信步走进附近的几个胡同,忽觉眼前一亮。啊,我找到老北京了!这一带地方,不见特别高大的楼房,大体上还保留着老北京的历史风貌:弯曲的胡同,拥挤的四合院,错落的砖瓦房。听听那些胡同的名字,浓浓的老北京味儿就出来了:前井胡同、南官房胡同、方砖厂胡同、白米斜街、烟袋斜街……在这些古老的胡同里,我还看到一辆辆保持着旧时风貌的黄包车,拉着游客穿行在蜿蜒狭窄的街面上,想来这便是北京有名的“胡同游”了。
  
  我有几分痴迷地徘徊在那些弥漫着旧时风味的胡同里,久久不愿离开。这就是昔日的老北京啊!保留下这些古老的胡同、古老的四合院和古老的砖瓦房,便是保留下了古老的风土民情,保留下了珍贵的传统文化。
  
  我在那一带地方转悠了整整一天,乘车离开时,还不由频频回头眺望。那些胡同渐渐留在了后边,前边又是林立的高楼,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面对着城市高耸的楼群,脑海里映现着什刹海边的古老胡同,不由又联想到旧时东花市大街两旁早已消失的一排排古老店铺,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部厚重的历史!
  
  
2#
发表于 2013-9-2 09:33 | 只看该作者
跟随田主席到北京一游,感觉很亲切!是因为丫头在北京的《中国摄影报》打工……问好!
3#
发表于 2013-9-2 11:16 | 只看该作者
叙述得有条不紊,“瑞合永花店、天成楼首饰店、庆丰和绒线庄、志盛永绢花庄、泉成纸店、祥源茶庄、复兴桶铺、姚记铁摊、德盛永麻店、福源永酒店、福隆号堆房、玉顺号竹货铺、茂盛号砖瓦铺、德盛永豆腐房、玉珍斋钟表店、涌和诚颜料庄、福益成染线店、桂香斋香蜡店、福盛隆麻绳铺、魁星号棉花店、安顺刻字铺、聚成号网子铺、永盛号烟袋杆庄”浓浓的明清商业文化味道啊
4#
发表于 2013-9-2 11: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克楠 于 2013-9-2 11:16 发表
叙述得有条不紊,“瑞合永花店、天成楼首饰店、庆丰和绒线庄、志盛永绢花庄、泉成纸店、祥源茶庄、复兴桶铺、姚记铁摊、德盛永麻店、福源永酒店、福隆号堆房、玉顺号竹货铺、茂盛号砖瓦铺、德盛永豆腐房、玉珍斋钟表 ...

我喜欢北京老街,那里京味很浓。小吃也有特色。边听戏,边品小吃。很惬意。
5#
发表于 2013-9-2 14:01 | 只看该作者
车流,城市的现代标志;店铺,城市的传统记忆。现代化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传统化是人生活的心理依靠。
欣赏新作,即颂秋安!
6#
发表于 2013-9-2 15:01 | 只看该作者
对北京街市的细致印象,那种外观世界的变化,凝结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7#
发表于 2013-9-2 15:38 | 只看该作者
对北京的解读借二题展示,虽是片羽,却也精彩,北京人北京味北京的种种想田老师呆时间长了会了解更多。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11: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3-9-2 09:33 发表
跟随田主席到北京一游,感觉很亲切!是因为丫头在北京的《中国摄影报》打工……问好!

文华女儿也在北京啊。犬子在《新京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09: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克楠 于 2013-9-2 11:16 发表
叙述得有条不紊,“瑞合永花店、天成楼首饰店、庆丰和绒线庄、志盛永绢花庄、泉成纸店、祥源茶庄、复兴桶铺、姚记铁摊、德盛永麻店、福源永酒店、福隆号堆房、玉顺号竹货铺、茂盛号砖瓦铺、德盛永豆腐房、玉珍斋钟表 ...

谢谢朋友!当时我看到花市大街上有那么多老店铺的名字,第二天专程拿上纸笔去抄了下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09: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13-9-2 11:33 发表

我喜欢北京老街,那里京味很浓。小吃也有特色。边听戏,边品小吃。很惬意。

若雨也写一篇吧,呵呵.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09: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3-9-2 14:01 发表
车流,城市的现代标志;店铺,城市的传统记忆。现代化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传统化是人生活的心理依靠。
欣赏新作,即颂秋安!

兴文版主说得好,这正是我写此文的用意所在.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08: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3-9-2 15:01 发表
对北京街市的细致印象,那种外观世界的变化,凝结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谢谢房子兄一向的关注鼓励!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08: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9-2 15:38 发表
对北京的解读借二题展示,虽是片羽,却也精彩,北京人北京味北京的种种想田老师呆时间长了会了解更多。问好。

谢谢木门版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0 21:37 , Processed in 0.05389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