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4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恒河之畔的瓦拉纳西让心灵震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0 1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华新

  瓦拉纳西位于恒河中游西岸,是印度多个宗教的圣地,也是印度人最向往的朝圣之地和死亡之地。相传释迦牟尼在悟道成佛之后,曾在瓦拉纳西的鹿野苑讲解佛法,他的5个随从顿悟之后,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佛教教徒,而有一种说法是,鹿野苑是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最终目的地。

  瓦拉纳西位于印度北方邦的东南部,坐落在印度圣河——恒河中游新月形曲流段的西岸。作为恒河沿岸最大的历史名城,瓦拉纳西有着悠久而神圣的历史,这里不仅是印度教的圣地,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古城。在印度人古老的传说中,这座圣城是由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湿婆在6000年前建立的。

     作为一个和死亡距离最近的地方,瓦拉纳西没有绝美的风景,却有着丰富而独特的人文风情,城市里林立着众多风格各异的寺庙,其中一座寺庙内有耗费了880公斤黄金修建的金塔。在恒河边,每天清晨可以看见上万人在恒河中沐浴的壮观场景,而在河岸台阶的码头上,有人24小时不间断地将死去的教徒火化,并将骨灰撒入恒河,让灵魂得到超生……

      诗人于坚最近到了印度去,发现这里是保留古老的历史文化的圣地,而且因为这样的一个习俗,使得这里的风貌依旧保留着过去的痕迹,也是因为这样的一种落后,使得印度的历史痕迹,非常容易就可以寻到。

       马克·吐温曾这样描写这座城市:“整座城市就像一个大教堂,是一个宗教的蜂巢,每个蜂眼都是一座寺庙、这样的一个地方,也许是一个可以使得人们对于死亡的神圣最接近原始状态的地方,在瓦拉纳西,最浓厚的宗教气氛或许并不在林立的庙宇,而在不舍昼夜流淌的恒河。这条印度的母亲河,是多个宗教信徒心中的圣河,不仅养育了印度人民,还滋润着他们的精神与信仰。

       而现在我们所生活的国度,这样的一种神圣感已经被消弭的很是彻底,而且是不仅是具有千年风俗的痕迹没有,就连百年之前的一切也很碍眼。“上千年的时光流逝,经历了无数次朝代的更替、战火的洗礼,这里的宗教生活和文化生活几乎没有改变。城内的人依旧做着千百年前的人们做的事情。这座活化石一般的城市仍然像是一个智慧的老者,尽管年华不再,但被一股神圣的精气神提着,焕发出独特的印度魅力。”对于笔者的这一描述,我们似乎不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印度似乎是当今人们,尤其是人文学者愿意去解读之地,但是对于普通的游客来说,四惠不会对此有多大的兴趣。因为在我们的旅途中,即使是有一些宗教色彩的东西,那也是当下人们为了旅游生意的主观臆造,和历史的传统不搭界,或是即使是有点关联,那也是用商业眼光来打造的一种生意。

       也许有人会问,这或许和中国人的宗教无信仰有关,可是当我们面对那些香火很浓的寺庙,或是有着非常浓重意味的宗教之地,已经没有了那种虔诚和纯粹时。会感到这样的景象和在印度所见的那种感觉,有着天地之别。“每天晚上七点的夜祭是瓦拉纳西沿袭了上千年的传统。印度教徒感恩于湿婆神和恒河所给予的全部恩惠,每天晚上都会在恒河边最大的码头举行拜祭河神的仪式,显示对神灵和恒河的感恩。这一盛大的祭祀起始于几千年前,沿袭至今,不曾有一天间断。”

       瓦拉纳西是印度教徒眼中最神圣的城市,能改变你看世界的眼,因为它同时是对生与死的礼赞。自然了到这里去,你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面对那满街遍布的牛粪,那恒河水中漂浮的尸体,以及那些正在这里洗涤罪恶的印度人来说,救赎的意识会立马就展现在你的面前。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个环境,使得你对这里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所有经历过瓦拉纳西的人,都会对这座城市,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恒河畔的湿婆庙,是整个瓦拉纳西最为精美,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座印度教庙宇。面对恒河之上的很具有远古意义的小船,你在远眺静静坐立的庙宇时,也许会明白,那些虔诚的信徒,为何那般痴狂。而且是那些沿河而建的烧尸庙,则是会成为印度度教徒中,所有死者都会通过这里,不他们的极乐世界,即使这座庙宇的周边,看起来显得有些杂乱无章。恒河,印度伟大的母亲河,印度人民心中最为神圣的河流,打瓦拉纳西得身边流经而过, 河岸边,人们痴狂的相拥着这“美妙”的圣水。这样的圣水我们会无法下水一试,可是当诗人于坚用自己的双手掬一捧圣水,让那些人通过指缝流淌下来的时候,他心灵的震颤却是异常的明晰。

       如何理解瓦拉纳西的这样的不同,也许人们是无法通过这些文字来感知的,但是我们在面对死亡的这个话题时,却会发现,这死亡不是一种恐惧,而是一个归宿,这样的一种归宿是人人都需要面对的,而且是正式因为这样的一种千年不变的宗教情结,使得印度在这样的一个“落后”和迟滞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保留了这样的一种对于自然生态的完整和生态保护的习俗。而这样的一个心态更会使得人们对于自然生态的敬畏和保护意识有了从新的认识。

       在今天,在印度经济改革和崛起的年代里,人们都认为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破坏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更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所以,印度人在发展经济时一般不会人为破坏环境,更不会为了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某些目的而明目张胆地破坏环境,或者毫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因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实行经济改革以来,从总体上看,印度政府和人民并没有不顾一切地盲目发展经济,人为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基本没有发生。

       这也许是我们对于印度的需要重新认识的视点。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准备在印度建立一个大型火力发电厂,计划投资数亿美元。这对基础设施薄弱、电力不足、资金匮乏的印度来说应是求之不得的。但是,在论证过程中,考虑到对当地多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当地居民利益的损害,当地政府和居民最终还是否决了这个项目。他们宁可在缺电的情况下继续生活,也不愿呼吸污染的空气,喝不洁的水,放弃肥沃的土地和祖传的老屋。不少外国舆论为之惋惜,但大多数印度人却非常平静。他们认为,以牺牲人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代价而发展经济是目光短浅的,不符合印度人传统的价值观念,是人的贪欲恶性膨胀的结果。

       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的阴霾天气和我们不得不要对各省治理的PM2.5的指标,或许别的不说,对于自然的敬畏心情是最起码的一个要求吧。先发展后治理的路数实在是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败笔。现在我们提倡的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是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由此会使得我们对于牺牲环境代价,而发展经济的思路也不得不改变了。

(济南 李华新)


 


[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14-1-10 10:09 编辑 ]
2#
发表于 2014-1-10 22:35 | 只看该作者
瓦拉纳西荡气回肠的万人同浴印度人最向往的朝圣地和死亡地


提读问候。大量的段落源自上面的链接。

[ 本帖最后由 夏冰 于 2014-1-10 22:37 编辑 ]
3#
发表于 2014-1-10 22:43 | 只看该作者
但是毋庸讳言,针对印度的相关举措做法引发的思考,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4#
发表于 2014-1-10 22:44 | 只看该作者
问候老师。希望在整合文章时候,尽量消化原先资料,化作自己的东西。大量复制显然不足取。
5#
发表于 2014-1-11 07:58 | 只看该作者
去过一些地方,面对那些修复或重建的庙宇,或者是仿古的建筑与园林,总会兴趣索然。经济的崛起与乡村城镇化等相关的改革政策让我们正在或已经失去了很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4 16:25 , Processed in 0.12218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