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13|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清香凝结 别有韵味——赏析范廷伟散文集《故乡与往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14 1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香凝结  别有韵味——赏析范廷伟散文集《故乡与往事》      高迎春


  书房内,写字台上,摆放着一本散文集。古色古香的封面,端庄大气的题款,让人凭生出阅读的欲望。这本散文集,就是范廷伟新近出版的《故乡与往事》。这部散文集的题款,是我请书画家崔吉泉濡墨挥毫题写的。崔吉泉的书法,有武中奇笔墨之风,清劲流畅,气势磅礴,淳古淡雅,英迈神骏,注定能给封面添彩。这部散文集的封面,是我请老百姓广告社的陈红雷女士设计的,她共设计了两款封面。这一款色彩变幻有层次,且暗藏波涛、云彩花纹,远处的村庄,就掩映在绿树与青山之间,庄重而又儒雅。所以,在封底封面策划一栏,注有我的名字。我和范廷伟是知心文友,能为他的散文集出版出力,我感到很荣幸。散文集《故乡与往事》出版之后,范廷伟托人辗转将书捎到我家。倾心阅读,深感清香凝结,别有韵味。

                     一、有韵有意

  散文的美,第一在于文字的“韵”,韵就是节奏,就是韵律;第二在于文字的“意”,意就是意境,意味。有了这两点,散文就显得气韵生动,韵味无穷。范廷伟的散文,就是“韵”与“意”结合的很好的范文。范廷伟的散文,文笔质朴醇厚,节奏迟缓有度。请看范廷伟在《春在溪头荠菜花》中的一段文字:在这春日迟迟,采叶祁祁的三月里,春光烂漫,和风暖煦,是一个剜野菜的绝佳时节。在我童年的记忆深处,每天傍晚放学后,都挎个船型竹篮,提一把小铲或一把镰刀,与三五好伙伴簇拥着走向广袤的田野,在麦垄间,在田埂旁,在沟渠边,寻觅各种纯天然的绿色青菜。这一段文字,犹如清澈的溪水,叮叮咚咚,舒缓流动,读来朗朗上口。再看范廷伟的另一段文字:荠菜经过清水洗濯之后,其鲜绿愈加浓郁,缕缕清香散发开来。不由使我想起小时候,村里那些扎着两只朝天羊角辫,模样俊秀、性格顽皮的小姑娘们,清纯欢快,活波轻灵,在路边渠旁,在田垅沟畔,满世界追呀跑呀,笑呀闹呀,多像那绽放于田野无拘无束的野荠菜。这一段文字,书写从容,令人联想到荠菜生长在乡野的情景。野菜经过清洗,吸足了水分,故而愈加鲜嫩。而接下来的比喻,不由使人进入乡村特有的意境之中。写散文,有韵无意,或有意无韵,都不能成为好的散文。这说明,节奏舒缓于散文的重要,意境至灵于散文的重要。视境于心,莹然掌中,了然境像,得以形似;然后驰思,深得其情;张于意而处于身,张于意而思于心,则得其缠绵悱恻,则得其超旷空灵。用心阅读范廷伟的散文,体会韵意之灵动,则知他的文笔已经臻于至境、灵境矣!

                     二、有情有义

  范廷伟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山东大汉,他热爱故乡,讴歌故乡,像一只飞翔在梁邹大地上的布谷鸟儿,为这片热土而深情歌唱。码头镇,是范廷伟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在《码头之恋》这篇散文中,他这样赞美自己的故乡:这里灰墙红顶,绿树掩映,村野毗连,民风淳朴;这里放眼前望,高楼林立,犹如画卷,春意盎然;这里晨曦初露,朝霞满天,溪水澄碧,风景旖旎;这里底蕴深厚,灵水秀树,蓝田日暖,软玉生烟;这里稼禾葱茏,粮丰林茂,沟渠纵横,鸟语花香。从文章中几个段落所使用的词汇,就能感受到他对故乡是何等的热爱与眷恋了。在《绵绵密密慈母爱》这篇散文中,范廷伟记叙母亲夜以继日地织麻纺线,记叙母亲卸下门板打袼褙,记叙母亲午间不休息纳鞋底,粗粗的麻线,勒破了母亲的手,母亲依然做了一双又一双。范廷伟说:母亲的爱,就像散发着温馨的灯光,洒满了房间的角角落落,萦绕在麻线上,浸润在棉絮里。我爱我的母亲,爱有着母亲一样品质的布鞋。因为,母亲的做的布鞋,让我摈弃自卑,让我脚踏实地,走在朴实无华的人间正道上。朴素的语言,感恩的情怀,氤氲在字里行间。在《妻子》这篇散文中,范廷伟历数妻子的好,感慨妻子尊老爱幼,脾气随和,贤惠朴实,即使在她的一生中做不成令人敬仰的高山大川,却能做大山脚下的一棵无名小草。能够和妻子彼此牵挂,执手走完人生的旅途,福莫大焉,爱莫深焉。一个有情有义之人,注定心怀良知,宽厚待人,可为天地立心,可为民生立命,可为后人造福。写散文,文字的背后,显示着德行的高低,人品的高低。无需华彩之语,无需警世之言,只要有了真诚的人性关怀,即便是细雨清风,也可以温暖人心,历久弥香。范廷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三、有板有眼

  文无定法,文有技法,这结论肯定是正确的。所谓有板有眼,就是指写文章富有章法。范廷伟给自己定下的写作方向和做人原则是:一笔一划码字,一撇一捺做人。由此可见,他是何等的敬畏文字,他是何等的注重做人。范廷伟是一个农民作家,他的文字也如故乡的小米绿豆汤一般,清香而富有营养。范廷伟的《黄山遐思》,用了长线串珠结构。黄山,是一座文化的山。黄山,是一座美丽的山。黄山,是一座英雄的山。黄山,是一座思索的山。黄山,是一座幸福的山。每个段落,都有一个视角;每个段落,都如一枚晶莹剔透的珍珠。这样写黄山,就使得黄山有了立体感,有了厚重感。在意蕴上,就有了多层次伸发的着力点,作品就有了内在贯注的生气与灵魂,风骨与精神。范廷伟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很显然是用了诗化来构思。走在乡间小路上,走进美丽的风景;走在乡间小路上,走进宽阔的意境中;走在乡间小路上,走向心中无法隐去的故园;走在乡间小路上,走进人生崭新的境界。每一段,都是浓烈的诗情画意;每一段都凝结着来之生活的美丽。用诗化笔调,可以通过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有机结合,从而完成诗的意境创造。读者吟咏,会感觉诗意盎然,会感觉口齿留香。范廷伟写《范公祠前忆先贤》,用了纵式结构和移步换景结构。开篇之后,回顾范仲淹的生平;接下来,从范公祠门外的宋槐写起,而后写范公祠正门,范公祠碑廊,范公祠正殿,范公祠北殿。一路走下来,读者也似乎跟着游览了范公祠,了解了范仲淹服勤茹淡、笃行力学的拼搏精神;了解了范仲淹勤政廉洁、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范廷伟说,我像侍弄庄稼一样侍弄我的文字。从上述有板有眼的章法来看,足见他是怎样的精耕细作。一部《故乡与往事》书稿,记录着他收获的丰收和丰盈。

                     四、有取有舍

  写散文,选择合适的开头法切入之后,需要运用联想展开想象,紧接着就需要节制了。所谓的节制,就是对材料选用要有取有舍,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范廷伟的散文《故乡与往事》,标题很大。如果放开来写,可以写到洋洋万言。可是,范廷伟却写的很简约,足见下了一番剪裁功夫。他写了小菜园,写了燕子窝,写了理发店,写了看电影,写了唱喜歌的民间艺人。然后,麻利收笔,戛然而止。散文创作,最需要立体思维。但是,如果想象丰富又不加以节制,就会出现“抻面式”创作,成了小脚老太太的裹脚布。取舍得当,是一个作家成熟的表现,既需要机智,又需要果断。范廷伟的《故乡与往事》,就是取舍得当的好范文。英国心理学家爱德沃特,曾提出七步思维法:一是正面、反面、有趣;二是考虑全部因素;三是结果与后果;四是目标、目的、任务;五是要点与重点;六是可能、可取、审慎;七是他人观点。七步思维法的实质,是各种智力因素的综合反映,对于完成写作构思取舍,完全适用。范廷伟写《苦菜花》,仅仅用了一千多字,但却写的跌宕起伏。最让人震惊的是,仅仅八岁的小花,每天放学后,总是带着弟弟去地里挖苦菜。为了多挖一点,总是回家很晚。有一天,竟然掉落进水井里淹死了。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人们为了养家糊口,将野菜作为主食的补充,想不到一条鲜活的生命,却因此消失了。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去田野里挖荠菜,剜苦菜,成为了丰富餐桌的调剂。与过去相比,真是天壤之别。范廷伟的《苦菜花》,因为取舍得当,字数不多,却一样令人过目难忘。写散文,展开立体想象固然不容易,但要克服敝帚自珍心理,做到大刀阔斧的取舍,也是相当艰难的事。故而散文写作,也要懂得有失才有得的辩证法,既要放得开,还要大胆取舍,以便收得拢。

                     五、有远有近

  所谓有远有近,是指散文的厚度而言。古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谈到文学构思时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从刘勰的这段话,可以看出构思可以思接千载;构思可以让精神与外物一起遨游。构思成篇,近可写身边人物,远可写古代先贤。范廷伟写身边亲人的作品有《父亲和他的老牛》、《赶年集》、《浓浓母爱豆酱香》、《二姐》、《深深父爱深深情》、《岁月深处的母爱》……文字里,有父爱如山,有母爱无私,有浓浓亲情,读来温馨、温暖,令人牵情动感。范廷伟写以往人物的作品有《傲骨铮铮梁漱溟》、《千载伏生流芳韵》、《魂归故里泥土香》、《聊斋渊源继世长》……文字中,有早年活跃在邹平的梁漱溟,有秦汉时期著名学者伏生,有现代著名文学家李广田,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历代先贤,风骨铮铮,高山仰止,光照后人。范廷伟的作品,远近厚度,由此可见一斑。散文写作,需要意识中有内在的视觉。只有当作家对自己要写的人物、事物、形象、情节、达到了内视的程度,才能进入构思创作阶段。所以,写近在身边的人物、事物,只要观察仔细,用心感受,还是较为好写一些。写远在千古历史人物,除了熟悉历史,还要大量阅读,才能使历史人物在笔下活起来。范廷伟担任魏桥创业集团领导,可说是日理万机。他只有忙完了自己份内的工作,等到下班之后,才可以搞自己的文学创作。他的文学之路,从脚下延伸,由近及远,时空宏阔。遍地开花的文章,见证着他学识的渊博,见证着他学识的厚度。
      

  一九八六年金秋,范廷伟的第一篇诗歌在《惠民大众》上发表。到如今,他已经从事文学创作二十多年了。期间,他出版了自己的诗文合集《故乡的笛手》,散文集《乡村,一份永远的牵挂》。现今,又推出了新散文集《故乡与往事》。他在文字大路上奋进,留下了一行踏实的足迹。他在《山水悦性听弦歌》这篇散文中,这样袒露心迹:“我写文章有个前提,那就是绝不为赋新词强说愁。我相信一篇成功的文章,一定有真情实感。如果无病呻吟,闭门造车,这篇文章就没有真正的生命力。”范廷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他的篇篇散文,犹如杯杯浓酽的铁观音,芳香凝结,别有韵味。品味之后,口爽心畅!



通联:山东省宁津县开瑞社区二号楼三单元101室  高迎春   邮编:253400







邹平黄山广场全景图: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4-6-15 19:18 编辑 ]
2#
发表于 2014-6-14 21:46 | 只看该作者
一看题目就知道高老师是评论的高手,感觉就像发的这张图片吧,站得高,看得远,并且看得很全面,这就是高手与我们一般人不同的特点吧。
3#
 楼主| 发表于 2014-6-14 23: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雨清音 于 2014-6-14 21:46 发表
一看题目就知道高老师是评论的高手,感觉就像发的这张图片吧,站得高,看得远,并且看得很全面,这就是高手与我们一般人不同的特点吧。
嗨嗨,什么高手啊?该写的让你和安芳都写了,逼得我另谋生路了呢。:lol
4#
发表于 2014-6-15 11:45 | 只看该作者
很同意并赞赏高老师的评述观点。
其观点和论述让人一目了然,获益各在。何况有理论阐述和例证举要能服人益于我们的理解及创作。
作者从意韵、情义、板眼和取舍几方面论述了范廷伟老师《故乡与往事》的特点。特别是前者,我认为提到了我们古人特别讲究的文章的韵味问题,这不单是一种写作方式,而是写作的层次及境界问题。现在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是不少人盲目崇洋,却不知洋人一直在以次充好地忽悠我们。事实上他们私下研究起我们的《孙子兵法》,灵活广泛布景变通地用于商场战场及各领域,以及反过来对付出此大圣大贤老祖宗的我们,把孔子学院也建得世界各地都是。这说明,我们崇洋仅当是有限的批判性鉴收,而不应成为束缚我们的思维斛迎新解放的手脚,守住并发扬我的根才是我们制胜的关键。再说实际上我们的古人已把文章写深写透,可惜的是我们把难理解不懂的值为不屑。如没博大深厚的根基,拣学来的洋玩意恐怕也只能当玩具,或用以唬人。
我们现在的评论主要立足于鉴赏和总结,当到了一定的时候或火候,我们也该进行一些必要的学术批判探讨与争鸣,我们选先积累该量吧。范先生该书出版前我读过,是一本描写乡土的好书。好就好在除了上述作者的总结评述外,我认为他善化传统而让你迷醉。我相信这种迷醉不是毒药害你,而是让你感受往旧里的东西的陈香,以及散发出的激励现代人新意。至于这些新意是什么是哪些,我们不同的读者定会有不同的体味。
是篇理论功底和字韵功夫都深的评论。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4-6-15 11:53 编辑 ]
5#
发表于 2014-6-15 13:26 | 只看该作者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高老师,实在是高!
6#
发表于 2014-6-15 1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高迎春 的帖子

高老师的评论真正做到了感性和理性的高度统一,尤其是那些小标题,才是蛇的“七寸”呢,真是言简意赅,却切中要害!
7#
发表于 2014-6-15 14: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雨清音 于 2014-6-14 21:46 发表
一看题目就知道高老师是评论的高手,感觉就像发的这张图片吧,站得高,看得远,并且看得很全面,这就是高手与我们一般人不同的特点吧。
谢谢高老师,对邹平了解得多,对我了解得越多!
8#
发表于 2014-6-15 20: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4-6-14 23:43 发表
嗨嗨,什么高手啊?该写的让你和安芳都写了,逼得我另谋生路了呢。:lol
真是高老师的费心之作。有条有理,层次分明,文笔老道,驾轻就熟!在此谢过!
9#
发表于 2014-6-16 01:59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老师,很久没联系,看到您的文字感到十分亲切。您热心且用心帮文友策划文集,令人感动。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06: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4-6-15 11:45 发表
很同意并赞赏高老师的评述观点。
其观点和论述让人一目了然,获益各在。何况有理论阐述和例证举要能服人益于我们的理解及创作。
作者从意韵、情义、板眼和取舍几方面论述了范廷伟老师《故乡与往事》的特点。特别是 ...
谢谢用心阅读和支持。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06: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温安芳 于 2014-6-15 13:26 发表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高老师,实在是高!
过奖!过奖!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06: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温安芳 于 2014-6-15 13:29 发表
高老师的评论真正做到了感性和理性的高度统一,尤其是那些小标题,才是蛇的“七寸”呢,真是言简意赅,却切中要害!
多亏你的指点,又添加了二题,不然尽想着如何蒙混过关呢。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07: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14-6-15 14:18 发表
谢谢高老师,对邹平了解得多,对我了解得越多!
嘿嘿,如果你说普通话,我们交流起来还顺畅一些。:lol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07: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14-6-15 20:44 发表
真是高老师的费心之作。有条有理,层次分明,文笔老道,驾轻就熟!在此谢过!
肯定有不足,哪儿不对,请及时告诉我,我好修改。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07: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芳菲 于 2014-6-16 01:59 发表
高迎春老师,很久没联系,看到您的文字感到十分亲切。您热心且用心帮文友策划文集,令人感动。问好!
谢谢光临评论版,有空多来交流。: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 07:02 , Processed in 0.07106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