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2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本内心探秘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13 1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4-8-13 17:38 编辑

一本内心探秘书

--散读川媚《千朵莲盏》

梁星钧




川媚《千朵莲盏》标为青少年必读的当代知性美文,但我认为更是一本作者内心的探秘。 我眼里的世间书约两种,一是给你实在,表达一种清楚和明晰;一是多给你思索,表达一种朦胧和多让你探测。我认为川媚的这本书属后者。她着重书写自己的感受、挖掘自己的潜意识和探揭自己的内心世界。  


敏锐的内心,多愁善感,是作者的个性,也是许多女性作者的共性。本书借景并托物,抒作者自己的感慨,探生命的意义,是一种表达的好手法,也是本书的显著特点及精髓。 

 

剖析自己的内心很重要,但需自信和付出巨大的勇气。我们许多人总是把自己包裹得严严严实实,对人对已似永远都秘,可一个作家不可能完全都这样,即便是千古一秘的《红楼梦》也难做到这样,总有作者的一丝蛛丝马迹的心迹要流露,这是一个作家必须要付出的勇气和责任担当吧。作者在《我的舞步你的黑发》中谈到,“我不是有非常的境界,而是有自知”。这个“自知”我想就是作者对自己的明晰或自觉。该文写作者读书期间巧妙和主动回避两个年轻人的邀舞,便去邀蹈教练跳舞以回避,解剖出自己作为外乡人的“孤独”和“一个冷峻女人的神经质”的内心。这是一篇对己毫无保留的内心剖白性回忆,显示了作者深入内心和言说的巨大勇气民。她的另一篇《口供》是以包的口吻和视角,反观自己的心性。剖析出自己“内敛、思想轻、心事重,在人群中往往找不到方向(这相当于不能自恃),却从来不跟风(坚守自我),就像一块无法融化的冰,抱守着自己的冷寂。她又好像特别怕冷,总感觉冷热不均,于是常常流汗不止,头发都沾湿”的心灵,该篇借物言已,解剖内心并旁及其余,写出了自己的心事及对眼前人事物的真实态度。《震中心灵史》写己是怎样的“神经过敏”及感觉是“大楼一直在晃动,又像是走在索桥上,又像踩着流水”。这种写地震给人的冲击是凡经历者都有过的真情实感,毫无遮掩和光亮放大地呈现了强震给人的心灵震动和影响。她为在震中把丈夫的话当命令而独自逃生的行为深感内疚和自责,表现一个有责任担当意识者的强烈心声。且看她对女人的心胸开不开阔是这么解释的:女人的心胸不开阔么?那是因为女人的胸、腰、腹、足无一不被束缚所致。你看她这个生理上的独到解释多么幽趣而令人玩味,难道不是这样么?女人长期受封建禁忌的严重伤害以造成的这样的严重恶果难道能短期内消除么?这女性内心精深解剖者难道能多处见到?反正我是第一次见到。再看她的相关论断,“一个承认自己内心的怯懦而断然选择坚强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写的人。”这句我坚决赞同!理由是无私才无畏。一个人不敢承认自己的不足怎能足!一个以刚对刚固然更刚者胜但哪有柔克刚才得更有效呢?认为自己的内心怯懦我认为就是柔软,“坚强”和“大写”固然就是刚强。川媚的散文虽朦胧隐含但不少也明辨是非,较合睿智者阅读、欣赏和探讨,这大大有别于一些女性散文的过于感性。我想这又是她散文的重要的特点吧。所以该书之为知性美文,也不乏一定的道理,但我认为她多表隐讳朦胧至少也平分秋色。这样的篇名和例子随处可见,“我在假期几乎完全自由和生活状态中,我仍然强烈地感到生命的孤独,同时又顽固地坚守这份孤独;许多时候我以拒绝他人的好意,来维护自己的孤独感。”(《生命之轻》)这些都是对自己生命状态及灵魂的深刻剖白,我们许多散文作者一是少这样的识见和发现,二是没这样的敢作敢当的自信和勇气。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并学习借取。


作者经常都在“探索自己个人情绪的真实状态”,认为“我的眼光是向内的,是内省的、迷茫的和困顿的眼光”,“我在山水中疗伤,在文字的的重复行走中放慢心理节奏”。这当是痛快的直陈和毫无保留的心灵流露。我们再次为作者的勇于解剖自身,向自己心灵深处掘进而尤感钦佩,因为这不是我们每个作者能想到并真正做到的。凭勇气和实效足以引我们敬佩。同时作者如此“剥离”和“赤裸”自己的内心于世人及艺术,对自己深入“追踪”和再度认识,帝更值得我们许多能认识世界,洞悉外物,却不能认清自己者学习借鉴。我一直为作者的这种淋漓痛快的陈述和快人快语的语言而深感由衷的欣赏,这种“爽快”何尝不是一种自信和坦荡?读作者此书文,我们自会收到这种自我解剖的勇气、自信和给我们带来的快愉。  

 

该书需静下来心无杂念时阅读。因她的语境是空灵的,她的内容是形象的,她的心绪流动的,她的表述是综述的。她好像不在意或着意自己要走向哪里,抵至什么,而在乎这个流向和探寻的过程,她更像一个文旅的观光者,只在乎沿途的风景而非什么可有可无的极致目的。所以我们读之实际也就是陪她沿途赏文之美妙风景。当然她随性自然的写作态度也非那种走到哪黑就哪歇的消极宿命,而是她心绪的一种自然从容和漫漶,故此她的文字你浮躁时无法读,更无法共鸣和对接,甚或你这时还无法容忍和接受,因她非直接或一定要告知你什么或多少,而重在激发你心智,开启你灵慧,点燃你激情,给你静听花开的心音(《叶上花》、《蔷薇刑》等篇)。


但她能给你想象、联想和共鸣的机会。她的话语非张扬而内敛,心绪活跃甚至凌驾于一切景致和际遇的描写对象之上,她会在毫不经意的叙述中突然冒出一两句经典性感悟,如《蔷薇刑》之“情爱史:错失”里“一下子就进入婚姻生活的人,爱情往往不会一帆风顺”。但她又毕竟表达了一些独特的感受。如,“爱,是一种神性的感觉,不是神圣,而是精神性。”“每一个爱情故事的具体情形,其实都无关紧要,爱情也必然会归于平淡,甚至每一对男女的爱情体验都无甚判别,然而任何一个经历过爱情的人,他那一番荡气回肠的悲欢,都会在他生命中历久弥新”,“那时候的爱情,到底是怎么了?那么的自我,唯美,极端。爱是不能等待的,爱是不能回头的,似乎爱唯一的命运就是被放逐,在想象里存在,轮回,像一场又一场短暂地来过却难以长久停留的春雪。”这是一种个人的情感的体验,显然已抵达人类情感折共性。


我们在表达自己的心绪时多有不可名状之苦闷,这些苦闷大抵含有不便说,不敢说,说不出,不善说,不知何词句语言才到位和才准确有效地表达等烦恼。那我们看看作者是怎么解决好这些的呢?感觉她深得西洋艺术的心理描摹之妙,善以恰当之冷僻词汇和静状表物来尽力托现。在写人上写出了貌、态、神,好像对方完全暴露在自己那从容的画笔上,由她去点染描画,为些她取得了完全的主动,而对方什么都“不在其话下”了,我认为这是她描写或创作抵达的一种神妙境界,只是该境界我们还需时日并细心去着力体会。如写一个人脸上的肌肉,有“凝结与胶着之感”,脸上的表情,“呈现出一种柔和温存的轮廓”,他眯缝着的眼睛里,“眼神其实是虚空、冷淡的”,这些都证明她有画家、雕刻家的功力。


该书我按辑名简称之,辑一,清凉,辑二,爱情,辑三,行走,辑四,温暖,辑五,年华,辑六,朝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物行动与意识思想的分割比重。其中的《纠缠与终结》是借两本名著的阅读来谈自己关于寂寞、爱情与死亡的探测。《生命之轻》纵谈生活,写出了许多感悟性警句,“当一人对事物持有自己的判断力时,世界对他来说是稳定和和谐的”,反之“当一个人对事物充满无知与困惑时,世界就会推动它的平衡,一个人会失去它的内在力量,陷入恐惧、孤独、寂寞之中。” 我更欣赏她这句,“我看得出,一个人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时候,他是在向世界显示他的力量,或者他在向世界寻求这种平衡内心的力量。”同时作者还有许多是日记式的感悟(如《滋润》)。生活与读物也使她百感交集(如(生命之轻)。


我读书惯于先大体浏览后才通盘考虑。对待川媚的作品,我是边读边放放思考的。我认为读书如识人,但我喜见的是两种人,一种是高强人。他们说话高洁,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有震撼力,有辐射意,另一种是底层人,质朴,粗砺,但生动活泼,有生活气息,是泥土味,草香味,质朴而本真,新鲜而质感。这两种都是极致人。但我最见不得中层人:倒土不洋的,文白夹杂的,离雅差多了,又不肯入俗,就在中空悬浮飘,在艺术的天空里悬浮,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距艺术较远。这本内心探秘一是揭示自己的思想,潜意识,通过一些艺术的元素得以表述;二是探索自己对外外事外物(包括外书)学习认识和深刻体验。作者的认识是随机的,随意的,由此及彼的联想,推断,虽说具有一定的独见、洞察,但由于表述的随性,琐碎,因而具有不太系统,没有形成“拳头”语势及重量级话语的优势,因此给人的感觉是有,触动不乏,但震慑力尚缺乏,话语霸势不具备。具体说来,如我非要给作者本书之文字来点不一定着边的提醒或建议,也不枉了人家远道送书来的期待,那就是一是书中的许多感受地过于零碎,还没有形成框框化的大意象大意象大气象性的东西。我们要将一些随来随去的只言片语,化为大彻大悟的动人心魄的感受。以避免和克服感受的支离破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的强有说服力的东西。二是表述上也要注意别过于随意及主旨方向的不明确,以及层次线条简明清晰问题。三是对于知识的理解运用,我认为不仅仅是知道,而主要是识见,因“知道”的过于显摆和识见的缺少又会让文显得“呆”气(如她的《一片叶子》呈现了很多的思考、迷惑、忧伤,但缺乏一种穿透的洞悉(见),尽管这种洞悉很不易。我由此想到一个问题,散文要写问题有了答案的洞悉呢?还是多写问题未得解答的疑问思虑?很难说哪种就好,但我还趋向于一些大胆的直觉判断,认为只提出问题设疑而无解表示稍许的遗憾)。


揭外和探内是写作的两种方式。感觉作者目前更趋向于后者,因此我们读到了许多的思考与隐讳,这需我们用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能力去体会。我不敢说作者的许多意识感受都有待考证而暂加质疑,但我至少认为如今她的文字很难一眼可望穿,非一时可读明。她为人从文需不需这样的效果我不知,但我认为这非她的什么故弄玄虚和故作高深,而是她读量颇丰,思量已深,不屑于局限一些小情小调及小感小受的自然显现,也是她追逐一种众人见之而不识之,众人识之而不逮之的艺术效果,虽我不能为其艺术境地命名,但我可以约略触碰一下她的艺术心门。(2014年春夏 清江河 老城)

2#
发表于 2014-8-13 20:39 | 只看该作者
坐梁老师的沙发,认真品读
3#
发表于 2014-8-14 04:39 | 只看该作者
通过文字,揭秘作者内心轨迹,揭示作家创作心态,给读者以昭示,踏实漂亮的一篇评论!
4#
发表于 2014-8-14 10:13 | 只看该作者
面对朋友赠书,能心平气和阅读并作评,体现了一种涵养与学养。而且所评有深度,有启迪,就更不容易。赏读问候。
5#
发表于 2014-8-14 14:52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梁版主的文章。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16:08 | 只看该作者
坐梁老师的沙发,认真品读
幽谷幽兰 发表于 2014-8-13 20:39


多指点。
7#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16:09 | 只看该作者
通过文字,揭秘作者内心轨迹,揭示作家创作心态,给读者以昭示,踏实漂亮的一篇评论!
高迎春 发表于 2014-8-14 04:39



    谢鼓励。
8#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0:31 | 只看该作者
面对朋友赠书,能心平气和阅读并作评,体现了一种涵养与学养。而且所评有深度,有启迪,就更不容易。赏读问 ...
夏冰 发表于 2014-8-14 10:13


谢谢理解并鼓励。
9#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0: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理解并鼓励。
梁星钧 发表于 2014-8-15 10:31



    多指点。
10#
发表于 2014-8-15 22:52 | 只看该作者
读书勤奋,思考深刻,点评大气。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8-17 18:25 | 只看该作者
读书勤奋,思考深刻,点评大气。
黄叶斌 发表于 2014-8-15 22:52



    谢叶斌老师点评鼓励。
12#
发表于 2015-2-6 16:45 | 只看该作者
对于中财,我缺席了近一年,今天读到,十分感激,并对于你的评论语言之准确、精到,表示十分钦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8:26 , Processed in 0.07190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