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46|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昨夜秋雨潇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27 1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五味轩主 于 2014-9-27 16:17 编辑

       这是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一个真实故事,听后,我久久不能释怀。几十年过去了,但它时时萦绕在我的脑际。经过思忖再三,我决定拿起笔来,将它写出来。我要让世人品味农民的艰辛与痛苦,替他们鼓与呼。                                                     —题记
  
        黎明,淅淅沥沥下了一夜的秋雨,总算渐渐地停了。

        “老天爷,你可晴了!”从地排车下猫腰钻出来的李老汉,望着东方微微透出的晨曦,一边咳嗽一边喃喃自语着。
        

        “来,老李哥,吸棵烟——”后面那辆车子的主人——张老汉,走近李老汉的身边,递过一支香烟。

        “我咳嗽得厉害,不能吸,老弟。”李老汉摆手谢绝了。

        张好汉仔细察看李老汉青紫的脸色:“老哥,你病了,不要紧吧?准是夜里冻的。咱庄稼人卖点棉花咋恁难呀!”

        一个背着书包去上学的七、八岁的小男孩,恰巧路过这里,听到张老汉的话,就双脚一蹦,唱起了顺口溜:

           卖棉难,卖棉难
           卖棉难似上青天。
           棉站好比阎王殿,
           大门就是鬼门关。
           庄稼汉,没法办,
           满肚子苦水向谁言。

        “看这小孩唱的,全是碓头砸磨扇——石(实)打石(实)。”张老汉深有感触地说。
   

         李老汉望着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一长溜棉花车子,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唉!今天,咱能卖上棉花了吗?”

        “是呀,我看有点玄乎。”张老汉吸了一口烟,有些担心地说,“咱等了五天五夜了,也许今天能卖上。”
   

        但愿如此,李老汉心里生出了一线希望,感到宽慰了许多。“要不是你老弟,我还得排到后面不知多远呢?”李老汉一脸感激之情。
  

        “哎,老哥,这有啥说的,谁叫咱是老朋友哩!”张老汉豪爽地拍了拍李老汉的肩膀。
   

        五天前,夜里三点半,李老汉就起了床,拉起头天晚上就已装好的棉花车子,上了路。四周漆黑一片,头上是满天的繁星,不时吹过的阵阵凉风,隐隐传来附近村庄的狗叫声。李老汉拉着尖尖的一车棉花,在崎岖不平的路上颠簸着行进,他不时用毛巾擦拭脸上豆大的汗珠,里面的小褂全被汗水湿透了,紧紧地贴在脊梁上。他气喘嘘嘘心急火燎地向前赶,恨不能一步跨到棉站。

        天刚放亮,李老汉拉着棉花车子就来到了棉站。他透过薄薄的晨雾望去,啊!卖棉的队伍已排成一条长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糟了,又来晚了!”他一拍大腿,心里凉了半截。霎时,他眉头拧成了一个大疙瘩,暗暗埋怨自己:怎不早些来?他神情沮丧地拉起棉花车子向队尾走去。

        “老李哥,快拉到这里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招呼他。李老汉抬起懊丧的脸,哦,原来是张庄的老友张老汉。

        “来,这里还有个空……”张老汉招着手。李老汉喜出望外,在张老汉的帮助下,把车子塞进队伍,夹了个“楔子” ……

        “老弟,今天如果能卖上,还是多亏了你。”想到这里,李老汉又一遍念叨着。

        “哈,你看你——,别提它了,能顺顺当当地卖上棉花,咱就是烧高香了。”张老汉狠狠吸了两口烟,“卖个棉花这么难,进了棉站,就由他们压级压秤,你不卖,还得重排二回队,又不知再等几天几夜呢。听说光去年他们倒卖棉籽,就赚了七十万哪!妈的!”张老汉愤愤地将烟屁股扔到地上。

        “咱庄稼人活的真难啊!卖个棉花,等了五天五夜不算,昨天这一夜,还把你冻病了,老李哥,咱庄稼人真遭罪呀!”张老汉又一次替李老汉难受起来。

        昨夜,潇潇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天墨黑墨黑的,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寒冷的西北风“嗖嗖”吹来,路旁的小树飒飒作响。雨点打在盖着车子的塑料布上,发出“嘭、嘭”的响声。冷风夹杂着雨丝向躲在车下的李老汉袭来,冻得他直打哆嗦。幸亏从家里带来了块塑料布,要不然,棉花准会淋得水湿,他也会被淋成“落汤鸡”。

        傍晚,他看到天气不好,觉得不能再象先前的四夜那样瞎凑和了,他本想回家去拿条被子,可他离家十多里,来回得两、三个钟头,再说,凑巧张老汉把车子托付给他,回家拿棉袄去了。他再找个人看着车子吧,可他跑前跑后,竞没有找到一个熟人。扔下车子,自己回家去拿吧,又怕丢了棉花,况且,还有张老汉的棉花车子呢。可不是,那次卖棉花时,东庄上的黑牛,就是这样:扔下车子回家去拿被子,回来时,连车子加棉花,丢了个净光。他左右为难,后来索性心一横,抱紧膀子,在车下蜷缩成一团。没成想,老天也偏与他作对,不到半夜,就下起了小雨……

        “这鬼天气……”李老汉心烦意乱地嘟哝着。蓦地,他脑海中浮现了三十多年前的一幅壮烈的画卷……

        也是这样一个秋雨潇潇的夜半,古都洛阳炮火连天,嘹亮的冲锋号声在夜空中回荡。他和他那班的解放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率先登上了城墙。不料,敌人的一颗子弹飞来,他的左臂挂了花,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衣……

        他被送到一个老百姓家养伤。全家人待他和亲人一样:精心护理、百般调治、嘘寒问暖。至今,他还记得房东大娘给他擦洗伤口上药的情景呢。在他伤好回到部队时,全家人依依不舍地送他到村头,洒下了惜别的热泪,房东大娘抓住他的手,呜咽着,泪水顺着脸流下来。他,也哭了……

        他想起了部队经常唱的一首歌子:

        咱们和老百姓呀,
       本是一家人哪,
       咱们是一家人呀,
       鱼水情谊深哪……

     “那时,军队和老百姓真是亲如一家人哪……”李老汉抚摸着臂上的伤疤,无限眷恋地喃喃自语着。俄顷,他猛地向地上忿忿地吐了口唾沫,“妈的,可现在——”

       是啊!现在——严酷的事实却摆在面前。

        他来卖棉花,等了五天五夜,仍是原地纹丝不动。然而,棉站的“关系户”、“老熟人”,却鱼贯而入,而且还卖高价。别的不说,就拿那个把门的光头王四来说吧,那小子才不是个东西呢,他愿意叫谁进门谁进门,稍不如他的意、顺他的眼,他硬是不让进门,把你推出队列。他整日在路旁小酒店里喝得醉醺醺的,反正不用他掏腰包,自有人孝敬。听说,他仗着有权、有钱,还勾搭了一个小寡妇呢。

        李老汉气不过,骂了一通,发泄发泄自己胸中的闷气。然而,气也罢,骂也罢,顶个屁用?人家依然大摇大摆地拉进棉站。年轻人一看没有法子,就往门口挤,挤成了一窝蜂。可是,六十多岁的他,又没“资格”参加挤的行列,只有在原处干等。

        风越来越大了,雨也越来越大了。无情尖利的冷风夹杂着雨丝继续向李老汉袭来……

        李老汉极力忍受着寒冷的侵袭,多皱的脸由白变青,不时地全身打着冷颤……后来,他感到头疼欲裂,剧烈的咳嗽一阵紧似一阵。年老体弱的他,被冻病了……

       一夜的凄风苦雨,几乎把他冻僵了。黎明时,雨渐渐地停了。他勉强支撑着羸弱的病体,爬了起来。他蹒跚地走了几步,一阵剧烈的咳嗽迫使他抱着头又蹲了下去。他感到一阵头晕……

        “老李哥,你看看病去吧,弄点药吃就好了。”张老汉怜悯地说。

        “唉!咱庄稼人的身子骨没能娇贵,待会儿出来太阳,天一暖和就好了。”李老汉说着,又是一阵剧烈地咳嗽。确实也是这样,他平常得个头疼脑热的,总是硬撑着,从来没吃过一片药。

        “咱庄稼人的命不值钱,唉……”张老汉似有同感,发出一声喟然长叹。

        东方渐渐升起了火红的太阳,大地在它柔情地抚摸下,又变得暖融融的。李老汉看到天已放晴转暖,不禁心头一喜:今天,也许能卖上棉花。顿时,他身上感到轻松了许多,咳嗽也似乎减轻了。

        他咳嗽着,拖着虚弱的病体,拖着疲惫的脚步,吃力地拉着棉花车子,缓缓地向前移动着……

        太阳已经西斜了。他翘首前望,哦,离棉站大门不远了。他看到把门的王四高高地站在一辆棉花车子上正在指手画脚、大呼小叫,刮得发青的头皮在夕阳的照射下,镀上了一层金光。在李老汉眼里看来,王四就好像一尊凶神恶煞,庄稼人的小命都攥在他手里。

       离大门渐渐地近了。他看到王四正卡着腰、敞着怀,唾沫星子四溅,正在大声训斥什么人。不管怎样,总算快挨到门口了,他心中不禁一阵暗喜……

        近了,近了,渐渐地近了。马上就轮到他了。他精神为之一振,攒足了力气,正要拉进大门,“呼”地一声,一个小青年拉着棉花车子斜插了进来,把他挤到一边。“咳,你怎么夹楔子?”他大喊着,急得满头大汗,他竭尽全力,拼命地挤着,想重新挤回队列。

        “你个老头,乱挤什么?”一声气势汹汹得喝问,把李老汉吓了一跳。李老汉抬头一看,面前站着王四,一副凶恶的样子。

        “他,他——夹楔子,把我挤出来了……”李老汉指着刚进棉站的那个小青年的背影。

        “胡说!你故意在这里捣乱,扰乱秩序,还不快到后面排队去!”

        “同志,我确实是……”

        “同志,他确实是被挤出来的,我可以作证明。”后面的张老汉赶忙出面解围。

        “哼!你证明?谁能证明你?再多嘴,你也甭进门了,也到后面排队去!”

         张老汉无奈地摇了摇头,同情地看了李老汉一眼,默默地将车子拉进了棉站大门。

        “后面排队去!”王四又是大喝,斩钉截铁。

        这次排队就等了五天五夜,如果再排队不知再等几天几夜呢。李老汉无奈,壮了壮胆,大声说:“同志,我确实是排了队的,是那个小青年夹楔子把我挤出来的,他八成和你……”

        “给你明说了吧,他是我表弟。老子把门,愿叫谁进谁进,不叫谁进,你就休想!”王四一副蛮不讲理的样子。“赶快回去排队!”

        李老汉听呆了,想不到这王四竟这么不讲理,小人得志,看他那付德行!唉!真没庄稼人的活路了。他想起老友张老汉常说的一句笑话:“庄稼人——装假人,不是真人,还能好得了!”他呆呆地站在那里。

        “啊!你不听话?好,给你点厉害瞧瞧!”说着,“呼”地一把,把李老汉连车带人一齐推下了路沟。被摔得鼻青脸肿、晕头转向的李老汉,半天才慢慢地爬起来,他支撑着罹满旧病新伤羸弱的身体,步履艰难地几次想爬上去和王四辩理。然而,沟深坡陡,他几次爬到半腰又滑了下去。想把棉花弄上去,更是没门。卖棉的人都自顾不暇,只能暗暗同情他悲惨的遭遇。

        光头王四站在沟沿上,双手卡着腰,幸灾乐祸地看着被摔成泥猴似的李老汉,“嘿嘿”冷笑:“看你个糟老头子,叫你不听话!”

        李老汉脸涨得通红,满腔怒气。要依着他平日的脾气,非破口大骂不可。可他看到光头王四那蛮横、狰狞的目光,骂声刚到唇边,又咽了回去。在这个地方,说不定还会挨上……咱庄稼汉可上哪里说理去?

        “天哪!还有老百姓的活路吗?”他悲愤地想大声呼喊,然而,终没有喊出声来。他满腔怨恨无处发泄,刻满皱纹的脸,憋得发紫。

        李老汉发疯似地将棉花全倒在沟底,“噌”地一声划着火柴。随即,升起了一片火光……

        滚滚浓烟,裹着李老汉全家人辛勤的血汗,裹着李老汉心酸、痛苦的泪水,徐徐升上天空,与落日的余晖交织在一起。路旁树上的宿鸟被惊起,发出长长的哀鸣,拍着翅膀飞向遥远的天际……

   
2#
发表于 2014-9-27 16:25 | 只看该作者
文字细腻,描写精致生动,对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作了深刻细致的刻画,感人至深。
3#
发表于 2014-9-27 16:36 | 只看该作者
很悲酸的小说,那些连着几天排队的卖棉车,那些被无良之心欺负地可怜巴巴的庄稼人,他们真是太苦了,就连李老汉这样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退伍战士,竟然也被人欺负的感冒在身,最后不得不悲愤地烧掉了自己家辛苦种植的棉花,但是,在棉站附近放火,也是犯罪的啊,李老汉的命运叫人担忧!
   感谢五味轩主激情而富有责任的作品,值得我们庆幸的是,农村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缴纳公粮、棉花(卖给公家)的事情了,农民种田也有了补贴,这多少值得我们欣慰。
4#
发表于 2014-9-27 16:49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真实再现了特殊年代的社会现实,字里行间浸透着农民辛酸泪及燃烧在心底的愤怒火,那时的农民活得确实艰难,场面描写逼真生动,人物刻画形象鲜活,那种敢怒不敢言的情绪让人共鸣,不错。
5#
发表于 2014-9-27 17:02 | 只看该作者
读着心酸。
6#
发表于 2014-9-28 07:39 | 只看该作者
一段伤心旧事,语言极有张力。精准。
7#
发表于 2014-9-28 16:16 | 只看该作者
这件事情的确值得感怀,世代农民似乎从来没有真正翻身做过主人,城乡差异,个体差异,文化层次上的不同,以及大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厌农意识使得农民自古以来就是底层的象征、疾苦的代表。为官者,当政者虽屡屡有所改革,但相对其他阶层而言农人好像一直没有得到境遇上真正的改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是社会的悲,也是人文的悲。中国农人的“忍”也几乎成就了中国的历史。
8#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7:08 | 只看该作者
谢暴版首赏、评析,是的,农民历来是社会最底层的人,饱受艰辛与欺辱。这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也是个农民。
9#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7:20 | 只看该作者
谢琴岛小丫文友的细致评析,那是个特殊的年代,改革刚起步,还是计划经济,粮棉还由公家统一收购。现在好了,国家取消了税费,种粮、种子还有补贴。农产品可以自由流通。感谢国家,感谢党,感谢改革!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7:2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清风版赏读,并做出精心独到的点评,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是我的心愿,我的初衷。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7:26 | 只看该作者
谢邱版赏读并评析。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7:28 | 只看该作者
谢杨老师阅读、点评。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7:49 | 只看该作者
谢木版细致地分析与评点。农民现在虽然好了,但也是社会最底层的。我深有体会。
14#
发表于 2014-9-28 18:10 | 只看该作者
让我想起了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很现实,很悲怆,很无语!其实,这样的事情何时没有?何处没有?当权者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弱势群体的悲剧啊!
15#
发表于 2014-9-30 18:57 | 只看该作者
你们那里种棉花,我们这种种苞米,都是一样的命运……或者说是宿命,全中国农民们的宿命。过去,还能供孩子上大学,哪怕是个中专,都可以改变命运,如今,是连这个机会也没有了……
看新闻,海南的香蕉堆着烂掉,可是我们东北买香蕉还要两块多钱。农民们生产什么什么不值钱,三十年前如此,三十年后大概还是这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9 21:24 , Processed in 0.05676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