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10|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骗子牛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24 19: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骗子牛顿
  
  我不知道,为什么牛顿就会那么幸运,无意间坐在苹果树下,就被一个苹果砸中了脑袋。于是他的脑袋就开始冥想:熟透了的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而不是飞向天空呢?如果这棵苹果树非常之高,高到和月亮一样,月亮就是其中的一个苹果,那么,这个月亮苹果是否也会和其他苹果一样掉下来呢?而月亮既然没有掉下来,又为什么没有飞向太空,而始终和地球作伴呢……这些问题实在太有趣了(当然,前提是放在牛顿身上,如放在我等身上,基本就是实在太扯了。)牛顿想啊想,结果便想出一个万有引力定律来。
  
  当然,牛顿若仅仅想出这么一个定律,那么,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科学家,尽管在科学史上也会留下一个名字,但却远远不会有这么崇高的地位。要知道,人家可是牛顿,他就这么整天想啊想的,不仅仅想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还想出了力学三定律,还想出了颜色理论,想出了反射望远镜,想出了微积分……于是,终于想成了今天我们都熟知的牛顿,成了我们都要景仰甚至膜拜的伟大的科学家牛顿。
  
  牛顿是个名人,他说的话自然也就成了名言。就如乔达摩·悉达多成了佛,他说过的话就成了经典一样,牛大科学家说过的话也是经典,而经典是用来背诵和学习的,是用来效仿和践行的,而经典又是绝对不容质疑的。
  
  比如说,上了中学后就已经熟练掌握了拉丁语、希腊语、西班牙语和英语,并很快被推荐入剑桥学习,20岁刚出头就当上了卢卡教席终身教授,26岁之前就在力学、光学、数学、哲学等不同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牛顿,想当然的是难得一见的不世天才,然而他自己却说过:“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哦,原来如此!原来他老人家并不是天才,只是个勤奋至极的普通人而已。这不,坊间还流传着他把手表当鸡蛋放到锅里煮的故事呢!正可见即使他的智商比别人高那么一两个百分点(事实上大概要高近百个百分点,据说他老人家的智商高达190。),也起不了决定性作用,人家之所以取得那么大的成就,除了组织上的关怀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以外,完全是由于个人努力的结果。
  
  所以也就意味着,牛顿亦人也,吾亦人也;牛顿做得,我们也做得。尽管我们晚生了几百年,家里又没有一棵苹果树可以让我们坐在下面等着砸脑袋(以前我家倒是有过一棵梨树,可是除了被虫子蛀坏的果子,其他的并不会往下掉。所以在此存疑:砸中牛顿脑袋的极有可能是个烂苹果,学者们不妨考据一番。)。
  
  不仅如此,人家牛顿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为人却十分谦虚,可见,人家不光学识高,品德同样高尚。不信请看人家说的:“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把成就归功于此前的其他科学家,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啊!
  
  还有那句名言:“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会如何看我,但对我自己而言,我只是一个在海边嬉戏的顽童,为时而发现一粒光滑的石子或一片闪光的贝壳而欢喜,而我面前的伟大的真理的海洋依然未经探索。”
  
  这就是牛顿,一个与你我一样的凡夫俗子,一个取得巨大成就却仍然谦虚谨慎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看人家早年玩的是物理和数学,晚年玩的是神学和炼金术,比起我们的打麻将或玩游戏,这趣味实在太高级了。),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牛顿,便是以勤劳取得成功的典型代表,是有着满满的正能量的励志型人物,足以作为千千万万个世人——尤其是国人的学习榜样。
  
  然而,当我们试图对牛顿的生平做进一步了解时,却发现我们都被牛顿骗了,而且骗得那么苦,骗得那么惨,一骗就骗了整个神州大地,一骗就骗了十数亿中华儿女。
  
  也许历史的真相会叫某些人不爽,但真相就是真相,真相总比谎言可贵,无论这谎言出于怎样高尚的道德目的
  
  首先,他的伟大成就固然是由于他辛勤努力的结果,但更重要的还是得力于他天才的脑子。否则,仅凭个人努力,凭一个没有接受过任何胎教、早教、智力开发、学前启蒙,跟着文盲姥姥度过童年的一个遗腹子、早产儿,怎么可能在短短几年内掌握四门语言,又怎么可能小小年纪就被保送剑桥读书,怎么可能20岁刚出头就在不同领域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不承认天才?那您老人家也付出个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也不要您拿诺贝尔奖,也不要您拿国家科学贡献奖,试着拿一个省级科技进步奖总可以吧?否则,就凭您那猪脑子(拿猪说事实在是冤枉了猪,所说,在哺乳动物中,猪还是相当聪明的。),也敢、也配怀疑天才的存在?
  
  要知道,对此,牛顿本人还是相当自负的,他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不假,的确是他说的,但后面还有常常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删去的另一半呢——“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至关重要的。”明白了吧?牛天才的意思很明确:如果没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您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别说要创造出什么成果,恐怕连条金鱼都养不活。这句话的正确性无需怀疑,因为牛顿本人就是最直接的证明。他晚年醉心于研究炼金术,并进行了一系列相当“科学”的化学实验。可惜他的方向本身就错了,没有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他老人家试图在化学领域也独占鳌头的打算终于以失败告终。
  
  至于说牛顿谦虚,更是滑天下之大稽。在这个世界上,太谦虚的基本都不是天才,过分谦虚的则和蠢材比较接近。真正的天才即使某些时候会表现得比较谦虚,但骨子里一定是非常自负的。牛顿其人,不但不谦虚,甚至还有着与诸多天才共同的毛病:狂傲。
  
  比如那句有关“巨人肩膀上”的话,也是事出有因的。因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就是最早发现细胞的那位,也在不同领域内做出过巨大贡献,是伟大的大博物学家,但因受皇家科学院院长牛顿及其众打压,许久以来世上无名。)早已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推导出正确的公式,但由于虎克数学不好,他的运算并不完美,尚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而天文学家开普勒甚至早在100年前就发现了行星的椭圆形轨道,甚至还提出了著名的行星运行三大定律。牛顿的了不起之处就在于,他一人身兼物理学和数学天才,所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很轻松很圆满地解决并整合了这一系列问题,所以被称为科学界伟大的发现。可是得到这消息的虎克却坐不住了,他站出来指责牛顿剽窃了他的科学成果。对此,牛顿不但拒不承认,反而写信讥讽他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牛顿之所以这么说,因为虎克先生是个矮小的驼背者。牛顿的意思很明显,就算我借鉴了其他人的研究成果,那也是其他“巨人”们的事,和你这位侏儒毫无关系。不承认自己剽窃也就罢了,还拿人家的身体缺陷说事,牛大科学家,也太不厚道了。
  
  至于另一句“捡石子和贝壳”的话,则更是这位科学巨人面对别人的质疑向全世界发出的狂傲的咆哮:你们说的没错,我就是个在海边玩耍的幸运的小孩子,偶尔捡到了几块闪光的石子和美丽的贝壳。可是你们呢?谁不服气也来捡两个试试!
  
  原来,这才是牛顿的本来面目,我们竟被他骗了这么多年,若不是看在他老人家在科学上做出过这么伟大的贡献,实在忍不住要骂他祖宗八代了。是天才儿童就是天才儿童呗,还非要装什么普通青年,害得亿万中华儿女都想以他为榜样,想以勤补拙,用辛勤的汗水大小换来个成就。是狂人就是狂人呗,毕竟人家有狂傲的资本,可是却非要装什么谦谦君子,害得亿万中华儿女都想以他为榜样,保有一颗谦虚谨慎的心。至于他老人家脾气暴躁、性格乖戾、嫉贤妒能、睚眦必报等性格缺陷,以及晚年醉心于神学和炼金术的糗事,我们都可以不提,都可以原谅,单说你欺骗远在东方的国际友人这一点,不仅叫我们觉得伤心失望,甚至叫人觉得可恨至极。
  
  牛顿,原来竟是这么一个大骗子,而且一骗就是几百年,一骗就是十数亿人(不知道他是否也这样骗过外国人)。所以但凡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有着这样的认识:无论他曾经做出过怎样卓越的贡献,无论他曾经取得怎样伟大的成就,无论他怎样虔诚地在基督面前祈祷忏悔,都不足以抵消他如此欺骗国人感情,以及以虚伪的道德流毒中华的罪过
  
  
2#
发表于 2015-4-24 21:36 | 只看该作者
嗯,好看。
颠覆是建立在翔实的例证基础之上的。
实事求是就是这样的。
3#
发表于 2015-4-24 21:42 | 只看该作者
想起了很多事例。哎,不得不说,真相是没法知晓的。一旦知晓,你会崩溃滴。
4#
发表于 2015-4-25 11:25 | 只看该作者
不承认自己剽窃也就罢了,还拿人家的身体缺陷说事,牛大科学家,也太不厚道了。
这个牛顿,唉,也太不厚道了。
就连我这个养猪的也有些不大看得起。
5#
发表于 2015-4-25 13:55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4-25 11:25
不承认自己剽窃也就罢了,还拿人家的身体缺陷说事,牛大科学家,也太不厚道了。
这个牛顿,唉,也太不厚道 ...

哈哈,见个性!
6#
发表于 2015-4-25 21:03 | 只看该作者
真逗!辛辣而幽默中透着智慧。不过,真实的牛顿到底什么样,我们无从得知,也许我们知道的牛顿都是后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演绎出来的。感谢你的文章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思路。
7#
发表于 2015-4-26 18:51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5-4-25 21:03
真逗!辛辣而幽默中透着智慧。不过,真实的牛顿到底什么样,我们无从得知,也许我们知道的牛顿都是后人为了 ...

是啊,这就是此文的妙处。看人看事不能人云亦云的。用自己的脑袋想事情,说来容易,做来难啊。
8#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19:52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5-4-24 21:36
嗯,好看。
颠覆是建立在翔实的例证基础之上的。
实事求是就是这样的。

其实根本就不是颠覆,牛顿就是牛顿,就是那个很狂很天才的牛顿,他从来没有想过要骗谁,更没有想过要掩饰。牛顿其人品德虽不好,但至少真实,真实得有些可恨,更有些可爱。
还是那句话,真相总比谎言可贵,无论这谎言出于怎样高尚的目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19:56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4-25 11:25
不承认自己剽窃也就罢了,还拿人家的身体缺陷说事,牛大科学家,也太不厚道了。
这个牛顿,唉,也太不厚道 ...

开什么玩笑!一个养猪的也敢看不起伟大的科学家?也敢看不起狂傲的天才?牛顿再道德败坏人家也是牛顿啊,要是没有牛顿,我们今天的初中物理教材学什么?难道要学生们了解一些基本的量子物理学?那实在太可怕了,要知道,经典物理和进化是马XX主义的科学基础,一旦证明在量子物理层面经典物理靠不住,或在考古面前进化论靠不住……我的天……毛骨悚然……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19:58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5-4-25 21:03
真逗!辛辣而幽默中透着智慧。不过,真实的牛顿到底什么样,我们无从得知,也许我们知道的牛顿都是后人为了 ...

其实牛顿怎样,历史的真相早已知晓,只是我们神州的学子们一直被骗着。可以在网上搜一下,关于牛顿、虎克、莱布尼茨之争,并非无从得知——当然,以前可以无从得知,但现在信息社会,网络给我们更多了解真相的机会。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20:01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5-4-26 18:51
是啊,这就是此文的妙处。看人看事不能人云亦云的。用自己的脑袋想事情,说来容易,做来难啊。

其实在阶级社会,拥有一颗属于自己的脑袋都难,我们的脑袋一直都在被不同的阶级所左右。自古以来,无不如此。子曰: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小草总是随风倒的……
12#
发表于 2015-4-27 2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5-4-28 09:54 编辑

我有个癖好,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很早以前看过一套《重读大师》,挺好的,好在通常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本书把那个“二”写出来了,至少我是喜欢寻思“二”的人,好像也有点“二”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12:05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5-4-27 21:31
我有个癖好,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很早以前看过一套《重读大师》,挺好的,好在通常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其实不是我们不知,而是有人不让我们知。非要拿高不可及甚至是虚伪的道德来绑架民众,是某集团的一贯做法。所以我一直号召学生们多读书(这点倒是和某集团表面的号召一致),读多了,才会知道一之 外还有个“二”,才不会真那么“二”……
14#
发表于 2015-4-29 13: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摇曳风铃 于 2015-4-29 14:11 编辑

暇不掩瑜吧。毕竟牛顿是为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比起咱们有些官员和所谓的科技人才,聚集那么多钱财也没多大造福人类的成果,牛顿还是当可歌的。
15#
发表于 2015-4-29 14:1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真相有时大家都知道,但不一定要揭开,揭开了就失去了很多意义和乐趣。善意的谎言,他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21:36 , Processed in 0.07505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