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vhq018 于 2015-5-21 08:20 编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青春临走时在路口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我的爱情埋葬于此。
两千多年,沧海桑田,现在的物质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风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爱情却没有因为时间的冲蚀而产生一丝一毫的改变。所以当我们挖出《关雎》反复阅读的时候,就会一下子回到自己美妙而多情的青春时代,浪漫而躁动,怅然而惬意。
青春的美好不但在于其精力充沛和活泼真挚,更在于在青春的颈项上永远挂着一串珍珠般光芒四射的爱情。我不知道人在一生的其他时段还能不能创造出精美绝伦的爱情故事,但青春时间的爱情大抵都会成为我们一生的绝唱。
凄美的爱情会跨越时空钻进每一个人的心,进而发酵成惊人相似的意境。让我们把眼光变得更年轻些,去看看两千五百年前的爱情故事:
应该是在夏季。骄阳照得河面波光粼粼,荇菜的黄花鲜艳而夺目,雎鸠在河中的小岛上嬉戏。这是一种让任何一个青年人都会怦然心动的景致。这时,当一个曼妙苗条、善良可爱的少女带着一股微风,羞涩而轻柔地在你眼前掠过时,哪个怀春的少年还能克制住自己澎湃的心潮?从那一刻起,这个少女就刻进了风流倜傥的青年的心,再也无法抹掉。雎鸠戏耍累了,发出“关关”的叫声,它在呼唤自己的伴侣。那一声声凄厉的长鸣,宣誓着对爱情的忠贞,也勾走了青年的魂。他抚摸着那柔软湿润的荇菜,就像轻触着少女圣洁光滑的皮肤。日夜的思念,竟让年轻人辗转反侧,醒着,她在眼前,睡着,她在梦里。没有什么能阻止年轻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一首首琴瑟之音拨动着少女的心绪,一曲曲钟鼓之乐敲打着少女的灵魂。在那个长满荇菜,落满雎鸠的河边,年轻人一遍遍的发出自己的心声,一直唱到今天。。。
没有结局。因为那是一个包办婚姻的时代。婚姻是要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前提下,严格按照“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程序进行。但这并不影响爱情的美好。我们今天读《关雎》,又有谁去关心结局呢?我们跟着那个翩翩少年一起享受了爱情的过程,就已经震撼了我们,并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圣洁的洗礼。
孔子48岁退而修诗,他在修诗的同时也致力于复礼,但这并没有影响他把《关雎》放在《诗》的首位,足以证明爱情的伟大。也许他老人家更清楚,爱情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和享受,是不受外部力量控制的;也许他老人家知道,爱情是人性中至善之境,是生命最华丽的篇章;也许他老人家自己就经历过“求之不得”而“辗转反侧”,总之,在老夫子年近半百、已知天命之际,他虔诚而庄重地把《关雎》立于《诗》之始,其心可鉴!
雎鸠是幸运的,它有追求爱情的自由。但谁又能说在羁束下追求的爱情不是更加凄美和壮丽呢?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相比埋藏在我们心里的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过程,那些为追求爱情的结果而去私奔、拼命的故事,反倒索然无味。
(另:雎鸠的叫声不知能否引起大家的联想?期待抛砖引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