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4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黄梅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1 0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03 编辑 <br /><br />
 我问一位来自内蒙草原的同事,生活在江南水乡,跟苦寒的北国相比,感觉好多了吧。不料,他大摇其头,说:这里的夏天太热,冬季室内没有暖气,格外冷。特别是六七月的黄梅天,到处粘乎乎,湿漉漉,真叫人受不了。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哪。
  
  生于斯,长于斯的人看来,黄梅天别有一番风味。“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枝头的梅子黄熟了,细雨溕溕,在农民眼里,黄梅天是生活之源,生命之源。天蒙蒙亮,妈妈们早早把孩子从床上赶起:“起来,起来!外面去吹吹黄梅风。”妈妈们认为,黄梅天的晨风有保健功能。你看草木,黄梅前,叶子是弱不禁风的嫩绿色,黄梅风吹过,就变成了老成持重的墨绿。黄梅风抚慰过的庄稼,一个劲往上蹿。黄梅风吹拂人群,起早贪黑地忙。黄梅天是天赐良机,这时侯的农务做好了,才谈得上一年的希望,一年的收获。
  
  一场闷头大雨把黄梅天带来了。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先生肯定没到过江南,没见过头场黄梅雨的气势。那雨下得那么大,好像谁把天幕戳了个窟窿,白花花的雨水没头没脑倾泻下来,东西南北中,一片水汪汪。雨下的时间特别长,短则一天一夜,二天二夜,长的达三天三夜。直下得大河涨水小河满,直下得暑气褪尽凉风生。刚才还是干得冒烟的麦茬地,一下子成了水汪汪的泽国,数不清的蛤蟆趴在孤岛似的小土堆上欢声乱叫。用农民的话说:“哈!这场雨下得蛤蟆不眨眼!”旱地成了水田,水把农田泡得酥酥的,烂烂的,可以插秧了。几个农民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在田埂上巡视,看田里的雨水是否合适。水多了,开个缺口排掉;水少了,把缺口堵住。
  
  于是,田里的水不时地从缺口哗哗地流向河流,河里的鱼儿听到水声,一个劲地向那小瀑布上跳。被暴雨憋在家里的孩子们,再也按耐不住。他们偷偷地溜出门,大沟里摸,小沟里抓,不大一会儿,小家伙一身水半身泥地回来。手里多少有点收获,用柳枝串着几条小鲫鱼,怯生生地交给妈妈,算是对过错的交代。也有的孩子一无所获,湿淋淋地回来,免不了被父母数落几句:“鱼没抓到,人倒成了一条大泥鳅。”话虽这么说,父母心里有数,黄梅天是孩子摔打滚爬的快乐季节,就像傣族人过泼水节。有言道:“不喝点黄秧水长不大。”
  
  豪雨过后,天成了“东边日出西边雨”的阴阳脸。这是插秧的好天气。插秧这农活看似简单,但是要插得好,插得快,就不简单。一个受人尊敬的农民,首先要有过硬的插秧技术。那年,插队青年在农村过的第一关,就是插秧关。俗话说“插秧六棵,毛病最多”。那一双双拿惯了笔杆子的手,在水平如镜的水田里,弯着腰插秧,如牛吃蟹般吃力,他们是“半路上出家”,是一种脱胎换骨的锻炼。书本上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可贵的品格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现在,知识青年明白了,做农民也是要折腰的。不是在一时一事上折腰,而是一天到晚折腰。插秧季节,十天半月折着腰!插秧技术的高低,就看你有没有过硬的折腰本领。陶渊明是位好诗人,但他反对折腰,也做不成好农民。怪不得,后来在村子里和他的孩子饿得奄奄一息,现实生活并不像诗歌那么纯真浪漫。改革开放后,知识青年返城了,有的上了大学,有的事业有成。每当黄梅天来临,他们推窗而望,会不会感叹一声:“又是个黄梅天,想当年,我弯过多少腰啊!”
  
  黄梅天结束,我们这里有“看杨梅”的风俗。虞山和尚湖之间,有大片的杨梅林。秧栽好了,天也放晴了。百里方圆的农民都来这里“看杨梅”,人山人海。折了半个月的腰挺直了,岂但挺直,还要仰望树上红紫的杨梅,还要到“王四酒家”去喝上一杯桂花酒,叫上一盘熝田螺,适适意意地舒展一下身子骨。举目所见,明镜似的水田已经变成了绿如海洋的稻田。“六月风潮,稻像油浇”,这是人工的结晶,也是黄梅天的恩赐。
  
  我想,这位来自内蒙草原的同事,在我们江南,历练还浅,还没有品出黄梅天真正的韵味。谁又能不经过“三个黄梅,四个夏至”能透彻了解江南呢?
  
  


2#
发表于 2015-11-1 08: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03 编辑 <br /><br />对江南另类的解读。在北方人的心中,江南就是一幅充满了诗情画意的风景画。

3#
发表于 2015-11-1 12: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03 编辑 <br /><br />笔触细腻质感,写出了地方节气中的风土风俗,带给人一种清新质朴感觉。
问好孙老师!

4#
发表于 2015-11-1 19: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03 编辑 <br /><br />读者老师的佳作,仿佛自己已回到儿提时,
很细腻流畅。问候

5#
发表于 2015-11-1 23: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03 编辑 <br /><br />文字雅致而清新,引用的俗语,特生动鲜活。学习问好

6#
发表于 2015-11-2 22: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03 编辑 <br /><br />解读江南,另类别致。生于一方天空,爱护一方土地,环境不同,造成人的性情也不同。北方人直接,南方人婉转,各得其所。小文像极了江南的性情,雅致而不乏韵味。

7#
发表于 2015-11-2 22: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03 编辑 <br /><br />黄梅雨季生活场景描写细致、形象,也写出了南方气候的不同特点。文笔真切、自然。

8#
发表于 2015-11-4 14: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04 编辑 <br /><br />对生活场景的描述,呈现出江南的特质和内在之美,令人向往。当然,萝卜青菜,也各有所爱。呵呵。拜读,问好!

9#
发表于 2015-11-4 20: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04 编辑 <br /><br />加精理由:文字雅致而清新,对梅雨的描述真切而自然,悠然之间但见心境。不错的千字文。
借此提醒一下作者,发中财的千字文两篇同发最好。

10#
发表于 2015-11-8 1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04 编辑 <br /><br />不管北方南方都有特别美的景致,只是长期待在一个地方多多少少都有审美疲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8 03:41 , Processed in 0.04679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