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73|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谢谢你对我的爱——读《容斋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7 1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夜莺 于 2016-2-7 10:12 编辑

 

  自自然然,清清爽爽的文字,少些修辞,少些形容词,好读好懂才是上乘之作。可能会有人说,你说的什么话呢?人家曹雪芹写的红楼梦还批阅十年,增删五次呢?但要知道,他删的可能是不利于家族团结,人民和谐的篇章。个别情感直露的文字吧?咱们小老百姓,写个日志抒发点小心情,还要千修万改,捻断数根须似的折腾,你想学杜甫,名垂千古啊?

  可事实上,在当时,杜甫就不咋样,不被他的同好者所推崇也是真的。我们可以从李杜的诗文往来中可以看出端倪。从32岁李杜际会开始,这个激情飞扬,热血沸腾的小杜,就对42岁的大哥李白崇拜得五体投地了,一直到59岁,这十来年间,赠给李白的诗文就有十四五篇。对李白诗歌的偏爱恐怕在当时没有第二个可以相提并论的人了。对李白的想念,硬是比热恋中的男女还要缠绵悱恻。你只要看看这几句“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凉风起天末,君子意何如?”就可知道杜对白的忠心耿耿,牵怀挂念有多深,有多浓,有多稠!

  可李白呢?就是不甩(理睬)他,连个只言片语也没回,也许是李白下狱,心情糟糕不想回,怕小弟杜甫为自己伤心难过,也许是交通梗塞,消息难以发出。可是,口信还是该有个吧?毕竟还有当初一群喝酒论事的哥们,比如高适,比如贺知章,比如王昌龄,王维等可以传个信呀。

  李杜山高水长的友谊,世人一直津津乐道,赞赏倾慕有加。我却心存怀疑。小杜火眼金星,对老白诗歌永垂不朽的洞见,可见杜甫对李白的一往情深,可李白未必就对他有那么好的友谊了。

  我私下琢磨了一下,为什么李白不待见杜甫?

  一是身份问题。杜甫不是官二代,而是官三代了,相对李白这个布衣出身的,多多少少有些看不起杜甫这个文艺小青年,好歹自己也和皇帝贵妃同乐过,这架势,这资历,在当时有几个文人可以比肩?更何况杜甫这区区无名小辈了。傲视权贵的思想,不只是针对王侯将相,更何况你杜甫的祖祖还是个有名在册的酷吏?所以对不起,不必回!

  二是杜甫有点太过分,词语用得过火,让李白受不了,以为他是阿谀奉承之辈的小人。又是李侯,又是仙人的,肉麻得要命。一句话,就是不太喜欢小杜的“作”。

  再就是小杜爱装穷叫苦的,乱世中,大家都活得不容易。你天天写诗说自己造孽,自己爱国,难道我李白就不穷,就不爱国了?我抛妻别子,浪迹天涯,靠几个朋友抬举,作诗赋文,混口饭吃,可你杜甫呢,还有几个丫鬟陪同,乘风破浪。因而看不起,懒得回!

  三是小杜不能助李白建功立业,实现他的凌云壮志。而李白当时结交的都是些声名显赫之辈。夸他诗文,夸他人品,夸他长相的诗文简直都可以把他埋了,“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李白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中都有记载。哪怕是王婆卖瓜,也足以可见李白的自负。这与小杜的谦卑性格极不搭调,不在一个频道,不用回!

  四是李白不懂亲情,诗文中对亲情的文字描写较少,只是偶尔思念一下,骨肉至亲关系不够亲厚。也许与他常年飘荡江湖有关。虽然在《上安州裴长史书》剖心剖肝地向裴大人表白:自己如何为四川友人吴指南披麻戴孝;如何不顾炎炎烈日伏尸痛哭,怄得吐血;又是如何埋了;后来又是如何刨出尸骨,洗干洗净,装在旅行包里;白天黑夜,二十四小时不离不弃地背着、守着;然后又是如何惨兮兮地去讨口贷款,把吴朋友葬在鄂城的。

  但这是重义,不是多情。对杜甫的款款深情,我们只能替老白对小杜说一声:谢谢你对我的爱!我们相约的那个秋天,真的,永远不会回来!
2#
发表于 2016-2-7 11:37 | 只看该作者
杜甫和李白,年龄相差很大;杜甫和李白,交往时诗歌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上,故而造成了那个局面。不过,杜甫经过努力,诗歌也有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祝福新春快乐,给你拜个早年!
3#
发表于 2016-2-7 13:28 | 只看该作者
分析的蛮有道理,呵呵,春节快乐!
4#
发表于 2016-2-8 15:06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解读,别见意味!
新年新气象,祝福!
5#
发表于 2016-2-8 16:58 | 只看该作者
先提起,祝新年快乐!
6#
发表于 2016-2-9 11:08 | 只看该作者
自自然然,清清爽爽的文字,少些修辞,少些形容词,好读好懂才是上乘之作。至理名言,总结的好!
看似说李杜,颇有些讽人事。点到了时时处处人的修养问题。弦外有音哟。
恭祝猴年大吉!
7#
发表于 2016-2-9 23:44 | 只看该作者
尊重别人不代表自己不如别人,这是李白和杜甫的关系告诉我们的道理。
8#
发表于 2016-2-9 23:45 | 只看该作者
尊重别人不代表自己不如别人,这是李白和杜甫的关系告诉我们的道理。
9#
发表于 2016-2-10 12:00 | 只看该作者
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出现在盛唐时期,犹如双峰并峙,代表了各自不同的诗歌风格。
10#
发表于 2016-2-10 18:15 | 只看该作者
同样都是诗人,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11#
发表于 2016-2-10 20:22 | 只看该作者
别样的解读。挺有意思的。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3 09:09 | 只看该作者
范廷伟 发表于 2016-2-10 20:22
别样的解读。挺有意思的。

范老师,新年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2-13 09:10 | 只看该作者
善洁用 发表于 2016-2-9 11:08
自自然然,清清爽爽的文字,少些修辞,少些形容词,好读好懂才是上乘之作。至理名言,总结的好!
看似说李 ...

呵呵,你真牛,我就是这意思,没写好,但还是被你看出来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2-13 09:10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6-2-8 15:06
这样的解读,别见意味!
新年新气象,祝福!

写冰版夸赞。新年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2-13 09:11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6-2-7 11:37
杜甫和李白,年龄相差很大;杜甫和李白,交往时诗歌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上,故而造成了那个局面。不过,杜甫经 ...

高老师新年好。很久不见你发文了,挺想念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06:48 , Processed in 0.18657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