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90|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个人的后花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3 1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一个人过来给我们斟茶。
风尘仆仆的红色,被一件米色的马甲宽松地套着,套着他的上身,拉链一直拉到了他的喉结下面,领口敞开着。
透明的玻璃杯,茶香氤氲,我们衣冠楚楚,说着山川,以及山下的村庄,以及河边的人家,以及那些流落到我们手里的木雕、礼盒、桌椅。
他一遍一遍地躬身过来,为我们续水。
过了很久,好像是我们把话说完了,才说到邀请我们而来的主人——夏其华。
他的双肩才约莫抬起,在我们旁边加了一把椅子,坐下来,向我们介绍山上山下的地,以及地上正在发生的改变,以及将要改变的打算。
他提及了他的学历,初中毕业。
他是本土人。

大概此地从前真的有一座罗汉寺吧?又或许从来不曾有过,本地的匠工擅长泥塑罗汉,故而得名也未可知。
罗汉街横山村22号,天成大院,这道门,隔开了公路上车来车往扬起的尘嚣;这道门,又开启了另一种繁华胜迹。门内,阴阳双鱼合抱,广场上刚举办过一场婚礼;门内,雕窗飞檐,书院已然落成,纸墨已经备好。
门内,还有一扇扇门。
你推开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似乎所有的好,都不会缺席,都可以尽收眼底。
至于其间的繁复曲折,全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从这个层面而言,将他误以为是民工也没错。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再加三五知己,对于我们,已经足够。今朝此时,坐在这里,我们得了他的福,他正遭受着我们的罪。

我们从城里来,有的画画,有的摄影,有的写作,有的钻研方志,有的干的是本职工作,有的只是业余爱好,不论相熟与否,感觉都不陌生。也许,我们都在寻找另外一种栖息方式,朝吟夕诵,自由自在。
一个人来,伏案创作,近看篱落疏疏,远望青山朦朦,到了吃饭的时间,沿着茶园走到食堂;两个人来,还是自己下厨的好,一起去园子里摘了新鲜的蔬菜,一个人炒菜,另一个人倚着门框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闲话,吃什么都香;三五成群地来,亲朋好友,说说陈年旧事,聊聊当下新潮,痴嗔笑骂,鸡犬相闻,彼此都不隔。

2
城里,翻天覆地,拆了建,建了又拆,顷刻之间,我们就成了这样的一群,明明还活着,却找不到存在的记忆。
乡村,也在劫难逃。
神州大地,到处熙熙攘攘,人人匆匆忙忙。从乡村到城市,从城市到乡村,失去了记忆之后,我们如同一群丧家之犬,再也无法安宁。你在景区看到的路人,并非在游历,而是在奔逃,我们天真地以为,只要不在原地,便可以摆脱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猎取。

他以建筑起家,一切的建设,大抵都是以拆为根基,而世间所有的平地,我相信,曾经都是山陵。这样的建设工程,在中国这块土壤上,从未停止过,他不是第一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些年,我们见过许多,以文化的名义。我想,还不算太糟糕,在默认钱是一个好东西之余,至少大家还承认,文化也是个好东西。凭借人心之中这一点善念,在水中泅渡的人们,终有一天会回到岸上。
这片土地,应该是他构筑的最后一块良田。
他说,完成这部作品,还需六年。

那时,他与我们,都更老了吧?
并不是一件坏事,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只有在年老之后,才能心安理得地停止奔波,才能优哉游哉地打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何况,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那时,我们,他,或许会活得更自在。

鸡和鹅,散养在山间;丝瓜、葫芦架搭在庭院;蜜蜂嗡嗡而至,油茶花尚未凋谢,在天成书院的墙根下,旧时迎亲送礼双人抬的多层礼盒,漆色如故;以坚木凿齿为之脱谷的木砻,鲜为人知;剃头挑子的盆架上,“新式理发”的字样宛然;转糖人,一次两角,也好像还是昨日的事情。这些散落的记忆,被他收拢起来,我们观望着自己的来路,不觉尘满面鬓如霜,仿佛年轻了一些。

世风之日下非自我辈始,现实一直如此,从不美好。陈天华的蹈海自戕,谭嗣同的引颈横刀,并未改变什么,大众始终是愚昧的。所以,自古便有那么一些人,退隐田园,乐居乡野。终究,意不能平。他们还是忍不住要发出一点自己的声音。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是一种声音,书院的读书声、讲学声是更大的声音。处江湖之远,却忧庙堂社稷,中国文人的血液里都浸泡着这样的情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至于就读的乡民子弟,无非是学而优则仕,否则,多半外出经商,前者为贵,后者为富。黄陂的商人应该更多一些,民间才流传“无陂不成镇”的说法吧。
天成书院以东,有山以“富人山”名,他以为不妥,惯以“富仁山”称之;本土的二程书院、子贡书院,皆以人名冠之,也有人建议他如此这般,他也以为不妥,而取“天成”二字。

于是,我便放弃了自己的一点怀疑。起初,我总觉着,天成大院之“院”,应该为“垸”才妥当。翻阅1840年—1985年黄陂方志,1949年之后的水灾似乎更为频繁,“垸”字多次出现,紧随“堤”字之后。
何必拘泥于此?我记得,汉口的中山公园,以及武昌的东湖,过去都是一个人的私家花园,而今,谁晓得那人那名呢?虽然今非昔比,但总还留下了一丝念想。同样,清代湖北道员任桐在武昌沙湖沟口所筑的“琴园”,已经荡然无存。

不妨将山水还之于天地,不妨留些时间给自己。
我在他的后花园采了几株菖蒲。
天成大院最精致的地方,是院内夏其华的私人居所。

3
站在院落中间,我想起北方的男人。
我舍不得隐匿他的存在,又害怕不能将他藏得更深。
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关系。只是,我的眼睛后面,还有他的一双眼睛,每每遇到他喜欢的地方,便忍不住想凭空拽他过来,与我一起看看。
你呢,难道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一个人?难道从来没有过这样地想起一个人?

一个人,须得坦白,方显得光明磊落。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一直如此,所以这一生,我们不停地解释,不停地交代,掏心掏肺,把自己掏空。
我们活得越来越貌似一个人了,这时候,不更值得人们警惕吗?进化成为一个人,有什么了不起的呢,我们常常因为自己是一个人而完全忘了这样的事实,这个人不过是自然界的一只动物,只是比其他动物幸运,我们可以定义自己,自诩为主流。但,为什么,有时我会欣赏一只狼的血性,也会羡慕一头猪的直白,更向往一株草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难道,你与我有什么不一样吗?
将近半百,我才明白,一个社会,如果不能尊重一个人的隐私,也就谈不上文明。狡兔尚且三窟,我们需要一处空间,放下我们夹紧的尾巴。

于是,喜欢了这里的漏窗,隐隐约约的光影,静静地伏着地面;
于是,喜欢了这里的院落,半山腰间,单门独户;
于是,喜欢了这里的木椅,弓背,带踏板,用棕绳穿制的椅面,无处不体贴。

我决定买两把貌似的椅子,在我的书房。
一把自己坐以书写,一把空着,等人来。




2#
发表于 2016-2-24 11:29 | 只看该作者
这一篇写得丰盈,而且意味深长,岁月之感,岁月之思,思悟之间,但见真性情。
3#
发表于 2016-2-24 13:46 | 只看该作者
很有韵味的一篇,文字凝炼,蕴藉,诗意不失哲理。
多多交流。

4#
发表于 2016-2-24 14:23 | 只看该作者
文笔简明、生动,有着作者洞察感受人世生活的空间和意蕴。
建议作者排版,规范格式。

5#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15:14 | 只看该作者
这一篇写得丰盈,而且意味深长,岁月之感,岁月之思,思悟之间,但见真性情。[/quote]
借着读者的鼓励,希望自己写出更多的作品。

6#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15:16 | 只看该作者
很有韵味的一篇,文字凝炼,蕴藉,诗意不失哲理。
多多交流。[/quote]
保持自己的节奏,慢慢写下去:)

7#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15:16 | 只看该作者
文笔简明、生动,有着作者洞察感受人世生活的空间和意蕴。
建议作者排版,规范格式。[/quote]
接受建议:)谢谢

8#
发表于 2016-2-24 16:59 | 只看该作者
韵味悠长,富含哲理。欣赏!

9#
发表于 2016-2-24 18:55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意味深长,有感而发~

10#
发表于 2016-2-24 19:44 | 只看该作者
别具韵味的文字!

11#
发表于 2016-2-24 19:44 | 只看该作者
别具韵味的文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1 03:42 , Processed in 0.04720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