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46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夜读谭嗣同之《仁学·第二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9 2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仁学》的第一篇中谭嗣同接受了西方的见解,把“以太”引入他的仁学体系中,并指出“以太”是构成世界所有物质的原质,充满着整个宇宙空间。提出“以太”为宇宙物质本源之学说,世界各种现象都与之关联、变化、结合和依存。并用传统的儒家的“仁”来解释“以太”的作用。其本体是“仁”,世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仁”决定的。把“以太”和“仁”联系起来,又进一步地指出二者在体与用方面上的不同。他的这种大胆的带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假设与其推崇的哲思者王夫之的“舍其器则无其道”的主张是一致的。“道必依于器而后有其用”,因此谭氏借用“以太”作为“仁”的本体也是一种很自然的、合理的假设。这种哲学观点也是与当时顽固派“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主张是针锋相对的。所以谭嗣同在他的《仁学》中 “以太”被赋予了一种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甚至万古不变的真理性和神力,连“仁”亦要靠其打通。

  在这一篇中谭嗣同从生理学的角度对“以太”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以太”于人体的应用在于人的脑部,并且对人的脑进行细致的划分,分成大脑、小脑、脑蒂、脑桥、脊脑及分布周身的脑气筋。在生理学中,大脑是脑的主要部分,管记忆、判断、理解等作用。小脑在大脑后下部,管调整随意筋等作用。脑蒂在大小脑间,管调节运动及维持身体平衡等作用。脑桥位于脑蒂与延髓间,管调节面部筋络等作用。脊脑即延髓,在小脑前方,管中枢神经等作用。脑气筋在这里指的是分布全身的神经。这是都是“以太”作用在有形空间的存在。“心之官则思”,“以太”存在于人的中枢神经中,支配着人的行为和人的思维。而“以太”表现在无形的空间中,是以“电”的方式存在的,而是谭氏所言及的电,是无所不在的,它不仅仅存在于无形的空间,在有形的空间也是有所表现的。在人的大脑中,人的思维与行为活动是在有形的电的支配下完成的,所以人的大脑就是有形的“电”,脑与电统一,区别在于脑有形,而电无形。人的神经遍布于全身,它把人对外界事物的种种反应所产生的“电”,通过脑的支配把“电”的作用传达到全身的各器官。并化用《礼记•大学》中的“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及《易•系辞上》中:“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等作进一步的阐述电在人的行为当中的作用。在这里所叙述的“电”所产生的作用与现代的“意识”相同。在这种“电”的作用之下,使人达到“内明”。而且通过“电”能在最隐蔽的言行上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思想,能在最细微的事情上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品质。在这种作用下能感知他人的心念,知其好恶。以上这些都是“电”与“脑”的作用,而“以太”的作用就是电与脑的共同作用,所以用了“以太”这一名称,电和脑的名称就可不用了。

  如果说在第一篇中谭嗣同把“以太”的作用与宇宙空间的星体间的引力及世间万物形成的原因联系起来,那么在这一篇他则是把“以太”的作用同人的感觉或思维活动联系在一起。在他看来这些活动都是“以太”在起作用,即“仁”的作用。只有在这种作用下,世界才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体现他唯物的辩证思想。
                   2006-9-9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9-11 09:58 | 只看该作者
"道必依于器而后有其用,舍其器则无其道.."包含了很多深刻之理.
该版缺少一些人气,这些有价值的东西也就不能充分的发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0:08 | 只看该作者
是啊,这个版过于冷清,我这个版主难辞其咎。也做了些工作,但却没有效果。谭嗣同是一个热血的汉子,关于他的生平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探讨的。最后谢李超版的支持!
4#
发表于 2006-10-9 09:34 | 只看该作者

响应

其实从坛友很关心
只不过要真挖出点东西来实在不容易
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21:32 , Processed in 0.05078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