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0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东方诗魂的大隐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8 1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方诗魂的大隐者
                                                            程广海
  历史的长河汹涌澎湃,滔滔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望汉魏、两晋、南北朝,可以看到那些华美的诗句一如绽放的花般鲜艳,一如明月的花般凋零。陶渊明这位一千六百多年前的诗人,追求理想而不得的感慨、叹息、悲吟,却由历史漫长的岁月冲刷而变得更加清晰。
  东晋时期,玄言诗统治诗坛,大谈老庄玄理,风气日盛。而陶渊明富有现实内容、具有独特风格的诗歌创作,打破了这一局面,还诗歌以真面目,开创了田园诗的先河。这种诗风的形成,与陶渊明当时的生活、政治及情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陶渊明祖上虽以军功取得晋朝的高官,但本身并非门阀士族,到了他这一代,家世没落,过着“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的贫困生活。在他生活的主要时期,东晋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尖锐,在这样的局面下,他无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对陶渊明的诗歌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晋安帝元兴三年,(公元404年)他初次就任参军开始,历经了他一生中三仕三隐的生活。就在任镇年将军的参军不久,因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使他在与官场人物周旋时,感到“去意多所耻”,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的影响下,回家“躬耕自资”,过了七、八年的隐士生活。期间,写下了许多爱慕自然、反映劳动生活的诗篇。在《归园田居五首》(其三)写到: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表现了陶渊明在田野风景和农事劳动中的喜悦之情,构成了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景象。
  在过了一段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后,他又再次出仕,做荆、江二州大军阀桓立的幕僚,因看不惯专断跋扈的统治,又辞职回乡。在公元405年秋,在做了八十余天的彭泽令后,终因“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辞官回家,彻底走上了归隐的道路。此次的归隐,不仅是对官场的不满,而是对田园生活的怀恋,心灵回归自然的一次彻底的释放。
  遥想当年,不难想像陶渊明那颗孤寂悲痛的该是多么的凄凉。在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指导下,他放弃了自己济苍生的政治理想,用回归乡野的事实证明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决心,既可悲又有些可慰。正是有着这样的品格,诗人一方面对统治者有着孤高的鄙视,一方面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表达了对田园的热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正是陶渊明对归隐生活的表白。
  决不媚俗、独善其身、与一切虚伪的丑恶抗争不止的高尚品格、义无返顾的殉道精神历来是中国有骨气的文人所为。从屈原至死不离开楚国,最后怀沙自沉;到陶渊明的回归乡野乃至到沈从文先生的:“我不轻视左倾,也不鄙视右翼,我只信仰真实。”都实现着这些理念。
  隐者有三,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与野。陶渊明看似小隐,却因其小而映出其大。他诗中所宣扬的人人劳动、家家温饱无剥削无压迫的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自〈〈诗经〉〉里的〈七月〉到汉乐府民歌中的〈江南〉都有田园诗的风味,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这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还是自建安以来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真正继承者。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言:“田园诗才是陶渊明的独创,他到底还是‘隐逸诗人之宗’”。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4-9 00: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30 编辑

历史的长河汹涌澎湃,滔滔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望汉魏、两晋、南北朝,可以看到那些华美的诗句一如绽放的花般鲜艳,一如明月的花般凋零。陶渊明这位两千多年前的诗人,追求理想而不得的感慨、叹息、悲吟,却由历史漫长的岁月冲刷而变得更加清晰。
很喜欢第一段文字!
既为隐逸诗人之宗,就该是大隐。
谢谢朋友的支持!

3#
 楼主| 发表于 2007-4-9 13: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30 编辑
最初由 落梅 发表
历史的长河汹涌澎湃,滔滔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望汉魏、两晋、南北朝,可以看到那些华美的诗句一如绽放的花般鲜艳,一如明月的花般凋零。陶渊明这位两千多年前的诗人,追求理想而不得的感慨、叹息、悲吟,却由历...

谢谢落梅的点评!

4#
发表于 2007-4-11 16: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30 编辑

其实陶渊明的隐逸也是有种无奈的。陶氏的诗歌正是由于隐逸而产生了平淡的文风,而他的隐逸虽然是边缘化的,但是又是和当时六朝的一些隐逸思想相吻合的,说明当时的隐逸的人生是有共性的,是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的。虽然这样,陶氏的隐逸的思维符合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政治环境恶劣下的选择原则,对于和陶渊明有着相似经历的人具有很强的共鸣。同样,陶渊明的隐逸思维的诗文也塑造着诗文的读者,因为诗文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性,探索了人性。
陶氏的身世和诗文中产生的矛盾又是一种人性的表现,也是人们喜欢研究探讨的重要的谜团。陶渊明到底是人还是神,还是圣人呢?

5#
发表于 2007-4-11 17: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30 编辑

陶渊明到底是人还是神,还是圣人呢?
呵呵~

6#
 楼主| 发表于 2007-4-11 22: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30 编辑
最初由 落梅 发表
陶渊明到底是人还是神,还是圣人呢?
呵呵~

在我看来,陶渊明即不是神,也不是圣人,说到底就是独特的那一个,区别与你、我、众人。因其独特,总有些复杂的因素,套用一句俗话: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个体。

7#
发表于 2007-4-11 23: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30 编辑

在我看来,陶渊明即不是神,也不是圣人,说到底就是独特的那一个,区别与你、我、众人。因其独特,总有些复杂的因素,套用一句俗话: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个体。
====
为什么独特呢?这就有了时代和文化的塑造的因素,反过来他的独特的诗文又塑造国人的人性。就是这么有意思,有内涵,所以才会热,才会有人喜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10:18 , Processed in 0.10768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