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8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论中国物理拳种的源流和意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3 1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中国物理拳种的源流和意义
                  姚文俊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有没有“物理拳法”及“物理拳种”?它起于何时?
  笔者回答:中国先秦时期就出现了“物理拳法”及“物理拳种”。
  然而,对这个问题,无疑的,使得今天的武术家、专家学者头上犹如蒙上了一头雾水,使之找不着北。究其原因,盖因人们普遍认为个中国武术只有“象形”、“形意”等拳种所致,盖因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武术起于北魏,距今约一千五百年的时间”所致。这些认识,表现出了无知和偏见。
  应该看到,“物理拳法”及“物理拳种”是与“武术”,进而与老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对于中国先秦时期有没有“武术”这个问题,笔者对此不仅认为有,而且对其进行了理论回答。笔者著文《老子是中国武学及其擂台散打和文化的缔造者》、《为“武学”文化正名》、《老子“道德经”开创了中国武学文化之先河》、《“道德经”本质上就是一部“兵书”》、《当代武术之批判》、《从老子思想体悟武术哲理》、《老子武学文化之真缔》等等,就较为系统的阐明了中国先秦时期的老子,就是中国开天辟地的“武术”和“武术文化”的缔造者,而且是伟大的武术理论家和伟大的武术实践者。笔者的认识,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良好的反响。其中,《老子是中国武学及其擂台散打和文化的缔造者》一文,就被《中国党政企干部优秀论文选》、《国际优秀论文》、《中国当代百名杰出领导文献》、《中华名人文论大全》、《世纪发展论丛》、《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获奖成果精选》等收集和收藏。是此,“中国武术起于北魏”的无知和偏见,正在得到扭转。
  今天,本文拟对“物理拳法”及“物理拳种”问题进行理论回答。
  在当今的中国武术“拳种”的研究上,只见“象形”、“形意”、“太极”等拳种,却不见有“物理拳法”及“物理拳种”的说法。这不啻抽去了中国武术的根基和脊梁,而必然给中国武术埋下隐患,带来弊端,并扭曲中国武术。因此,正确认识“物理拳法”及“物理拳种”问题,乃是中国武术追根溯源,正本清源,和纠偏改错之必然,同时,也是正确认识中华武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廓清武术史上的一些重大模糊史实问题之必然。
             二、物理拳种之由来
  所谓“物理”,就是指研究事物的道理,即把握事物的规律性。这正是老子“道法自然”思想之反映。这里的“物理”和“悟”,其意义是相通的,因此,“物理拳法”也可视为“悟理拳法”;“物理拳种”也可视为“悟理拳种”。即,在感受、感知,和感悟自然之中,从中总结和抽象出符合自然规律的东西,以之用于指导武打,这样的打法,则形成了“物理拳法”及“物理拳种”。
  “物理拳法”及“物理拳种”是如何形成的?对此,必须了解中国“武术”形成的过程。
  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把“武打”与“武术”这对概念根本的区别开来。“武打”相伴人类而生,具有原始的、感性的打法特征。在伏羲以前,只存在“武打”而没有“武术”;从伏羲开始,因为伏羲从“武打”之中总结出了一些原始的、感性的打法原则、规律,从而使“武打”具有了一定的理性打法的特征。正是这种初具理性的打法出现,于是这时中国“武术”刍形就开始形成。因此,把中国武术起源归结为“伏羲所创”,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真正把“武打”赋予理性打法特征的人,即把“武打”变为“武术”的人,则是伏羲之后的老子。老子不仅在真正意义上缔造了“中国武术”,而且,还缔造了“中国武术文化”。从此,中国结束了“武打”的洪荒时期,并把打法从低级引向了高级、从愚昧引向了理智、从野蛮引向了文明。
  为什么?只消把伏羲与老子的武术思想作个比较分析,便可明白。
  相传伏羲创“阴阳”、“八卦”,信奉“天人合一”,讲求自身的修炼要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天道”。据笔者先师、盘破门一代宗师张富恒口传,在武打上,伏羲比附禽兽打斗动作而创拳法,并从观兽斗中总结出了“你高我高”、“你低我低”等等这些直观的、简单的、感性的打法法则和规律。以之形成了这个时期的“象形”拳法刍形。表现出了以“刚强胜柔弱”为理念的“武术”刍形。
  而老子吸收了伏羲等人的“阴阳”、“八卦”,特别是“变化”的哲学思想,并基于“道法自然”和“阴阳辩证法”的思想,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创见。老子在揭示“柔弱胜刚强”所蕴含的“条件”之中,又揭示了“无极太极”、“有无”、“动静”、“虚实”等等一系列的哲学概念和范畴。以此出发,用于武打,则明确了打的指导思想、对象、方式、方法、技巧等等,从而揭示了武打的一系列的法则、原则,和规律,从而缔造出了“武术”{1}。
  老子武术包括了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
  从理论看,老子武术形成了科学、完整的“打法理论”。其理论包括:一个核心,即“柔弱胜刚强”;一个思想,即“道德一统”、“以德治道”思想;七大打法法则,即“见实则打{避实就虚}”、“桩和桩法”、“动中求打”、“以静制动及以动逼静”、“打在机前和打在机后”、“打无绝打”、“无打”法则;三种武学境界,即“微明”、“袭明”、“明”境界。以此,形成了老子理性打法的内含,和打智慧、打谋略、打技巧的打法本质{2}。
  从实践看,老子不仅著《道德经》,而且在四川峨眉山九老洞修道。其间,老子创“桩”法、创“盘破”拳法、创“走盘”打法。同时,老子收授门徒,其武术便以规范性的、程式性的、门派性的形式推广开来{3}。从此,在中国历史上首创了武术“盘破门”。
  正是如此,老子武术,表现为“武术文化”。
  因此,伏羲与老子武术存在本质区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刚强胜柔弱”是“常识”、“公理”。它无需“理论”来证明;而“柔弱胜刚强”则是需要“条件”的。也正是在对“条件”的认识和把握中,方显出“理性”和“理论”。也正是这个“理性”和“理论”方才可能与武打中的“术”联系在一起,并互为表里。从这个意义出发,应该说,老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术”和“武术文化”缔造者。
  由于伏羲是从观禽兽打斗而创造出来的打法,故其拳法为“象形”拳法,拳种为“象形拳种”。这个拳种的出现,是与中国先秦“武术”的“萌芽时期”的水平相一致的,故是中国第一大拳种。而与伏羲不同,老子武术是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并以哲学和逻辑为基础而创造出来的打法,故其拳法为“物理”拳法,拳种为“物理”拳种。老子的“物理”,主要悟的是“阴阳”、“八卦”及其“变化”之理。同时,由于老子武术源于伏羲,故也悟禽兽打斗之理。因此,老子盘破门拳法也有如“猴拳”之类。
  可见,“象形”与“物理”,表现出了“武术”的深化过程,这是符合历史,符合逻辑的。
  因此,这里,可以给“物理拳种”下一个定义,就是:它从“柔弱胜刚强”的武术理念出发,或者以“阴阳”,或者以“五行”,或者以“八卦”等等,或者兼而有之的哲学理念为支撑的,突现“打桩”、“打机”特点的,表现为“谋略打”、“智慧打”本质的中国武术打法。
               三、物理拳种之流变
  老子在峨眉山修道,成为了中国修行道学的开山鼻祖。由此,中国“道家”出现。因此,老子武术可以视为“道家武术”。在先秦,老子发其端,产生了道家武术多支。
  据师传,和“四川体育史料”{1984年第5期、1987年第1期}有关记载,截止秦朝,道家武术出现多个分支,即在老子盘破门的基础上,派生出了道家武术神意门、道家武术形意门、道家武术太极门,与此同时,也在老子物理拳种的基础上,派生出了道家神意拳种、道家形意拳种、道家太极元功拳种。因这些新的拳法、拳种,其中的“意”,就是“悟理”之义,故表现为老子物理拳法、拳种之流变。
  现将其流变过程简要分述于下:
  关于老子盘破门。因老子在峨眉山创武术盘破门,故因地得名,人称“峨眉盘破门”。北魏之后,武林分派,人称“峨眉派”。峨眉武术沿袭至明末清初。清中叶,峨眉派弟子刘灨,一方面将刺杀雍正皇帝未遂的钦犯带回资州家乡隐藏,另一方面为报父仇大打成都提督府,故朝庭借流民闹事为由,遣散了峨眉山道众。其间,佛教乘机占了峨眉山。之后,刘灨受玄乙真人之托,重建峨眉盘破门于资州罗泉分州府,又因地得名,人称“罗泉盘破门”。1925年,因盐税纷争,罗泉井盐被停,盐业凋蔽,罗泉盘破门最后一代掌门肖天禄家道中落,不得以去了重庆。自此,罗泉盘破门名存实亡,弟子各散五方,多以开武棚、教拳脚,自谋生计。故有了今天“峨眉派失踪”之说。
  盘破门弟子,保持和发扬了老子所创的物理拳种特色,以“柔弱胜刚强”为指导,突出“阴阳”、“八卦”及其“变化”的哲学观,注重“打桩”、“打机”,表现出了“直来横打”、“借力打力”的“四两拨千斤”的“谋略打”、“智慧打”的武术本质,并成功总结出了盘破门“乘虚捣弱夫之法”,以及“齐步匀脚高桩盘破”、“浮沉吞吐盘破”等等,以此,表现出了老子武术地道的嫡传本色。
  期间,于西汉时期,因多宝道人被遗峨眉山,带来了神意门武术,和地伏拳、长拳等等,这被峨眉盘破门武术吸收,从而增添了盘破门打法内容;于清中叶,峨眉派盘破门弟子刘灨在河南又拜师邵圆外夫妇,学得“福建少林寺佛教洪门”拳法、“法派”拳法等,并带回四川,从而又充实了盘破门的打法内容。
  关于道家神意门。其在老子之后,发源于青海湖边的黄寒洞。后又名为“坤轮派神意门”。
  神意门在“悟理”的内容上侧重于“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故与盘破门存在区别;在打法上,盘破门和神意门共同之点是,它们都以“盘破”手法为特色,而不同之点在于,如果说,盘破门注重“脱打”的话,那么,神意门则注重“神打”。所谓“脱打”,就是在“以意设敌”的前提下,以“走盘”为基础,注重“打外圈”;所谓“神打”,就是在“以意设敌”的前提下,注重“打内圈”,和“打一发三”。因为“脱打”和“神打”相反相成,神意门武术表现为对盘破门武术的发展,故道家神意门武术是为“神意拳种”。
  清初,道家神意门第18代掌门,即后来人称的邵圆外,为了反清复明去了福建九莲山。期间,邵圆外以道家神意门拳法理念改造了佛教北少林拳法,从而创造出了“福建少林寺佛教洪门”,即“南少林”拳法。之后,南少林和神意门被清庭镇压而消亡,邵圆外则隐匿河南乡间,收刘灨为徒,并要其关门弟子杜官印投奔四川。故在四川,今天留下了“福建少林寺佛教洪门”拳法一脉,出现了名为“杜门”、“小少林”,实为“南少林”的武术拳门。
  关于道家形意门。其在道家神意门出现之后,而发源于昆仑山。后又名为“昆仑派形意门”。
  形意门与神意门存在区别:一是在“悟理”的内容上形意门侧重于“五行”和“八卦”的相生相克之理,同时,也悟禽兽相生相克之理,故与神意门存在区别;二是神意门注重武术的内在打法,形意门则注重武术的外在形式,即在“意会”的情况下,形意门突出做到与“形”合,即注重打法的外在东西,并多外圈求打,神意门则突出做到与“神”合,即注重打法的内在东西,并多内圈求打。这表明,它们是为“形”、“神”合一的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故道家形意门武术则形成了道家“形意拳种”。
  元末明初,张三丰创“武当派”,就是对道家形意门武术的继承和发展。道家形意门武术流传至今。
  关于道家太极门。约在秦朝时期,道家太极门发源于天山同火贯。
  太极门“悟理”的武术理念表现在,一方面,主要悟老子的“无极生太极”、“无中生有”的哲学之理;另一方面,则悟中国古代的“元气”之理。因此,太极门直接吸收了老子的哲学观,并注重内气修炼。但是,因其拳法尚未形成,故构成了道家“太极元功”拳种。
  在隋唐时期,“太极元功”就产生出了武术上的“脆劲”、“气功”。于宋明时期,形成了“太极拳门”。其“太极拳”流传至今。
  由此可见,在先秦时期,中国道家武术的各类拳种业已形成,加之伏羲的“象形拳种”,和伏羲之前旨在“打勇”、“打力”而被后人整理、规范出来的拳种,如西汉时期出现的“长拳”,这些,就为后来北魏开始所出现的形色各异的拳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今天看到的任何拳法,都可以从历史依据出发,找到它赖以生长的“根”。
           四、物理拳种的擂台打法特色和风格
  物理拳种的擂台打法特色就表现为“打桩”和“打机”。
什么叫“打桩”?
   
  “桩”的观念出自老子《道德经》。老子说:“此两者{指“阴”、“阳”}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4};又说:“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尽}”{5}。这些,都直接体现出了老子“桩”的思想。
  那么,什么是“桩”?给“桩”下一个定义就是:桩是武术的基本单位,是用于武术单打独斗的基本的、外在的形式,是基于阴阳、有无、动静、虚实之变化的,能够发出招式并用以较技的戴体。表现为,一方面,它犹如各种招式、手法的“发射机”;另一方面,它犹如与敌交锋的“阵地”,或“根据地”。
  而从哲学意义上来看,“桩”就是“阴阳”、“变化”观在武术中的形体上的表现,即是说,如果“阴阳”、“变化”是其内在本质的话,那么,桩就是其外在形式。
   
  故“桩”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桩”通阴阳之变。
  第二、“桩”要六合相随。
  第三、“桩”变化神速且变化无穷。
   
  这正如老子说:“无极生太极,太极变两仪,两仪变四相,四相变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其中通阴阳”{6}。这种变化,正是老子基于“八卦变化”的道理而成功的将“二进位制法则”运用在桩的变化规律上的一个准确表述。
  第四、“桩”遍布陷阱。
  桩在阴阳、虚实布局的情况下,可以设置陷阱。表现为,明里可以做到阴阳脱节,即上盘与下盘脱节、攻守脱节、进退脱节等等,丢盔亮甲,破绽百出,而暗中却把握阴阳平衡,调兵遣将,守虚攻实,这就布下了陷阱。一旦布下陷阱后,便可诱敌深入,伺机破敌。故盘破门拳谚曰:技击之妙在于诱,若能善诱,敌人束手。
   
  桩多以“败桩”、“诱桩”为诱饵。故败桩、诱桩是正常含机桩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故判断是否是“桩”,其根本依据,就是看对“裆”是否刻意加以保护。
  故什么叫做“打桩”呢?“打桩”的本质,就在于打“阴阳”、“变化”。即,在于打破对手的阴阳平衡,使之出现阴阳脱节而丧失“发射机”,或者丧失“阵地”、“根据地”。也就是说,在武术中,看到的和打到的是“阴阳”及其“变化”,而非“肉身”和“实体”。
  什么叫“打机”?
  给“机”下一个定义,就是:“机”者,为对手的“阳”、“实”出现而利于打的弱势举动。其中,所谓“弱势举动”,就是指的对手在阴阳变化阶段或者过程中的那些弱势的带有一定的预期目的的意向和行动,它包括了胆、力、艺所有的东西;所谓“利于打”,就是要根据临埸之中的条件,选择有利的、方便的、合适的打法,做到打而胜之。
  因此,“打机”,就是指打的最好时机。这个时机,从老子的哲学思想来看,就是打“有”、“动”、“虚”三位一体而表现出来的时机。其中,“有”,体现出了事物存在的空间和时间;“动”,体现出了事物存在的方式;“虚”体现出了事物在这个过程中的弱势阶段、弱势时期。故打“有”、“动”、“虚”三位一体的时机,就明确了打的对象,和贯彻了“见实{指认识论中的实}则打,及避实{指方法论中的实}就虚”的原则。
  所以,正是物理拳法的“打桩”和“打机”,一方面,充分表现出了“兵者,诡道也”的“武术”本质,即“谋略打”、“智慧打”的“武术”本质;另一方面,充分表现出了打“阴阳”及其“变化”的“武术”本质,即打理性的“武术”本质。以此,则构成了划分“武术”内行和外行的分水岭,构成了衡量武术技艺水平高低的试金石。故它将那种纯粹的“套路”和“功夫”,即“花拳绣腿”,和“混迹江湖的软、硬功表演”排斥在了“武术”之外。
基于“打桩”和“打机”,形成了老子盘破门物理拳种的优秀的打法风格。
  这就是,形成了“审时度势,以意设敌”、“以桩为先,手法次之”、“动中求打,寻机打机”、“拳出怀中,脆劲为用”、“小手连环、攻防多变”、“步伐轻快,抽脱稳淮”的擂台打法风格。并且表现出了“快打慢,巧打快,计打巧”的理性打法特质。
正是如此,老子盘破门弟子擂台武功卓著。单是民国年间,据不完全统计,获地市州以上金章者13人。他们是:“九和尚”僧焕然、谭普连(获重庆擂台赛金章),肖克明、陈鹤皋、白耀宗、刘光甫、曾安忠(获资州擂台赛金章),吴绍基、李催为、卢尚之、卢崇碧、刘新吾(获成都擂台赛金章),黄政开(获川东擂台赛金章)。其中,僧焕然、肖克明、谭普连、吴绍基,他们占了名额的十分之四,代表四川省,于1928年参加了国民党中央政府在南京举办的“国考”比赛,均成绩合格,而且,“九和尚”僧焕然以“齐步匀脚高桩盘破”拳法战胜了蜚声大江南北、号称“千斤大力士”的上海武师查瑞龙而实际获较技第一名,故“九和尚”僧焕然被时人誉为“四川大侠”。
               五、老子物理拳种之意义
  老子物理拳种必然给正确认识中国武术带来巨大的思想启迪,而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第一、老子物理拳种将中国武术发源的历史,上溯到了西周时期。这将目前武坛公认的中国武术起于北魏,距今约一千五百年的时间,而上推了千余年。并打破了“天下功夫出少林”的神话。
为什么?究其原因,固然一方面是老子保密的结果,但另一方面则是偏见所致。
  偏见何在?比如,对“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的过份夸大和渲染,就表现如此。
  在五代十国时期,嵩山少林寺高僧福居特邀请天下18家武术门派聚集在嵩山少林寺,研究武术3年。其间,吸取众家所长汇编成“少林拳谱”,于是就有了“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此拳谱,因在少林寺这个地方编撰的,故书名冠之以“少林”二字,这是合符情理的。但是,由此就说中国功夫都出自嵩山少林武术,则是一种谬传和误解。
  确实,在隋唐以后,少林和尚因保唐王有功而取得了中国武林霸主的地位,并一统天下。也正是这个原因,谬传和误解由此而来。其偏见之深,以至使得今天的武坛把中国武术发源的功绩归于印度达摩祖师,故尔才有“中国武术起于北魏”之说,以至使得今天如歌星才会唱出“少林、武当、八卦掌~~~中华有神功”而独独没有“峨眉武术”的这种荒唐的歌。
  其实,嵩山少林寺武术,是为佛教武术,它的出现,是继承中国武术传统的结果,主要是吸收了道家,特别是形意门的一些武术理念的结果。
  不说多了,单从达摩所创的“五拳”,即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来看,它对道家武术有承继,但也有区别。
  从承继方面看,一是嵩山少林拳吸收了道家,特别是形意门的“形意”、“象形”拳法,这如达摩所创的“活身法”、“象形拳”等等,即是如此;二是嵩山少林拳基本接收了道家形意门的“五行”及“相生相克”的观念。这根本表现在对“五”的认识上。“五”及“五行”属于道家的特指,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的反映,因此不能乱用。而嵩山少林拳的“五拳”,其不用“三”、“四”拳,或“七”、“八”拳,而专用“五”拳,这正是接受了道家的“五行”,及“相生相克”观念的表现。
  从区别方面看,一是“五行”的内容不同。道家形意门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而嵩山少林拳的“五”则指的是“龙、虎、豹、蛇、鹤”;二是武术指导思想不同。道家形意门讲“柔弱胜刚强”,而嵩山少林拳则讲“刚强胜柔弱”。也正是如此,嵩山少林拳把“力”,即“功夫”,发挥到了极致。
  因此,嵩山少林拳是基于一定的西土文化,而主要吸收了道家形意门的“形意”拳法所形成的,故嵩山少林拳为佛教“形意”拳法,其拳种则为“佛教形意拳种”。它理应属于中国“形意拳种”的一大流派。
  所以,把中国武术发源的功绩归于印度达摩祖师的认识,失之偏颇。
  第二、老子物理拳种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具有核心的、统治的地位。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时至今日,其思想依然光芒四射。
  这个事实,直接反映在“峨眉、少林、武当三派鼎立”之说上。
  因为,嵩山少林派之所以成为名门大派,其原因,主要得益于政治上的原因。唐朝时期,少林寺武僧昙宗、志超等13僧,应秦王李世民的邀请,参加讨伐王世充战役。出师大捷。解救了李世民,打败了王世充,活捉了王仁则。秦王登基以后,重赏少林寺僧,准许少林寺成立僧兵队伍。昙宗被封为大将军,其余的人“时危聊作将,事定复为僧”。以后,少林寺僧兵多为朝庭平熄战乱。正是少林派有着这些政治上的原因,而成为一大名派。
  同样,武当派之所以成为名门大派,其原因,也主要得益于政治上的原因。元末明初,道教全真教派传人张三丰率全真派弟子参加了元末红巾军起义,辅佐朱元璋当了皇帝并建立了明朝,功劳显赫。在这种背景之下,张三丰在武当山手创了武当派,以光大其武术拳门。
  然而,峨眉派却没有这些功劳和政绩,却敢与这些名门大派相抗衡,无疑的,则靠的是“实力”,即包括武术理论和武术实践的实力。如上所述,这种实力,包括:一是“哲学”与“武术”的有机结合;二是“脱打”与“神打”的有机结合;三是“高桩”与“地伏拳”的有机结合;四是“南派”与“北派”的有机结合,如有“福建少林寺佛教洪门拳法”等;五是“物理”与“象形”的有机结合;六是“柔”与“刚”的有机结合,七是“内气”与“外力”的有机结合,等等。由此可见,峨眉派武术,其讲法则和原则、讲谋略和智慧、讲理性和理论的特质,正是中华各武术门派众望所归之所在,并领导着中华武术的发展潮流。
  故峨眉派为三派鼎立之首,势所必然,理所当然。
  第三、老子物理拳种导致了“中国擂台武术文化”的形成。
概括的说,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它揭示和形成了中国擂台武术“以桩打桩,寻机打机”的基本规律。
  二是它蕴含和内在规定了中国擂台武术的基本裁判规则。
其表现,比如:失去“阵地”,或“根据地”,则为“倒地为输”,或者“被打下擂台为输”规则;失去“发射机”,则表现为以“回合”论胜负规则;因“裆”是阴阳变化的枢纽,是阴阳的有机组成部分,打则“点到为止”,故体现出了“打无禁区”,和擂台比武不分体重级别的规则;因“机”变化无穷,转瞬即逝,故那种在一定时间之内,互相捕捉不到“机”、打不到“机”者,则视为“平手”的规则,等等。正是从这些基本规则出发,建构起了中国擂台武术的完整、科学的裁判规则和制度。
  也正是这些中国擂台武术基本裁判规则,与“以桩打桩,寻机打机”基本规律互为表里,使它犹如“水”一样,养育着“中国武术”这条“鱼”,茁壮成长。
  三是它蕴含和确立了中国擂台“武艺”的三种境界。
其一、打法干净脱俗、神出鬼没之上乘境界。这就是:于万军之中取上将之头而自己毫毛无损。
  其二、打法果断、多变之会打境界。这就是:“杀敌三千,自损八百”。
  其三、打法拘谨、单一的初学境界。这就是:“多打脱桥、多打闪”。
  四是它蕴含和确立了中国擂台武术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
概括的说,这审美观和价值取向,就是:一看打桩是否“进得去,出得来”,“不拖泥带水”;二看打机是否“干净脱俗、神出鬼没”,“不拖泥带水”;三看是否“借力打力,多用巧力”,“不拖泥带水”。正是这“不拖泥带水”,则构成了武术审美观和价值取向的最高标准,即打得“干净脱俗”四字。
  正是这种文化底蕴,使得中国擂台武术成为了中国百姓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造就出了中国擂台武术一代一代的佼佼者,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令世界瞩目。
  第四、今天“洋拳加腿加摔跤”的擂台散打已经倒退到了伏羲以前那种混沌、愚昧、野蛮的洪荒时代,而且,拿洋人的屁股当脸,丧失国格,必须废除。
  与老子物理拳法相比较,不难看出,今天的“洋拳加腿加摔跤”这所谓的中国散打,以“刚强胜柔弱”的理念为唯一,而践踏了武术的“理性”和“理论”;以“肉身为沙包”,而表现出了无知和野蛮;以“单纯的攻防和进退”,而表现出了幼稚和低级。这种散打,从本质上看,已经倒退回了伏羲以前那种混沌、愚昧、野蛮的洪荒时代。令国人所不耻。而且,其间,我们的一些武术家、专家学者不懂装懂,甚至利欲熏心,打着“中国武术散打也要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旗帜,不惜拿洋人的屁股当脸,照抄照搬了西洋、东洋的打法和规则,还沾沾自喜,自以为是。可见,中国武术文化的沦落和堕落,已经到了向洋人乞讨的地步了。这难道说不是国人莫大的悲哀?
  综上所述,只有老子的物理拳法、拳种,方才是中国武术的根基与脊梁。只有清楚的了解老子的武术思想,方能正确的把握中国武术发展的脉络,和正确的把握中国武术文化的内蕴,才能真正做到继承传统,发扬“国粹”,以增强国人的自信心和自信力。
  注:
  {1}、{2}:姚文俊、徐家明,《老子是中国武学及武术散打和文化的缔造者》,韦燕,《中国党政企干部优秀论文选》{卷四},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2004
  {3}:姚文俊,《老子武术蜀中寻踪》,载于四川省社科院《中华文化研究通讯》2005年第2期
  {4}、{5}:引自中国古典文化精华版《老子*庄子》第1章、第6章
  {6}:盘破门武术口诀
  {此文载于《鄂州大学学报》2007-02期}

2#
发表于 2007-9-5 09: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11 编辑

  请按要求排版,首行空两格。待细读之后回复。

3#
发表于 2007-9-11 14: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11 编辑

  不好评说。从本文来看,老子似乎成了武术武学的祖宗了。那种关于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的说法我不赞同,要知道,道教的出现,是在老子死后约两三百年才出现的,这完全是道教借用了老子的思想发展起来的,说他是道教的创始人,那是后人(创始人,发起人)硬加给他的,可以说,老子还不知道道教是个什么东西。其实儒教也是这种状况,抬孔子出来做儒教的创始人。这完全是为了吸引人和发展的需要而采用的策略。创始人应当是第一任首领或发起人才对。
  说什么老子创建了物理拳种,不能服人。

4#
发表于 2007-9-24 10: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11 编辑

哈哈哈,有意思!那天去峨嵋山学习物理拳法,灵光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09:52 , Processed in 0.16202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