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62|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无奈之举——要求领导干部每天读报40分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8 1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跃农/文

  据报道:长春市市长崔杰在近日举行的市政府精细化管理座谈会上,要求政府组成人员必须看报,每天早晨利用40分钟时间,将当地出版发行的5种主要报纸浏览一遍,“通过报纸听民声、观民意,了解百姓疾苦,检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长春市特别要求领导干部,要通过读报,第一时间了解前一天全市发生的与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密切相关的信息,对报纸报道中反映工作漏洞和存在问题的报道,以及市领导作出批示的报道,相关部门应当立即确认查明,及时处理解决,并把处理情况通过媒体或其他渠道反馈给社会公众,逐步建立快速有效的问题发现、传导和解决机制。(1月7日《人民日报》)

  明确要求官员每天读报40分钟,这确实算得上是一大新闻。但是究竟效果如何,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当官员没有读报的意识,没有读报的需要,没有读报的自觉,没有养成读报的习惯,仅凭领导一次讲话强调、上级一纸“通知”要求似乎起不了多大作用,或者说根本不起什么作用。这样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有些事情,明令禁止是不能做的,虽然三令五申,可就是禁而不止;有些事情,大力提倡应该做实做好,可就是做不实,做不好。这样的例子少吗?

  为什么?有些官员已经习惯了说一套,做另一套,已经习惯了“我行我素”。对上级的精神,他们也许会原文传达,也许会照章学习,对领导的讲话,他们会不时地拍手赞成。但真正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位的有多少,做到的有多少,这恐怕是不少人都心知肚明的事。

  正如有人言“长春市政府系统建立读报制度,是政府对舆情的一种积极回应。由于大量的民生问题在媒体报道中涌现,此举也是关注民生的切实举措。”我不明白,作为一级政府,关注民生还有没有更合适、更有效、更有力、更科学的措施。

  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官员为什么不真心去读报,去关注民生。原因实在太多了。

  一是会议太多太长太滥,领导干部要不停地赶会,很多时间、很多精力都浪费在了开会上。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读报,去发现情况,去研究对策,去解决问题。虽然我们党和政府的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少开会、开短会、讲短话,但开会意识和讲话意识在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官员的思想里已经扎了深根,这样的提倡很难在短时间里收到明显的效果,以至于好些领导干部在工作和开会之间划上了等号,以为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得开会,真正做到了工作开会化,开会工作化。

  二是领导的应酬太多,凡是上面来的人,都要前呼后拥,全程陪同,陪工作、陪吃喝、陪娱乐……以示对来者的尊敬和自己的谦恭,当然,也有其它的目的和原因。怎奈上面来人太多,调研的、考察的、检查的、指导的、观摩的、学习的、考核的、考评的……穷于应付,疲于周旋,哪有时间、哪有心思去读报。

  三是读报不是什么大事,可以读也可以不读,读与不读,基本不关涉“帽子”、“位子”这等大事,只要群众不是群体上访、超级上访,再大的民生问题,也不容易吸引有些官员的眼球。因为处在不同层次、不同地位、不同界别的人关注的问题是不一样的,群众可能关注的主要是面粉是否又涨价了之类的问题,官员可能更关注哪个位子又空缺了之类的问题。这就好像一块木头,木工看见它后想到的是能把它加工成什么用具,艺术家看到它后会考虑能把它雕琢成什么艺术品,弱小者可能会用它当武器,小孩子可能会拿它当玩具……
      
  四是……
      
  五是……

  总之官员不读报的原因很多,出台制度来“强迫”干部读报,多少有些滑稽。仅从时间的长短上进行硬性的规定,来衡量读报质量,无疑是一种无奈之举,显然不可能收到实效。

  读了还是没读,怎么界定?没读怎么处理?读了40分钟,心思没在“读”上,怎么识别?每天读40分钟的报,真能做到的有几人?

  显然,这样的规定是一种无奈之举。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1-8 20:23 | 只看该作者
  在无法无天的社会(即不讲法制的社会),这样的举措是黔驴技穷。人治社会最大的弊端就是人的意志意愿大于法律法规,指示、批示、文件、命令超越于法律法规之上。
3#
发表于 2008-1-8 20:33 | 只看该作者
直击社会现实。
4#
发表于 2008-1-8 22:57 | 只看该作者
强扭的瓜始终不甜啊。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08:4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照直说 发表
  在无法无天的社会(即不讲法制的社会),这样的举措是黔驴技穷。人治社会最大的弊端就是人的意志意愿大于法律法规,指示、批示、文件、命令超越于法律法规之上。


  问好班班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08:4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小河 发表
直击社会现实。


  感谢小河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08:4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何永飞 发表
强扭的瓜始终不甜啊。问好!!!

同感
8#
发表于 2008-1-9 09:47 | 只看该作者
有多少怪现象令人涕笑皆非!
9#
发表于 2008-1-9 10:01 | 只看该作者
  读报制度如果真能回应舆情,“通过报纸听民声、观民意,了解百姓疾苦,检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从而对号入座去解决该本部门解决的问题,倒也不失是种积极的举措。问题是官员都在关心官心,谁会于匆匆浏览之中去关心民情。不如将舆论反映的民情罗列公布,分门别类地责成有关部门限期改正。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10:1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李淮南 发表
  读报制度如果真能回应舆情,“通过报纸听民声、观民意,了解百姓疾苦,检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从而对号入座去解决该本部门解决的问题,倒也不失是种积极的举措。问题是官员都在关心官心,谁会于匆匆浏览...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10:1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如来 发表
有多少怪现象令人涕笑皆非!
12#
发表于 2008-1-9 12:2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李淮南 发表
  读报制度如果真能回应舆情,“通过报纸听民声、观民意,了解百姓疾苦,检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从而对号入座去解决该本部门解决的问题,倒也不失是种积极的举措。问题是官员都在关心官心,谁会于匆匆浏览...




学习,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14:4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吕永红 发表
[QUOTE]最初由 李淮南 发表
  读报制度如果真能回应舆情,“通过报纸听民声、观民意,了解百姓疾苦,检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从而对号入座去解决该本部门解决的问题,倒也不失是种积极的举措。?..
14#
发表于 2008-1-9 22:54 | 只看该作者
  读了作用也不会太大。因为报刊宣扬的都是“主旋律”,真正反映社会真实情况的东西很少,所以干部们对报刊上的东西也不会太认真的。官员不真心去读报倒是真实的。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09:3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读了作用也不会太大。因为报刊宣扬的都是“主旋律”,真正反映社会真实情况的东西很少,所以干部们对报刊上的东西也不会太认真的。官员不真心去读报倒是真实的。

  强迫去读,读也不会真读。应付一下的本事都是具备的,而且有可能一个比个出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5:12 , Processed in 0.05636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