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9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联想企业文化大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3 0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联想声称要在金秋的十月,推出以创业为核心背景的企业文化大餐。为此,联想专门成立了一个CCSE(联想文化整理工程)小组。从2000年11月开始,历时近一年,并充分借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等外脑的力量,联想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调查、访谈及相关研讨,试图对联想文化做一次系统检阅。

  作为一个将要冲刺全球500强的知名企业,为何对企业文化如此大动干戈?由于某些原因,联想至今尚未对外公布,甚至联想人内部也不很清楚。我们的猜测则基于两点:其一,从柳传志到杨元庆,从创业者到继承者,联想的文化需要系统的整合、提升;其二,该工程正值联想宣布战略转型一个月后启动,而此番战略从产品转向服务当属重大创新,无疑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以文化奠定联想大厦基石

  那么联想到底要推出哪些诱人的套餐大餐呢?联想副总裁杜建华近日在“中国企业文化论坛”上泄露了一些机密,其中主要包括两大模型,其一是企业管理“屋顶图”。

  “屋顶图”就是把管理看作一间房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屋顶,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这个层面上各不相同。此乃竞争最前沿,常说的核心竞争力,就指这儿。

  第二部分是围墙,指流程管理,比如ERP、CRM等。不同的行业、企业虽然仍有所不同,但已经有不少共同语言。与国内同行相比,联想这部分具有竞争优势。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09:41 | 只看该作者
第三部分则是地基。一般说来,无论居于哪个行业,好企业其本质上都是相通的。而在中国,由于市场经济环境还不够成熟,以及一些认识上的因素,大多数企业在这个层面的建设还显得相当脆弱。而联想正在挖掘这里的潜力。

  其二就是联想的核心价值观模型。联想人认为,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各种矛盾,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将企业中的恶性问题变为良性问题。尽管企业面临诸多矛盾,但至少要解决好三对基本矛盾。

  依照这种理论,如果将“对内—对外”、“控制—自主”组成两个维度,那么在这两个维度基础上就可以派生出4个象限。如果每个象限都代表着一种文化导向,那么就有4个基本导向:目标导向、规则导向、支持导向和创新导向。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和阶段上呈现的强弱程度并不同,且都对应着所倡导的文化。在联想,核心价值观就是“服务客户,精准求实,诚信共享,创业创新”。

  联想文化路径探究

  以今年4月联想分拆为界,联想文化明显呈现为两个发展时期:柳传志时期和杨元庆时期。其中柳传志集中于第一、第四象限;而杨元庆则在第三、第二象限。

  强力执行柳传志

  麦肯锡一位资深人士曾说,中国目前能有效实施战略的只有两家企业,华为和联想,那是因为两家企业都有一位顶级铁腕人物。不管他说的是否有偏差,但至少一点是对的,柳传志执国内企业执行力之牛耳是当之无愧的。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09:41 | 只看该作者
近日刚刚从上海APEC归来的柳传志仍带着仆仆的风尘,面对记者的提问,他一再强调,权利和责任都交给元庆和郭为了。但已经习惯了创新创业的他,让人相信他停下前进的脚步也很难。

  市场依然是目标导向的核心

  就像任何创业者一样,柳传志及其他创业者从内心深处从没想过要做庸庸碌碌之徒,一上来就有强烈的创业创新意识,虽然也是从很基础的做起。为了生存,他们干过很多,给人扛机器、维修、咨询、上课收取上课费等,这在当时知识分子还普遍躺在计划经济的摇篮里安心睡大觉的时候,多少显得有些另类。

  接下来,公司面临的就是如何生存。必须把事做出来,否则根本无法养活自己。而这需要超强的目标导向。

  柳传志言必行,行必果,执行起来异常坚决,员工反应也很强烈。可以说在早期以服务客户为中心的目标导向上,联想柳传志做到了极致。

  早期文化经典语句

  ●求实进取

  早期的联想文化,最早渗入大家精髓的就是“求实进取”这几个字。现在看来,似乎显得微不足道,但在当时,企业文化还寥若晨星的时候,能够提出这么一个关键词是很不同凡响的。●做公司就是做人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09:41 | 只看该作者
这句话现在被频频使用,相信如果做一个排行榜,限定在管理方面,那么“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肯定稳居榜首。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句话也确实被业界广泛认同,并成为各位一致追求的目标。

  ●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

  细嚼这句话似乎有悖常理,但也一样常被联想人引用,并称其影响最为深远。这让人情不自禁想到铁人王进喜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创业精神。这在发达市场是不可想象的,而恰恰在中国就有这样的机会,而且越在早期这种机会就越多。

  ●客户就是皇后

  联想从一开始就有很强的目标导向,即服务客户。那时还不叫服务客户,叫做客户至上,有关客户称谓联想还曾有一场小小的争论。外面叫客户是上帝或皇帝,但上帝摸不着够不着的,而皇帝又太威严,最关键的是皇帝最终还不是得听皇后的么,于是就有了联想人别具一格的客户称谓,“客户就是皇后”。

  精准创新杨元庆

  如果说柳传志基于当时特定环境下,是摸着石头过河,其关键词里更多的是实践、经验、定性、渐进创新的话,那么到了杨元庆阶段,情况则发生了转变,规则、严格、实证、定量、重大创新开始伴随其左右。如果说柳传志执行力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话,那么杨元庆带给联想的则是在继承延续执行力之下,为联想注入更为鲜活的规则导向下的精准与创新。八大问题引发严格文化出笼凡是参加了1997年“8.30”管理会议的联想人,都会对那次会议留下深刻印象。正是那天,杨元庆正式而系统地宣布了“认真、严格、主动、高效”的严格文化,并从此成为每一个联想人行为规范的准则、基石。后来被联想人号称的八大问题也由此产生。1.与国外大公司相比,联想的干部员工在素质、修养方面还存在巨大差距。比如,高层干部甚至不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怎样去介绍公司,有些该说的没说到,不该说的却说了一大堆,让人感觉不像一个成熟的公司,不够老练。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09:42 | 只看该作者
2.员工普遍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或即使有,当达不到时却随意修改,比如宣传策划这块,虽然力度也很强,媒体上也经常能够见到联想的影子,但主题不突出。为什么?自己心里就没有精准的宣传战略、目标。

  3.很多员工没有规划,岗位流程不严格不够精准,随意性太强。

  4.无法正确对待批评与投诉。

  5.责任心不强,错误不断,比如广告投放时常出现错误,明明产品已经换代,可旧广告片依然在翩翩起舞。

  6.工作效率不高。很多问题反复讨论都没有结果,下级提交的报告迟迟没有答复,也没有交代。

  7.工作热情不够,事无巨细都依赖上面去推动。

  8.缺乏活力,不敢开展批评,不敢得罪人,不敢大胆讲话。这一条是杨元庆拉出来单列的,并警告联想越来越像国有企业了,如果这样迟早会变得没有活力。

  严格文化作为一种管理风格在这时出现,无疑对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有重大意义。现在看来,正是这段时期提倡的严格精准文化,保证了联想1997至1999年的高速发展态势。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09:42 | 只看该作者
ERP遭遇亲情文化

  进入2000年,情况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其一,组织机构的调整。1998年开始联想组织机构调整为矩阵型,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再没有一件事是由一个人从头管到尾了。无论什么业务,都会牵涉到几个部门,需要大家共同协调完成。这种配合量非常之大,而且边界模糊,以致于在一个具体的流程中,很难界定究竟是谁的管辖范畴,出了事,大家似乎都讲不清楚。其二,互联网的影响。1998、1999年间联想大量进新人,简直可以用翻番来形容。关键的还在于,这般快速进新人,使原有企业文化因过于强调严格而面临极大挑战。新人自然带来新文化,新人更有新思想,刚刚踏出校门的他们总是要求更加开放、平等、自由。

  亲情文化的导火索是ERP,关键人物是王晓岩,现任联想高级副总裁。当时王晓岩负责牵头推进ERP建设(ERP本身要求各部门之间要非常协调配合)的过程中,发现电脑公司杨元庆(相对于神州数码郭为那边)这边,在工作中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理解、缺乏信任,存在严重的沟通、协作障碍,企业内部的协调越来越困难。这一问题在外人看,尤为严重。这引起了杨元庆的高度重视与深入思考,最终经过统筹酝酿,在2000年5月正式明确了亲情文化。

  说到亲情文化,自然无法绕开“无‘总’称谓”。

  当时电脑公司“总”的级别有三到四层,从杨元庆开始,能称得上总的上上下下有200多位。如此多的“总”,叫谁不叫谁呢?

  至于执行的细节外界都有些报道。“请叫我元庆”,就是那时诞生的。

  自倡导亲情文化之后,联想开始进入支持文化,即诚信共享阶段。这也是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09:42 | 只看该作者
创业创新文化闪亮登场

  如果说联想从服务文化到严格文化再到亲情文化一路走过来,是代表过去和现在,那么即将推出的创业文化则更着眼于未来。推创业文化至少有三个理由:

  第一,源于新老业务的危机。危机首先来自老业务。当初PC机这块一直是杨元庆一手操作,他始终战斗在一线,并带动了一系列新模式包括运作和产品的创新。正是那时的创新,才保证了联想后来在同业中的领先地位。而联想今后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就还要不断创新,尤其是服务的创新。第二,危机同时来自新业务领域。联想战略已然发生了根本转变,不仅做产品,还要做服务。而服务是电脑公司这边从来没做过的,从这个角度说,根本就是业务创新。第二,是人的需要。联想从1984年成立至今,已经脱颖而出了一大批年轻的领军统帅。但在这些年轻人中,真正体验过像柳传志当年那样创业艰辛的不多。再有,把一个业务从无到有带出来,尤其是从产品到服务,是一个很大的跳跃。

  杨元庆提出要以昨天的心态做今天的事。昨天的心态是什么样子呢?依然是“热脸贴冷屁股”的心态,并以这种心态去争取别人的信任。

  第三,因为现在联想是一批新主人。这可能是最大的创新创业之源。

  这里有一个形象比喻,去年开半年总结会的时候,有人画了一幅漫画 :柳传志站在家门口挥挥手,望着象征新联想的杨元庆背起行囊,独自离家闯天下去了。

  对此,老杜深有体会:原来感觉柳传志就在身边,“就像有一把伞为我们撑着,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我们都躲在伞底下,感觉很安全,甚至没有想过哪一天那把伞不在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以前一切都来得很自然,贷款有门路,政府关系不用愁,各方面都被打理得很顺。而现在这一切该轮到自己去面对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09:42 | 只看该作者
联想文化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 老杜说,联想也确实有必要好好总结一番。联想文化确实很好,但是不是所有的部门,尤其部门主管做到了实处,彻底而精准地体现出联想文化的精髓呢?现实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发展速度太快,很多需要强调和贯彻的重大决策包括文化根本就没有落实,以致人家觉得你联想是说的挺好,就是没诚意做好,就走开了。

  杨元庆在忙什么

  “除了企业文化,您现在忙什么?”本来还很随和倾谈文化建设的杨元庆,一下子严肃起来,“战略,战略转型。”从他不经意的态度转变上,记者隐隐感到了亲情文化与严格文化在联想的些许微妙,对人是亲情的,但做事一定是严格精准,强调执行力的。

  一般人认为联想的新战略是麦肯锡帮助做的。没错!但实际上杨元庆要坚持的,麦肯锡基本上都没扳过来。也就是说联想的战略实际上是自己做的,只是在拿不准的时候请麦肯锡确认一番。关于战略杨元庆早就在筹划了,而作为高参的麦肯锡则客观地让联想让杨元庆看清楚,你的前方将面临怎样的风险,这些风险藏在哪儿。

  除了战略之外呢?还真就是企业文化了。就像柳传志、张瑞敏、王石们一样,杨元庆更深入地进入到务实与务虚之间。

  采访手记:

  要想更精准地触摸联想文化的精髓,捷径就是多了解联想人。

  由于选题的缘故,记者程度不同地接触到几个联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09:43 | 只看该作者
想人,都给人一种“他就是联想的”这种感觉。像联想内刊副主编柴鹏就明确告知,联想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他的职位是没有资格接受媒体采访的。CCSE小组成员朱竹林则反复强调只是随便聊聊,拒绝记录,而且即使聊的过程中也是轻描淡写,并声称创业文化还没有正式对外公布,不能太多泄露机密。与记者联系最多的恐怕就是品牌推广部的赵建军了,从选题到相关资料准备到采访,历时一个多月,一直密切跟踪,就连采访前半小时还念念不忘给记者打电话“别忘了时间”。在这里,作为赵建军的一个客户,我倒是真感到了作为客户,联想曾称之为“皇后”的一份窃喜。至于专司文化建设的老杜,短短一个多小时的采访已然让人通畅地感受到他敏感、敏锐的跳跃性思维,虽然从复旦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到北京理工大的计算机网络,似乎与管理、文化并无必然的联系,但他天然有一种感知人性的力量,一种亲近与平等,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超凡体验的心理素质。杨元庆在记者面前用了一连串的“非常”来界定他,并概括为“没的说”。相信只要联想核心价值观不变,老杜在这把金交椅上是坐定了。
10#
发表于 2008-1-23 22:2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秋意送来的企业文化大餐!
11#
发表于 2008-2-29 08:01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的文化大餐,品尝了,味道不错!
12#
发表于 2008-3-3 17:05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14:51 , Processed in 0.05387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