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43|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的父亲母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9 0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天回娘家,晚上气温骤降,母亲担心我冷,特意点了火炉。煤烧得很旺,但室内温度却升得不快,想必炉筒挂了不少灰,影响散热。于是,母亲决定明天打炉筒子。

  今天早饭后,母亲说干就干。但父亲很不配合。按照气温和习惯,不足半月,火炉就该停用,之后就要进入春季、夏季,再启用火炉时,已是初冬。取暖期的末尾几天不值得费事儿,完全可以敷衍过去。

  三月的阳光缎子般在窗外温暖铺开,角落还有残雪的影子,躲在略阴冷的房间内,坐在滚热的大炕上,父母对于是否打炉筒子,从陈述到争辩,最后演变成狭路相逢的对峙,谁也说服不了谁。终于,父亲气哼哼地走出了家门。

  母亲见争取无望,索性闭嘴,决定自己干,待我下班后再帮助她安好。我未置可否,认为多年来母亲这种不服输的心劲儿,把父亲培养成典型的“甩手掌柜”——他把工资交家之后,便不在操心具体的生活细节,由母亲张罗操持家里家外的一切,甚至包括跺柴禾、清理厕所等。这些又脏又累的活在农村约定俗成是男人的份内事。

  父母已经结婚四十年了。我记事时,母亲就这样勤劳地操持家务,养育三个儿女,照顾爷爷奶奶。使得没有后顾之忧的父亲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父亲开着大货车跑长途,经常出差外地,离家少则几天,多则半月。每次回家,母亲光顾着嘘寒问暖,哪里还舍得支使他干活呢!就连每年的农忙,都是母亲跟爷爷一起侍弄责任田,收成保证口粮,让全家吃饱了饭。待父亲跑车略有积蓄之后,家里就着手改善居住条件,在乡政府所在地的村盖了三间砖房。这在当时农村是一件大事,我家砖房矗立在土坯房的行列中,又高有宽,真是鹤立鸡群,结实又漂亮。

  新房盖好了,家里添置了写字台,靠边站等当时的新潮家具。这让我们很是欢呼雀跃,写作业再也不用弓着身子,屈着腿趴在炕上的八仙桌上,可以像在学校一样,坐在凳子上,两腿自然垂下了。很长一段时间,这种在家做作业的舒服姿势,都让我暗暗惬意与骄傲。

  父亲喜欢家电,当时新兴的家用电器令父亲朝思暮想。为了圆上这个梦,他舍不得休班,甚至替别人出车,只为增加收入。但这些声、光、电的娱乐消费在母亲哪里遇见了阻力。父亲要买洗衣机,她说她能洗,并且比洗衣机洗得干净,还不用花电费。父亲要买电冰箱,她说家里没有那么多需要保鲜的蔬菜和鱼肉。只要有钱,想吃再卖更方便,不用花心思保管,还新鲜。就这样在母亲的横拦竖挡之下,父亲只是买了电视机,录音机。我们再也不用去别人家看电视了。

  母亲一直想多攒点钱。但是她的愿望落了空。父亲的工资除了支付我们的学费、家庭日常花销之外,所剩无己。况且父亲从开货车转到政府给领导开小车之后,为了应酬需要,他还学会了打麻将,并且成瘾。不多的积蓄变成赌资。母亲想攒钱的愿望更加没了实现机会。

  为了减少矛盾,父亲对母亲撒谎,把打牌时间说成工作,反正领导的车私用、公用分的不是很清,无论何种形式,父亲都要在场。妈妈任劳任怨地支持他,家庭开销既不用举债,也没积蓄,经济状况处在收支平衡的状态,相安无事。

  在此期间,我们三个孩子,陆续地升学,参加工作。父亲的年纪终于不能给领导开车了。他在政府当了一名普通办事员。此时,爷爷奶奶已经去世。尽管他的收入不能与开车时候相比,但维持与母亲的俭朴生活还是毫无问题。

  几年后,父亲退休,闲暇时间多起来,但对家务很少入眼,经常去麻将馆消磨时间,这种做法跟邻居的一位“家庭妇男”辛勤持家形成鲜明地对比。对他的赞许总是挂在母亲的嘴边,她用一种略带埋怨而又理解父亲的懒散,态度暧昧地向我们诉苦。初始,我还配合母亲打打抱不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母亲只是需要倾诉,没有改变现状的想法、步骤,笑容、语气安之若素,然后按部就班地重复每日生活的必备。

  母亲的任劳任怨何尝不是好强?过于自立的女人,在刚毅的外表下,容易被人忽视,直至母亲更年期的一场大病,父母间的相濡以沫才纠正我长久以来的偏见,平日在儿女面前断无体贴之举的父亲,用最为尽心的护理,协助母亲逃过此难。住院期间的陪护与梳洗自不必说。就是给母亲剪指甲,就看出了父亲的努力。母亲已经发福,穿着棉裤弯腰够不着剪脚指甲,父亲便拿着剪子跪在地板上,搬过母亲的脚,怕看不清楚剪了肉,还特意带上了花镜。尽管因为剪指甲的手法不同,母亲嫌疼,此项工作由我接手。但这温暖一幕,带给我的感动胜过了千言万语。

  近几年母亲的身体有了起色。我安慰、庆幸之余,却发现父亲又逐渐滑向“甩手掌柜”的状态。母亲则像韧性良好的弹簧支撑着一切,是需要让母亲坚强吧!他们在平日琐事的磕磕绊绊中,在父亲略有居高临下态度的言谈中,母亲的笑容安详而平静。

  农历二月二十六是父母的结婚纪念日。父母这一辈人,在风风雨雨、磕磕绊绊中度过四十年光阴,嘴里没说过一个爱字,但经历了生活的坎坷与磨难,依然相濡以沫,默默相守的感情,又岂是那些少男少女嘴里和文学青年笔下轻轻一个‘爱’字所能比拟的?在这份感情面前,任何语言都是多余,作为女儿,我这支笨拙的笔写不出对他们的爱。惟有默默祝愿他们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3-9 08:09 | 只看该作者
父亲母亲是我们永远的精神火塘,与龙女一起分享父爱母爱!
3#
发表于 2008-3-9 08:10 | 只看该作者
农历二月二十六是父母的结婚纪念日。父母这一辈人,在风风雨雨、磕磕绊绊中度过四十年光阴,嘴里没说过一个爱字,但经历了生活的坎坷与磨难,依然相濡以沫,默默相守的感情,又岂是那些少男少女嘴里和文学青年笔下轻轻一个‘爱’字所能比拟的?在这份感情面前,任何语言都是多余,作为女儿,我这支笨拙的笔写不出对他们的爱。惟有默默祝愿他们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龙女用亲切平实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父亲母亲之间的生活状态,其实这应该是很多中国家庭的真实生活状态吧,文章以小见大,读来感觉很熟悉很亲切.欣赏并问好!
4#
发表于 2008-3-9 08:41 | 只看该作者
很亲切的文字,其实父母的婚姻是那一代人婚姻的版本,正如你所言,在那分感情面前一切语言都是多余,唯有祝福老人吧!
5#
发表于 2008-3-9 09:15 | 只看该作者
一个“甩手掌柜”,将父亲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女强人的词汇,把母亲的情形道得格外清晰,笔触的概括与简约,反而更加明晰地凸显出了文章浓郁的情愫,也映衬出了如何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他人的理性气息,这篇文章的文笔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好文,精华支持!
6#
发表于 2008-3-9 09:55 | 只看该作者
父亲母亲是我们永远的精神火塘,与龙女一起分享父爱母爱!
7#
发表于 2008-3-9 11:38 | 只看该作者
采用传统修辞手法写写父母, ,融情于事,深沉流亮,韵味悠然.支持精华.
8#
发表于 2008-3-9 11:41 | 只看该作者
就这样唠叨着生活唠叨着我的父亲母亲,如此亲切而自然。
9#
发表于 2008-3-9 21:43 | 只看该作者
父母这一辈人,在风风雨雨、磕磕绊绊中度过四十年光阴,嘴里没说过一个爱字,但经历了生活的坎坷与磨难,依然相濡以沫,默默相守的感情,又岂是那些少男少女嘴里和文学青年笔下轻轻一个‘爱’字所能比拟的?在这份感情面前,任何语言都是多余,作为女儿,我这支笨拙的笔写不出对他们的爱。惟有默默祝愿他们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来自生活中真情实感的好文字,浸透着女儿对父母的深情厚谊!感情充沛的美文!学习!
10#
发表于 2008-3-9 23:39 | 只看该作者
  
  小龙女斑竹的文章大多讲述的是生活琐事。但很少有女人能这样在絮叨之中显现出那份从容和知性的。

  非常喜欢!
11#
发表于 2008-3-10 00:0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龙女姐姐智性温情的文字.
12#
发表于 2008-3-10 01:58 | 只看该作者
从生活层面,写到精神层面。文章以亲切的语言,深挚的情怀,写自己的父母,写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温和、纯实的心境,将女儿对父母的感情敞亮地表现出来。语境平稳,内容丰赡。感人!
13#
发表于 2008-3-10 08:41 | 只看该作者
再强悍的海誓山盟,也不及真真实实的唇齿相依。
写得朴实自然,把父母的性格生动地展现,好文章!
14#
发表于 2008-3-10 10:39 | 只看该作者
读着您的文字,眼前却一幕又一幕的浮现出我的父母,好生动好真实,你有的不是拙笔简直就是一支神笔.学习美文!
15#
发表于 2008-3-10 16:18 | 只看该作者
问好龙女。朴实/真诚感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 18:03 , Processed in 0.12105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