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12|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电视如妓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1 1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电视如妓女?
  
  省电视台乡村频道有一档戏曲栏目,因其常常播放原生态的民间曲艺,所以一直是我的最爱。然而可惜的是,节目虽然精彩,屏幕下方打出的字幕却常常叫人心里不太舒服。因为其中常会接二连三出现错别字,词句上的错误更是层出不穷,就如吃饭时藏在米里的沙子,不但硌你的牙,而且倒你的胃口。所以,每当面对这样可口的饭菜,再想要动筷时,就不免会有些心有余悸。
  
  这也许是个特例。东北的方言用字本来就不好写,有些词汇甚至根本就找不出合适的字来表示,所以用同音字代替也算无可厚非。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倒也可以理解。然而,问题绝不仅仅是这些,有时候,就连一些最起码的常识,也会出现错误。比如颇受农民们欢迎的《西厢记》,其中崔老夫人有一句唱词“相府不招白衣婿”,字幕上就给打出了“相府不招白马婿”,真是莫名其妙,难道这位崔老夫人是怕骑白马的不是白马王子,而是唐僧,所以不敢把女儿嫁给他吗?还有一出戏,叫《罗成算卦》,里面有一句唱词“我二人传枪递锏,就在我家后花园。”可是字幕上竟给打出了“唇枪地剑”,恐怕是将秦琼和罗成的互传武艺看做是诸葛亮的舌战群儒了。面对一次又一次这样的低级错误,实在叫人哭笑不得。
  
  当然,也可以这么说,地方台嘛,又是乡村频道,是给农民们看的节目,出这点儿错误根本算不了什么。况且这个栏目收视率也不算高,影响也不算大,节目虽办得粗糙些,但有的看也就不错了,总该知足才是。

  那么在中央台里,在收视率高的节目里,情况总该好一些吧?
  
  要说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该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之最”了,然而,同样的情况仍然不能避免。每年春晚过后,都会有网友进行统计,字幕以及主持人语言上的错误,始终居高不下。如此重要的一台节目,全国人民都期待着的节目,竟然也会连接出现类似问题,实在叫人咋舌。
  
  同样地,类似情况在电视剧中更是比比皆是。曾经风靡一时的《环珠格格》,文武双全的五阿哥,就说过要和他的皇帝老爹“虚与委蛇”(读成了“舌”)的话。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卧薪尝胆》,那位智慧超群的范蠡,竟将“做祟”说成了“做崇”。而在《西游记》中,有一位专职的算卦高手袁守诚,竟然连占卜的“占”(音沾)字也不认识,大言不惭地说要为泾河龙王“占”(音站)上一卦……
  
  其实,要避免这样低层次的错误十分容易,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只要聘请一位中学甚至小学的语文老师把一下关,每月花上几百元钱,这样的问题就可能轻松解决。然而,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是“涛声依旧”,丝毫也没有改善的迹象。
  
  有一句说人吝啬的话,叫做“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这真是小气到了极点,相信世界上绝不会有这样的人。我们电视节目的制片及编导们,也绝不是为了节省那么几百块钱,非要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拿豆腐渣节目来欺骗全国亿万观众。他们在搞什么有奖竞猜、有奖收视时,出手可是十分阔绰的。看来,根本就不是钱的问题。那么,之所以一再出现类似错误,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水平不够,二是责任心不强。除此之外,更没有其他的原因。那么,水平不够、责任心不强的人又何以能够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喉舌”单位,则不能笔者这样的平民百姓可以得知的了。
  
  所以,无论是语言文字上的常识性错误,还是主持人的低级媚俗,以至不厌其烦的插播广告,甚至于节目本身的粗制滥造,做为一名普通观众,只要你还要看电视,还要借此去休闲娱乐,就只有心平气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量忍耐为是。要不然怎么办?发发牢骚全不管用,反映情况无人理睬,而生闷气又只会伤了自己的身体。本来是要乐呵乐呵的,如果最后闹个生气上火,实在太不合算。
  
  有人把电视比做妓女,这个比喻实在精彩。那么,观众们就是花钱买乐的嫖客了。对于妓女,你绝对不可以去求全责备,既要漂亮的脸蛋,又要魔鬼的身材;既要优雅的气质,又要出众的才华……这太不现实。要知道,这样的女人一般是不卖的。当然,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事儿,至少还要看看是什么样的买主。乡村频道的地方戏曲节目,每期都会有十几个错字,因为是给农民们看的,所以完全可以理解。央视的春节晚会,虽然也称得上是精工细作,但观众大多数也不过只是普通的百姓,而给老百姓的东西终究不可能是完美的。而央视的品牌栏目《焦点访谈》,据说,在一期节目中,主持人只要说错了五个字,就要无条件让贤;而其中字幕上的错别字更是罕见,即使有方言土语,也会用普通话词汇代替,并且用括号加以注释,其“规范”程度之高实属罕见。所以,自然地,期期都是精品了。因为这档节目,可是中央的领导们必看的。
  
  原来如此!不过如此……(水如空)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4-1 19:36 | 只看该作者
如空所言的现象我也有此感受。这种看似低级的错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不断地“泛滥”,有关部门也说了多次,可还是“涛声依旧”,丝毫也没有改善的迹象。
 不改变现有的机制,不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想改观,我看,难!
3#
发表于 2008-4-1 19:42 | 只看该作者

写得有趣,又有深意,好!

“相府不招白衣婿”,字幕上就给打出了“相府不招白马婿”,真是莫名其妙,难道这位崔老夫人是怕骑白马的不是白马王子,而是唐僧,所以不敢把女儿嫁给他吗?

呵呵,这个解读法有意思。
4#
发表于 2008-4-1 23:01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电视上的差错很多,说错别字情况很普遍。连余秋雨也经常出现口误。前几天,我听见他说“孔子是战国末期人。”
  
5#
发表于 2008-4-2 19:21 | 只看该作者
媒体也有浮躁之病,急功近利,不从严把关的现象实在太平常,令我等无可奈何,不看,禁不住诱惑,看又不能够尽兴,有时还有些扫兴呢!
6#
发表于 2008-4-3 08:46 | 只看该作者
  “有人把电视比做妓女,这个比喻实在精彩。那么,观众们就是花钱买乐的嫖客了。对于妓女,你绝对不可以去求全责备,既要漂亮的脸蛋,又要魔鬼的身材;既要优雅的气质,又要出众的才华……这太不现实。要知道,这样的女人一般是不卖的。当然,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事儿,至少还要看看是什么样的买主。乡村频道的地方戏曲节目,每期都会有十几个错字,因为是给农民们看的,所以完全可以理解。央视的春节晚会,虽然也称得上是精工细作,但观众大多数也不过只是普通的百姓,而给老百姓的东西终究不可能是完美的。而央视的品牌栏目《焦点访谈》,据说,在一期节目中,主持人只要说错了五个字,就要无条件让贤;而其中字幕上的错别字更是罕见,即使有方言土语,也会用普通话词汇代替,并且用括号加以注释,其“规范”程度之高实属罕见。所以,自然地,期期都是精品了。因为这档节目,可是中央的领导们必看的。
  
  原来如此!不过如此……”

  好!特别是最后的“原来如此!不过如此……”画龙点睛啊。如空兄的杂文水平老到了。欣赏。
7#
发表于 2008-4-3 13:04 | 只看该作者

问好:)

有人把电视比做妓女,这个比喻实在精彩。那么,观众们就是花钱买乐的嫖客了。对于妓女,你绝对不可以去求全责备,既要漂亮的脸蛋,又要魔鬼的身材;既要优雅的气质,又要出众的才华……这太不现实。要知道,这样的女人一般是不卖的。当然,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事儿,至少还要看看是什么样的买主。乡村频道的地方戏曲节目,每期都会有十几个错字,因为是给农民们看的,所以完全可以理解。央视的春节晚会,虽然也称得上是精工细作,但观众大多数也不过只是普通的百姓,而给老百姓的东西终究不可能是完美的。而央视的品牌栏目《焦点访谈》,据说,在一期节目中,主持人只要说错了五个字,就要无条件让贤;而其中字幕上的错别字更是罕见,即使有方言土语,也会用普通话词汇代替,并且用括号加以注释,其“规范”程度之高实属罕见。所以,自然地,期期都是精品了。因为这档节目,可是中央的领导们必看的。
  
  原来如此!不过如此……

狠狠欣赏:)(不要纠我的错哦)
8#
发表于 2008-4-3 14:25 | 只看该作者
辣的幽默的集于一体
9#
发表于 2008-4-3 14:59 | 只看该作者
很有现实意义,感慨不已。
10#
发表于 2008-4-3 18:41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化的角度,宽容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感谢如空的文章。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21:5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程学武 发表
如空所言的现象我也有此感受。这种看似低级的错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不断地“泛滥”,有关部门也说了多次,可还是“涛声依旧”,丝毫也没有改善的迹象。
 不改变现有的机制,不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想改观...


是啊。其实机制是主要的,素质并不重要,因为只要机制好了,不行的可以提高,甚至可以下。那么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2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写得有趣,又有深意,好!

最初由 飞飞儿 发表
“相府不招白衣婿”,字幕上就给打出了“相府不招白马婿”,真是莫名其妙,难道这位崔老夫人是怕骑白马的不是白马王子,而是唐僧,所以不敢把女儿嫁给他吗?

呵呵,这个解读法有意思。


谢飞飞儿!
你的到来给江天增加了一丝全新的气息。不简单啊!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21:5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现在电视上的差错很多,说错别字情况很普遍。连余秋雨也经常出现口误。前几天,我听见他说“孔子是战国末期人。”
  

是啊。当错误太普遍时,人们就已经麻木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21:5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媒体也有浮躁之病,急功近利,不从严把关的现象实在太平常,令我等无可奈何,不看,禁不住诱惑,看又不能够尽兴,有时还有些扫兴呢!


看还是要看的,只是要有个好心态,不然就吃亏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22:0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照直说 发表
  “有人把电视比做妓女,这个比喻实在精彩。那么,观众们就是花钱买乐的嫖客了。对于妓女,你绝对不可以去求全责备,既要漂亮的脸蛋,又要魔鬼的身材;既要优雅的气质,又要出众的才华……这太不现实。要知道,这...


照兄只研究老子去了,怎么不常来写几篇呢?
江天有几位功夫深的不常来了,可惜!但又有几位同样不简单的来到,可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7 04:14 , Processed in 0.23842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