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8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老家的桑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19 0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24 编辑 <br /><br />                                                                                      老家的桑葚
       老家的苹果园里有几棵桑葚。经年里,它们自生自长,无人问津。只是到了果实成熟的时候,才见我们的影子。
        我的果园地处一座山峁的阳坡。土层较薄,果树多瘦弱。不过,“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桑葚却高出苹果许多,纷披、错落。
        当所有的植被都像为一种无声的命令驱赶着嗨起来时,也是果农们最为繁忙的季节。打药、除草、套袋一样都不能少。有时渴了、饿了,一时又赶不到家里,桑葚便成了我们充饥止渴的天外来物。古有望梅止渴,今有望桑葚而悦之。不远处的桑葚,着实成为我们辛苦劳作时一次又一次冲锋的动力所在。
       一进五月,轻柔的阳光照在心形的叶片上,闪亮闪亮,一颗颗桑葚便从枝条的底部一直挂到树梢。开始时,桑葚的颜色绿莹莹的,像翡翠。慢慢的变得黄澄澄的,又像琥珀。过不了多久竟变得红彤彤的,像绛珠。待等到红的发紫、紫的发黑的时候,便是大熟了。成熟的桑葚胖嘟嘟的,紫黑紫黑,粒粒饱满。远看像星星,也像眼睛。风一吹,一眨一眨的。刚才还看好的一颗,眨眼间竟寻它不着。此时,最佳的办法便是从下往上瞧。这样便可轻易搞定那颗最紫的桑葚藏在哪了。
       摘一颗甜甜软软、晶莹透亮的桑葚到嘴里,稍一咬,汁水便溢满口腔。那种惬意的香甜瞬时流遍全身,让心情舒畅。须臾间,指甲、掌心、嘴角皆一片深紫。一时只为口腹之欲的我们此时再也顾不上矜持,所有的形象均为香甜的口感驱至云外了。
       作为水果,桑葚个头小,难登大雅之堂。却是所有水果中受用时间最长的。从第一粒果实成熟而最后一颗桑葚干在树上,一天成熟一茬的桑葚大约要持续一个月左右。大熟后的桑葚汁水丰盈,很是娇嫩。随摘随吃最好。人常说:樱桃好吃树难摘。其实,熟透的桑葚才是最难摘的。很多时候,那些紫的发黑、一汪水似的桑葚不经意间便成了一股粘手的黑紫色液体。中间的细梗僵在原地,责备似的瞪着你。所以,如果有人为你送上亲自采摘的桑葚,那可是一片情意在其中的哟!
       有时,白天太热,我们就在傍晚时“饱餐一顿”。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将整个果园都镶上一层金色,亮闪闪的。风风凉凉的树下,我们一边享受伸手即来的美味,一边家长里短,聊个不停。亲情就在一种清净与闲暇中流淌,也在一种悠然中蒸腾着生活的味道。就像鲁迅的名句:“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乐趣……”
      
       桑葚既是水果又能入药。味甘酸,为滋补、强壮、养心益智的佳果。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燥等功效。一般不宜多食。老家的桑葚,仅仅几颗就让人甜得找不着北。没办法,我们只能与半熟的一起食用以减小甜度。
       人们常说:现在,好多东西的味道都变了。看似同样的东西,却再也找不到原来的味了。非也!我敢说:老家的桑葚仍是小时候,我记忆里的纯正味道。
       彼时,适值小学的我,上学的路上——孙家后园子的墙角生长着一棵桑葚。其树硕大无比,只有仰望而无攀爬之力。说来也怪,不知什么时候,更不记得是谁先发现的“新大陆”,待我第一时间撞见时,树下的墙头已被爬得铮亮了。
       当时校方规定学生早晨起来先上学,快中午时再放学回家吃饭。放午学时,尽管一个个空着肚子,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仍不忘去捡拾桑葚吃。因为频繁光顾的原因,树下已经被踩出一层细细的浮土。掉在地上的桑葚沾上土后就跟挂一层白糖霜似的。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旺盛的食欲,依然乐不可支。那个香甜呀,就别说了。临走,仍要意犹未尽的抬头看看树上……一个季节下来,树下的围墙总要比其他地方矮上一截。地上也是,被踩得铮明瓦亮。四十年过去了,心中的美好至今留存。
        如今,果园与我已经七个年头了。桑葚也像一种浓的化不开的乡愁一样,印在我心里。有次吃桑葚时,姐夫欲折枝给身体有恙的姐姐。“不能好吃不留种啊”,还是找个容器来,摘点才是!我力劝姐夫。
       老树也好、古井也罢,世间所有生命,但凡被注入时间,注入历史,便有了灵魂。成为一种超出自然的生命让人牵挂。
       今年,政府号召果农普及鸟网,以杜绝鸟害。鸟网的统一高度为3.5米,囿于心爱的桑葚有断头之虞,一时间,我还是犹豫了。利益啊,让多少本该常态的生活人为的改变了航道?人类总不忘以天地主人的身份发号施令、“排除异己”。环保、环保,到底何时能还生态以自然?痛定思痛,我叮嘱工人:“在桑葚周围,以特高杆圈出一方独立区域。”
       或许年龄关系,每次回到果园,再不像年轻时行事本能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山上的每一寸草木,于我,都是一个个灵魂所在。都是我日常生活里的念想。都能让我悟到生命背后的喜悦与悲痛以及相互的依托与关联。或许,这便是人们常说的,人生经过历练之后的成熟抑或光阴里沉淀的悲悯吧。
       老家的桑葚,不止一次的让我思忖:如今,这种原汁原味、纯正天然的绿色食物还有多少?比之以往,物质确实丰富多了,比如:冬天也能吃到新鲜的草莓、爽脆的香瓜、新鲜的蔬菜……然,除去一个冲斥在视觉里的极佳卖相,口感又在哪?
       桑葚,老家的。想到这大自然带给人类的无需任何付出的恩物,我在心里,默默为其鞠了一躬。
                                                    2016、7、18
                                                    沈阳市法库县政务中心C区205室   王春梅
                                                    电话:13478224567

2#
发表于 2016-7-19 1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24 编辑 <br /><br />
3#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11: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24 编辑 <br /><br />是啊,不会弄了呢?每次不这样啊.谢谢!

4#
发表于 2016-7-19 15: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24 编辑 <br /><br />用质朴的文字,蘸满情感的汁液,书写出一篇借物抒情的思乡之美文。
桑葚,桑葚,家乡家乡,组成一幅诱人勾魂的画面。
欣赏问好!

5#
发表于 2016-7-19 22: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24 编辑 <br /><br />以情动人的文章,把桑葚写得生动多姿,读来感受到曾经日月的美好,也感受到作者对往昔的留恋,和对环境保护的急切心情。欣赏并问好!

6#
发表于 2016-7-19 22: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24 编辑 <br /><br />温馨提示:在中财发文后的计酬周期内,暂时不要把文章发到别处。

7#
发表于 2016-7-19 23: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24 编辑 <br /><br />文章很有特色,勾起我许多童年。问候老师。

8#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08: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24 编辑 <br /><br />用质朴的文字,蘸满情感的汁液,书写出一篇借物抒情的思乡之美文。
桑葚,桑葚,家乡家乡,组成一幅诱人勾 ...[/quote]
感谢老师点评。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08: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24 编辑 <br /><br />以情动人的文章,把桑葚写得生动多姿,读来感受到曾经日月的美好,也感受到作者对往昔的留恋,和对环境保护 ...[/quote]
雨夜老师的点评像手术刀,精准老道,句句入心。真诚感谢!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08: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24 编辑 <br /><br />温馨提示:在中财发文后的计酬周期内,暂时不要把文章发到别处。[/quote]
谢谢老师提醒!!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08: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24 编辑 <br /><br />文章很有特色,勾起我许多童年。问候老师。[/quote]
忆旧文章,对一把年纪的人总是显得亲切。问好老师!

12#
发表于 2016-7-21 09:03 | 只看该作者
老树也好、古井也罢,世间所有生命,但凡被注入时间,注入历史,便有了灵魂。成为一种超出自然的生命让人牵挂。
用真挚的笔触,写出了对桑葚的爱,其实就是对家乡的热爱
学习并问好
13#
发表于 2016-7-21 13:37 | 只看该作者
姥姥家也有一棵桑葚树,高大笔直的样子,每到成熟季节,舅舅就用竹竿打下果实,我们在树下贪婪地吃,由朋友的文章想到温暖的童年,谢谢
14#
发表于 2016-7-22 18:00 | 只看该作者
重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2 18:36 , Processed in 0.36178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