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05|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38、【同题写作】中秋:八月十五端出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28 18: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珺 于 2016-9-29 11:45 编辑

  【同题写作】中秋:八月十五端出来
  
  一
  
  春天,妈在种完了大葱、小葱、青菜、香菜、葫芦瓜之后,总要留一小块地,将土一遍一遍锄松,刨平,然后撒一些香豆子。
  
  香豆子不是菜,也不是草,而是一种香料。五月端午做荷包的时候,将它塞到荷包里,戴着荷包,走到哪里,香到哪里。
  
  香豆子的形状有点像苜蓿,但叶子比苜蓿大一些,也比苜蓿温和柔软,长到五六寸的时候,将叶子摘下来,晾在筛子里,一点一点晒干,等它干透之后,在一个石臼里捣成粉,装在一个玻璃瓶里待用。
  
  胡麻是自家种的,大部分用来榨油,留一小部分,在一个铁锅里炒熟,碾成碎末,叫胡麻嫣。炒胡麻时候,有一种十分诱人的香味,我们那个村子,真实的地名叫“张家油坊”。很久以前有一家很大的油坊,后来,包产到户之后拆除了。小时候,一到油坊炒胡麻的时候,我们就像小老鼠一样围在油坊周围,等待看油坊的老头子给我们抓熟胡麻吃,不过不能吃的太多,油太重,不好消化。
  
  奶奶常在一个石臼里捣胡麻,在做馍馍时卷进去,叫胡麻嫣卷卷子。那时的早餐,一般是山药米拌汤,若再加上一个胡麻嫣卷卷子,就是幸福日子了。
  
  灯盏花很普遍,就开在村子墙角地头上,花朵金黄,路过随手摘上几朵,扔在窗台上,渐渐多了,收集起来装在玻璃瓶里。
  
  有时,地头上会长出几棵茴香来。小的时候,和香菜很像,但气味比茴香大的多,也开白色小花,花落去,结一种小小的果,果壳干枯,壳里盛的就是茴香籽儿。茴香籽儿性热,孩子受寒拉肚子,大人会给喝茴香粉。
  
  苘麻开花后的果子,长得很奇特,分成九瓣,还有一个小平面。果子越熟,瓣壳越硬,最后的形状,就像一个雕刻的印章,若是蘸了色彩,一拓一朵花。
  
  长在麦子地里的一种杂草,叫麦卵籽儿,有一个学名叫麦瓶草。麦瓶草长相清秀,开一朵粉色的小花,花朵谢去,花萼渐渐变成一个雕刻着花纹的小罐子,小罐子里,盛着一罐子小小的米粒,米粒变黑,就像一个一个的小眼睛。
  
  二
  
  麦子完全入仓之后,妈要挑出一袋最好的麦子,拿到碾坊里磨好,把面装在面柜里捂起来。
  
  秋雨一层比一层凉,玉米、胡萝卜、白萝卜,洋芋都要入窖了。天上的云,越来越高,越来越远,大雁排成行,鸣叫着,向南方飞去。
  
  某一天早上,大门口的菜叶上,忽然挂了一层薄薄的霜。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妈没读过《诗经》,只是拿出夹衣,给我们穿上。尽管中午的太阳还很毒,但早晚的气温已降了下来,即便是挂在天空中的一弯月亮,也渐渐散发出清冷的光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奶奶在世时,每到这样的日子,就开始念叨远在新疆的三叔。如今,妈又开始念叨大弟,大弟十八岁出门参军,之后成了支疆干部,一晃,他的孩子也已经十六岁了。
  
  进入八月,天好像总在下雨。初五一过,就开始看天上的月亮,看它从一把弯弯的小镰刀,渐渐变成一张美人脸。
  
  八月十三这一天,妈把一个面酵子放在盆里,用温水泡开,开始发面。
  
  那个盛着面的老柜子,终于在这一天打开。我把头伸进去,闻面香味,一不小心,粘了一头面粉,像个满头白发的小妖怪。面要一点一点发,一次一次和,老家俗语,打倒的媳妇揉倒的面,当然,媳妇是不能打的,面却一定要揉的均匀,揉出劲道,这样,才会蒸出又喧又大的馍馍
  
  那时,和面这样的事情都有妈来做。一则,读书顾不上,二则,也不想干。总觉得和面,做饭,洗衣服这样的俗事,就是家庭妇女的事情,自己是要做一个有理想的读书人,岂能让这样的俗事绑住手脚,等到成年之后才知道,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一切,并不仅仅意味着辛苦,还有对一个家庭的爱和希望。
  
  和面的过程十分辛苦,面越多,发的越快,特别是到了夜里,每二小时左右就要和一次。我们贪睡不起来,只有妈,一遍一遍的揉,直到一头青丝揉成了白发。
  
  八月十四这一天,村子里到处都弥漫着柴火的味道。
  
  面已经发到最好了,几家的媳妇要合起来做月饼。屋子里面,大盆小盆都盛满了面,案板上,清油、香豆子、红曲、姜黄、金盏花、胡麻、茴香粉,玫瑰酱,堆了一大推,女人们个个成了最有匠心的艺术家,要用这一大团面上创造出最美的作品。
  
  凉不凉,米粮川。凉州老家,自古就是牧甲之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由于地靠腾格里沙漠,受沙漠气候的影响,麦子生长期较短,面粉较为劲道,蒸的馍馍又大又喧,特别好吃。都说,五月端午穿出来,八月十五端出来,这端出来的,就是这车轮一样大的月饼。
  
  月饼要在木头笼蒸里蒸,笼蒸一般都是正方形,光滑,润泽,散发着岁月光泽,还要在上面搭上一个芨芨草编的草圈,防止漏气。
  
  把发好的面,擀成大小不一的面饼,然后抹上清油,分别撒上姜黄、红曲、金盏花,香豆子、玫瑰酱,胡麻嫣等各色香料,一般来说,月饼分为五到七层,还有一些人家,将月饼做到了十二层,含十二个月团团园园平平安安之意。
  
  月饼的大小,要根据自己家笼蒸大小老定。做的时候,不容许各层颜料重复,如果缺少了颜料,就要把其中的两种掺和后为新的一种。一般,底层的颜料为褐色的胡麻嫣和菜籽油,顶部为黄色,寓意为黄天黑土之意。黄天厚土反抗侵略,当年,为了反抗异族的侵略,约好在八月十五的这一天起义,所以,把书信夹在月饼的夹层里,和平而幸福的日子里,凉州大月饼传承的是一种浓浓的乡情和深厚的文化意味。
  
  月饼做好,要在大笼蒸里醒一会儿,面、胡麻嫣、香豆子、红曲、姜黄、茴香粉、金盏花,各种香味混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种香味,一点一点渗入月饼之中。
  
  三
  
  蒸月饼最好用大灶火。月亮是人们心中的美神,一定不能把粗制滥造的月饼献给月神,更不能提着它走亲访友,所以,蒸月饼的火候就非常的重要。火,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一定要均匀而恒定,火候太大,就会漏气,火候太小,又会夹生,蒸出来的月饼就会变成“麻脸”或“青皮”。
  
  月饼一上锅,妈就坐在灶间不再走开。柴火,一般是木棒树枝,或是苞谷杆子,有时加一些麦草,火苗舔着锅底,欢快的跳动。早几年,灶火上还装着一个风木头风箱,每用手拉一次风箱,就会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灶火里的火苗忽大忽小,忽高忽低。我在家那些年,最喜欢的,就是烧火,看着火苗在灶火里跳动,心里也有一种莫名的开心。有时,借着火光看书,太入迷,唿,一股火苗窜出来,把额头上的头发燎去了一大片。
  
  蒸笼的上面,压着两块大石头,石头的重量,使得锅盖和蒸屉紧紧的合在一起,月饼在蒸笼里,一点点变大,变松软,变好看。
  
  月饼的表皮是黄色的,要用碗在上面扣上一个月亮的形状,还要用顶针扣出几个星星来,月到中秋,风外明亮,几颗稀疏的星星,也一动不动的眨着眼睛。
  
  月饼出笼了,又大又白又好看,孩子们拍着手在院子里唱:天爷天爷大大下,蒸下的馍馍车轱辘大,娃娃吃上爬不动屲,小伙子吃上把房跳塌,老汉吃上把炕压塌……。
  
  奶奶的红油漆箱子里,藏着不知用了多少年的金华胭脂。她小心翼翼的取出来,放在一个酒盅里,再滴几滴清水进去,红绿胭脂一点点化开,又漂亮,又好看。
  
  月饼上要点上红绿两种花色。点撮子是妈早就收藏好的苘麻壳子,轻轻的蘸一点红胭脂,一个一个按上去,开出一朵又一朵的红花来,又轻轻的蘸上一点绿胭脂,开出一朵又一朵的绿花来。大红大绿,花团锦簇,最俗艳的,也是最喜庆的。
  
  月饼蒸完之后,妈还要做另外几样东西,一副曹娘娘盘,一个孙猴子,一对面老虎,一个王边夹鸡儿。曹娘娘在民间传说中是月下老人,八月十五,许多年轻人要借机走亲戚,说不定会遇到意中人。那些家里有适龄儿女的人家,月饼和曹娘娘盘,就做的格外的漂亮,用上等的红曲,姜黄和香豆子卷了,清油涂得厚厚的,切成大花瓣,再一瓣一瓣嵌上去。蒸出来一看,嗬,可不就一朵硕大的莲花吗。
  
  还要做一副孙猴子的盘。孙猴子威严的坐在中间,头上戴着一顶行者帽,帽顶上,插着一面胡麻咕嘟旗,上面还坠着几个胡麻果果。面前,是一个面斗,斗里放着麦子、苞谷、豆子、谷子、荞麦等五色粮食,大概的意思,是寓意着五谷丰登。脚下,是一盘长长的蛇,蛇身上,坐着兔子、鸽子、麻雀等各种小动物,他们被我用红绿的胭脂涂得花花绿绿,好像披着凤冠霞衣似得。一出笼,兔子支棱着耳朵,鸡儿竖起红冠子,小鸟展着翅膀,鸽子的脖子里,还带着几个面铃铛。他们的眼睛,一律用麦卵籽儿镶嵌,黑漆漆的籽儿,一旦嵌在上面,那些兔儿,雀儿,立刻活生生的坐起来,只等月神一声令下,向月宫里飞去。
  
  早几年,妈还要做一个面人儿躺在那里。那个人的臂下,夹着一只鸡。我多次问过妈,那是什么意思,妈也说不上个究竟,只说,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自然是有一定意思。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仔细看那个面人儿,看得久了,便自己理解:八月十五,人间万物都来朝拜月神,这个叫王边的人,因为穷,没有礼物来见月神,便从邻居家偷了一只鸡,夹在腋下来朝拜了。在老家,王边是所有穷酸懒惰人的代名词,一个人,一旦被别人骂作王边,那你几乎一辈子逃脱不了贫穷的命运了。在大月饼,小花盘,五颜六色的莲花卷子中间,王边孤零零的躺在那里,每次看到,心里都不是滋味。
  
  月饼要晾在马莲草上,秋已深,马莲草已经干枯了,天边的云也越来越来高,越来越远了,站在地埂上向远处看,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长鸣着向南方飞去。那时,还没有离开过故乡,不知道大雁去的那个地方,到底是什么模样,只知道,大雁回来的时候,春天就来了。
  
  三
  
  这一天的月亮,天还没有完全黑,就挂在天空中了。
  
  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八仙桌子已经抬了出来,西瓜被剜成一个红红的大月亮,苹果、枣、石榴和糖果已经被盛在一个大方盘子。花花绿绿的大月饼,被抬到了桌子最中间,曹娘娘盘上,插着三株黄香,袅袅烟雾,一点一点向月宫里飘去。旁边摆满了孙猴子、王边、兔儿爷、鸽子、鱼等各种面雀儿,它们喜气洋洋的挤在一起,抬头仰望着月亮。
  
  有时,某一家的院门会刻意打开,不久,一个娇俏的身影悄悄的溜进来,走到八仙桌旁,拿起孙猴子,快速地离开了。
  
  这其实是事先说好的,被“偷”的人家,一定是多子多福的。来偷得那个小媳妇儿,结婚三五年了,还怀不上孩子,在婆婆的指领下,来这里偷一个孙猴儿。到了第二年的这一天,她一定会抱着一个大胖小子,提着一个大月饼,前来道谢。
  
  月亮一点一点的升高,院子里变得亮堂堂的,柳树影子打在院墙上,一动不动,鸡们,牛们,羊们,狗们,都安静的待在自己的角落里,谛听着月神的谆谆教诲,人间,是如此和乐而安详。

  
 
 

2#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19: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珺 于 2016-9-29 11:45 编辑

哈哈,八月十五已过去,写个文字来贺喜!
3#
发表于 2016-9-28 19:19 | 只看该作者
哪有自己坐沙发的,让给 立红吧
4#
发表于 2016-9-28 19:26 | 只看该作者
一地一个风俗,我们这里就是吃月饼、枣、葡萄、赏月,月饼也是买的,使劲甜的那种。
读文珺这篇征文,读到了乡俗,读到了亲情,也读到了怀旧和美好的祝福。
5#
发表于 2016-9-28 20: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9-28 21:22 编辑

谢文珺支持同题写作活动。
文章写得很有味,娓娓道来,温婉,亲切,把个八月十五,写得十分生动,读着就知道,那是个很舒坦的节日。
欣赏并问好!
6#
发表于 2016-9-28 20:52 | 只看该作者
很详尽地描述了月饼的制作过程,在满月中天的时候,品尝自家制作的月饼是一件难忘的事情。
7#
发表于 2016-9-28 21:06 | 只看该作者
凝练的语言里透出浓浓深情,平日的努力都是为了节气庆贺,而这一过程既有民俗,有历史,又有民众的艰难生活中的精神愉悦。意蕴深远。拜读,欣赏,问好!
8#
发表于 2016-9-28 21:19 | 只看该作者
这大漠人写得家乡味道,一看就亲切!只是肃州这里咋没有人做这大月饼?看似这月饼跟于版主写得是一回事!好香哟。问好作者!
9#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21:25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6-9-28 20:16
谢文珺支持同题写作活动。
文章写得很有味,娓娓道来,温婉,亲切,把个八月十五,写得十分生动,读着就 ...

谢谢昙花坛主妙点!遵从论坛,将题目修改了一下!
10#
发表于 2016-9-28 21:2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老百姓中秋节,就喜欢烧红葫芦(南瓜)锅盔,烧壳子。这个蒸月饼还真的没有!
11#
发表于 2016-9-28 23: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读来亲切,自然,透着股河西特有的风尘和民俗,给人一种厚重典雅的乡土气息,风味独特又乡味浓郁,字里行间闪烁着对这一方水土发自肺腑的喜爱。爱之切,情之浓,且稔熟才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12#
发表于 2016-9-28 23: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读来亲切,自然,透着股河西特有的风尘和民俗,给人一种厚重典雅的乡土气息,风味独特又乡味浓郁,字里行间闪烁着对这一方水土发自肺腑的喜爱。爱之切,情之浓,且稔熟才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13#
发表于 2016-9-28 23: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读来亲切,自然,透着股河西特有的风尘和民俗,给人一种厚重典雅的乡土气息,风味独特又乡味浓郁,字里行间闪烁着对这一方水土发自肺腑的喜爱。爱之切,情之浓,且稔熟才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14#
发表于 2016-9-29 09:07 | 只看该作者
浓厚的生活气息,随心惬意的叙述,读起来十分舒展。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10:41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6-9-28 19:19
哪有自己坐沙发的,让给 立红吧

多谢立红,喜欢你的妙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30 07:27 , Processed in 0.06799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