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1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春秋走笔话沧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7 1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郭玉琴 于 2017-1-17 17:57 编辑

                                                        春秋走笔话沧桑
                            ————读金亮长篇小说《如许沧桑》第一部《烽火三月》
                                                                                              文/郭玉琴
      经复旦大学作家班出身的张茂良老师引荐,得以和山东青岛作家金亮老师结识。于是两个月前收到了他赠送于我的这一本长篇巨制新出版的小说《如许沧桑》的第一部《烽火三月》。厚厚的一本大部头,啃了两个月,当作每晚必看的枕边书,消遣了我一个冬天的寂寞,也激发了我一个冬天写作的激情。之所以说消遣了我一个冬天的寂寞,是因为这本小说是集娱乐,历史,宫斗,言情,抗日神剧于一体的综合好看精彩小说。它写的好看耐读又能吊住读者的胃口,形式多样又有趣味,线条细腻与粗狂兼并而行,叙事虚实结合,戏说里可以看到历史的影子,历史的镜子里又有现实的感触体温。读它的时候,虽然篇幅很长,但是我不曾感觉到累,倒是总有不能尽兴一口气读完的遗憾。而我说它激发了我一个冬天写作的激情,也是深有感触的。首先我在这本书的序里,通过阅读知道了金亮老师为了写这本鸿篇巨制整整耗费了九年的时间,之后几次改动又经历了三年时间,前后为了一本小说花费了他足足十二年的时间。十二年春秋走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这需要一个作家真正做到耐得住寂寞,更需要守得住平淡,经得起绚烂。金亮老师这一点做的很为同道者敬佩。他为圆自己的作家梦,不惜关掉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十年公司,闭门在家写作,还亲笔写信给自己的母校复旦大学恩师陈思和教授请教自己小说的不足之处,在得到老师的回复后又亲自带着打印稿到母校找陈思和教授当面交流意见,在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后又悉心认真修改,方才交到作家出版社的编辑手中,于是这本书的第一部《烽火三月》像新生婴儿一样诞生了,迎来了金亮老师文学上的第一个春天。

      金亮是作者的笔名,他的原名叫陈连材,青岛人氏,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读于复旦大学作家班。陈连材的人生阅历很广,曾经一度在政府机关工作过,后又转行新闻媒体行业,还下海经商自己开过公司。是一位集官场,儒商,学者文人于一身的经验丰富的老江湖人士,这也就不难理解他的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写的如此得心应手了。小说的背景以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干戈四起开篇,在这样一个纷乱的年代,作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王府贝勒爷,在皇位继承的过程中遭遇失败为主线,叙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皇家秘史故事。其后,又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打击后,他终于看破红尘,出家为僧。出家为僧的王府贝勒爷只是个隐形人物,小说以他为伏笔,继而又把笔墨专注于另外的叙述主线,同住一条街道的邻居——做官的白家和经商的古家,两家世代为邻,本可和睦相处,某一天却为一件偶然的事件开始了矛盾纠葛。两家明争暗斗,终其结果,无论胜者还是败者,都落得个“人去财空遗孤命,辗转他乡为人儿”的可悲下场。人生无常,命运多劫。作者以洞察世事人情的睿智,以悲情的笔调,以史诗般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白古两家祖孙三代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挣扎沉浮的宏阔命运图画,无不见证了中国自二十世纪始至本世纪初的百年历史沧桑。

      《如许沧桑》是一部三部曲的鸿篇巨制,由于只出版了第一部目前,还有两部待出版,所以不能一下子看到其沧桑的全部面貌。从设计上来说,这部书无论从框架到结构,都是一种超越。它横跨了一百年,历经了三个朝代,官商两家三代的沉浮。由此折射出世事沧桑的变幻和世事的无常。作者站在历史背景的大山上,以睿智的目光浏览岁月的尘埃,再把尘埃的表面拂去,并动以娴熟的艺术手法进行梳理,雕琢这些岁月的留痕,再着意在沧桑的画布上描写生动,从而赋以崭新的面貌和生命力展现在读者面前。《如许沧桑》是一部照着历史的镜子描写沧桑影子的小说,难得的是他有这么一种能力,通过想象寻照着影子把故事情节打造的天衣无缝又五彩纷呈,足见杜撰的能力已有登峰造极的境界。从故事方面来说,作者游说于历史却始终没有离开历史的镜子。他是贴着历史的轨迹无限可能的利用探照灯一样的丰富想象力去探照历史上人与人之间尽可能存在过的人性复杂的一面。作者以故事的方式将一个个鲜活于历史的人物串联起来,从而达到以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独创。尽管作者没有在人物精细的性格刻画上下大功夫,但是像这种单靠故事传奇来塑造人物个性的范例也是一种成功。这种刻画虽然是粗线条的,但是故事情节的跌宕依然让漂浮在浪尖上的人物活灵活现。例如柏尺帆,赖金山这样的人物。这些人物在小说中演绎着一个个或是清宫恩怨的角色,或是家族争斗,或是抗日神剧的角色,或是情色男女,或是间谍夺宝的角色。众多故事元素重叠交叉在一起,使得小说场面热闹非凡,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气势。

     单从小说的情节和历史的融合度来说,《如许沧桑》则是很好的利用了两者的结合。而后又沿着历史的轨迹很好的装饰和楔合了历史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的楔入加厚了小说的内涵。例如“富贵贫贱本无根,成败有无两难分。从来风水轮流转,一朝天子一朝臣。往来三代一甲子,而今正享六十春。阎王只管生死事,哪管豪门与寒门?”;“穷三代,富三代,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新一朝,旧一朝,新旧又一朝”等等这些带有禅味的诗句和对联,增加了楔子部分文化的比重。而正文的多处经典人物对话中,也处处显示着浓重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意味。例如:“玉旨雄一说到这里还了一种语气道:要说这两个人比较起来,我还是佩服孔子,秦始皇是挥舞着一把宝剑完成了霸业,而孔子一把戒尺就在学术上独树一帜完成了学术霸业···········”。这是小说中有过的一段日本人的对话,从这些对话中不难发现,这些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熟知和运用已经到了何种得心应手的地步。这种描述日本人的做法与以往那些抗日神剧将日本人描写成二百五完全不同。小说虽然是杜撰的,但是却有给世人警醒的作用,一言惊醒梦中人,为什么上个世纪日本人敢侵略中国,蹂躏百姓,犯下罪恶滔天的行为。日本传承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他们在传承中得到了很好的优化。去掉了糟粕,保留了精华。这就是学生能够超越老师的原因。

     由于本书是横跨一百年的史诗性巨著,也就很难抛开大的历史背景。而作者却能通过娴熟的艺术手法,尽量将故事框定在这种历史的大背景下,并能在这种框定中随心所欲地施展戏说的才能,使其中的故事戏趣有余而又不失史实色彩。正因为作者把历史和文化揉和在一起不断放大故事的魅力,使小说的故事性张力达到极限,也很好地实现了以故事取悦读者的目的。让读者在伴随着这种阅读兴致中完成一种对历史、文化的消化和吸收。虽然这种带有传统色彩的叙述模式不被先锋派所青睐,但却具大众审美价值。这种认同无疑会成为《如许沧桑》走向成功的捷径。毕竟小说是需要一定的娱乐功能的。

     在细节把控方面,作者将人物细末表情,动作都交代到极致,用词造句充满动感。甚至无需借助对白,就能与内心细微变化形成对照。在叙事手法上,作者借鉴了《红楼梦》里的隐幽含蓄,藏锋蕴奇的手法,有些人物只是在故事中露出冰山一角就有了惊喜的收获。配角是很难写的,对于一个成功的小说家来说是个考验。金亮在这部小说里塑造的配角人物,最让我叹服的是各自都有自己的气场,他们从不甘心只做路人甲或是路人乙。这些支线人物和故事情节完美的结合起来,起到既充实故事趣味的效果,又扩展了叙事空间的维度。

     作者的文笔不俗,局部描写也不弱。有些情节构思能够体现传统小说神韵。例如在25-30章里,写柏尺帆被“白胡子神仙”诱骗往抗日联军驻地,被一路追杀,却始终被蒙在骨里不知,还到处护花留情。这一个故事单元,与《水浒传》里吴用计赚卢俊义的情节有的一比。而中间还穿插了抗联失败,杨靖宇将军牺牲的大历史,尤为神奇。传奇与历史故事穿插交替叙述,是传统小说擅长的表现手法。柏尺帆是小说里写得最有趣的一个人物,这个吃喝嫖赌五毒俱全的花花太岁,甚至连国家民族利益都能全然不顾,坚持“有奶便是娘”的生存法则。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没廉耻的人,性格里却弥漫着对异性无穷无尽的兴趣和护花使者的道义,他到处拈花惹草,沉湎于情色而置生死于不顾,竟在糊里糊涂中担负了保存国宝文物不落于他国之手的重任。觊觎者在四周紧锣密鼓,机关算尽,他却身处虎穴无知无觉,随遇而安,只顾享受床第之欢,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不甚善于刻画人物性格,但是在传奇故事的推动下,此人的人生态度和行为还是给人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白玉有暇不足为奇,但是坏人看上去也很可爱,这是平中见奇。就像金庸大侠笔下的杨康,本质上很坏,认贼作父,贪图富贵,但是他有一样好,对穆念慈是真心喜欢的,并且为她什么事都敢做。对于这样痴情的坏男人,很多女人也会神往。遗憾的是有一点,我并不赞同。小说里女性人物所有出场的角色几乎不是妓女就是以色相为诱饵的女间谍,虽然书中的情色描写也不俗套肮脏,但是过多的描写男女性事,而且不顾对象场合,实在是一大败笔。这不仅是通俗小说带来的毛病,我想还有可能和男性占主导的大环境下,作家在文学上理应担当起需要唤醒女性意识觉醒的责任依然没有引起一些男性作家思想意识上的足够重视。

      何谓沧桑?沧桑就是世事多变,人生无常。书写一个百年巨变的沧桑故事,绝非设置一个久远的时间背景就能轻易完成那么简单的一件事,只有我们站在时间之上看到历史的河流上流动着经过时间冲刷的人世面貌,甚至看到河上天空的电闪雷鸣,乌云变化无穷,以及河边的草木枯荣,鱼龙浮沉,那么沧桑才是完整又感人的,真实的贴近过我们的灵魂。


2#
发表于 2017-1-18 07:55 | 只看该作者
可以想见原著是一部多么浩大历史图卷。
对这样一部著作进行评论,也是对作者把控能力的考验。
分门别类,该介绍的介绍了,该挖掘的挖掘了,该批评的批评了。
这是应该提倡的态度,金无足赤,鉴赏,有赏有鉴。
一味夸赞,不利于阅读,也不利于提高。
评论的职责就是肯定该肯定的,指出应该改进的。
3#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09:14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7-1-18 07:55
可以想见原著是一部多么浩大历史图卷。
对这样一部著作进行评论,也是对作者把控能力的考验。
分门别类, ...

谢谢版主点评。这部书的确很厚,篇幅浩大,耗费作者不少精力财力。而最让我感到敬佩的是,他坚持要寻找正规出版社出版,而不愿意放在网络上连载。
4#
发表于 2017-1-18 17:53 | 只看该作者
介绍详尽。只有一点不敢苟同。原著中杨康最爱的是自己,有的只是利用,是念慈对他一往情深才是。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19: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郭玉琴 于 2017-1-18 19:05 编辑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7-1-18 17:53
介绍详尽。只有一点不敢苟同。原著中杨康最爱的是自己,有的只是利用,是念慈对他一往情深才是。

开始是利用,但是自从他们成亲后,杨康是真的爱她的。不然他也不会为她杀了欧阳克,得罪欧阳锋这样的一个有来头的人。尤其是在穆念慈落发为尼时,他很伤心发疯一样去寻找她。这都足以证明他是很在乎穆念慈的。杨康是一个误入歧途的人,但是人性上依然有闪光的一面,他也是个情种。他为和穆念慈成亲不惜顶撞完颜洪烈,不顾完颜洪烈的反对,甚至横刀在自己的脖子上以死威胁完颜洪烈答应他们的亲事。这也是证明他在自己的感情上是有立场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22 10:37 , Processed in 0.05745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