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1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乡村,风趣的小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8 1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木祥

  我从丽江农校毕业分配到永胜后,在梁官镇农技站工作了五年。农技站在清泉办事处,站里的房子建得象一座百姓的院落,低矮的瓦房和泥巴筑起的围墙,院子里长满了桑树,长满了青草。房后有一块一亩多的园地,我们在地里种玉米,种青菜、辣椒和西红柿。我独自一个人生活的时候,还孵了一窝小鸡,天天喂食和喂水,捉它们进厩。鸡仔都不怕我了,请兽医站的罗医生去打预防针,捉起一只打针,其它的都在一旁看着;打完了,放下一只,重新捉起一只打。园里的菜,站里的几个人吃不了,就用自行车拉到中学里去卖给食堂。再后来,我的妻子也娶到了农技站里,孩子也生在了农技站里。直到1987年,县农业局里需要驾驶员,我才调到了永胜城里去了… …我和梁官镇,有挥之不去的情缘。


  梁官镇,和金官镇一样,是在三川这个鱼米之乡里。梁官这个地名,和金官的地名来源并无二至。是明朝洪武年间,一个名叫梁从仁的澜沧卫军官驻守在这里,就得了梁官这个地名。在三川,对金官和梁官的叫法,还有上川和下川之说。梁官在上游,叫上川,金官就叫下川。梁官,同样属于茶马古道的交通要冲,梁官人,在旧社会赶马的也特别多。别的不说,单是梁官镇有一个麦场村,就算得上是镇上的马帮村。麦场村在梁官街西,当时的年轻人大部分都赶马,而且多数是赶丽江和昆明的长途马帮。8月16日,我到麦场村采访,找到了当年的老马帮刘荣。刘荣已经75岁了,当年是村子里最有名的赶马人。刘荣说,他赶的牲口,是自己家的两匹骡子,但有时候,就再租上一匹马赶,每跑一转丽江,付给养马人家五块钱的租金。刘荣老人说,那时候,他们村子里,男人只要到了二十来岁,就赶马出门了,出门赶马,就象现在到外面打工,当个小老板一样,让人羡慕,自己也感到自豪。村子里的马帮,都相约一起出门,谁的骡马好,谁能在赶马路上有威信,谁的牲口就走前,当头骡和二骡,骡子就挎最大的铃铛,还戴两面小红旗。刘荣老人现在还保存着赶马时的铃铛,牲口用的鞍架和自己穿的麂皮褂。麦场村里的陈杰,曾经帮助丽江茶马古道研究会到麦场村收集赶马用具,收到研究会去收藏。现在,丽江茶马古道研究会里还保存着麦场村赶马人的铃铛,口袋,麂皮褂等等东西。

  在梁官镇里,有个中洲办事处,整个村子的房子,集中起来就象一匹奔驰的骏马。从坝子南面山上朝村子里看,马头,马脚,马尾都清清楚楚,惟妙惟肖。村子象一匹马,是不是村子里人故意所为,我不知道,也没有相关的记载,而村子里过去的赶马人,却是十分多。村子里的马帮,主要是驮坛罐。中洲是滇西盛产土陶罐的地方,所产的坛罐美观大方,经久耐用,装酒,装油,决不会渗露,工艺十分先进。差不多整个丽江装酒和装酱菜的陶罐都出自中洲,这里产的坛罐,还由马帮驮到昆明和西藏,贩卖到缅甸和印度等地。不但是出陶罐,不但马帮多,中洲还出过举人。据《永胜县志》人物志记载:刘必苏,中洲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以廪生中乡试第十四名举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秋,赴北京会试,考取第一名。我记得,在我家的家谱上记载,我的曾祖母,就是中洲人,中洲周氏人家。当然,我对曾祖母,不可能有直截的印象,我只是在曾祖母的墓碑上看到曾祖母如何勤俭持家,如何在我们那个马帮世家辛劳一生的文字。

  过去的茶马古道,现在都修通了公路。到梁官的路,沿桥头河顺河而下,走在这条路上,我最喜欢的是河岸上长满了的桑树。四月,桑树发出了鹅黄的叶子,青秀而春意盎然。河岸上其它树不多,就只有桑树,是梁官的一道风景。梁官是蚕桑生产基地,这里养蚕的历史最为悠久,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时期。据《云南行政纪实》记载:“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永胜春蚕产鲜茧量32194担,干茧量11159斤,价值及费用国币71889.39元;秋茧产鲜茧9246担,干茧3440斤,价值及费用国币30808.21元,远销美国市场。”现在,永胜县丝绸公司的生产基地主要就在梁官,我在梁官工作的时候,唐元达老人就常到我们站里的院子里来采桑叶,都六十岁了,还轻松地爬到桑树上,用一把剪刀剪桑叶,动着十分麻利,我还经常到他家的屋子里去看那些正在吃叶和已经上架的蚕子。说到蚕,我还想起,我小时候到梁官去走亲戚,曾见一些老人在用土制的抽丝机抽蚕丝。土法抽丝是先用一口大锅把蚕茧煮熟,再用脚踏机把丝抽出来。那种最原始的抽丝方法,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我还记得老人们踏抽丝机的动着,抽丝机的响声,那种古老原始的韵昧。

  我在梁官工作的时候也好,现在也好,我觉得梁官不但是一个生长马帮村庄,而且是一个风趣的小镇。走到小镇上,每天都会有人带给你许多快乐。我在梁官镇上,常常见梁官大桥上坐着许多人,都是一些男子汉和年轻小伙子。大桥上的人,老也好,小也好,他们都喜欢叫乳名或外号,并在乳名和外号后面加上一个“子”和“巴”。象“金全子”,“水林巴”。特别是年纪七八十岁的老人,还互相叫着“火荣子”、“炳祥巴”,让人感觉到老人们可爱的幼稚天真。因此,你到了这座大桥上,你会觉得自己也显得年轻了。你会觉得,这里的人是多么的活泼开朗。在梁官镇上,一个外号,就是一个人的一段历史,包含着一个十分幽默故事,一段人生的酸甜苦辣。梁官人的外号,不但只是在一个村子里叫,有几个人的外号,一说出来,大多数丽江人都知道。象“鸡爪”、“脑震荡”、“老狗子”、“和梦延”等等,不用解释,大家都知道意思,知道这个人——但就是不知道他们的真实姓名。

  梁官人的外号在外面叫得响,和他们喜欢到外面去找市场,喜欢到外面去闯世界有关,和他们受过去的赶马人影响有关。还是在生产队时,这里的每一个生产队都有人在外面做付业,那时候就有常年的付业队,一年四季在外面为生产队挣钱。包产到户以后,那时的付业队已经不存在了,梁官人就开始自己干,自己找活,自己出资,自己找工,自己当老板。生产队时打下的基础,想不到改革开放后又有了用武之地。所以,梁官还是一个“老板镇”,走在街上,不经意就会碰到两个响当当的老板,他们手里的钱,把你吓一跳。

  小镇富裕了,然而,乳名和外号更能让小镇充满快乐…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木祥 于 2009-3-28 10:35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3-28 10:5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木老师厚实的文字.问木老师好.周末愉快!
3#
发表于 2009-3-28 11:32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充满了原生态的浓郁气息和质朴的情愫,具象与人物素描也因为融入了生活的翔实韵致而显得生动和质感。在我看来,一篇生动而又情愫真挚的意味深长的文章,只要把它如实地呈现出来,就已经足够了,更何况文章里还曼衍出了白描娴熟的韵致。漂亮的文章,精华支持!
4#
发表于 2009-3-28 11:37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敬版意见。支持精华!
5#
发表于 2009-3-28 11: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3-28 11:32 发表
文章充满了原生态的浓郁气息和质朴的情愫,具象与人物素描也因为融入了生活的翔实韵致而显得生动和质感。在我看来,一篇生动而又情愫真挚的意味深长的文章,只要把它如实地呈现出来,就已经足够了,更何况文章里还曼 ...


  同意一兵版主对此文的精彩评点,欣赏作者叙述晓畅、气韵生动的文字。问好,支持精华!
6#
发表于 2009-3-28 21:09 | 只看该作者
先提木祥老师的字,再慢慢欣赏,学习。
问候。
7#
发表于 2009-3-28 21:52 | 只看该作者
小镇富裕了,然而,乳名和外号更能让小镇充满快乐… …

   拜读,学习,欣赏木祥文友的最新力作,问好!文章充满着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风趣。。。。
8#
发表于 2009-3-28 23: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3-28 11:32 发表
文章充满了原生态的浓郁气息和质朴的情愫,具象与人物素描也因为融入了生活的翔实韵致而显得生动和质感。在我看来,一篇生动而又情愫真挚的意味深长的文章,只要把它如实地呈现出来,就已经足够了,更何况文章里还曼 ...



学习木老师力作,一直关注!·
9#
发表于 2009-3-29 11:41 | 只看该作者

读木祥散文《乡村,风趣的小镇》

  作者近期的几篇小镇系列,富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文字真切,情感真挚,一如这篇新作《乡村,风趣的小镇》。
10#
发表于 2009-3-29 17:0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木祥老师的美文!学习并问好!
11#
发表于 2009-3-30 01:31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内涵丰厚,读罢不仅从中得到了一些关于旧时马帮的情况,而且,这个梁官镇本就是一个生长马帮的村庄,同时,还是个风趣的小镇。风趣在哪里呢?风趣在这些叫起来,听着都象年轻着的外号.支持精华!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19: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朋友们阅读.问好!
13#
发表于 2009-3-31 09:40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种朴素干净的文字.问好 !
14#
发表于 2009-3-31 10:22 | 只看该作者
娓娓道来,文字端庄厚实!向你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5 15:37 , Processed in 0.06350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