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10|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如何理解故乡——读梁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29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渐青 于 2017-12-29 16:05 编辑

  如何理解故乡——读梁鸿

  文\山渐青

  一

  第一次读梁鸿的书是《出梁庄记》,一开始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看那些年轻或者不年轻的打工者的故事,因为身边有着太多类似的故事,所以喜欢上这本书。

  再后来是《中国在梁庄》,在网络上,这本书比《出梁庄记》的名气要大许多,也为梁鸿带来了许多荣誉。但就我来说,《出》比《中》更有吸引力。我曾经深思过这个问题,或许是因为在《出》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或许是《中》里边发生的故事对我这个农村孩子来说并不具有太多新鲜感。

  读完《中》之后,又读了一次《出》,这次给我的感触更多。除了故事,我想梁鸿在《出》里所表达的,可以归纳为一个问题——身份的迷失。走出乡村之后,那些年轻抑或已经不年轻的人已经找不到家的方向。在城市里,他们或许已经落户生子,但从根上讲,依然很难与城市融为一体。

  再然后是《神圣家族》。与前两本非虚构性作品迥异,这是一本虚构性作品。忘记是哪个书评人在评论《神圣家族》时用了一个词,贴地飞翔。这个词比较贴切,我的理解是:离开了现实,但又未完全脱离现实,而是面孔朝下,看着故乡的土地从眼前掠过。

  在我看来,《神圣家族》亦像是古老乡村的呓语——不管是《一朵发光的云》,《圣徒德泉》,还是《漂流》,一篇篇起源于乡村现实,却又超越现实的文章,大似一个处于半梦半醒状态的人,在对你喃喃细语。那些文字,那些故事,乍听起来骇人听闻,但细细琢磨,却又发现身边充满了那些黑影一样的故事主角。

  有趣的是,我想,这些故事的主角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故事,也并不理解自己所处的故事。

  想写一写梁鸿的书,已经有了无数次。在我回家过年路过县城中心那条臭气熏天的小河时,在我与村里年轻人围坐在一起听他们讲述在外闯荡的故事时,在我一路颠簸下了破旧的中巴车遥望炊烟袅袅的乡村时,当我看到村里曾经可以游泳洗衣而今堆满生活垃圾塑料袋飞扬的池塘时,当我看到曾经读书声朗朗而今荒芜的村中小学时,我曾无数次想写些什么,却总觉得无处落笔,明明胸中充满抑郁却无话可说。

  关于故乡的话题,这两年每逢春节都会被吵的很热,无论是描写故乡的美好,还是述说故乡的落后,都会被嗤之以鼻。这也让力有不逮的我更不敢动笔了。

  这两年,关于乡村的纪实性作品也有很多,比如《崖边报告》,还有再往前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相比较来说,梁鸿的《出》和《中》更为朴实和客观,她用白描的手法赤裸裸的将乡村发生的一切,无论美好还是丑恶都展现在读者面前,并没有加入太多主观性的东西,更多的需要读者自身去揣摩。

  当然,在《出》一书中,前半部我们只看到那些离开梁庄的年轻人的故事,但在后半部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已经将自己逐渐代入了书中,并开始自我迷惘——梁鸿也只是走出梁庄的年轻人之一。

  二

  故乡的沦陷是个老话题。我总觉得对于离开的人来说,故乡是一个温柔而冷酷的地方。温柔性在于,当你离开故乡,远观故乡的时候,你会怀念那里的袅袅炊烟、朴实笑容、家的气息。但当你真正回去居住一段时间的时候,你会逐渐发现这里一样是冷酷的,家长里短,贫困养老,为了些许利益纠缠不休,你会厌倦,因为这里发生的一切已经不符合你的价值观。

  吊诡的是,一旦你在故乡长期居住,你反而会熟悉适应这些,甚至,你会在这些家长里短中找到生活的意义。

  近十几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迅速击溃了乡村旧有规则,而新的生存规则并没有随之建立,甚至在大量年轻人离去之后已经无法建立。留守的老年人试图仍以旧有规则生活,但年轻人对此不屑一顾。而年轻人所带回的理念,只建立在对城市文明的皮毛了解上。

  今天的农村,养老、医疗等旧有问题依旧,甚至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在丢弃了原有的互助法则之后,甚至更成为难题。乡村权威的丧失,更让农村人际关系成为一团乱麻。

  三

  每逢春节,一个个城市里的年轻人开着汽车衣着光鲜的回到农村,没有汽车的也不停的摆弄着最新款的苹果手机,不断对别的年轻人倾诉他们成功的故事——这些故事他们不愿也无法对自己的长辈讲述,这是我觉得难以解释的地方——但当他们回城之时,你会发现汽车后备箱里甚至会装着几根葱几头蒜,这又让人觉得荒谬。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是最大的悲哀。房价、子女教育这些所谓的压力只是表面,根源在于身份的迷失,心已无处安放。“故乡”在衰退、破败、凋亡、湮灭,这似乎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时代潮流冲击下的必然。

  这些年,新农村运动也好,城镇化也好,其实只是试图以外力手段,为乡村注入所谓的新鲜属性,但这种属性是否真的适合农耕文明?或许,农耕文明到了今天,真的已经到了湮没的边缘?

  我不知道答案。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9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實 发表于 2017-12-29 16:35
这里我只想探讨一下作者表示不知道的问题。“ 新农村 ” 只是城镇化建设的过渡阶段,最终目的是 “  ...

或许故乡最终只是一个记忆中的概念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9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如空 发表于 2017-12-29 16:39
抓得很准,挖得很深。
农村人不像农村人,城里人不像城里人。旧家已回不去,新家又无处安。因为只靠种地已 ...

游戏之作,感谢关注!实际上故乡是个复杂的话题,远非寥寥几句可以说明。
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9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如空 发表于 2017-12-29 16:53
其实您所谓的“作者不知道”的问题,似乎恰恰是您不知道的问题。您说的这些都是新闻联播里说的,离现实远 ...

实际上说的是两个概念,一个是物质上的,一个是精神上的。不可否认,近年来农村生活在物质上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已经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而医疗养老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精神上,旧有的价值体系已经荡然无存,新的价值体系难以构建,这让农村陷入了一个极其混乱而复杂的局面。还有,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农村管理体系也未能随之很好的变革。而且,随着经济的冲击,农村原有的教育理念也在慢慢改变。这些东西纠缠在一起,如果不是从农村走出,或者在农村生活的人,很难体会。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9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lvhq018 发表于 2017-12-29 17:36
中国正进入一个自觉的大迁徙时代,于是大量的蒲公英飘荡在空中。我们不知道要去何处,更不知道哪里是家。

一代人的悲哀。握握手,深有同感。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3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8-1-3 12:26
读书即是读人,读出故乡的味道,幸甚。

感谢安然老师的支持和肯定,祝愿中财论坛所有管理者、参与者、读者新年快乐!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3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支持!祝您新年快乐!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槐安. 发表于 2017-12-29 19:02
能广泛的引发读者的共鸣,就是一本好书。
故乡如何理解?我看到了山渐青先生对时代变迁的沉思,也分享到了 ...

感谢支持,作为一个农村走出的孩子,对故乡确实有着深刻而复杂的感情。再次感谢!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心是 发表于 2018-1-15 21:40
推荐学习欣赏!晚上好~~~~

谢谢您的支持,以后多跟您学习,还望不吝赐教。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相宜 发表于 2018-1-17 00:29
离开就想念,呆久就厌倦,我家不在农村在小城,也有此感。
小城最常见的只有老人孩子了,年轻人都去大都市 ...

只能说是很无力,这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另一面,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19:15 , Processed in 0.05521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