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937|回复: 9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神性文字 锦绣华章--落梅散文集《恍若梦中一相逢》赏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8 0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神性文字 锦绣华章

--落梅散文集《恍若梦中一相逢》赏析

梁星钧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但这个记录的效果有分野。我以前在评落梅部分古镇散文的《驾驭文字天马的骑手》里说,如果文字仅仅是记录,是许多常人的事,而作为艺术品,赋予诗性,充满灵性智性,则是落梅的事。面对她的文字驾驭能力,我不得不叹称之“驾驭文字天马的骑手”。这个称谓,我后来一直在验证,看我是否浅薄,信口,轻率。当我翻开她的新著《恍若梦中一相逢》时,事实再次雄辩地说明了,我的判断是恰准的,故我不仅坚信自己原初认知,且还认为她的文字具有一种天然神性,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炼字堪称一绝
        
  炼字,是我们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传统美德。众人熟知贾岛“推敲”月下门,王安石写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些字的最终选用,都是经历了一个反复的炼选过程。这个炼选效果,在于明辨宏观事物精微,表达描摹对象神韵,暗衬作者精神情采。而这点上,落梅可谓做到家了。我每次读她的文,就暗想她肯定熟知《红楼梦》,后又见其《西厢记》的影子。这两部传世巨著,可谓炼字妙品。我甚至在写完那篇《骑手》之后,回家立即挑出了《红楼梦》,放在我的厨房,利用煮饭间隙,断续读了起来。对此我从她的诸多涉外篇章里找答案,结果先是出乎意料,她自己极少读,读书时读的多,她只关心窗前明月,四季冷暖,太湖水温,--但她后来还是手持了一本《红楼梦》,常放枕边,读了小半,也只装装样子,衬裱一下心境而已。《西厢记》的影子,我在她大量的文字里读到了,我不禁自语道,分明就是《西厢记》的味嘛!
        
  我们知道,上述两部巨著的炼字水准,用心苦度。曹雪芹十年披载,数易其稿,毕生未遂就《红楼梦》,字字滴血而泪洒成;《西厢记》不单胜在张莺二人情爱,且以优美的描写胜。两部书的炼字水准空前绝后,不传世千古,潜入人心也就怪了。落梅有此良苦用心,躬身践行,心境使然,不出奇章妙语,佳句神字,也奇怪了。
        
  读《西湖四韵》一章,我在书页空处写了四句:一是设问入笔,引人思索,提引下文;二是偶对使用,如“书文尽而心未绝,冰弦断而遗有音”,既起描述作用,又加强文势韵律;三是诗词插用,为文之眉骨,有“筯”和“锁心”之神效;四是吟咏式语,熔景、思、叹于一炉。在炼字上,如,烟雨“漂洗”的西湖,我读出这两字为历经风雨沧桑,洗尽铅华之意味;又如,空蒙的烟雨倾泻在在低垂的柳条上,摇曳的波光“撩开"一湖动人的涟漪,这两字有拟人态的撩拨挑逗之情趣;再如,远处的断桥“橫落”在湖与岸之间,我认为这两字就描出了对象的安然自在之状态。 
        
  读《寻梦边城》等古镇四章,更能见其选字用词精妙。如“拂过”、“溅落”、“澄澈”、“维系”、“封藏”、“留存”、“高旷”、“丈量”、“踏过”、“唱遍”、“泼染”、“撩拨”等字的炼用,呈现了作者的多重志趣;“跌进”、“烙刻”、“闲逸”、“遗韵”等大量活用字,加入句子的搭配,很好地呈现了物象的形态、情态、神态,融入了作者的隐秘感情;“磨尽”(暗含了艰辛)最后的光阴,“刺向”远古的记忆,“剥析”真实的历史,写出了人物的情态神态。等等,这些我在《骑手》一文之中已有详述。
        
  纵观这本新著炼字,我想强调三点:一是她特别注重字词的精彩度,精指精确,彩指色彩;二是注重字词的活性,她用的最好的是动词,形容词,对偶句;三是让词性字意得以空间拓伸,即新意生成,极富情趣,因而具有了通脱的灵性,直达神性。所以称其炼字一绝,绝就绝在以简驭繁,绝就绝在准而难替,绝就绝在新意拓开了意境,扩大了词性维度,给文带来了气韵,从而奠定了文的高品基调。
        
  二、写意含而不露        

  散文的写法千差万别,但归根离不了实和虚,少不了字和意。在写意上,落梅不同凡俗。她不是叙描里翻出意,也不是纯粹意托物,由于负重,像背了个大包袱。她的运笔精妙,在于潜化,把意深隐,沉于文字背后,即选定特定的文字来组配,来表达。这面似简单,却又洗尽铅华,是落地生根的好文字。我曾评她的文是立得准,站得稳,表意多元,大概如此。
        
  落梅的文字,常把抒情性、思想性、意趣性,融在自己流动的文字叙描里了,是一种字、意、事的熔铸和滚筒推进。这种方法,也许我们都懂一点,也常使用,但一般很粗糙,且难相生,像风牛马,牵强得很。而她融得天衣无缝,不见痕迹。具体说来,她写文很少纯叙述,绝不平铺直叙,更不写一完整情节,而是以探寻设问方式,抒情笔调架构,注入诗性智慧表达,融进自己解答思悟,配以高远淡凝调韵,洒脱而高格,清雅而大气,娴静平和,气度不凡,胸藏十万兵,睿智通透,淡而闲逸地悠然呈现。这样就使表现对象充满了无限生机,无限的弹性和延展性,不仅引人共鸣,还常溢满朝气大气壮气,这个境界的出现,非一般人所拥有。

  她的文字,是诗加音乐和道佛儒的合成。也是轻抛浮艳,留下淡雅内核,在做足了“字”词的功夫上的清丽佳品。她是把意象的功夫做到了文字上,是以文字本身为意象的高手。我常说,她的文是“简笔勾勒大景,凡字托承大观”,大概也是指的如此。我今天通过阅读新著,不得不叹其云淡风清的处世品性,万物归统的坦荡胸襟,淡然面世的悠然情怀。她极主张,写文,靠人的气度,靠悟,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升至品格境界。我深为折服,赞赏不已。
        
  读《烟波太湖》,叙景作为陪衬,描述作为主体,抒情作为目的。通过去路、观莲、迷景、道观、归路六个章节,书写了自己醉心自然,穿越苍茫,临虚忘已,积极面世的多种隐秘情怀。我们只要多读,静心体会,也是多少能感受的。
        
  写人的《海上沉浮·张爱玲》等三章,其写人,并没如常规写人活动和完整事件,而是抓住人的形魂进行形象勾勒,艺术描画,三笔两笔,描出风韵神采,精神风貌特质,为不细述,只抓特征的见形即见人的速写勾勒。其入笔视点远,境界高,气度大,有开天辟地,横空出世,天外来音之空谷绝响。其端然大气的描述里,再现了古韵的静雅美,流水的奔涌澎湃势,有空灵的弹性和凝含美。我读她这三篇人物文章,就感觉了她的以少胜多凝重,以虚胜实清空,以静致动沉稳,以简驭繁隽永的高品格调。而表现出的意蕴,深藏在字句里,显得灵性饱满而又和谐。
        
  落梅的写意含蓄特征我同样概括有三点:一是大背景的支撑,即按她一贯奉行的“即使小事,也要写出大的风景”;二是多元文化思想融合,含有道法自然,遁世超度,用世进取;三是淡雅清空闲的情致,即其情怀表现隐秘,完全融在闲云清流的轻描淡写之中。这些如果用一句话说,即博大的宗教,参悟的哲理,诗性的文字,磅礴的气势,庄雅的笔法,写出了千帆过尽的淡然如水,而又诲人不倦,品之足味的山水风情,或人生自然的走笔画卷。
        
  三、架构匀称得体
        
  关于散文结构问题,业界没有定论。落梅在自己的一些画评文章里说,光靠一些精彩句子段落不行,得匀称,将笔墨调匀。我开始读不懂,不甚理解,不是“文似看山不喜平”吗,后来我明白了,她讲的是气韵,要一鼓作气,以气韵贯之。
        
  不匀称的毛病在我们许多作者身上屡屡出现。我们常常为此感到力不从心,写来笔涩,回读乏味,甚至越改越坏,过分雕琢成了次品废品,究其原因,就在一个气韵问题,匀称得体问题。
        
  我曾读过一个怪谈,却形象地比喻了文章的体势问题。说写文心中要有一美女,写文也就是享受该美女。你看她的轮廓,该亮的亮,该凸的凸,该收的收,该凹的凹,该翘的翘,该长的长,该平的的平……,如此一来,美女成,文章也成。
        
  此话有没道理?可否借用在写文上?回答是肯定的。原来造物主给了人体美,给人带来了视觉美,让我们得以借其和谐。写文如画人,如建高楼,没架构的整体性,也难支撑,享用和视觉就成问题。
        
  落梅的文体架构是简明而端稳的。笔墨是匀称的,浓淡相宜,如女子的袅娜有致,凸凹分明,通体匀称协调。她的文篇开门闪亮,如光射进人眼,使人一亮一惊,文尾收束有力,戛然而止,却意蕴悠远,给人留下幽思悬念。中间部分饱满。她所使用的段落不多,全以字意韵味,流遍文篇,呈现气魄境界,历史人文。为其豆蔻年华,竟有如此惊鸿之笔,我们赏叹不已,也由衷感叹,才华加淡定,境界加气度,是成就一个人的根本。这点,在落梅身上得到鲜明的验证了。
        
  手捧这卷新著,感其端雅外封,精彩内穰。我不仅为其精美包装欣喜,也为精彩诗画内页痴迷。正当此时,CCTV3电视诗歌散文“中国印象”栏目热播她的散文《成都锦里》。2010年4月3日(周六)上午9时,我在CCTV3电视目睹了这一精彩盛况。我是欣喜而激动的。真没想到,我们群落里的落梅,她安静如禅,却以她的优美文字,锦绣华章,早已登上了CCTV3,而且如入家门,先后已播近30篇。而她对此极其泰然索然,从未对外宣称,丝毫也不张扬。我那篇拙评后,从迎春点评里才知晓,今日赶上这个周六上午连播,简直就是意外之喜。文画人乐的播出效果极好。她把成都锦里写得如此诗意盎然,古韵悠然,让人如享天籁,迷途忘返。
        
  新著封腰让人惊奇,内写华夏风流更是让人拍案。正鉴于此,她这本书才为编辑所特约,为读者所恳求。该书符合她的雅淡品质,文中古装插图清秀,留白显得天高地阔,编排简当,内含自然花草、大地湖泊、古风集镇、宗庙山寺、历史楼台、人间节气、留痕岁月、烽烟人物、逝水年华九辑,辑辑迥然,章章异彩。不论从内容,还是视角,抑或气度,无不体现了高旷之境,超凡之气,脱俗之雅。
        
  此书何时读最适宜?窃以为夜深人静最佳。最好独自一人,倚窗靠床,品一口茶,读几行字,荼香书香,浑然一体。对于一个醉心文字的散闲者,不是惬意又是什么?我备了一个专记本,后索性丢开了,就在书的空处,录下我的感悟批注。我觉得这样最为享受,也是幸福至乐。我总在想,像我这样的人,除了痴享这些之外,还有什么?还有谁能超越?滤去浮华外表,披开美艳入里,直抵书魂方为目的。从网上不少的反映看,认为这部静闲端秀的淡雅之作,它喂养了我们的心,滋润了我们的魂,导向了我们的路,增补了我们的缺……我们还有什么可说,惟有紧握书卷,与之同醉同享。

         
  赏析这部新书,我很惶恐。鉴于以前好歹写过,读也读了,就添了胆。但又深感世间万物在变,况才女风华正茂,生活未必静水。恐难把握她的微妙心态,如太湖的微波荡漾,如晴空的流云飞渡。但既献丑,伯仲似与我无关了。
        
  落梅女子,执著文字,淡泊世尘,年少文凝。在执着的文字追求里,她淡而写大度,宁静以致远,胸中藏匿无尽潜能,只要外境一遇,和风拂煦,粲然花开一片。在此我真诚祝愿她,其神性的天马文字,灿烂的锦绣华章,会飘逸得更高远,愿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史立传,为世立言。

        
  写于2010年3月中旬 新居书房
  定于2010年4月初  老城老宅


[ 本帖最后由 落梅 于 2010-5-23 23:34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4-8 08:46 | 只看该作者
先留个脚印,星均早上好。我可能稍晚一点来读。
3#
发表于 2010-4-8 10:25 | 只看该作者
新作品先提上,以免遗漏。
4#
发表于 2010-4-8 10:32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5#
发表于 2010-4-8 10:34 | 只看该作者
祝贺并认真学习.问好二位
6#
发表于 2010-4-8 10:38 | 只看该作者
读落梅的字,远远没有其他会员朋友多,一来是时间,二来刚刚接触散文版。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几部写北京印象的系列,与此刻的成都印象系列。对落梅几章字的感悟,也大都印迹在评语中,总之,落梅的文笔清秀,大气,深婉无限,带着极强的画面感,诗意的叙述和空灵的构思,构建出一篇一篇精彩的文章。我很欣赏。现摘入几段评语,以示感触:巷陌人生—— 通篇展开两幅较大的画面寄喻细腻入微的叙述,在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约束时,这篇叙述就呈展出一片泊然、宽扩、立体和超拔的印象。既能在行走中直臆镜面般光滑的深抒浅凝,又能根据行走的构思重度构建由场境带予生命和生存的层层挖掘,从而多褶叠映思想,昭示人生。成都是什么样子的,我一直没有见到过,但在这样的叙述中,我的眼前宛如展开长卷画布,一里一里,无限拉长,那“剪”出来的一片时光中,就悠然凸现出闲逸、错落在时光和历史中的大大小小、宽宽窄窄的巷子,带着旧墨的痕迹,与陈纯的声音,丝竹乡里,好一派市井小调,声声温足了情愫,婉简、灵动,深长,俱如内心的丝丝感触纵生并茂。第二幅的井巷子,是与第一幅较为鲜明的对比,宛如时间的断层,新与旧气息的巷子隔开了一道时代的屏障,读来更有一番跃动的旋律,格外清晰和生机。这一路的行走,更是心灵的行走,带着时光的痕迹,印迹着历史和时代,墨的香,和长的歌。成都印象的这个系列,均是大气的手笔,并且,把时光、情感、思考和思想充分揉碎了,再捏和成形,生命感与立体感生机和富足,最为高光的看点是文章中贯穿下来的墨色古香,丝丝缕缕,遍布开来,至入肌骨,温热清纯。锦里光阴,融足了历史的印迹,川剧声腔里,道尽三国。琴台古韵,流转于千年之叹,抚生命之琴,诉岁月之悠。文殊寻真,民俗里的无尽风情,展不完,述不尽,绵长,婉咏。廊桥旧梦,杜甫、李商隐的诗痕尤在,终一天廊桥老去旧梦归来。全篇凝聚着时光所有的痕迹,所有值得咏叹的场景,且笔触俯瞰,意境悠然,思想流苏,婉于长空。这个系列,画面感更足了。
7#
发表于 2010-4-8 10:39 | 只看该作者
请把文章的标题加上。
8#
发表于 2010-4-8 10:39 | 只看该作者
此刻,复读星均的观点,更加入微和细腻地走向落梅的内心世界,以及行文方式和笔触感觉。“落梅的写意含蓄特征我同样概括有三点:一是大背景的支撑,即按她一贯奉行的“即使小事,也要写出大的风景”;二是多元文化思想融合,含有道法自然,遁世超度,用世进取;三是淡雅清空闲的情致,即其情怀表现隐秘,完全融在闲云清流的轻描淡写之中。”这一段落,更加入骨。实在不错!
9#
发表于 2010-4-8 10: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4-8 10:38 发表
读落梅的字,远远没有其他会员朋友多,一来是时间,二来刚刚接触散文版。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几部写北京印象的系列,与此刻的成都印象系列。对落梅几章字的感悟,也大都印迹在评语中,总之,落梅的文笔清秀,大气,深婉 ...
学习暖和星钧朋友的评论文字,都很精彩!收藏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0: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4-8 10:39 发表
请把文章的标题加上。


  刚才没加标题时,还要在内部编辑调整格式,这下好了,加上了,完成了。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0-4-8 10:49 编辑 ]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1: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4-8 08:46 发表
先留个脚印,星均早上好。我可能稍晚一点来读。


  谢谢!
12#
发表于 2010-4-8 12:15 | 只看该作者
落梅的文字的确是灵性十足,个性张扬.有清水出芙蓉之感.学习好评.
13#
发表于 2010-4-8 12:18 | 只看该作者
先问好星钧和落梅,再慢慢欣赏和学习。
14#
发表于 2010-4-8 14:20 | 只看该作者
落梅版主的新著《恍若梦中一相逢》,我打收到拆开的第一眼,就被考究的装帧,新颖的版图设计而吸引,再展开书页,随便阅读哪篇文章都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都被那清亮而温情的文字再次感染着。我收到的文集很多,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深深阅读着,可是,对于她的这本文集,我不由得是在仔细阅读着。尽管像星钧所说:“此书何时读最适宜?窃以为夜深人静最佳。最好独自一人,倚窗靠床,品一口茶,读几行字,荼香书香,浑然一体”。此言极准。上高中的女儿很少有时间读课外的书籍,但她真的就被这本书迷恋了,现在她就和我抢着读这本书。晚上十点前是她在阅读,之后就是我在临睡前阅读。星钧用“神性文字 锦绣华章”来评价她的文集,非常确当。炼字、写意、架构,可谓共贯同条、深中肯綮。这是一位阅读着不得不抒发着的真情实感,这又是一种虔诚的写意。融和着对文字的练达与个性的豁达,既有抒怀,也有释怀。抒怀的是对文字的深入后的忠实之感;释怀的是对《恍若梦中一相逢》以及作者文章所显现出的高旷之境,超凡之气,脱俗之雅的慨叹。此评写的都沉稳而笃实。我却在感怀于作者在用文字的凝练与评析取代了诸多文章的交待与陈述,让简洁却缜密的笔触带动书写对象文意的发展,使文章在收放自如、径情直行的语境韵律中闪烁出应有的魅力!精华支持!

[ 本帖最后由 杜永生 于 2010-4-8 14:22 编辑 ]
15#
发表于 2010-4-8 15:0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真是受益匪浅。既进一步感悟了落梅版主的文字,又了解了她本人。敬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16 06:48 , Processed in 0.07193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