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698|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铁 血 丹 心 耀 千 秋——读文天祥《过零丁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8-23 2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放飞梦想 于 2018-8-23 21:05 编辑

            
              铁 血 丹 心 耀 千 秋
                       ——读文天祥《过零丁洋》
      
      《毛诗序》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是“诗言志,歌咏言”的生动阐释和体现。文天祥在倾其一生为南宋江山社稷不懈奋斗的征途中,每每不忘用诗歌来抒发胸中犹如波涛一般奔涌的情怀,或歌颂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或抒写誓死相搏、奋勇杀敌的战斗场面,或慨叹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或表达对阵亡将士、身边战友的痛惜哀悼之情,或寄托情系苍生、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文天祥对诗歌艺术孜孜不倦的探寻与求索,使他火热滚烫的心中永远高高飘扬着一面理想的旗帜、信念的旗帜、意志的旗帜。

      正是这面高扬的旗帜引领文天祥为了保卫南宋江山、救国救民,九死不悔,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慷慨赴死。

         他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之际,举起抗元大旗,组织义军奋力拼杀,用智慧和胆识同元军斡旋,斗智斗勇,收复失地;他对南宋朝廷赤胆忠心,竭尽全力,力挽狂澜,但是却得不到朝廷当权者的信任与支持,遭受打击与排斥,三起三落,面对个人沉浮与荣辱,他处变不惊,无怨无悔,生命不息,奔波不停,奋斗不止。

         他眼看着身边一个个忠义之士惨死在元军的毒刀之下,就连南宋的小皇帝也不能幸免,此情此景,心如刀割;他历经艰险,几次身陷囹吾,曾经对光复南宋悲观失望,企图以服毒、绝食来殉节,可惜天不绝他,他又顽强地活下来,经受一次又一次威逼利诱与生死考验。

        他身为七尺男儿,胸中充溢着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满含着对妻儿及兄弟的浓厚亲情,对同僚、将士及下属的真诚友情,当国破家亡的危难之际,他却无力回天,屡战屡败;当家眷妻儿被元军抓走,生死未卜之际,他却自身难保,无法摆脱困境,更谈不上去救亲人于水火之中,只能暗自垂泪,饮恨吞声。

         他钢骨铮铮,披肝沥胆,当元军以高官厚禄为诱饵难以突破他的意志防线,敌人在无计可施、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又把他囚禁在阴暗潮湿、臭气熏天的地牢,以此来拖垮他的意志,消磨他的斗志,逼迫他屈膝变节。

         可惜敌人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对于一个胸怀远大志向,笃定理想信念的钢铁战士来说,肉体的折磨,恶劣的处境根本算不了什么!适得其反,恶臭的土牢使他意志更加坚定,精神更加顽强,他以笔为投枪,以诗为武器,写下一首首光辉诗篇,整理出一部部诗文著作,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每当阅读记述文天祥生平事迹的传记文字,品读文天祥一篇篇诗文作品,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到,正当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元军、光复南宋的伟大事业当中,他踌躇满志,豪情满怀,对未来充满必胜信念,期待能够打败强大的蒙古铁骑,取得最后胜利。而当他看到敌我力量悬殊,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历经一场场殊死搏斗,体味一次次惨遭失败的滋味,他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一旦无法挽回败局,为了信念与气节,他将舍生取义,永远忠于国家和民族,永远不会屈膝变节!

        正是由于文天祥对南宋朝廷及自身不可逆转的结局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故而当文天祥被元将张弘范扣押在船上,一同前往崖山的时候,船正好经过零丁洋。船越来越靠近崖山,文天祥浮想联翩,想到此去崖山,事关南宋朝廷的成败存亡,他既为南宋朝廷的前途担忧,又看到零丁洋这样一个地名,便联想起赣江中的惶恐滩,一时间家仇国恨,坎坷遭遇一起涌上心头,欣然提笔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过零丁洋》。

        当时南宋在崖山的守将张世杰凭借三面环江、一面临海的有力地势,同时又进行了精心备战。崖山北面水浅,元军舟师不能前进,张弘范只得由南向北从海上发动进攻。但张世杰的船舰连成一片,元军找不到突破口。张弘范采取火攻,张世杰吸取焦山大战的教训,早已想好了破解火攻的办法,宋船周身涂满了泥巴,张弘范奈何不得。强攻不成,张弘范决定诱降。

         当时元军中有一个人是张世杰的外甥,元军打发他去劝说张世杰投降。张世杰不为所动,此人三次去,都被张世杰痛骂返回。张世杰说:“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其坚贞不屈的意志可见一斑。后来,张弘范又要一名李姓副帅去劝说文天祥,让文天祥写信给张世杰。文天祥冷笑道:“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乎?”于是就把前不久写好的《过零丁洋》交给李姓副帅,“请把这个交给张元帅吧!” 张弘范读到《过零丁洋》时,连声感叹:“好人!好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历经多年含辛茹苦,发奋努力,有幸遇到开明皇帝慧眼识才,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自从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起兵勤王以来,战事频繁,东奔西走,已经整整四个年头了。诗歌开篇用精简凝练的语言回顾了从参加礼部考试到被理宗皇帝亲擢为第一名,从招兵买马,讨伐元军入侵到被敌人扣押的过程。多年来戎马倥偬,自顾无暇,如今身陷囹吾,思量一番,百感交集,痛心疾首。

         文天祥通过“起一经”三字,特别强调了使他走上仕途的历次科举考试,尤其是“经”,字面上泛指儒家经典,其实另含深意,这便是让文天祥最难忘怀的一幕,他被宋理宗赵昀皇帝亲点为状元,而皇帝之所以亲擢他为状元,就是因为他在考场上那篇忠愤耿直、秉笔直书的《御试策一道》,洋洋万言的策对论文,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通过深刻变革治理朝政的观点和建议。文天祥能够脱颖而出,不仅体现了当朝皇帝的唯才是举,而且更是对文天祥胆识和才华的肯定与激励,在文天祥的人生道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几年来国破家亡的世事变迁和坎坷遭遇触动了文天祥作为诗人最为敏感的神经,想当初,他胸怀大志,意气风发,试想用自己青年时代所学知识,辅佐朝廷施行仁政,兴利除弊,逐渐使南宋朝廷走上兴盛富强之路。谁曾想,天不遂人愿,短短几年,蒙元铁骑势如破竹,铁蹄将他和许多南宋仁人志士的愿望踩踏得支离破碎,如今大好河山已经破败不堪,犹如柳絮被狂风吹刮,而他自身更像无根的飘萍,任凭恶雨无情敲打,面对敌人的魔爪和淫威,前途未卜,生死难料。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被押在敌船上经过零丁洋,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赣江中的惶恐滩,两处地名虽然不在同一个地方,但是“零丁洋”与“惶恐滩”犹如一对难兄难弟,富有戏谑意味的地名很容易让诗人联想到历经的国仇家恨,联想到屡战屡败的悲惨场面,联想到不堪回首的悲伤过往。

         想起惶恐滩头,文天祥不仅要仓促应对元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袭击,还要面对朝廷里存心不良者的陷害与排挤,更要为南宋行朝的安危而担忧,特别是南宋行朝被迫转移到广东新会的崖山,小皇帝赵昰病死,8岁小皇帝赵昺即位,杨太后继续垂帘听政,张世杰实际上掌握着行朝军政大权。皇帝一死,军心民心动摇,许多人纷纷出逃寻找生路。文天祥担心人心涣散、势单力薄的行朝被元军所攻破,为此,他常常殚精竭虑、寝食难安。如今,文天祥随敌船来到崖山,他又为战术保守、心存侥幸的张世杰而担忧,一旦失败,南宋行朝将何去何从?

       途径零丁洋,文天祥很自然地联想到自身当下的处境,身为南宋丞相,他虽然曾经有过得到皇帝器重与褒奖的荣耀时刻,但是更多的是遭到奸臣的诬陷与排斥,他不会忘记遭到排挤与打击时的孤立无援,更不会忘记曾经迫切地请求入朝觐见皇帝,直谏忠言,袒露心迹,可是以张世杰为首的一些官员,出于一己私利,嫉贤妒能,就是不允许文天祥觐见皇帝。那时文天祥内心感到多么孤独与无奈啊!如今被困敌船,他就像一只离群的羔羊,更加深刻地领会了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凄苦滋味。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即便是死,也要让自己决不屈膝投降的高贵气节永远流传后世,让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史册!文天祥自从扛起抗元大旗的那天起,就把个人生死安危置之度外了,就抱定了“誓不与贼俱生”的信念和决心。

         文天祥被捕后,当即服脑子(冰片)二两自杀,未死。后来,他被拘禁在船上,亲眼目击了崖山之战的悲壮场面,痛彻肺腑。他怀着“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的义愤,几度谋死而未成。押送北上途中,他又曾绝食八日,以期死在庐陵,尽首丘之义,天命又不绝他。面对敌人处心积虑,三番五次,一波高过一波的劝降攻势,文天祥坚贞不屈,迎头痛击,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响亮回答,让一个个劝降者失望而归。

         “忠肝义胆不可状,要与人间留好样!”文天祥不仅大义凌然地向敌人宣示了宁死不屈的坚定立场,而且也告诉那些抗元的志士们,大可不必担心,他决不辜负仁人志士的期望,更不会让天下人耻笑!就在文天祥被捕之后,反元志士们则希望文天祥一死以全大节,太学生王炎午写了著名的《生祭文丞相文》,敦促其速死,“轻一死于鸿毛,亏一篑于泰山”,那时将“铸错已无铁。噬脐宁有口乎?”文天祥的乡人王幼孙也几度作诗文生祭追饯。其实,文天祥慷慨赴死的行动告诉我们,敌人侥幸劝降的如意算盘必定落空,抗元志士们的担心疑虑也是多余的。

          回顾文天祥所走过的奋力拼杀、艰险传奇之路,他临危受命,气折强虏,万死南归,勇赴国难,屡战屡败,丹心昭日月,精神动天地,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和民族谱写了一曲催人泪下的正气歌。


                     

2#
 楼主| 发表于 2018-8-24 10:13 | 只看该作者
胸怀大志,情系苍生,满怀深情地抒发了为国家和民族利益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壮志,既是对敌人的响亮1宣示,又向抗元志士明志告白,文天祥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更不会屈膝变节,卖身求荣!!
3#
 楼主| 发表于 2018-8-24 10:13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在倾其一生为南宋江山社稷不懈奋斗的征途中,每每不忘用诗歌来抒发胸中犹如波涛一般奔涌的情怀,或歌颂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或抒写誓死相搏、奋勇杀敌的战斗场面,或慨叹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或表达对阵亡将士、身边战友的痛惜哀悼之情,或寄托情系苍生、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文天祥对诗歌艺术孜孜不倦的探寻与求索,使他火热滚烫的心中永远高高飘扬着一面理想的旗帜、信念的旗帜、意志的旗帜。
4#
 楼主| 发表于 2018-8-24 21:19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眼看着身边一个个忠义之士惨死在元军的毒刀之下,就连南宋的小皇帝也不能幸免,此情此景,心如刀割;他历经艰险,几次身陷囹吾,曾经对光复南宋悲观失望,企图以服毒、绝食来殉节,可惜天不绝他,他又顽强地活下来,经受一次又一次威逼利诱与生死考验。
5#
 楼主| 发表于 2018-8-25 22:34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身为七尺男儿,胸中充溢着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满含着对妻儿及兄弟的浓厚亲情,对同僚、将士及下属的真诚友情,当国破家亡的危难之际,他却无力回天,屡战屡败;当家眷妻儿被元军抓走,生死未卜之际,他却自身难保,无法摆脱困境,更谈不上去救亲人于水火之中,只能暗自垂泪,饮恨吞声。
6#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21:23 | 只看该作者
每当阅读记述文天祥生平事迹的传记文字,品读文天祥一篇篇诗文作品,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到,正当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元军、光复南宋的伟大事业当中,他踌躇满志,豪情满怀,对未来充满必胜信念,期待能够打败强大的蒙古铁骑,取得最后胜利。而当他看到敌我力量悬殊,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历经一场场殊死搏斗,体味一次次惨遭失败的滋味,他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一旦无法挽回败局,为了信念与气节,他将舍生取义,永远忠于国家和民族,永远不会屈膝变节!
7#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21:24 | 只看该作者
正是由于文天祥对南宋朝廷及自身不可逆转的结局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故而当文天祥被元将张弘范扣押在船上,一同前往崖山的时候,船正好经过零丁洋。船越来越靠近崖山,文天祥浮想联翩,想到此去崖山,事关南宋朝廷的成败存亡,他既为南宋朝廷的前途担忧,又看到零丁洋这样一个地名,便联想起赣江中的惶恐滩,一时间家仇国恨,坎坷遭遇一起涌上心头,欣然提笔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过零丁洋》。
8#
 楼主| 发表于 2018-8-27 08:57 | 只看该作者
正是由于文天祥对南宋朝廷及自身不可逆转的结局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故而当文天祥被元将张弘范扣押在船上,一同前往崖山的时候,船正好经过零丁洋。船越来越靠近崖山,文天祥浮想联翩,想到此去崖山,事关南宋朝廷的成败存亡,他既为南宋朝廷的前途担忧,又看到零丁洋这样一个地名,便联想起赣江中的惶恐滩,一时间家仇国恨,坎坷遭遇一起涌上心头,欣然提笔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过零丁洋》。
9#
 楼主| 发表于 2018-8-27 08:58 | 只看该作者
当时南宋在崖山的守将张世杰凭借三面环江、一面临海的有力地势,同时又进行了精心备战。崖山北面水浅,元军舟师不能前进,张弘范只得由南向北从海上发动进攻。但张世杰的船舰连成一片,元军找不到突破口。张弘范采取火攻,张世杰吸取焦山大战的教训,早已想好了破解火攻的办法,宋船周身涂满了泥巴,张弘范奈何不得。强攻不成,张弘范决定诱降。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8-27 08:59 | 只看该作者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历经多年含辛茹苦,发奋努力,有幸遇到开明皇帝慧眼识才,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自从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起兵勤王以来,战事频繁,东奔西走,已经整整四个年头了。诗歌开篇用精简凝练的语言回顾了从参加礼部考试到被理宗皇帝亲擢为第一名,从招兵买马,讨伐元军入侵到被敌人扣押的过程。多年来戎马倥偬,自顾无暇,如今身陷囹吾,思量一番,百感交集,痛心疾首。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8-28 09:33 | 只看该作者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历经多年含辛茹苦,发奋努力,有幸遇到开明皇帝慧眼识才,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自从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起兵勤王以来,战事频繁,东奔西走,已经整整四个年头了。诗歌开篇用精简凝练的语言回顾了从参加礼部考试到被理宗皇帝亲擢为第一名,从招兵买马,讨伐元军入侵到被敌人扣押的过程。多年来戎马倥偬,自顾无暇,如今身陷囹吾,思量一番,百感交集,痛心疾首。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8-28 09:34 | 只看该作者
文天祥通过“起一经”三字,特别强调了使他走上仕途的历次科举考试,尤其是“经”,字面上泛指儒家经典,其实另含深意,这便是让文天祥最难忘怀的一幕,他被宋理宗赵昀皇帝亲点为状元,而皇帝之所以亲擢他为状元,就是因为他在考场上那篇忠愤耿直、秉笔直书的《御试策一道》,洋洋万言的策对论文,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通过深刻变革治理朝政的观点和建议。文天祥能够脱颖而出,不仅体现了当朝皇帝的唯才是举,而且更是对文天祥胆识和才华的肯定与激励,在文天祥的人生道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8-28 09:34 | 只看该作者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几年来国破家亡的世事变迁和坎坷遭遇触动了文天祥作为诗人最为敏感的神经,想当初,他胸怀大志,意气风发,试想用自己青年时代所学知识,辅佐朝廷施行仁政,兴利除弊,逐渐使南宋朝廷走上兴盛富强之路。谁曾想,天不遂人愿,短短几年,蒙元铁骑势如破竹,铁蹄将他和许多南宋仁人志士的愿望踩踏得支离破碎,如今大好河山已经破败不堪,犹如柳絮被狂风吹刮,而他自身更像无根的飘萍,任凭恶雨无情敲打,面对敌人的魔爪和淫威,前途未卜,生死难料。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8-29 22:33 | 只看该作者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被押在敌船上经过零丁洋,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赣江中的惶恐滩,两处地名虽然不在同一个地方,但是“零丁洋”与“惶恐滩”犹如一对难兄难弟,富有戏谑意味的地名很容易让诗人联想到历经的国仇家恨,联想到屡战屡败的悲惨场面,联想到不堪回首的悲伤过往。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8-29 22:33 | 只看该作者
想起惶恐滩头,文天祥不仅要仓促应对元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袭击,还要面对朝廷里存心不良者的陷害与排挤,更要为南宋行朝的安危而担忧,特别是南宋行朝被迫转移到广东新会的崖山,小皇帝赵昰病死,8岁小皇帝赵昺即位,杨太后继续垂帘听政,张世杰实际上掌握着行朝军政大权。皇帝一死,军心民心动摇,许多人纷纷出逃寻找生路。文天祥担心人心涣散、势单力薄的行朝被元军所攻破,为此,他常常殚精竭虑、寝食难安。如今,文天祥随敌船来到崖山,他又为战术保守、心存侥幸的张世杰而担忧,一旦失败,南宋行朝将何去何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9:07 , Processed in 0.05484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