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文字闪耀生活 于 2019-2-22 15:13 编辑
长空弹鸣犹在耳
——旧炮台上浩气存
四月的厦门林木葱郁,花团锦簇,大巴行驶在环岛路上,一眼看见了“胡里山炮台”,心中一震,遐思万里。
行程表上并没有这个景点,一种遗憾涌来。从记事起,每逢春节,广播里就会听到对金门岛的射击暂时停止。炮击金门持续了21年后终于在中美建交,美国撤出巡台部队,终止同蒋介石的《共同防御计划》之后停止了炮战。我第一感觉就是此地必是当年我军杨威之地。没机会前去浏览,此生一大遗憾也!
做梦也没想到,第二天的航班因为军演停飞,我们要在厦门滞留一日,真是天赐良机。兴冲冲地与同伴前往,来到景点先看了景区介绍。又是一个意象不到:竟然与我的想象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胡里山炮台始建于清光绪20年,历史上被称为:八闽门户,天南锁钥。是中国洋务运动的产物,也是研究我国海军防务军事史的珍贵史迹。
进了景区,拾阶而上,沿着护城壕行走。这个三面环海的地势,又是厦门东南海岬的突出部位,可以一饱眼福,城市风光一目了然。眼前的一片树林,不少的游人在此歇息,突然惊喜的发现:这哪里是树林?而真正是独木成林啊!传说中的风景真的好让人激动,树下留影的人们络绎不绝。这是一颗古榕树据说已有三百年的历史了,它枝叶繁茂,树根像瀑布一样,倾泻在墙体上。形成一个大大的扇面。胡里山炮台共有七棵古树名木,都自然地形成了一个能撑起阴凉的大伞。有的枝条上还盘附着三角梅,大有沾花惹草的意象,简直是逆了天。
炮台的建造是靠人工背扛铲垫辛苦完成的,站在雕塑前,一种敬仰升腾,伟大的平民百姓的付出,为我们留下了多么宝贵的精神和物质的统一。
炮台使用花岗岩,以乌樟树汁和石炭与糯米拌泥沙夯筑而成,非常的坚固。建筑既有我国明清时期的神韵又糅合了欧洲半地堡式元素,形成了科学的防御体系。至今城门、城墙、城楼、清兵营房和炮台都保留完整。
不得不说,在建造中因为银两的短缺,计划曾险些胎死腹中。鸦片战争期间,原有的以石壁炮台为代表的厦港要塞被英军摧毁,朝廷内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建立海军,购买洋枪洋炮,以富国强兵。最终历尽千险万难,经历了22年才完成。
期间有地方士绅商贾集捐,有闽浙总督卞宝第先斩后奏将朝廷逼上梁山。为以后的工作开了好头,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后有继任谭钟麟使用各种手段与朝廷周旋,终于在1896年底竣工。
东炮台上最著名的一门购置于德国的巨炮“克虏伯大炮”保存良好,射程可达16000米之多,在抗日战争时,曾经击沉一艘日军舰艇。购买时花费了白银十万辆,是当今“最古老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获大世界吉尼斯最佳项目奖。可惜的是另一门在西炮台上的大炮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拆毁。
胡里山炮台在每天上午十点钟有近二十分钟的演出,再现一百多年前的福建水师提督带领士兵操练的场景。清兵装束,军旗舞动,整齐的队列把威武宣扬,观看者心情激动,凝神穿越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了。
观赏碑刻《光绪朝朱批奏折》,会使人想起那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回想起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告台湾同胞书》,也是在此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厦门对敌有线广播站直播,心情是多么自豪!
胡里山炮台让我久久的思索,这里是我们的闽海国门,历史的辉煌,先辈的牺牲,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和平幸福,让我们不忘历史,好好的珍惜现在吧。
|
评分
-
8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