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225|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五月】苏轼《浣溪沙》与原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5-1 0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次读到苏轼的这阙词,觉得很奇怪。虽然古人中不乏借用别人的句子,整篇相似的实在不多。借用别人句子,最出名的应该是晏小山的词,这阙《临江仙》中最精彩的两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就是来自唐五代诗人翁宏的五言律诗《春残》。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奇妙,翁宏的诗没有出名,被晏小山借用的这两句出现在《临江仙》里却出了名。也许,并不一定就是翁宏的诗不如晏小山的词好,只是际遇不同而已。翁宏的诗并不差,不管是第一联“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的无限感喟,还是第三联“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的落寞襟怀,尾联“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的萧索,都不能算弱于晏小山的词。

       苏轼的这阙《浣溪沙》词,基本上涵盖了张志和《渔父词》的全貌,非要说这两个作品的强弱,我反而会偏向张志和的原作。唐代诗人的作品,简洁凝练,张志和的这阙小词,更是其中的佳品。到了苏轼的这阙词,或许遣词造句上,苏子瞻有一手,刻意拉长了原作,未见的有什么特别的巧妙之处。原作“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基本上没有什么废话,几只白鹭,几树桃花,水流中的鳜鱼,一个“肥”字足够了。“箬笠”是青色的,“蓑衣”是绿色的,色彩鲜明,古朴厚重。最后一句的洒脱更是为人所称道,斜风细雨,不过是“沾衣欲湿”而已,不需要急匆匆地就荡舟归去。

       再看看苏轼的这阙《浣溪沙》“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山边”与“山前”的区别,山前是正对着水面,小舟就在水天之中。山边,靠的太近了,缺少了一种空间感。第二句还是有味道的,自己的句子就是不同。第三句取之原作,一字没动。两个三字句被添字成了七字句,“自庇一身”,“相随到处”终觉得没有了原作的自然和洒脱,原作只是落于实处的记录,苏子瞻添了几个字,反而失去了自然和率性。原作的渔夫或许就是一位落拓江湖的异人,一位藏身于深山大泽中的世外高人。这一份洒脱于不羁,用一个“飞”字,扩大了空间,用一个“肥”字增添了想象。“白鹭”、“青箬笠”、“绿蓑衣”,三个颜色鲜明的事物,让整个画面古朴而又生气。

       想来苏子瞻是豁达之人,这阙词绝对不会是他可以拿出来夸耀的作品。苏子瞻次韵过别人的词,最出名的是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说“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这样的评价是中肯的,苏子瞻的这阙词确实略胜于原作。不管是次韵还是《浣溪沙》这样差不多是照搬硬套的作品,只能算是一时的游戏之作,不能算是作者真实的水平。别人的作品再好终究是别人的,喜欢其中的某一些句子,借用一下未尝不可,只要不是刻意的剽窃,想的只是据为己有,就无伤大雅。还是喜欢苏子瞻的词,佩服他的深厚文学底蕴。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33#
发表于 2019-5-7 20:19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欣赏老师佳作。因为您对张志和与苏轼诗词的精准精美点评和一楠老师对我的指教,我才得以写出《桃花笑》
致敬
32#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17:54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19-5-5 23:48
谢谢大唐!!!
苏轼自黄州以后便称东坡了,他的人缘极好,离开时送行的当地人氏几乎遍及黄州各界,除了 ...

欣赏您的学识渊博,这一类知识的准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佩服!!!
31#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17:53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19-5-5 09:39
探析的很好,客观,有见地。而事实情况大抵也是如此。因为苏轼曾把黄州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准备长此以往的 ...

感谢您的关注,问好!
30#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17:53 | 只看该作者
梦回大唐 发表于 2019-5-4 23:05
欣赏学习老师对张致和与苏轼两诗词的精准精美赏析

感谢您的关注,问好!
29#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17:52 | 只看该作者
只留阳光 发表于 2019-5-4 05:48
欣赏了对两首词的比较赏析,很有道理。关于苏轼这首词的改编,有多种说法,我更倾向于趣编这种。单就意境和 ...

感谢您的关注,问好!
28#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17:52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19-5-3 12:21
原来苏轼也遇到过“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境遇

相互对照解析,好!

感谢您的关注,问好!
27#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17:51 | 只看该作者
周伯通 发表于 2019-5-2 15:55
专业的解读,学习了。。

感谢朋友的关注,问好!
26#
发表于 2019-5-6 21:10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欣赏老师对张志和与苏东坡诗词的精准精美赏析作品
致敬
25#
发表于 2019-5-6 21:03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19-5-5 23:48
谢谢大唐!!!
苏轼自黄州以后便称东坡了,他的人缘极好,离开时送行的当地人氏几乎遍及黄州各界,除了 ...

一楠老师,您说:最好写在黄州别离时段与江中观渔父生活之场景
我就按您说的写了
24#
发表于 2019-5-5 23:48 | 只看该作者
梦回大唐 发表于 2019-5-5 23:04
哇!一楠老师才学渊博如海洋啊。难怪被我的文学老师尊称为大腕
包含了和尚、道人、文人、官人,组成了一 ...

谢谢大唐!!!
苏轼自黄州以后便称东坡了,他的人缘极好,离开时送行的当地人氏几乎遍及黄州各界,除了近邻好友甚至还有不少八不沾边的陌生人、农夫、乡绅,其中有十九人一直随船送到慈湖。有三个朋友一直陪同到九江。
这三人一个和尚,一个俗世文人,一个道士。
和尚是道潜和尚参寥子;俗人是一老朋友陈糙。道士便是自称一百三十岁的乔今。
九江名胜就是庐山。
苏轼游庐山之后把家人留在了九江,然后去了筠州会见久未谋面的弟弟子由,然后返回九江携家人去江宁,这时已经是七月份了。苏轼去江宁的目的主要是去看望已经罢官隐居江宁府半山园的王安石。
我曾想于四月征文中写《苏轼与王安石的第二次握手》,只是一时慵懒就错过了。
不过苏轼去江宁之后有一件非常沉痛的事情,就是他与王朝云所生之子遁(十个月)不幸在此夭折,苏轼对此很是伤感。然后才调整情绪会见了宿敌王安石……
如果纯粹写五月没有意思,因为苏轼在这段时间里基本上都在船上,最好写在黄州别离时段与江中观渔父生活之场景,也可延伸到游庐山……
23#
发表于 2019-5-5 23:04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19-5-5 09:39
探析的很好,客观,有见地。而事实情况大抵也是如此。因为苏轼曾把黄州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准备长此以往的 ...

哇!一楠老师才学渊博如海洋啊。难怪被我的文学老师尊称为大腕
包含了和尚、道人、文人、官人,组成了一个旅行团,目的地是庐山。——只是,不知道他们是船行长江还是别的啥江河。
我想就以船上人物,以苏轼为主,写《五月 苏轼》
22#
发表于 2019-5-5 09:39 | 只看该作者
探析的很好,客观,有见地。而事实情况大抵也是如此。因为苏轼曾把黄州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准备长此以往的住下来,正是这个时候接到了朝廷的调令。离开黄州之前,即元丰七年四月一日特作告别辞《满庭芳》,这首词是情真意切,发自内心的。因为诏令没有规定到汝州上任的日期,所以苏轼准备顺江流浏览一下名胜古迹,而《浣溪沙-渔父》正是苏轼离开黄州到达庐山之前于江中看到渔父生活的场景,为了排解一下苦闷的心情,即景联想,所以词作未必真的下了功夫。当时随船而行的还有苏轼的几位身份各异的好友,包含了和尚、道人、文人、官人,组成了一个旅行团,目的地是庐山。众人于船中一路谈笑,苏轼曾问身边的好友陈糙,汝知《渔父》否?陈糙说当推前朝张志和的“糖化流水鱖鱼肥”。苏轼感叹,此时此景与前人何等的相似,于是依张志和《渔父》随作《浣溪沙》一词。
据说张志和的《渔父》是史上抄袭做多的一首唐诗,本朝就有六首之多,而宋词中有十八首。黄庭坚曾原版抄袭,只是多加了几个字。其实这类“抄袭”在宋词中有一种说法,叫“隐括词”,意思就是利用改编临摹前人的作品,以表达与原作者相同的思想和情感,这样就可以不用杨帆,直接借风而行。所以这类“抄袭”在古代文人间不算抄袭。
后来苏轼游庐山,曾作三首词,其中《题西林壁》最有名,而《浣溪沙-渔父》只是苏轼旅游途中的一时即兴之作,只是后人整理时也把它列入了名作之列。

21#
发表于 2019-5-4 23:0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老师对张致和与苏轼两诗词的精准精美赏析
20#
发表于 2019-5-4 05:4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了对两首词的比较赏析,很有道理。关于苏轼这首词的改编,有多种说法,我更倾向于趣编这种。单就意境和表达技巧而言,的确不如原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20 20:46 , Processed in 0.06159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