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86|回复: 33

[原创] 生活里的别样味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7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日荷风 于 2019-5-7 16:03 编辑



    五一假期,种种忙碌之余,断断续续看起了新版的《封神演义》。观看之中,发现自己竟然对灵异事件不再如以往那般质疑和漠然,对于灵魂鬼怪,也从内心深处开始了一种真实的关注。事件和生活本身不会改变,那么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漠视这鬼神灵魂,且饶有兴致地观看、认认真真地思索起来了呢?

      仔细想来,应该是从认真思索死亡的那一刻起吧。直面死亡,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一节人生必修课。看轻松休闲的《妻子的浪漫旅行》,几对在常人眼里过着神仙眷侣般生活的名人夫妻,也是每每谈起生离死别的话题,便泣不成声。人的思想,每每成熟到一定程度,每每从艰辛的生活苦旅中真切体味到爱与美的魅力,便会随之联想到生命的偶然、短暂,脆弱、易逝。情绪便会划入一种空旷的恐惧。说白了,就是一种对失去温暖生命感知的死亡的恐惧。

      死亡是对生前认知的全盘否定。死亡几乎从所有角度证明了生命的滑稽荒诞。无论生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贫穷或是富有,漂亮或是丑陋,健康或是残疾,善良或是凶恶,真诚或是虚伪,最终,却都会面对唯一的死亡结局。死亡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没有谁会因为生前的荣耀而享受什么特殊待遇。世界的完全消失,感知的完全磨灭,身体一点点腐烂,或者顷刻间化为灰烬,不,不是灰烬,灰烬起码能够用肉眼看到,而很多很多年后,一具死尸就会完全在人的肉眼里消失,留存的,或许只是一些灵异者能够感受到的独特的精神气息。

      人类是世界上最执着、最乐观的动物群体。人类对死亡的思索不可能仅仅停留在这样一个悲观黑暗的阶段。人类必须要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活着,这依然上升到信仰。因此,人必须给死亡一个最积极最诗意的解释。要在死亡这个看似永恒沉寂永恒黑暗的寒冷绝境苦苦探索,然后发现些什么和温暖相关的意境,或者增添一些与感知相关的舒朗色彩,让人生的意义丰富与饱满,让生活永远充满着魅力色彩。否则,一个健康而又深刻的人,怎能继续保持着对生活的满腔热情和一往深情呢?

      肉体绝对会消失的。即便有一天,世界上能够发明出尸体永恒防腐剂,可,那终究只是一个死尸。死尸和消失的意义是等同的。彼此无法感知和交流的一切存在,其实都是不存在。那么,什么才有可能是永恒的?就是承载一切精神意义的灵魂。

      因为对于死亡话题的深度思索,所以关注了很多谈论死亡的文字。杨绛先生的著作《走到人生边缘》的首篇文字就是关于灵异事件的。而且,在这篇文章中,对于鬼魂,作者并没有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只是把自身经历的一些灵异事件抛出来,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思想深刻的杨绛先生,即将走到人生边缘,丰厚的阅历,成熟的思想,我想,在她的心中,不会不对这些事件形成自己的一种看法。可是,她的这些文字中,并不渗透出丝毫自己的心痕,只是平静的记叙和回忆。就像清晨,风平浪静的湖面,开阔,泛着粼粼的水波,有着一种无形扩展开去的意境。无疑,杨绛先生把这个灵魂当成了一个最严肃最神圣的话题,因此,在这个时刻,她闭上喉咙,只想平静地回忆,自然地表述,这,不是她对灵魂话题的巧妙回避,相反,先生表现出的,却是一种极大的虔诚。好比我们面对美丽神秘的大自然时,用的只是深情的双眼和一颗沉浸其中的心,我们会急于去抒情或者轻率地发表议论吗?

      从最初读这本书到现在,我就一直坚定地把杨绛先生的这种记叙方式和书中布局安排理解为是她生前的一种最热烈的祈愿,最坚定的祈愿。最后一本书的第一篇,我想,先生一定是别有意图的。早与文字相融的杨绛先生,也许我们只有从文字中才能窥见到她人生之将至时的最大祈愿。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她,在弥留之际,也许最无法忍受的事情就是和丰富跌宕的生活永别。所以,她一定会希望有一种灵性符号,能够频繁往返于阴阳之间,相互传达一些信息,哪怕很少,很隐晦,哪怕仅仅只有一两次,也足以。当生命渐渐趋于一个句号,我想,每一个人的心头都会栽种一棵这样的祈愿之树。并且希望它早日开花结果。如果果真如此,那么我敢断言,死亡在一切活着的人心中就不再如以往那般恐惧和黑暗。

      梦境是什么,我想,梦境之中,一定有灵魂的在场与参与。迄今为止,我唯一亲历过的与逝者的联系就是通过自己的梦境。梦境里,父亲的容颜很清晰,没有了病痛的折磨,他很平静。却从来不开口说话。有人说凡是梦里的逝者,总是不会开口说话的,只是偶尔会传递过些许纷杂的眼神。能够实现和逝者的相见,我想,这神秘的灵魂,一定功不可没。

      昨晚视频节目《妻子的浪漫旅行》中,章子怡哽咽而出的一句话让我内心撼动,在谈到她与汪峰之间的相识时,她声音凝重地说,她认识汪峰那年,已经三十五岁了,人生能够拥有三个三十五岁,可以说是一种奢侈,那么就只能有两个三十五岁了……是的,如果这样来计算,骤然感觉人这短短的一辈子又被缩短了许多呢。照她这种说法,我已经四十五岁了,那么我只能拥有两个四十五岁了,而我的母亲已经七十二岁了,我女儿现在十八岁,等有一天女儿到了我这个岁数时,我也就到了我母亲这个年龄了,而那时我的女儿,生命中还能有几个四十五岁呢……想着想着,内心瞬间不安起来,不安的底色是恐惧。人生里的恐惧多多,种类有异,有些来自主观心理,有些来自客观外在,有些过着过着就没了,有些过着过着,却越来越清晰。人这一辈子啊,到底是该活得深刻些好,还是肤浅些好呢?

      小时候,大约是在童年阶段吧,曾经迷恋过一段时间的鬼神故事。那是因为鬼神故事太神奇,神奇地足以把生活渲染地多了几分色彩,而且,那时的鬼神故事大都本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原则,很多情况下看完都让我兴奋不已。几集《聊斋》电视剧,足以让我痴迷沉浸好长时间。稍稍长大一些,便觉得这些灵魂鬼怪事件是完全的虚无,是与现实生活毫不相干的想象,觉得创作与关注这些是人生的消极与无意义。所以,从不观看鬼怪神仙的文字和视频。觉得多彩的青春该与此无关,丰富的生活该与此无关。就这样,从烂漫青春到人生中年,漫长的三十多年里,我真正与鬼神故事绝缘。直到前几天观看《封神演义》,我才陡然发觉,这些关于灵魂的事,真的不是我以前认为的那么简单。

      我想,证明灵魂的存在,应该代表着一种人类集体的祈愿。是真正的心声。管它是个什么样子呢,首先它的存在,便是最大的好。对灵魂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人死后从身体徐徐升腾出去的一团气,这团气向上,渐渐向上,升入空中,最后从肉眼里消失,进入一个我们凡夫俗子无法抵达的世界里。当然,这直观的印象来源于影视人的主管想象和设计,他们的先入为主,让我把灵魂理解为一团至清的气体。对于这一团至清之气,我想,所有人都怀有期待。毕竟,这证明了死亡不是人所有知觉的终点。

      善于思索的人类从未终止过对灵魂的研究。他们需要给自己深爱的群体一个温暖而深刻的解释。读了很多研究灵魂的文字,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说人类灵魂的确存在,因为人在死亡之后,体重会有所减轻。那么,这减轻的重量是什么?有关人员说,这减轻的重量,就是灵魂的重量。灵魂并不会随着身体的死亡而死亡,它会在身体死亡时从这个死亡的身体出走,出走到一个什么地方?这个出走的灵魂和这个曾经活着的人是否有所关联?这个曾经活着的人是否可以借助于这出走的灵魂而享受到活着的部分权利?

      因为关注精神世界,因为眷恋精彩人生,又因为惧怕死亡对生命权利的残酷剥夺,所以,我才不知不觉关注起了灵魂那些事吧?

      仔细一想,又不仅仅如此。大自然之中,生活和生命之中,时常有许多无法解释的事情发生。许多上过课本的准则和定律,都在被善于思索的人类的大脑渐渐质疑甚至否定。科学只是人类理解和走近自然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也许正如一些人所言,人类世界上,果真不存在着一成不变的真理。换句话说,一切的可能,都有可能成为不可能,一切的不可能,都有成为可能。作为一个人类在时刻研究和关注的课题,灵魂,有一天,有可能真的给我们人类集体一个意想不到的提醒,或者是一个让我们感到温暖的答案。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人类没有足够的理由,去证明灵魂的不存在。那么,我必须怀着一颗热血的心,期待着它们果真存在的证据。既然期待,那势必会关注,关注这些有一定可能与自己的前世今生有关的事物,这该是一种情不自禁吧。

      人,什么时候关注什么,什么时候认真思索什么,并无固定规律,我想,这一切,终还是受一颗心的安排吧。一个人需要走哪些路,走到什么地方需要一边走一边想点什么,想到什么程度,都该是一颗心的随意安排。日子就该这么随心所欲地过下去吧。该想些什么的时候,就想些什么,这个时候,不必非要停下行走的脚步,却注定会有一抹不一样的光线,射入你曲密复杂的心魂深处,让你品味到寻常日子里一种不一样的味道。

        也许,这便是生活的恰到好处吧。就像一杯芳醇独特的酒,氤入你的喉咙,开始有些不适应,之后就成为一种非常熟悉的味道了。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5-7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有灵魂吗?灵魂是什么?这是一个普遍的哲学问题。
我还是觉得,信就有,不信则无。
或许,信,能给人的心灵些许安慰。
发表于 2019-5-7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提上哈,明天再来学习。问好。
发表于 2019-5-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研究人是有灵魂的,人死的那一瞬间体重就会下降,说是灵魂飞走了。欣赏学习,问好!
发表于 2019-5-8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荷风的《生活里的别样味道》,书写从书籍阅读和视频观看中得到的启示,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和回忆,读来真有她所说的“别样味道”。写的丰盈,写的开阔。关注。欣赏。问好。
发表于 2019-5-8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生和死的哲学追问,正是“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永恒主题的追问。深刻而准确。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芳菲 发表于 2019-5-7 16:55
人有灵魂吗?灵魂是什么?这是一个普遍的哲学问题。
我还是觉得,信就有,不信则无。
或许,信,能给人的 ...

问候朋友,谢谢阅读,遥祝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媚 发表于 2019-5-8 09:28
对生和死的哲学追问,正是“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永恒主题的追问。深刻而准确。欣赏。

问候川媚版主,谢谢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彦林 发表于 2019-5-8 09:16
夏日荷风的《生活里的别样味道》,书写从书籍阅读和视频观看中得到的启示,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和回忆,读来 ...

问候版主,谢谢认真评阅和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匡建华 发表于 2019-5-7 20:06
有人研究人是有灵魂的,人死的那一瞬间体重就会下降,说是灵魂飞走了。欣赏学习,问好!

哈哈,玄妙的东西就是很有魅力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lkfcsv 发表于 2019-5-7 16:56
梦境到底是什么...........

梦境很神秘,越弄不明白的越神秘
发表于 2019-5-8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人生的真实思考,比如无常、死亡、恐惧等等,这些人生难以避免的现象,它们蛰伏在人心之中。只有正常地面对这些东西,以思考接受为根本,坦然以对,人才能真正懂得生命本身。文章以感受性的话语写出了关于生命终极的所思感所悟。真切,真实。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子 发表于 2019-5-8 15:17
面对人生的真实思考,比如无常、死亡、恐惧等等,这些人生难以避免的现象,它们蛰伏在人心之中。只有正常地 ...

只有正常地面对这些东西,以思考接受为根本,坦然以对,人才能真正懂得生命本身。
发表于 2019-5-9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巧了,刚读完房子的文章,又在荷风的文章里遇到同一种思考!
这种思考很有意义,我也常做这些事情。我总想用更加贴近问题本质的笔调,但往往办不到,似乎还没有找到适当的表达方式。荷风此篇节奏舒缓,虽在外部寻求证据,但也没有脱离事件本身的哲学特质。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19-5-13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兴文 发表于 2019-5-9 09:12
太巧了,刚读完房子的文章,又在荷风的文章里遇到同一种思考!
这种思考很有意义,我也常做这些事情。我总 ...

问候李老师,遥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8 14:27 , Processed in 0.06190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