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24|回复: 11

[原创] 一首好歌,究竟要好到什么程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4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五出眉心 于 2019-8-14 17:51 编辑

一首好歌,究竟要好到什么程度

                                     姜秀颖

        一首好歌,究竟要好到什么程度?对这个问题,我从来未曾涉猎,也不曾认真思考。可是今天早上,我在晨练时看见了不少的小蜗牛,耳边一下子响起了小时候耳熟能唱的《蜗牛与黄鹂鸟》的歌声,那淳朴无华、欢快热情、亲切自然的旋律,真的是好听极了。想一想,也觉得真的是有些奇怪,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大家却都这样口口相传、久唱不衰呢?仔细想来,感慨颇多。
         你听: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
                 阿嫩阿嫩绿地刚发芽
                 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
                 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
                 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哪
                 现在上来干什么

                 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
                 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多美妙的音律啊,是那么欢快流畅!可是仅仅凭此就得以流传至今吗?不,你快听,仔细认真地听,那歌声在你脑海里首先就会幻化出两个镜头:
         一个镜头是门前长着一棵葡萄树,葡萄树上刚刚发出了嫩绿的新芽儿,一只蜗牛,正一步一步地开始向葡萄树上攀爬。见到此番情景,你一定会想,这只蜗牛要爬到树上去干什么呢?她能爬上去吗?诸如此类,你觉得回味无穷,很想探究。也许这就是一种表现的张力。
        另一个镜头是树上有两只黄鹂鸟,这两只黄鹂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你也一定会想他们在叫什么呢?是欢快地交流吗?还是倾心地长谈?抑或是……真的很是令人遐思。
        你看这两个镜头,就像两幅画,有动态,有静态,形、色、声、动相结合,呈现出一幅多维度的流动的立体空间画面,既清新淡雅,又生动形象,既像诗,又像画,多么美妙而又富有生机啊!
        其次,你能感觉到,那音律又将这两个镜头串联着动起来了,流淌出一个动人的寓言童话,你听黄鹂鸟,唧唧喳喳在干嘛?它竟然会说话!原来呀,他们看着一步一步往葡萄树上攀爬的蜗牛就觉得好笑。很显然是不屑,于是就嘻嘻哈哈地开始嘲笑起来,说葡萄成熟还早的很呐,你现在上来干嘛?仿佛在说你真的好笨呀!哦!两只黄鹂鸟的嘲弄与讽刺,让你一下子就明白了,蜗牛早早地要爬到葡萄树上是等着吃葡萄,回答了你的第一个和第二疑问。那么,面对黄鹂鸟的嘲笑,小蜗牛又是怎么面对的?“阿黄阿黄鹂鸟儿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当然,这就是小蜗牛面对黄鹂鸟嘲笑的回答。双方对话,你来我往,有情有境,你觉得这个寓言故事叙述的是不是很形象很生动很有趣呀?难怪讨人喜欢。
        再次,我们通过歌声里讲述的寓言故事,看到了小蜗牛的形象。是的,她很弱小,行动十分缓慢,不知道葡萄成熟还早着呢。但她却很有自知之明,所以就决定要早早的先开始行动,做好充分准备,这不是未雨绸缪吗?这不是叫笨鸟先飞吗?你看她从春天开始,要一直爬到秋天,尽管会遇刮风下雨,或是黄鹂鸟的嘲笑,抑或其他的什么不测,但这些都不能动摇她坚持不懈的爬上葡萄树,这不就是一种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吗?我们平时做事不也应该像蜗牛一样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吗?多有蕴藉的一首儿童歌曲啊!我想,孩子们在听到清新悦耳,亲切热情的旋律的同时,不但可以欣赏到里面的画面之美,故事之美,更可以体味到小蜗牛的形象之美,精神之美,这就是寓言故事给予的教育功用呀。
        回过神来仔细琢磨,原来一首好歌,不但要好到旋律优美,悦耳动听;更要好到诗情画意,陶冶情操;更要好到委婉动人,触及灵魂;更要好到发人深省,昭示哲理。
         可是,一首好的歌曲,只须具备上述的特点吗?当然不,那还需要具备什么呢?我开始陷入沉思,耳边又响起了这样的一首歌: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歌声中,你的脑海会浮现出一幅阔大苍凉的背景:东北大地,幅员辽阔,物产富饶,是块风水宝地。由远及近,让你看到主镜头:东北的同胞和衰老的爹娘。这两幅画面相互映衬,让你顿生困惑:既然东北富有森林煤矿,富有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资源那么丰富,为什么那里的爹娘还会衰老呢?不矛盾吗?这样的歌词激起你强烈的探究意识,为后面叙述国破家亡、背景离乡的不幸遭遇张本,简直太给力了!直到你随着悲怆、怨怒的旋律听到九一八惨案的时候,才知道歌者不是在说东北富饶的大地上有自己的同胞和衰老的爹娘,而是在向你控诉日本侵华战争给那里的人民带来不尽的灾难:他们妻离子散,他们背景离乡,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养,他们颠沛流离,他们尸填旷野……
        这旷远苍凉的背景画面,这整个民族遭遇苦难的悲怆故事,这叙述中如泣如诉的悲怆、愤怒与哀怨,还有对故土家园的深深眷恋与不舍,你感受到了吗?这就是一首好歌的震撼力!
         何以如此?原来,一首好歌,就要有胸怀宇宙、气吞山河、心驻家国,就要刻画出一个国家和民族苦难与欢乐的生活场景,就要讲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厚重历史,就是要抒发整个中国人民的情怀,就要涂抹浓重的时代底色啊!
        不是吗?九一八,不仅仅是东北广大同胞的难日,也是全中国人民的羞耻日,是中华民族的最后的呐喊与奋争!冥冥之中,我的耳边又响起了激荡在我心空几十年的一支歌: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不知能作几日停留  
  我们已经分别的太久太久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你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为何你一去,别无消息  
  只把思念积压在我的心头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不知能作几日停留  
  我们已经分别的太久太久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你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难道你又要,匆匆离去
        又把聚会当成一次分手

        这是著名词作家乔羽花了26年的时间创作的一首以“蝴蝶”为寄寓的歌,名为思念。每次听这首歌,或自己哼唱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它背后隐藏的凄美故事,都会抑制不住地热泪盈眶,唏嘘不已。为什么呢?
         光看这首歌的歌词,特别简单素朴,没有刻意渲染的华丽唯美,但却字字都能抓住你那颗柔软的心,叩击你跳动的每一个脉搏,你没法不激动,你没法走进它给你创设的悲凄的氛围!你看开头“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这一句,是作者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劈头发问,让作品陡然而起,如疾风骤雨,裹携着沉积已久的浓重的思念与意外重逢的惊喜,其冲击力之强之猛,令人恍然如梦,泪雨纷飞!就在你百感交集等待答案之时,作者并没有回答提出的问题,而是紧紧跟逼出一句“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很显然,承前,作者把重逢的朋友比作了一只飞进窗口的蝴蝶,很形象,都来到了主人公的家。可是为什么拿蝴蝶作比,而不是别个什么东西呢?作者在接下来的两句歌词中作了很好的回答:“不知能作几日停留,我们已经分别得太久太久”,原来是,蝴蝶的行踪本来就有不确定性,花丛间也是飞来飞去,停停走走。作者用这样的不确定性准确地来暗示此次重逢也一定是暂时的,短期的,马上就又面临分别了,此情此景,你又怎能不感慨“相见时难别亦难”呢!更何况“我们已经分别得太久太久”?于是乎,你又觉得那“蝴蝶”不但是比喻重逢的朋友了,更是比喻了天涯海角不能相见相守的思念之情了。不是吗?中国四大传说之一的梁祝化蝶,里面的蝴蝶不就象征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代表了永恒的思念吗?
         这样的开头,奠定了整首歌的基调,统领全词,为后面的叙事抒情蓄势张本,妙哉。以后按照回忆、现实、未来的时间线索铺展开来。你看,“为何你一去,别无消息”,用质问的语气哀怨地泣诉了与朋友分别后杳无音信的如烟往事与望眼欲穿的思念之情状,无奈地陈述在这些天各一方的日子里“只把思念积压在我心头”的家常;回到眼前,惊喜中掺杂不尽的忧愁:“不知能作几日停留,我们已经分别的太久太久”,刚刚重逢,惊喜尚未充分享受,就不可抑制地涌起不尽的担忧,因为她知道有相逢必定有相别,就像花开就有花谢!更何况本来就已是分别的太久太久?寥寥数语,就把这种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你不禁想到那个仅有3天婚姻、独守66年寂寞的新娘,人生竟是如此的悲欢离合,岂不痛哉!展望未来,不敢设想,真的好怕好怕:“难道你又要,悄悄离去,只把聚会当成一次分手”,主人公忍不住反问,人生苦短,本就聚少离多,好不容易相聚,又怎么忍心悄悄离去?真的好想让时间驻足,让重逢定格在当前成为永远啊!可是,这一反问,就无声地注定了此次重逢的结局,那个仅有3天婚姻的新娘在与思念一生的朋友重逢了29天之后,真的就“只把聚会当成了一次分手”!
         多么凄婉动人的故事,多浓重深郁的情素,多么蚀骨吸魂的颂歌!整首歌以与朋友重逢为核心场景,以一只蝴蝶飞进窗口为喻,十分具有画面感,把久别重逢、远道而至的朋友,感叹“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特殊情感,与舒缓抒情的旋律相融相和,给我们留下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氛围与悬念,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缕缕疼着痛着的情丝,连同掺杂着苦涩与甜蜜相混合的思念,化做一股股激流荡涤着你的心扉,让你明白:思念就是一种静静的、苦苦的、又是甜甜的等待!
        当然,这首歌之所以流传,是因为它好。好在它最是感情真挚,激荡人心,好在它有可歌可泣的忠贞爱情故事,缠绵悱恻。但细想想,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悲剧故事?它是怎么产生的?难道不是悲剧的时代与社会造成的吗?试想,如果不是日本侵华,如果不是国共分争,哪来的社会动乱?哪来的烽火刀兵?哪来的背井离乡?哪来的一带海峡分割骨肉亲情?可是,谁又能逃脱时代的追杀,社会的肆虐?哪一个人的命运里,不镌刻着抹不掉的时代与社会影子!
         所以说,好的歌曲,无论怎样叙说个人故事,抒发个人情感,也都必不可免地带有时代社会的烙印;哪怕是讲一个道理,也体现了那一个时代与社会人们共同的认知与觉悟。所以,创作一首好歌,必须要深入生活,体悟人生,把内心里澎湃的时代最强音唱出来;而欣赏一首好歌,心灵就要准备袭过一场风暴,被揪疼,被洗劫,被冲击,被震撼,痛并快乐着!

                                                                                                                                                                                      2019年8月11日晚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乔羽《思念》背后的故事,以供欣赏体会:

       《思 念》一曲,自上世纪末春节晚会演唱后,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几乎家喻户晓。这同曲调的柔婉、演唱的优美固然有关,但同词作的出色密不可分。有人说,乔羽先生当年写《思念》歌词的时候,是因为一只蝴蝶飞进室内盘旋而引发灵感,殊不知,这首歌词的背后有一个真实的亲情故事。

        看完这个故事,你会更深刻地体会这首词中表达的有情人久别重逢又匆匆离别的刹那间情感的涌动,欣慰无奈、悲喜交加的感慨。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说,这次,生活的内涵高于艺术。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为何你一去便无消息,只把思念积压在我心头……”这首由毛阿敏演唱,传遍神州大地的《思念》,是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创作的。鲜为人知的是,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是乔羽写给他那为3天的婚姻苦守了66年的二嫂……

        乔羽的二嫂名叫张福贞,1915年生,与乔羽的二哥乔庆瑞同岁,两人是在父母的安排下闪电结婚的。在外当兵闯荡了8年的乔庆瑞,难违父母之命,只好糊里糊涂地把“堂”给拜了。

        不把新娘放在眼里的乔庆瑞,处心积虑地想着怎样才能摆脱这个不合理的婚姻。熬到晚上,当新娘张福贞伺候他洗脚时,他顿时觉得眼前一亮,发现苍天赐给他的原来是一个美人。他像当时的文人墨客那样,给张福贞起了个格外美丽的雅名:婉君。这一夜,他们倍感相见恨晚,发誓刻骨相爱到永远。

         乔家小院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然而,家里突然接到了部队的急电,命令乔庆瑞火速归队。那是1937年7月8日,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国难当头,乔庆瑞深谙急电的火药味,他不得不与家人、与爱妻进行艰难而又果决的告别……

         没想到,这一别就是51年,乔庆瑞一直杳无音讯。张福贞一直苦苦盼着丈夫的归来,春夏秋冬,昼夜黎明,从青春少妇到白发老妪,终于盼到了从中国台湾来大陆探亲的丈夫。

        原来,乔庆瑞当年随国民党某兵团于1949年10月撤离大陆前往台湾,之前他曾想尽一切办法与家人取得联系都未成功,后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件,说济宁州文大街的居民被日本鬼子的炮火血洗一空。从此,他万念俱灰,到达台湾后娶妻生子,专注于军医事业,直至升任国民党三军总医院院长的职务。

         乔羽在大陆成名后,经美国华侨从中打听乔庆瑞的消息,兄弟之间才建立了联系。随后,乔庆瑞回到了阔别51年的家乡。1988年,乔庆瑞归来那一天,济宁市领导、从北京赶来的乔羽和在济宁的乔家人,先去兖州火车站迎接,留张福贞在家里等待。当乔庆瑞从火车车厢里颤颤巍巍地走下来时,盼望了51年的乔家人顿时抱头大哭!

        小汽车在乔家门口“嘀嘀”一响,张福贞的心就乱跳乱撞,呼吸都困难。听到有人喊她的昵称“婉君”时,她头脑发懵、两脚不听使唤、半走半跪出屋来。终于见到人,心里知道是他,泪眼却认不出来。

        “婉君、婉君”,还是乔庆瑞连连喊了她。骤然间,几十年有过的全部委屈、全部痛苦、全部折磨,一齐涌上心来。她疯癫一样地喊他,想扑过去,腿却不听使唤,“咕咚”一下,竟和他跪在一起,搂着头号啕大哭……

        乔庆瑞和张福贞团聚了29天又匆匆返回了台湾,因为那边也有他难以割舍的妻子儿女啊!回到台湾后不久,乔庆瑞一病不起,于1997年辞世,享年82岁。

        二嫂的执着痴情一直在乔羽心里沉淀荡漾:他回想到多年前邂逅的一只盘旋身边久久不肯离去的蝴蝶,诗人的情怀被激荡起来,一首温情得让人流泪的作品《思念》写成了:

         你从哪里来
         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不知能作几日停留
         我们已经分别得太久太久
         你从哪里来
         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为何你一去便无消息
         只把思念积压在我心头
         难道你又要匆匆离去
         又把聚会当作一次分手
         2003年,张福贞病逝。这个为了短短3天婚姻而坚守了一生的老人,临终弥留之际,用手指着那个她从来不当人面打开的红木漆箱子,让人打开。一看,箱子里装着的是她当年的嫁衣和两双红绣鞋。家人明白她的意思,把嫁衣和红绣鞋往她脸边一靠,她就安然离世了。

                                                                                              来源:《老年文摘报》\《人民文摘》 2010年05期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笑沧海 发表于 2019-8-14 12:19
背后的故事太感人了。那个年代有好多这样的事发生,特别是我们山东这里,有好多国民党兵都是去了台湾,家里 ...

是啊,思念背后的故事,很有代表性,它不是张福贞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彦林 发表于 2019-8-15 11:33
问好老朋友。对歌的解读颇有见地,不仅深入文本,而且分析透彻到位。拜读来迟,抱歉!

谢谢老朋友佳评鼓励与问好!!!
遥祝一切安好!!!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8-15 14:45
不好意思,上午一直忙,回复来迟,老师见谅。

不客气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况,眉心非常理解。晚上好!!!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8-15 14:49
这两天刚好在重读董桥的《英华浮沉录》,学学董老先生的遣词炼句。也说到歌词。浅显易懂,但深入人心,才能 ...

关于歌词点评,眉心也是第一次。当然,也谈不上点评,只是谈谈自己对歌词的的一点粗浅理解与认知。
了好歌真的是深入人心、久唱不衰!!!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柳藏 发表于 2019-8-19 17:27
这样的领悟是深入骨髓的存在,具有个人生命历程的印记。

谢谢柳版高评鼓励。问候您晚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8 21:16 , Processed in 0.05360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