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98|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文化教育的变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5-20 0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河杨 于 2024-5-20 12:53 编辑



文化教育的变化


共和国建立前,乡间学校多是私塾。蒙童学习的教材是《百家姓》、《三字经》和《千字文》等,没有听说有算术方面的内容。蒙童也是七八岁开始进学,由先生教《百家姓》开始,只要求熟读书文,全面背诵,不要求理解。其实,《百家姓》也不需要怎么解释的。大约三年以后,往“五经四书”方面深入,先生对所教的内容进行解释,叫做“开讲”。到了开讲的时候,学生已经识得不少字了,只是不理解其中的意义。开讲以后,学生便练习做诗、做文章。当时做诗、做文章是很讲究的,要求“惜墨如金”,不写一个多余的字,真正是“咬文爵字”,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说法。要做到这样,必须要有相当的“基本功”。因此,当时农村人读书后,还能做文章的人其实很少。

当年蒙童入学大约每人是三百斤稻谷。当时农民收入普遍不高,好的人家只是有饭吃而已。加上读书后不是造就很好的,仍然是农民。而当时的农民是不需要文化的,加上农业生产繁忙的时候,需要足够的帮手,因此,农民的孩子只要能到田间活动,十岁以后都得参加生产,最简单也得放牛。因此普通农民的孩子读书的很少。正因为这样,共和国建立前及建立初的时间里,中国是个“文盲充斥的国家”,以至于一般人认为文章是很神圣的东西。

共和国建立后,国家意识到“文盲充斥的社会,无法建立现代化”的现实,将普及文化教育作为很重要的事业来办。农村普及了基础小学,启用的老师由国家安排。教育收费,仅仅是很便宜的学杂费,要求适龄孩子都进入学校读书。教材内容是新编的,没有了传统的“咬文爵字”的内容。同时,还普遍创办业余学校,农村农闲时,普遍创办“农民夜校”,进行“扫除文盲”,目的是要做到全民都识字。这样,经过约十年的作为,全国年轻人普遍摘掉了文盲的帽子,一般都可以阅读刊物、报纸,写些应用文。

蒙童初学课本内容的改变,是近代文化精英们受西方文化的启发,改变了基础教育的课文。西方拉丁文,拼写成文章,直白明了,不像古汉文一字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不是资深文人,难以读得懂,因此,撰写与阅读文章,只能是极少数人的专利。在新的教育模式下,白话文普遍运行,只要是识字的,都可以读得懂。于是,可以撰写、阅读文章的人逐渐增多,白话文章在社会上很快普及开来。

我是1948年出生的人,1956年入学读书。语文第一课是:米、面、稻子、麦子,之后便是早上、起床、穿衣服……二年级第一课是《夏天过去了》的现代诗。到了三年级后,课本政治色彩很浓了,有一课《手拍胸膛想一想》的长诗,强调走集体化道路;“大跃进”时期的课本,全是“大跃进”的热点内容,同时强调“一面读书,一面劳动”,口号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十年中,学校成为了政治博弈的场所。这样的教育方法,虽然脱离了“咬文爵字”的窠臼,让文字与生活实践相融洽,为普及文化加快了速度,但过份的政治化,却荒废了学生们深入学习的良好机会。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素质是决定一切的,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事业才会提升。社会也是这样,清朝后期我们国家被西方欺凌,社会精英们群起奋斗,抗拒外寇,英雄辈出,都是为了“自立自强”,没有发明创造的机会,社会整体与西方比较,落后了许多。后来,群众性运动层出不穷,人们理想与行为被控制,社会发展缓慢。开放后,社会和谐,人人有了奋斗的平台,社会发展出现了日新月异的盛况。教学方面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只是几十年的时间,出现了众多的大学生;同时研究生、博士生也陆续出现,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与此同时,社会上各方面成就也跨入世界先进水平。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中国人是非常智慧勤劳的,只要社会能够持久地和谐,每个人都有自己奋斗的平台,中国社会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是毋庸置疑的。

总览中国社会,能有今天的盛况,文化教育的改变与普及,是重大的因素。
2024年5月18日星期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5-20 10:45 | 只看该作者
可以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文教方面从建国后的扫盲运动就开始准备了。更早的话还可以追溯到大革命时期举办的工人夜校和农民夜校。现在拥有庞大的技工和工程师队伍,是印度,甚至西方发达国家所缺乏的。
赞同河杨老师的观点。
3#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12:56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4-5-20 10:45
可以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文教方面从建国后的扫盲运动就开始准备了。更早的话还可以追溯到大革 ...

谢谢版主老师阅读本文,谢谢老师对本文的认可。愿老师阅读愉快!
4#
发表于 2024-5-20 15:06 | 只看该作者
商务印书馆自民国元年就开始印刷新式教育的教科书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15:32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4-5-20 15:06
商务印书馆自民国元年就开始印刷新式教育的教科书了。

啊?这样说来,即使共和国教育不做新教科书,基础小学的教材,也会改革的。但共和国成立后,才是“一声响”地做了彻底改革,而且是普及全国农村。谢谢版主老师。
6#
发表于 2024-5-20 15: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东方玉洁 于 2024-5-20 16:12 编辑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4-5-20 15:06
商务印书馆自民国元年就开始印刷新式教育的教科书了。

草版查得认真。我回去看看我爷爷辈用的课本是什么时候的
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20:21 | 只看该作者
东方玉洁 发表于 2024-5-20 15:51
草版查得认真。我回去看看我爷爷辈用的课本是什么时候的

啊?你爷爷是私塾学生?看来,你是书香之家。祝贺你。

点评

祖辈都是种地的农民,老爷爷辈上过几天私塾,些许认得几个字。  发表于 2024-5-21 08:33
8#
发表于 2024-5-20 20:22 | 只看该作者
写得不错,赞一个
9#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21:0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的阅读,愿您阅读愉快!
10#
发表于 2024-5-21 11:52 | 只看该作者
东方玉洁 发表于 2024-5-20 15:51
草版查得认真。我回去看看我爷爷辈用的课本是什么时候的

百度上可以看得到
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301_78425371.html
11#
发表于 2024-5-21 13:1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建国前”还是泛泛了些。
宋明两代,识字率是很高的,明代小说和传奇(戏曲剧本)大量印刷出售,受众就是普通民众。真正的读书人是要读经诵典的,通俗文学只是余事。如红楼梦里宝黛读西厢,就是如此。有故事里,一个宿儒到乡下,听到有私塾先生给学生教课,随便听了一段,居然有不懂的地方,进去一问,先生给细致解答,他方才知道是古籍里的内容。可是彼时乡村先生水平很高的。
满清一代,大量裁减私塾规模,私自教书是违法行为,导致民众识字率大幅下降。民国战乱频仍,当然读书的更少了。
建国后,乃至之前的红区,对学文化是很重视的。一些军阀也很重视教育,如吴佩孚张作霖皆是,但这个只是针对于读书人,不涉及普通民众。只有建国后扫盲才真正惠及大众。
关于数学教育,古代都是父子或师徒相承,因为术数(算学包括在内)与经学不同,是小道,与修齐治平无关。一般初学者,只能当个管家掌柜或账户先生。而高层次者,则与天文历法易术等有关,不是普通人能有机会学到的了……

点评

所以说,垄断教育是弱国之道,亡国之兆,就像把热武器封锁起来一样。  发表于 2024-5-22 10:17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20:33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24-5-21 13:13
这个“建国前”还是泛泛了些。
宋明两代,识字率是很高的,明代小说和传奇(戏曲剧本)大量印刷出售,受众 ...

是啊,这就是教学与文化的变化,现在是大众化的文化,人人都可以写些应用文,阅读普及的白话文。文盲一词已经渐渐远去。谢谢您的阅读。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16:35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4-5-20 10:45
可以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文教方面从建国后的扫盲运动就开始准备了。更早的话还可以追溯到大革 ...

谢谢版主为本文加精。谢谢版主对本文的认可。
14#
发表于 2024-5-27 16:05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所言极是!!!!!!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7 21:03 | 只看该作者
露华晨珠 发表于 2024-5-27 16:05
有道理,所言极是!!!!!!

谢谢您的阅读。愿您阅读愉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23 01:44 , Processed in 0.07807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