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05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谈谈孟子的浩然之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8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说孟子的“浩然之气”

  中国人所说的“正气”,追源溯始,当起于孟子。

  孟子生当战国中期,是诸子百家争鸣最为热闹、最为激烈的时期。可他却以平民之身,在辩手如云的情况下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这既得益于他滔滔滚滚的口才,更得益于他的一腔正气。

  说来孟子的出身并不显贵,虽然有人说他出身贵族,但从孟母教子的故事看,他家早已衰落:父亲早逝,他与母亲相依唯命,孟母为了他能长大成才,不得不三迁其居,孟子不负母亲期望,终于学业有成,成为继孔子之后儒家最为杰出的大师。

  人们读《孟子》一书,处处感受到孟子其人一身正气,与人交谈、辩论总能气势如虹,风起云涌,使人既震慑于他的威势,又诚服于他的口才。人们或许要问,孟子致胜的关键是什么,在下认为这就是孟子在《公孙丑》上中所说的:“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所谓“知言”,当是指孟子精于辩论的方法与技巧。人们从他与齐宣王、梁惠王、陈相等人的论辩中不难看出,孟子的确是位论辩高手。他除了辩才无碍,口才极好之外,还有一套与众不同的论辩方法与技巧。诸如反客为主法、步步为营法、釜底抽薪法、迂回包抄法、请君入瓮法、对症下药法,等等。至于论辩技巧方面,孟子很善于打心理战,他往往善于分析、把握、利用对方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发起排炮式的进攻,使对方无从躲闪,从而轻而易举地缴械投降。

  然而孟子的“知言”只是他获胜的必要条件,决定胜负更为直接、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孟子在论辩中始终有一种压倒一切的气势。孟子与人辩论,从一开始就如泰山压顶一般,显出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往往让对手气结辞穷,无所措手足。那么,孟子的这种气势从何而来呢?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那么,孟子的这种“浩然之气”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用孟子的话说,这种气是靠“养”。所谓“养”,就是培育、培养,也就是在平日的生活中不断地积累、陶冶,逐渐地形成一种充塞于体内,渗透于灵魂、精神中的正气。换言之,“养气”也就是“养心”,而“养心”的关键在于“寡欲”。他在《尽心》下中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所谓“欲”,就是人们基于物质方面的需求所产生的对于功名利禄方面的欲望。当然,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过度的欲望会使人失去礼义廉耻。所谓“寡欲”,就是要去掉那些过度的、不正当的欲望。如何才能去掉这些过度的、不正当的欲望,真正做到清心寡欲呢?孟子认为这就靠“志”。

  孟子曾对他的弟子公孙丑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他认为“志”是引领“气”的,属于精神、灵魂的层面;“气”则是人体内的一种物质。因此“志”比“气”更为重要,一个人必须牢牢地把握自己的精神与灵魂,这样才不至于使“气”外泄。而这个“志”就是儒家的“道”,也就是自孔子以来所坚持的“仁义”、“礼义”。所以尽管孟子年已四十,好不容易才得到齐之客卿之位,但如果由此而霸,他也不会“动心”的,原因就在于它违背了儒家的道。

  孟子在具体解释“气”之内涵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也就是说“气”是离不开“义”与“道”的,人一旦离开了“义”与“道”,就会气馁——失去浩然之气。尽管 景春认为公孙衍和张仪能“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可以称为大丈夫,但孟子并不认可。因为在他看来,公孙衍与张仪的得志行的是霸道,这不合儒家之道——王道、仁政,没有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因此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由于孟子认为他是拥有“义”与“道”的,可谓是正义在手,因此自然就觉得他握有真理,对谁也用不着怕,所以不管与谁辩论,他在心理上首先就是一个胜利者,往往“说大人,则藐之”,那怕是去见齐宣王、梁惠王这样的诸侯王,他照样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

  孟子其人自视甚高,在他看来凭他的学问与才华,完全可以平治天下。他曾对充虞路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他自信要想治理好当今的天下,没有谁比他孟子更合适。虽然他平日的为人是“不怨天,不尤人”,可对于自己迟迟未能找到识货的人,心理也是很不痛快的。

  正因孟子自认为他拥有了儒家的“义”与“道”,又善于“养吾浩然之气”,还肩负着“辟杨、墨”的历史责任,所以他才会勇敢地去面对每一个对手,自信他能打败每一个对手。而事实上孟子也的确做到了论辩场上无敌手,不管对手是谁,最后的胜利者都是孟子。

  《孟子》一书与《论语》不同,只有孟子言论的纪录,而没有他行事的纪录,更没有关于孟子外貌、行为、神态的描述,因此孟子的身高如何、长相如何,人们不得而知。然而,人们从他与对手的论辩过程与结果可以推想,孟子其人当是气宇轩昂,行事豪迈,言辞犀利的。他不愧是论辩场上的英雄,在他身上虽无勇士们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的杀伐之气,却充满着压倒一切敌手的雄霸之气,他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他身上的那股阳刚之气、豪迈之气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男人的精神。

  正是有了孟子的“养气”说,才有了后世文人的“文气”说、后世志士的“正气”说。而正是这一“文气”说支撑了中国文学两千多年的健康发展,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充满“气骨”、“风力”的优秀作品;也正是这一“正气”说支撑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使中华民族不管遭受什么样的外来侵略都能高扬民族正气,泰山压顶不弯腰,继续着数千年的中华文明,永远向前。

  俗话说:“人争一口气,树争一层皮。”人是需要一口气来支撑的。这口气也就是人的精神和脊梁:有了这口气,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可以支撑下去;没了这口气,一遇风吹雨打,就会轻易倒下。我希望我们的国人都象孟子说的那样,“善养吾浩然之气”,培养一种“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正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充满自信地去面对一切困难、一切挫折,一往无前。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潇湘渔父 于 2011-1-8 13:23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赵国宝 的帖子

谢谢点评与肯定,顺致问候。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徐睿成 的帖子

谢谢褒奖,顺致问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12:28 , Processed in 0.06367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