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08|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闲话喝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9 1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闲说喝酒
  
  父亲与叔叔全都颇有酒量,也许父亲还要略胜一筹。不过父亲生为长子,性子实,所以常常会舍命陪君子,最后把自己喝得一塌糊涂;而叔叔做为幼子,却颇多心计,在酒桌上总会耍些手段,把客人陪好,而又不至于叫自己过量。
  
  惭愧的是,我却一点儿没有能继承父辈的衣钵,自打喝第一口酒开始,口舌之间就认定了这种取自粮食精华的所谓的琼浆玉液绝不会成为我喜欢的饮品。所以时至今日,除非万不得已的场合,绝不会主动去碰这种杯中物。
  
  当然,必要的时候也是要喝一点儿的。因为如果非要故做矜持,非要将其做为底线,在某些场合难免会叫人败兴。比如在朋友婚宴上,所有的人都举杯庆祝时,如果手中无杯可举,或者杯中举的乃是饮料,实在有些大煞风景。这点人情事故毕竟还是知道的,所以在该喝的时候多少总要喝一点,就如不能因为一条鱼腥了一锅汤一样,也不能因为自己一个扫了一桌人甚至一屋子人的兴。
  
  既然喝了酒,就难免有喝醉的时候。小时候看到别人喝得高了,或在酒桌上恋着不走,或是说起话来颠三倒四却又滔滔不绝,或是不顾体统倒下大睡,或是吐得满炕满地、臭气醺天……每每见此情景,嘴里虽然不说,心里却颇多腹诽。村间谈起某人酒后失德,总会说上一句“喝人肚子里还喝狗肚子里去了?”也有一则笑话,说的是某人驯养了一只猴子,为它穿上人的衣冠,除了不会说话之外,举止行为无不似人,常常惹得人们交口称赞。一日,主人叫它陪客,几杯酒下肚后,它居然猴性大发,扯下衣服胡闹起来。主人大怒,骂道:“穿上衣服瞅你还像个人样,喝了点酒怎么就成畜生了?”事实上,喝了点儿酒就成了畜生的绝不仅仅是这只猴子,比猴子还不如亦非罕见。笔者就曾熟悉一家有兄弟几个,平日里兄长弟短的倒也和睦,可是一旦喝了点酒,往往就会“兄弟阋于墙”,吵吵闹闹不算,有时候甚至还会大打出手呢!所以,酒桌上有人持瓶倒酒时,每每都会大加感叹:这玩意儿装在瓶子里老老实实的,怎么喝到肚子里就不老实了呢?
  
  酒后失德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对于我来说始终都是一个谜,就如同这句感叹一样终不可解;瓶子和肚子不过都是装酒之器,怎么竟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就我个人而言,为数不多的几次醉酒,有时头痛,有时眩晕,有时狂吐(到背人处),虽有失礼之时,却没有过于失态的。酒喝多了,自然难受,但难受的只是自己,基本不会殃及别人。在我熟识的好酒者中,这样的人也为数不少。也许,酒能乱性也是因人而异吧?
  
  有时候倒是希望酒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前人曾说,酒能销愁。在影视剧里往往会看到主人公自斟自饮、借酒销愁的镜头,却很少有见到有效果的。也曾有过些许烦心之事,我自然不会弄瓶酒来独饮销愁,只是恰逢有喝酒的机会,索性便放量多喝了几口,结果非但愁绪难解,在酒精的催动下,一些久已忘却的往事却又在脑际泛起了。这正应了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名句。看来,酒能销愁不过是骗人的鬼话。以今验古,无不如此。据说,东方朔认识一种虫,叫“怪哉”(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曾经提到),说是秦时惨死的冤魂所化,因为酒能销愁,所以放到酒里就销化了。汉武帝亲自试验,果然如此。且不言酒能化虫是否符合科学道理,只说如我一些个人遭际上的小愁酒都无力销化,对于那些死于秦朝暴政下的冤魂又能奈何呢?可见,故事不过只是故事罢了,实在是当不得真凭实据的。
  
  据说当年杜康造成了酒,给大禹品尝,禹尝后大加感叹,认为此物如此甘美,后世必有因此而亡国丧身的,于是便立即下令,把杜康处死了。可惜的是,杜康虽死,可是造酒的工艺却流传下来。而且不幸为禹所言中,后世因酒色(酒尚在色之前)而亡国的果然不乏其人。直至今日,也常有公务人员因酒而误事甚至违纪违法,最后身陷囹圄甚至命染黄泉的。所以才有了“酒杯一端,政策放宽”之类的民谣,所以才会有公务人员上班期间不许饮酒的规定。
  
  不过酒毕竟只是酒,把过失都推到酒上难免会显得有失公允。常见有好酒的村邻,每在用餐之际总会摆上酒盅,喝上二两,那种感觉真不亚于过着神仙岁月。庞龙歌中“我爸爸有事没事总好喝点酒,就算是没有菜也能够来二两”所唱的既是这种情况。也曾见多种喜宴寿宴上觥筹交错的情况,其乐融融,很难想象,没有酒的宴会将是多么死气沉沉,了无生趣。
  
  看着那些有量、爱喝、又不失德的饮酒者,多少总会有几分羡慕。在我熟悉的乡间,对于那些不辞辛劳、不畏坚苦的乡民们,还有那些怀揣梦想、背井离乡农民工们,也许一杯酒就可以驱走一时的寒冷,也许一杯酒就可以驱散一身的疲惫。看着他们沉醉时的那种幸福神态,又有谁能不为之动容呢?总以为所谓的“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就是说给他们的,尽管能吟育出这两句话的多是心境远没有他们广大的所谓的文化人。
  
  最是羡慕那些爱酒、能喝、懂得酒中滋味而又不至失德乱性的人,也许只有那样的人,才有真性情,才有资格品酒,才有资格谈酒。而如我这样没有酒量又身醉心醒之流,恐怕只宜做可怜的看客了。(水如空)
  
  

2#
发表于 2011-5-29 15:26 | 只看该作者
师傅写喝酒,我一看到就高兴。 再往后细读,就高兴不起来了,师傅能够舍命陪的人不多,哪天有机会,不知师傅可否陪徒儿喝两盅?师傅不要担心喝醉了在徒弟面前丢脸,因为徒儿的酒量更小。在家里较酒量的时候唯一喝醉过一次,刚醉的时候天旋地转,一会就人事不知,醒来就火烧火了的难受。
3#
发表于 2011-5-29 19:10 | 只看该作者
在我熟悉的乡间,对于那些不辞辛劳、不畏坚苦的乡民们,还有那些怀揣梦想、背井离乡农民工们,也许一杯酒就可以驱走一时的寒冷,也许一杯酒就可以驱散一身的疲惫。看着他们沉醉时的那种幸福神态,又有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说的好啊,我有同感。
4#
发表于 2011-5-29 19:40 | 只看该作者
能把喝酒写得如此有趣,也是酒中人啊。
拜读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20: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1-5-29 15:26 发表
师傅写喝酒,我一看到就高兴。 再往后细读,就高兴不起来了,师傅能够舍命陪的人不多,哪天有机会,不知师傅可否陪徒儿喝两盅?师傅不要担心喝醉了在徒弟面前丢脸,因为徒儿的酒量更小。在家里较酒量的时 ...

陀螺若能来,怎么的也得陪两杯,不过师道尊严,在我面前,在你面前,喝多都是不可以嘀……
6#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20: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西广 于 2011-5-29 19:10 发表
在我熟悉的乡间,对于那些不辞辛劳、不畏坚苦的乡民们,还有那些怀揣梦想、背井离乡农民工们,也许一杯酒就可以驱走一时的寒冷,也许一杯酒就可以驱散一身的疲惫。看着他们沉醉时的那种幸福神态,又有谁能不为之动容 ...

我虽不喝酒,但看着爱酒者还是挺羡慕的:醉里乾坤大……果然如此!
7#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20: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华新 于 2011-5-29 19:40 发表
能把喝酒写得如此有趣,也是酒中人啊。
拜读了。

见笑了。自知无量,算不得酒中人,如李杜陶才真是酒中人呢。
8#
发表于 2011-5-29 22:01 | 只看该作者
引用我文章的一段来回复,并提出一个当前最为敏感的话题“醉驾”!
宋时陆游有诗曰:“一饮五百年,一醉三千秋。”中国醉酒的历史上至唐代,当年李白斗酒诗百篇,更有“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但今人醉酒,很少有李白那样的豪迈和才华,有的只是一些令人胆战心惊的醉酒驾驶等祸害。而中国的人情关系网和商务酒文化决定了酒桌上不饮酒是没有气氛的,甚至是办不成事的,但是饮酒又与驾驶汽车是矛盾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9#
 楼主| 发表于 2011-5-30 20: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1-5-29 22:01 发表
引用我文章的一段来回复,并提出一个当前最为敏感的话题“醉驾”!
宋时陆游有诗曰:“一饮五百年,一醉三千秋。”中国醉酒的历史上至唐代,当年李白斗酒诗百篇,更有“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但今 ...

其实不矛盾啊,现在治理醉驾力度如此之在,可是酒桌上办事什么也没耽误。因为需要在酒桌上办事的人也就有本事自己不开车回家去。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5-30 20: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1-5-30 09:50 发表
爱酒、能喝、懂得酒中滋味而又不至失德乱性的人,也许只有那样的人,才有真性情,才有资格品酒,才有资格谈酒。
这样的人恐怕没有.只有酒精中毒之人才不至于失德乱性.不过, 中国到像喝醉酒的人一样.先是失德乱 ...

这个可以有……
11#
发表于 2011-6-1 18:50 | 只看该作者
酒是好东西,只是不可多用。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22: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11-6-1 18:50 发表
酒是好东西,只是不可多用。
:handshake 确是如此!
13#
发表于 2011-6-2 00:05 | 只看该作者
酒喝下去了,平时不敢说的就说了,酒也是弱者宣泄的催化剂
14#
发表于 2011-6-2 07:40 | 只看该作者
前天单位请场,我实在不想喝,结果还是喝多了。人情事故的,哪能不喝酒呢?
15#
发表于 2011-6-2 10:27 | 只看该作者
去年本地报纸约稿写篇酒文化的,让我绞尽脑汁,最是还是借陀螺的故事才交了差。水兄恣意纵横,酒气四溢,让在下羡慕得紧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20 18:36 , Processed in 0.05844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