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5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推敲”与“推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2 2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为一个喜好读书之人,对那些作家、学者、教授等整日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我向来充满了无限敬意,一是敬佩他们观点鲜明、环环相扣的缜密思维;二是敬佩他们天马行空、汪洋姿肆的合理想象。方方正正的汉字,可被其信手排列成篇篇精致美文,抑或严丝合缝,滴水不漏的论文讲义。本人虽然文字水平有限,却从点滴之处向他们学习,实际行动就是我曾订阅过多年的《咬文嚼字》杂志。

    对文字心怀敬畏,当从小学时候知道的唐代苦吟派诗人贾岛“推敲”故事说起: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去拜访朋友李余,一路苦思冥想,竭力搜索,终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反复吟诵几遍感到不妥,又想将“敲”改为“推”,犹豫不决之间,便在驴背上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并不断地做推敲的姿势,惹得路上行人又好笑又惊讶。正在他想得非常入神的时候,毛驴冲撞了时任长安最高长官的韩愈的车骑。韩愈知道原委后,不但不怪罪,还和他一起琢磨,最后认定还是“敲”字为佳。自此,这个故事在我脑海中根深蒂固,我的几个语文老师也经常教育我,文章必须修改,从一篇文章的字、词、句,包括标点符号等,都要力求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经得住读者的审阅,大众的评判。所以,我也一直信奉“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一说,虽说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但我总是逐字斟酌,反复推敲。

    文字的推敲,让那些平淡如水的诗词文章,一字之变,便可化腐朽为神奇,又如游人行走于山荫道上,仿佛在不经意间,就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一字之师”的成语典故,就出自《唐诗纪事》:唐朝江陵龙兴寺,有个叫齐己和尚将一首《早梅》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交请袁州郑谷修改。郑谷仔细琢磨后,面对齐已和尚说:“梅开数枝,节气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为了体现早春,你倒不如将‘数’字改为‘一’字妥贴。”齐已听罢,惊喜地叫道:“改得实在是太好了!”从此就称敬重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之师。”“推敲”故事可谓流传久远,“一字之师”传说也成千古美谈,两词俱是脍炙人口的常用词,被人们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需要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才能定稿。“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谦虚好学之人,随处可做“推敲之事”,即时可得“一字之师。”

    “推敲”之雅事古代有,近现代也有,如王安石、如苏东坡,如郭沫若,如臧克家,如毛泽东等人,他们勤奋好学,勇于改过的谦谦君子之心,跃然纸上,正如古人所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异彩纷呈,琳琅满目的现实社会风景中,一种另类的文字“推敲”故事,相继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出生于湖北省巴东县的姑娘邓玉娇,在该县野三关镇的一家宾馆干服务员,二零零九年的五月十日晚上八点多的时候,该镇政府招商办主任邓贵大等三人,酒后强行要求邓玉娇陪浴,遭到邓玉娇的拒绝。为此邓贵大等与邓玉娇发生激烈争执,在邓贵大等人无理纠缠、言语侮辱的情况下,邓玉娇激愤之余用修脚刀刺向两人,致一人死亡,一人轻伤。巴东警方对于邓玉娇遭受的侵害三改其词,由“按倒”到“推坐”,再到最终的“推搡”认定,从而逐级降低了邓玉娇的受害程度,顺水推舟之下的判决,引发当地群众及广大网民的强烈质疑,最终酿成当年的年度网络热词。

    从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我没有找到“推搡”一词的解说,而百度百科中的解说则是:一般认为,推搡代指了某些方面的要求和暗示,类似于特殊服务等同于某某词汇。邓玉娇案发后,网络媒体上,随即出现了如《烈女邓玉娇传》、《侠女邓玉娇传》以及《生女当如邓玉娇》之类的赞美之文,舆论几乎呈一边倒——纷纷攻击淫官邓贵大等人。古人做诗,反复推敲,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使我记忆犹新。而当属网络词汇的“推搡”二字,令人想起了唐代诗人卢延让的《苦吟》诗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实在话,也真难为了巴东县警方,为了保护当地政府的干部,为了维护当地政府的形象,他们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而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眼中的所谓这些狗屁不值的“小事”,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掀起了滔天巨浪。有好事者,草拟《烈女邓玉娇列传》:娇为护身,贞专精纯,杀身成仁,义冠天下。

    令人料所不及的是,今年三月中旬发生在山东某重点中学的“谈话死”事件,高二年级的一位班长在是被班主任老师叫出“谈话”的短短二十分钟内,“突然晕倒在地”,医院和校方给予家长的答复,竟然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由于“心源性心脏病”猝死。然而,他们瞒天过海、欺罔视听式的无力辩解,自然不能让学生家长信服,在社会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事发一周后,由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联合对学生进行尸检。由于尸检时有亲属在现场亲眼目睹了孩子的真正死因是由于“头部大面积骨折”造成。本来是铁证如山,谁料非想事情竟然变得一波三折。当地司法部门通过介入调查,证实班主任谈话期间与学生发生“推搡”行为,涉嫌过失致人死亡,构成犯罪,当事班主任被刑事拘留。之前,因为各大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媒体的介入和深入采访,该事件已被揭开了冰山之一角,“推搡”的重复出现以及导致“摔跌”的结果,非常容易让人与“邓玉娇刺官案”联系在一起。

    司法人员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国家公职人员,他们无一例外地懂得古代诗人的“推敲”故事,那是人们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要经过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才能拍板。例如北宋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前后改了五次,最后定了这个“绿”字,才算心满意足。也正是这个“绿”字,让这首诗流传千年而不衰。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大大降低,就是缘自部分国家公职人员利用公权力,善于对方方正正的汉语言文字进行“揉搓”和“推敲”的结果。统计部门和各级领导可玩数字游戏,因为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多年来,这已是路人皆知的官场“潜规则”了,这丝毫不难令人想象,出具结论的司法人员应是慎之又慎的,他再善于推敲,没有集思广益的“集体智慧”,他也不可能推敲出“推搡”俩字来。“谈话死”事件中的受害学生,究竟遭受了何等强悍的“推搡”之力,现如今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未出来”,无怪乎有的“愤青”将班主任柴某某称之为“武林高手”,无怪乎有的“屁民”总是习惯于将他们称之为“一丘之貉”了。

    掩耳盗铃地回避问题,不如釜底抽薪地解决问题。有些干部误认为“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殊不知病不根除,热点只能是暂时休眠。当他们真正懂得了“推敲”是敬畏文字,“推搡”是玩弄文字;以勇于担当的问题精神,正视热点,解决问题,才能使社会治理更加积极主动,才能从维护稳定向维护和谐大步迈进。所以,在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和尖锐的情况下,“推敲”之风确实当倡,“推搡”之风确实当刹!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1-7-16 09:53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7-12 21:52 | 只看该作者
掩耳盗铃地回避问题,不如釜底抽薪地解决问题。有些干部误认为“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殊不知病不根除,热点只能是暂时休眠。
有这样的深度思考,才可以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促进社会和谐。
3#
发表于 2011-7-12 22:18 | 只看该作者
文章立意新颖,几个词语很有看点,推敲推搡、搞定稳定,既有知识点,又有时弊性,可读性强!
4#
发表于 2011-7-13 0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范廷伟 的帖子

  文章雅俗相兼,古今融合,既有欣赏价值,又有警示意义。
5#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18: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1-7-12 21:52 发表
掩耳盗铃地回避问题,不如釜底抽薪地解决问题。有些干部误认为“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殊不知病不根除,热点只能是暂时休眠。
有这样的深度思考,才可以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促进社会和谐。

换一下思路,换一种体裁,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谢谢高老师鼓励!
6#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18: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11-7-12 22:18 发表
文章立意新颖,几个词语很有看点,推敲推搡、搞定稳定,既有知识点,又有时弊性,可读性强!

谢谢微风版主的鼓励。很喜欢这里的交流氛围。:handshake
7#
发表于 2011-7-13 18:50 | 只看该作者
诗人贾岛的诗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推敲的典故,就是出自他在推敲不停,被大文人韩愈碰上了,才定了个"敲"字.
文章由一典故导入,娓娓道来,针砭时弊,语言富有深度,意蕴丰厚,极具时代性地论述了古今对腐败等社会痼疾。欣赏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20: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潇湘渔父 于 2011-7-13 09:40 发表
  文章雅俗相兼,古今融合,既有欣赏价值,又有警示意义。

谢谢您的鼓励,已经学习您的好文章。希望在这里能得到您的更多帮助!
9#
发表于 2011-7-13 20:30 | 只看该作者
玩文字游戏是我们一贯的优良作风,如今更有发扬光大的趋势,要想改,谈何容易……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21: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1-7-13 20:30 发表
玩文字游戏是我们一贯的优良作风,如今更有发扬光大的趋势,要想改,谈何容易……

这不是“推敲”文字,而是“糟践”文字,“糟践”我们来之不易的事业呀!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12: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1-7-13 18:50 发表
诗人贾岛的诗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推敲的典故,就是出自他在推敲不停,被大文人韩愈碰上了,才定了个"敲"字.
文章由一典故导入,娓娓道来,针砭时弊,语言富有深度,意蕴丰厚,极具时代性地论述了 ...

这个内容早已在脑海中成型,只是现在才写出来。谢谢您的热情鼓励!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20: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1-7-14 15:04 发表
中国一直在玩文字游戏,如用斧头伤人和甩斧头伤人是两码子事.

玩文字,玩数字,中国特色!
13#
发表于 2011-7-15 20:47 | 只看该作者
节奏
力度,
恰到好处.
学习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27 22:29 , Processed in 0.05376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