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083|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司马迁:天地苍茫一史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13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剑鸿
  
  一
  
  司马迁遭受腐刑的消息,在大汉王朝喧嚣而有些迷乱的时代氛围里,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在京华帝都之地,类似的宦海沉浮,荣辱颠倒,人们看得听得太多了。窦婴倒了、许昌倒了、田蚡也倒了,多少红极一时的王侯将相不得善终。一个小小太史令的霉运,有多少人关注呢?也许没有几人会真正为他的遭遇而悲愤痛心,乡党俗流更是难以体会这对于正在全心著史、希图藏之名山的司马迁来说,到底意味着怎样的心灵苦难。更多的人也许困惑不解,为什么一个经常在皇帝身边混的太史令,竟然拿不出50万钱来为自己赎罪?即使无钱赎罪,为什么不选择慷慨就死,一了百了,而宁愿接受腐刑,留人笑柄,辱没先人苟活于世呢?也许还有人在背后指摘司马迁的迂腐可笑,怪其吃饱了没事,要挺身为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李陵说话,惹来飞天横祸。一切的人,甚至包括司马迁自己,也许都曾认为这样一个“大质已亏”的人,他的一生就将从此完结。
  
  当然,这都是我的猜想,一个浅陋无知的现代人的猜想。仅凭一点文字记录,穿越2000多年幽古的时空,去做这样的猜想,显然有些痴迂,却并非毫无意义。通过这种猜想,我们多少可以从中观照到一线世界的荒诞和残酷,揣度到一点掩藏于辛酸悲欣历程中的有关人生的偶然与必然。
  
  司马迁接受宫刑的事实,经由铁一样的史笔,被后世广为知晓,成为著名的历史公案。实际上,自司马迁身后不久,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几乎无人对司马迁投以过轻蔑和嘲笑,甚至一两句稍有不敬的言辞。相反,人们纷纷悲叹他的遭遇,感动他的执着,钦佩他的坚强,崇仰他的人格。这一切,都因为他将毕生的心血倾注到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鲜活地再现了一个民族和一方大地的尘封记忆,并作为不朽的符号和标杆,闪耀在亘古长存的天地之间。历史再次毫不吝啬地证明,最伟大的英雄不是打倒一切的人,而是那些不被一切打倒的人。为万世所尊崇和爱慕的,是真人格与大灵魂,而不是现世的荣华富贵和其他什么。
  
  所谓“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深明此理的司马迁,成为了后者。
  
  我经常想,每一个伟大灵魂的背后,或许都藏着大多的生命故事,值得我们追仰。所以,每次读《报任安书》,我都会被文中沉郁的生命呼喊所感染,眼前仿佛浮现这样的情景:痛苦激愤的司马迁,就像一个孤苦的行者,背负苦难的十字架,行走在这个天地苍茫的世间。“含垢忍辱”成了他的座右铭。“从俗浮沉、与时俯仰”成了他的求庇术。从受难始,他的生命目的变得单纯而清晰:活着并写下去,以不朽的文字度化众生,也度化自己。凡深刻纯洁的灵魂,常有苟活幸存的耻辱,生活的尘埃其实每天都在覆盖着耻辱,越积越厚,足以使你遗忘它们的存在。只有怀着一腔赤诚触摸那些伟岸的心灵,才会想到文字的基本功能是挽救一个民族的记忆,才能多少医治一点自己的耻辱遗忘症,才迫使自己贴着地面步行,不敢在云端舞蹈。
  
  二
  
  如今,司马迁连同他的苦难,都化作了历史的云烟,被吹散在苍茫的天地间。真实的司马迁和司马迁许多真实的心境,已无从知晓,人们铭记的,只是一个“史圣”司马迁。
  
  几千年来,在我们这个国度,对于大多数人知识分子而言,似乎延续着一个共同的梦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纯粹的人文信念,许是受现实人生羁绊过多,真正做到的人为数并不多。而家学渊源既深,从小受业名师,壮年游历天下的司马迁,却是这为数不多中的一个。以他的博物洽闻、见识深广,应该具有非常人的明智和洞见,不可能迂腐到不识时务,作无谓的逆批龙鳞之举。更何况,他还背负着修史名世的遗命,还有着“述往事、思来者”的宏愿,开不得生命玩笑。
  
  问题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往往并不仅仅依靠理性和智慧行事,而是循着与生具有的道德良知和来自道德良知的勇气而为。司马迁向来以为,“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只有拥有了这些,人才能像个样子立在天地之间,才可以列于君子之林。对于“素非相善、趋舍异路”的李陵,他只是凭着自己日常的观察,才作出“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的公道判断。在汉武帝假装从善如流、一脸真诚的垂询之下,司马迁只是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真话,往往最傻,也是最容易惹祸的话。司马迁对讲真话的后果是始料不及的,他根本没有想到,这样一番出于忠心和公心的话,竟会一下子冲了汉武帝的肺管子,让他以为自己在为李陵辩护,在诋毁他的小舅子。意外的祸患,让司马迁历经九死一生,其中的苦痛和屈辱,几乎将他置于万死之地。多年后,班固在《汉书》中为司马迁立下传记,感慨道:“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夫唯《大雅》‘既明且哲,能保其身’,难矣哉!”是的,真正的明哲保身,何其难!可是,事已至此,有什么办法呢?决定命运的,往往是那些凭着我们的本性所做的事情。
  
  受了宫刑的司马迁,开始落入人生的谷底。
  
  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的他,身披极刑、身陷囹圄、饱受侮辱的他,在那些“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的日子里,每每想起自己遭遇的耻辱,想起噩梦般的牢狱生涯,常常会冷汗湿透衣襟。他几乎被残酷无常的人生本性所击垮。那时的司马迁,肯定在心里不停追问,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今后怎么办?怎么办?活着还是死去?望着迷乱的人群、辉煌的朝堂,望着碧绿的草尖、敲窗的冷雨,司马迁一次次陷入惘然自失的状态。也许,就是从这时起,他开始看清了世界的本来面目,看清了人生的荒谬,开始走向了一个“史圣”应该具备的成熟。就像一切伟大的心灵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死寂后的再生,成熟于身边几乎没有人的时候。
  
  这个时候,司马迁一定深刻的感受到了盈满天地之间的苍茫无奈,并时时想到死。然而,死是一件极容易的事。人固有一死,但死的意义和方式却有鸿毛和泰山之分。
  
  他希望自己的死,能像泰山一样。
  
  三
  
  苦难是智慧的土壤,也是生命能量释放的源泉。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讴歌苦难,但恰恰是因为苦难的清醒和隔离作用,让司马迁得以拉开了与喧嚣尘世和时代的距离。对于一个以史笔著述人间春秋的史官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今天,我们可以对着浩瀚的二十五史满怀感念的说,正是司马迁的不幸,给予了后世千百代人的幸运。这种说法,或许对司马迁似乎有些不公平。但历史就是这样证明的,没有地狱之火对于灵魂的锻造,人世间就产生不了那么多绚丽的心灵之花。
  
  真正的知识分子,也往往是悲剧命运的承担者。
  
  身陷人生谷底的司马迁,经由苦难,摒弃了尘世生活的最后一线天真,他终于明白: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形同冰和炭、玉和泥。专制与王道并不能给个体价值发挥最大的空间。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能充分证明自己的,唯有不朽的文章功业。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走向了与苦难的竞争。他匍匐行进在烟海般的历史尘烟中,扒开层层迷雾,看到许多遭遇苦难而发奋、最终青史留名的灵魂,他们都仿佛是自己的知己,所以,他反复这样激励自己:“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将自己对于命运的哀怨、愤懑、感叹,对于世界的深刻理解、认知,一齐融进笔下滚滚的历史,融进一个个鲜活的如在眼前的历史人物。也许他在抚摸一颗颗古老心灵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找寻着思维的突破口。所以,在他那或缜密清晰,或雄深雅健,或辩而不华的笔触中,总能看到心灵震颤的痕迹,让人感到博大悲悯的仁者情怀,高视千载的史家眼光。目光挑剔、腰斩《水浒》的金圣叹对《史记》却情有独钟,高看一眼,他也许算比较了解司马迁的人之一,所以才会认为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是在“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泪”。也许,在面对现实无语之际,从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去寻找自己的榜样和先驱,去找寻迷失人生的方向和失落的意义,是很多命运多舛的心灵实现自救和人生境界升华的必由路径。
  
  我没有到过司马迁耕牧过的“河山之阳”,也没有见过司马迁故乡“山环水带,嵌镶蜿蜒”的景致。但据说,在陕西韩城市有司马迁的祠墓,祠内有他的塑像,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据说,塑像还有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这与流传下来的司马迁画像完全不符。难道民意如此:你刘彻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他依然是一个男子汉!是一个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是一个“文章旷代雄”、“功业追尼父”的伟岸大丈夫!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剑鸿 于 2012-10-16 09:09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飞霞 于 2012-10-13 14:02 发表
文章写得正义凛然,似乎和史圣的思想和灵魂融为了一体,读后让人心潮澎湃,欣赏问好。


谢谢飞霞首评鼓励。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兰玲 于 2012-10-13 23:44 发表
上初中时第一次从同学口中知道司马迁受宫刑是怎么回事。以后,司马迁其人其事就走入我的心灵世界。今日读剑鸿文,对司马迁的品格和对文学所做的巨大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谢谢剑鸿为我有一次提供了与历史人物思想 ...


谢谢兰玲交流点评。问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曹国魂 于 2012-10-14 12:25 发表
从历史的背影中折射出史官在历史中的角色,而现在书写各种地方志正在悄悄兴起,如何正视现实,留传历史,是我们文化人的责任。司马迁是封建社会一个正义史官的旗帜!


问候曹版。所言极是。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2-10-14 18:09 发表
你又言开了司马迁,这样可怜又可敬的人儿只能让人心痛。罢了吧!


呵呵,要敢于触碰结痂的历史伤口才对,保持痛感是清醒的最好形式。要不然,就要在灯红酒绿中迷离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叶浅韵 于 2012-10-14 20:25 发表
苦难,在智者身上催生伟大,在仁者身上彰显博爱。


浅韵说的极好,多谢光临。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2-10-18 08:25 发表
令人尊敬的人。大写的人。

一语中的,谢读。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3774121686 于 2012-10-22 09:50 发表
大气,有深度!拜读了!


谢谢朋友来读。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冷若秋水 于 2012-10-25 21:09 发表
跟随着剑鸿老师的笔墨,沿着历史的脉络,阅读这位苍茫史圣,百感交集。
历史,千古不变。读史,百家争鸣。剑鸿老师读史,是读出真味了!
期待读到您更多的读史文字。秋水问好,敬茶!


谢谢秋水来时光隧道读文,我在这里每一个栏目都发了一篇。正在继续努力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12:13 , Processed in 0.05605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