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53|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中国式诵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28 1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式诵经
  
  严格说来,诵经并不是一个修行法门,就如纯粹的阅读本身并不是一种学习方法一样。对于学生们而言,在学习时,无论是学语文还是学英语,或是数学中的概念、物理中的定律、历史中的事件……阅读只不过是一种学习手段,阅读本身并不能使其成绩有怎样的提高,而对阅读内容的记忆及理解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同样地,在佛教中,无论是专事念佛的净土宗,还是专事参禅的禅宗,乃至依靠男女双修、上师灌顶或密咒持诵的密宗……在其形成初期,无不诵读经典,以明晓佛理,并依理修行。否则,为什么要念佛啊,为什么要参禅啊,为什么要密修啊……总要有个理由才行。否则,随便跳出个人来,自称是神佛转世,宣称只要吃屎喝尿、陪着睡觉,或是自残自焚、杀妻害子……说如此便可能修成正果,或是进入天堂,或是成佛做祖……你真就会那么轻易相信吗(别说,这世上轻信的人还真不少)?但凡长点儿脑子的都知道,无论什么事,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行。对于佛教徒来说,诵经乃是了解佛理、深入佛法的必由之路,所以,在民间,就有“念佛不诵经,到头一场空”之说。
  
  既然念经如此重要,那么,就念经好了。可是,汉传大藏经多达八千余卷,真可谓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其一生之精力也未必能通读一遍。更何况其中还有很多字根本就不认识,不要说什么《学生多功能字典》,也不要说《新华字典》,就是连《现代汉语词典》里也查不着。更何况就算认识的字,由于是梵语音译,读的还不一定是本音,表的更不一定是本意——这可怎么读呢?
  
  没关系的,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而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尤其与众不同。佛经不是内容太多吗?没关系,佛祖当年讲经时可都是“权宜说法”的,况且佛教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一个人用不着门门精通,所以根本就不必全读,也不需要都懂,只要抓住一本,反反复复,“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也就成了(我们的教育要是也这么做该有多好,如此,很多同学就不会有偏科之虞了)。所以,自古以来,各路修行者各取所需,各取所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无不选择自己喜欢或自认为适合自己的科目,进行持诵。比如王维最喜欢的是《维摩诘经》,甚至把自己的字也改为“摩诘”。而南怀瑾则独爱《楞严经》,更有“自从一读楞严后, 不看人间糟粕书”的断语。至于当代,某岛有一位不被寺院接受的法师,则不遗余力地推销《无量寿经》会集本(所谓会集本,即自己无力译经,却将几个古本择取相关字句,综合成的新本),甚至把观众们都喜欢的林妹妹陈晓旭也拉下水……
  
  然而,诸多的诵经者中,却极少有人是如学生们一样为了记忆和理解而诵的。他们中的大多数,读经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消罪业,积功德。
  
  别和我说你一生光明磊落没有罪业之类的话,这么说本身就是在“打妄语”,佛云:“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除了雷锋之外,其他人生在世间,怎么可能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呢?坏事自然属于罪业,而罪业却不仅仅限于坏事。一般来说,罪业可以分为身、语、意三种。所以说,不只你杀人放火、偷盗奸淫是罪,铺张浪费、贪污腐败是罪,大街上吐口痰、花园里踩棵草也是罪;不只你撒谎骂人是罪,疾言厉色是罪,报表上虚夸几组数字、心得里多表两个决心也是罪;甚至你一念之贪、一念之瞋、一念之痴都是罪。而依照因果律,无论什么样的罪业都是要承受业报的。
  
  那么,怎样才能摆脱业报呢?便只有消罪业、积功德了。
  
  当然了,积功德的途径很多,在《十善道业经》中,就讲了十大方法,比如最基本的就有“孝敬父母”或“尊敬师长”之类。此外,我们都熟悉的但凡“学雷锋做好事”之类大抵也都可以算在其中。以此功德便可以抵消曾经的、正在的、或是将来的无量重罪(奇怪,明知造罪业会受业报,往者已矣,现在的为什么不停止,将来的为什么还要造作呢?)。
  
  不过这些功德做起来实在有些困难。比如孝敬父母,可能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还要承受他们的过分的关心和不停的唠叨;比如街上扶人,可能会遭受金钱的讹诈并带来无尽的麻烦;比如捐献善款,又可能被红会拿来给自己的干女儿买豪车……至于开个门,让个道,站个排,捡个垃圾,说句好话之类的,又实在微不足道,恐怕分量太小,不够抵罪。算来算去,还是诵经最划算。比如有的经典中提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还有的经典中提到:“以此功德利益,智者应当一心自书、使人书、受持、读诵、正忆念、如说修行,能具无边胜福。”有的经中甚至更有闻某某如來的名号,“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的说法。
  
  读到此处,有人也许会在暗中偷笑了:有了这个好办法,看来今生今世,乃至来生来世所造的无边罪业都可以全部抵消了。而且互相抵消了还不算,甚至还有赢余,还可以积攒下一些,留着今后好干坏事。都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可我们咋就那么幸运呢?不但人模狗样地生了个人身,还瞎猫撞死耗子闻到了佛法,这分明就是中百万大奖的概率嘛,这把可真赚大发了。
  
  更甚者,不仅读经有功德,抄经、印经同样有功德,甚至似乎功德还要更大些(不过功德这东西很难量化,究竟大多少谁也说不清),所以,抄经和印经也一并流行起来。有些文化会写字的自然会选择抄经,而且各寺院还相继推出不同的抄经本及描经本,可以一边抄经一边练书法,一举两得。而有些钱又懒得写字的自然会选择印经,只动动手指划出银行卡上的一组数字,便可以累积无量功德,无疑这又是一个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自然地,也有不会搞投机倒把而虔诚至极的,居然可以刺血抄经,如此行为实在叫人不得不心生敬佩。只是有一点,向来以血为墨抄经者们似乎抄的都是只有区区206字的玄奘译本《心经》,怎么说也觉得少了些,如果抄一部是长达百万字的80卷《华严经》,那才真会叫人们钦敬之极,甚至顶礼膜拜呢!其累积的功德自然也更多,甚至抵消了罪业之余,还会得到更加殊胜的果报呢!
  
  然而,即便是如此,也仍然有许多读不了经的信众,因为他们不识字,或不懂得古文,或虽懂得古文而老眼昏花看不清楚,或眼睛好使而只相信上师的教诲而只管修习而不肯诵经。那么也不妨事,佛门广大,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信徒,哪怕这个信徒只是一个投机取巧的“迷信”者而非“正信”者。在某些地区,有一种“转经筒”便起到了代替读经的作用。初期的转经筒一般只是一个小小的圆筒,在里面装着或在上面刻着观音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弥吽”,如此拿在手中,转动一圈,便相当于念了一句。不过后来,人们觉得这样还是太麻烦了,要念一万句岂不是要转一万圈?于是便做成了大筒,上面可以刻上一千句,如此,要念一万句也只是转上十圈就够了。有些寺院门前甚至排列着许多高达1米,直径近40厘米的巨型转经筒,可以装下整部《大藏经》,如此,转动一周所积的功德自然也就更多了。不过这些方法似乎还是太保守了些,如今可是数字化时代了,把经咒刻在一个圆筒上或装在圆筒里根本就是小儿科,如要积累更多的功德,依笔者浅见,不妨将《大藏经》刻在一张光盘上,放在影碟机或电脑光驱里由它转去,如此一圈下来就相当于读了一遍《大藏经》,如果不怕费电,如此一天下来,何止千万圈,这样一天下来积累的功德究竟有多少,恐怕连佛祖也会认为“算术譬喻所不可知”了。
  
  尽管佛陀在世时,曾对众弟子谆谆告诫:“多诵无益事,此法非为妙,犹算牛头数,此非沙门要……虽诵千章,不义何益;不如一句,闻可得道。”(《增一阿含经》)此中,已经明确指出,干巴巴地读诵经文就和数牛头数一样毫无意义,不如真正的懂得其中一句道理,并以此进行实修更有效果。然而千百年后,众信徒们却仍然“要创新,要发展”,将本该传达义理的经典变成了如“国学课堂”中“经典诵读”一样的表演剧本,也难怪佛陀要将其称为“无修无证”的“末法时代”了。
  
  
2#
发表于 2015-3-28 18:59 | 只看该作者
有一阵子曾经无数次地播放《大悲咒》来听,不知算不算。
3#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19:33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3-28 18:59
有一阵子曾经无数次地播放《大悲咒》来听,不知算不算。

播放小意思了,我早已能够轻松记诵,只是不知什么意思。
大悲咒,出自《大悲心陀罗尼经》,现择几段:
若被火烧疮。取热瞿摩夷(乌牛屎也)。咒三七遍。涂疮上即差。若患蛔虫咬心。取骨鲁末遮(白马尿也)半升。咒三七遍服即差。重者一升。虫如綟索出来。
若患丁疮者。取凌锁叶捣取汁。咒三七遍。沥著疮上即拔根出立差。若患蝇螫眼中。骨鲁怛佉(新驴屎也)滤取汁。咒三七遍。夜卧著眼中即差。
若有身被枷锁者。取白鸽粪咒一百八遍。涂于手上用摩枷锁。枷锁自脱也。
若有夫妇不和状如水火者。取鸳鸯尾。于大悲心像前咒一千八遍。带彼即终身欢喜相爱敬。
若有被虫食田苗及五果子者。取净灰净沙或净水。咒三七遍。散田苗四边虫即退散也。果树兼咒水洒者树上。虫不敢食果也。
…………
[code]当时读时,很是怀疑,此经如为佛说,怎么会有这样的东西?[/code]
4#
发表于 2015-3-28 20:19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3-28 19:33
播放小意思了,我早已能够轻松记诵,只是不知什么意思。
大悲咒,出自《大悲心陀罗尼经》,现择几段:
...

唉,你译的这些大白话,似乎太容易懂了。
既然好懂,就不好玩了。
不瞒如空弟,我听这歌的时候,是闭目听的。偶也有有将词显示一下,但那词是个顶个的生僻,仿如看天书。
这就好玩多了。至少还是有咒的样子的。不似你译的这些热牛粪白马尿什么的,如果当咒来诵,也太恶心人了吧。
5#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20: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5-3-28 21:02 编辑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3-28 20:19
唉,你译的这些大白话,似乎太容易懂了。
既然好懂,就不好玩了。
不瞒如空弟,我听这歌的时候,是闭目 ...


这不是我译的咒文,是《大悲心陀罗尼经》中的经文,咒文也有汉译,内容还不错,可以在百度中一见: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UXYDh0n4Xe9kJJW8X9FiFmFh0_oag5UGZA32Jnm3697ni0oc7Hw8ToXJMuGIJerUxl5uD0MmfekjUKvNGrhWq此咒是经中的一部分,而上面的引文是说此咒之用途的,当然不仅如此,还有其他更神奇的用途,可以搜《大悲心陀罗尼经》一读。
一般来说,无限夸大经咒的功能,吹牛皮无上限,是伪经或邪经的共同特点。
6#
发表于 2015-3-28 21:01 | 只看该作者
曾经记得好像在哪本书上看到的,南宋宋度宗把个程朱理学背得滚瓜烂熟,可每天早上门口跪着十几个妃子感谢恩泽。佛教俺不懂,只觉得,有心足矣,不求度人,只求自度。
7#
发表于 2015-3-29 09:25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3-28 20:59
这不是我译的咒文,是《大悲心陀罗尼经》中的经文,咒文也有汉译,内容还不错,可以在百度中一见:
ht ...

.悲心发愿
  若持咒只为自益自利,不发菩提心广为众生,并不能和大悲咒充分相应。
  欲诵持大悲心陀罗尼,对于众生应起慈悲心,并随观世音菩萨发愿如下: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智慧眼;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度一切众;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善方便;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乘般若船;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越苦海;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得戒定道;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槃山;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会无为舍;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枯竭;
  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消灭;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如果真如此,这就剃度当和尚。
8#
发表于 2015-3-29 21:33 | 只看该作者
在形式的基础上做事情,就什么也不是了。大悲咒我是放曲子听的,权做静心养心。
9#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7:40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5-3-28 21:01
曾经记得好像在哪本书上看到的,南宋宋度宗把个程朱理学背得滚瓜烂熟,可每天早上门口跪着十几个妃子感谢恩 ...

自度,再度人。此言颇得佛教之精华。如救溺水者,自己都要被淹死了,还怎么救人呢?如医生(或气功师),自己得了癌症都要死了,却夸口可以治愈癌症,会有人信吗?(事实上还真有人信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7:42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3-29 09:25
.悲心发愿
  若持咒只为自益自利,不发菩提心广为众生,并不能和大悲咒充分相应。
  欲诵持大悲心 ...

开玩笑了吧?
和尚是俗称,规范的说法是“比丘”,专指男性出家人;至于女性,则叫“比丘尼”,中国俗称……你懂的。
这段是发愿文,是持咒前诵的,作用如何不得而知。我怀疑的是《大悲心陀罗尼经》,如此经不真,则经中之咒自然也不真了;那么其他的衍生品更不用说……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7:44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5-3-29 21:33
在形式的基础上做事情,就什么也不是了。大悲咒我是放曲子听的,权做静心养心。

那个曲子确实挺好听,流传也很广。听听不错,总比某些流行歌曲好……
12#
发表于 2015-3-31 08:41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3-30 17:44
那个曲子确实挺好听,流传也很广。听听不错,总比某些流行歌曲好……

是的。
13#
发表于 2015-4-2 12:14 | 只看该作者
你们都说得好深奥。
14#
发表于 2015-4-2 12:56 | 只看该作者
曾几何时,庙宇众多,佛音袅袅,行走在现代社会里的人几近茫然无措,煞费苦心地寻找着自己的精神皈依,无疑以宗教最为突出。然而,作者告诉我们,我们众多的念佛者,诵经者,做的是形式,想的是功业,为诉求而诵经,为诵经而诵经,又如何能修身养性?
     形式主义泛滥成灾,即便是貌似虔诚的善男信女也不例外,是尘世中人的的悲哀还是佛陀的无奈?
     文本具有相当的专业背景,如空的涉猎真是相当的广泛。

15#
发表于 2015-4-2 12:59 | 只看该作者
以点点评俺都有点想加分了,算了,没事还是大声读读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31 20:56 , Processed in 0.06485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