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03|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说叫羊吃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24 0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公元一九八五年四月里的一天,省文学期刊《沃土》小说编辑老祝收到一封电报。电报内容如下:


  小说底稿叫羊吃了,寄去的小说稿千万不要丢失!


  这样一个没头没脑的电报,让老祝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个什么小说?是谁写的?嗯,发电报的名叫杨三白。那么应该就是这个杨三白写的?但小说让羊吃了,这是咋回事?老祝摇摇头,把电报放在一旁,做自己的去了。


  一直到一周后,编辑部收到一个鼓鼓囊囊的邮包,打开一看,原来就是杨三白的小说《六月》。面对这被羊吃掉底稿的小说,老祝首先就在心里打了个问号,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小说,值得作者专程打电报来说明呢?


  嗯,小说不错,土的掉渣的语言,乡土气息浓郁,反映羊倌们生存困境下的内心挣扎,情爱悲欢,挺有味道。看着看着,老祝的疑问大了,这一点不像是个新人写的嘛,文笔如此老辣,对人性的揭示如此独到,那份敏锐的文学感觉如此之好……嗯,老祝拿定主意,要具体落实下,可千万不能让一个不明不白的新人随便拿人家谁的一篇小说来蒙混过关,那我可就失职啦。


  2


  老祝决定下乡去走一趟。


  老祝反复盯着电报上那个地址,何平县城南镇左林村,翻来覆去琢磨了一番,想,这个左林村,估计是个小村庄,要是偏僻的话,还不好找呢。干脆,先到县文联找找看,小说写得这么地道,就算作者不是在文联工作,文联的人也应该知道吧。于是老祝吩咐单位的司机小何说:“咱直接到何平县委大院,找文联的人。”


  当车子驶进县委大院,在文联门前停下,就有文联的人迎出来。老祝大家认识。文联主席使劲握住老祝的手,摇了摇,说:“哈,老祝,稀客啊!什么风把你给吹来啦?”


  老祝就也摇摇主席的手,环视一下围着自己的人,道:“今天我别无他事,是想来找一个写小说的作者。”


  人们面面相觑。谁也想不到老祝这个远天远地的大刊编辑会来这个边远小县,找一个小说作者。大家听老祝翻来覆去说道了几遍,才弄懂了他说什么。文联的小张就说:


  “噢,你是说放羊的杨三白吧,知道,在离他左林村不远的山上放羊呢。”


  “他真的放羊?”老祝睁大了眼睛。


  “是啊,真放羊。”小张说。


  “他真的写小说?”


  “对,写小说,咱县刊上发表过。”主席肯定地说。


  “噢,走,去找他。”


  “现在?”主席说。


  “现在。”


  “那吃过午饭再去找吧。”


  “还吃甚午饭,现在去!”


  于是一溜人分两辆车上了路。


  出县城往南,是条水泥路。路上文联主席跟老祝介绍说,杨三白的爹,本来是省城建筑工人,当年六二压,就给压回村里来了。没几年政策变了,全家又迁回城里,但是杨三白因为过了年龄,户口迁不出去,只好一直待在村里,靠姑姑接济。到初中毕业,去城里找他爹,他爹大大小小一伙子娃,自己也年纪大了,挣不了几个钱,也没办法帮他,他只好回来给人放羊谋生。按他自己的话说,成天在山上除了羊就是山,闲得无聊,就问人借书看,一来二去也抹划上三笔两笔的,最初递给他小说时,还腼腆得诺诺说:也不知像不像个东西……


  一直顺水泥路走,差不多走了四十来分钟,才来到了左林村。抬头看,村南就是当地有名的毛寨山了。老祝知道,这是本地当年打鬼子打得最惨烈的一个地方。车子停在村头,大家下车一问,坐街的老人们就指着不远处一间房子说:“看,那就是杨三白家,不过他这阵儿应该不在家,多有在山上放羊咧。”


  于是在几个孩子自告奋勇的带领下,大家就一路上得山来。


  3


  还没走到跟前,文联小张就一指前面不远的地方说:“那不是杨三白!”


  大家定睛一看,嚯,好架势!一面绿油油的山坡上,二十几只绵羊这里那里悠闲地啃草,那杨三白则顺山坡仰面躺在一棵山杏树下,脑袋下面枕着一本书,怀里搂着一杆鞭杆,呼呼地睡得正香甜哩。大家就咕咕咕的笑。文联主席忍住笑,吼喊了一声:


  “你个狗日的,倒会享受哈!”


  老祝忙“嘘——”一声,意思是别惊动他。不过这家伙睡得也是死,主席的一嗓子对他来说不起任何作用,照旧呼呼地打着鼾。


  还是一旁一条牧羊犬霍地立起来,“汪——”地发出了警报,那享福之人才睡眼惺忪地迷离着双眼,不情愿地半坐起来,一眼看到主席他们,就忙忙地往起站。一边站起来,一边就势在裤腿上拍打着手,呵呵地笑着,就走到了众人跟前,伸手过来,一一跟大家握手。主席就对他说:“三子啊,给你介绍下,这是咱省刊《沃土》编辑老祝,人家专程来看你的。”杨三白就又慌慌地伸出手来,跟老祝握手。


  老祝看着杨三白经风历雨黝黑粗糙那沧桑的脸庞,感慨万端。赶紧让司机小何拍照。先拍了一张他和杨三白两个人的,接着叫文联的人一起过来,大家合影,最后让杨三白手拿鞭杆,站在自己的羊群旁,蓝天白云,青山绿草,憨憨地露出灿烂笑容的杨三白,咩咩叫着的羊们——这幅照片随后被老祝安排与杨三白的小说《六月》在《沃土》同期刊发,自己还给加了编者按。当然这是后话了。


  杨三白发现几只羊觊觎山杏树下那本书,就赶紧过去捡起来。老祝就问杨三白:“你那是本什么书?”


  杨三白说:“《忏悔录》。”


  “卢梭的?”


  “卢梭的。”说着,杨三白把书递过来。


  老祝接过书翻着,点点头:“难怪啊难怪,你写的小说羊也要吃哩……”


  在杨三白不好意思的叙述中,老祝,包括文联的人们,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4


  誊写了整整一夜,杨三白终于划下了最后一个标点。看着厚厚的一沓稿纸,杨三白出了一口长气。他转脸瞅了瞅炕桌上那些纷乱的小说底稿,想,先去邮局吧,等回来再收拾。他一步跨出屋门,不由得晃了一晃。杨三白站在太阳地里,猛烈的阳光打过来,他头昏脑涨,眼睛酸困。嗯,写小说这营生,还不如我在山上放羊轻松哩。杨三白晃晃脑袋,揉了揉眼睛,向县城邮局走去。


  县城距离左林村四十六七里路。自小山上放羊跑惯了山路的杨三白,懒得向人去借辆自行车,甩开两条长腿就朝县城走去。没想到半路上,他的寒腿痛犯了,寒腿痛一犯,他的右腿就不得劲,他只好使劲儿甩着左胳臂,晃着右腿,总算走到了县城里。


  寄完信,杨三白甩着他的左胳臂,晃着他的右腿,一步一摇地撇到邮局边上的一间小屋,这是邮局的报刊亭。他埋头翻了翻,抬头问:“有新到的《人民文学》没?”小姑娘摇摇头。他又问:“《收获》呢?”小姑娘还是摇摇头。杨三白撇撇嘴,叹口气,扭身出来,慢慢往回走。


  等到杨三白走到村头的时候,远远的,他就张大了嘴巴,啊呀,可了不得啦!他看见正房门大敞开着,几只羊正从里面慢条斯理地走出来,嘴里还有丝丝缕缕的纸片子。是走时候自己没带上门还是门被羊撞开了?他顾不上多想,赶紧奔进门去,一眼就看到,放在炕头小桌上的小说底稿不见啦,它早已经跑地上去了,纷纷披披的,被羊们撕扯得稀巴烂……抱着一团稀烂的小说底稿,杨三白愣了几秒钟,转身又往外跑。这次他向邻居借了一辆自行车,一口气跑到邮局,气还没喘匀就跟那个管拍电报的女孩喊:“电报!快!电报……”于是,在杨三白的口述下,电报纸上呈现出这样的字样:


  小说底稿叫羊吃了,寄去的小说稿千万不要丢失!


  ……


  2015-7-16




2#
发表于 2015-7-24 11:03 | 只看该作者
塑造了一个业余作者的形象,生动,形象,生活。小说揭示了一个道理,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勤奋,千里马还需有伯乐。
3#
发表于 2015-7-24 11:13 | 只看该作者
如此贴近生活的小说,真的感人而耐读。您给我们带来一饱眼福草木盛宴,好文!
4#
发表于 2015-7-24 18:32 | 只看该作者
小说贴近生活,这样的业余作者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钦佩!
5#
发表于 2015-7-24 21:19 | 只看该作者
艺术来源于生活,所有的好作品也来源于生活以及对生活的热爰及对梦想的执着。问好夏冰。
6#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21:51 | 只看该作者
碣石清风 发表于 2015-7-24 11:03
塑造了一个业余作者的形象,生动,形象,生活。小说揭示了一个道理,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勤奋,千里 ...

嗯,小说中原型笔耕不辍,终成大器,早年以农民小说家身份在省内扬名。
谢谢清风版主精到的点评,辛苦你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21:52 | 只看该作者
春秋 发表于 2015-7-24 11:13
如此贴近生活的小说,真的感人而耐读。您给我们带来一饱眼福草木盛宴,好文!

春秋老师的肯定令人开心。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21:55 | 只看该作者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5-7-24 18:32
小说贴近生活,这样的业余作者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钦佩!

嗯,现实中,尤其是还没普及电脑打字之前,勤于写作者不乏其人,能成功者则寥寥无几。但是这种精神,确实激励了不少文学爱好者。
9#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21:57 | 只看该作者
素心如兰 发表于 2015-7-24 21:19
艺术来源于生活,所有的好作品也来源于生活以及对生活的热爰及对梦想的执着。问好夏冰。

如兰所说有理。生活成就了文学,文学进一步充实了生活。梦想就这样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
10#
发表于 2015-7-25 11:41 | 只看该作者
貌似不通情理,读罢会心一笑。叹杨三白之辈,何其多,何其苦!小说铺垫得好,人物形象也很鲜明,有乡土气息扑鼻。好!
11#
发表于 2015-7-25 14:21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没什么想法,语言还行。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7:03 | 只看该作者
万里 发表于 2015-7-25 11:41
貌似不通情理,读罢会心一笑。叹杨三白之辈,何其多,何其苦!小说铺垫得好,人物形象也很鲜明,有乡土气息 ...

谢谢老朋友的悉心点评。辛苦你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7:04 | 只看该作者
糖葫芦 发表于 2015-7-25 14:21
看完了,没什么想法,语言还行。

谢谢你,辛苦了!
14#
发表于 2015-7-27 07:15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意思的一篇。欣赏了。
15#
发表于 2015-7-27 09:55 | 只看该作者
走进去,看明白;走出来,懂得了许多。人的志向,世间的执着,不懈的写作者。
突然觉得那家伙的电报文是不是为了“炒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20 16:20 , Processed in 0.05962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