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04|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曾记否?席卷神州的红色沙尘暴……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5-8-27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过时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这是我前些年写的东西,该没有过时吧。


不管是红色的风暴也好,还是白色的风暴也好,风暴是永远的!
人生的苦难是永远的。
对于苦难的思考与表达也是永远的。
2#
发表于 2005-8-28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漫步

最初由 雨中漫步 发表
巴金老人的呼吁代表了民众心声,但没有被采纳;

巴金的《随想录》骗了俺,说写得如何,原来狗屁。没有知识分子的风骨。


同意漫步的看法。
下面是我多年前的一篇短文,贴在这里与漫步交流。


要为自己写的东西负责
——读巴金《最后的话》



在我的闻陋寡闻的知识中,活着,却毅然搁笔的人,沈从文好像是第一个,活着,却出了全集的人,巴金是好像是第一个。《最后的话》就是巴金为即将出版的《巴金全集》写的后记。(见《收获》1993年第5期)。巴金活着却写下了《最后的话》,既是“最后的话”,那也就可以叫做绝笔了。作为一代文豪,他将经什么来告别他纵横了六十多年的文坛呢?他想说些什么呢?巴金从事写作已经六十多年了,他现在也确实老了,力不从心了,《最后的话》中说:“我讲话吃力,写字困难,笔在我手里重如千斤,无穷无尽的感情只好咽在肚里。”这欲表达而表达不出的痛苦,是他的《最后的话》中最主要的一个内容。从他创作《幻灭》以来,到写作《随想录》,到写下这篇《最后的话》,他一直想给人类留下一些真话,他也一直都在摸索着思考着,什么才是真话,终于他明白了:改变自己的生活,消除言行的矛盾,这就是讲真话。可惜的是,正当他准备在这条路上头也不回地走下去时,他却老了,力不从心了,虽有话要说,却说不出来了。对于一个以表达为使命的作家 来说,“无穷无尽的感情也只好咽在肚里”,实在是一种莫大的痛苦。曾几何时,社会和政治不让他说话,现在,社会与政治的枷锁解开了,但是命运的无情锁链却又锁住了他的手笔,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无尽的不幸的况味,看来将是巴金生命最后的咀嚼了。
巴金是位有良知的老作家,在《最后的话》中,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他对自己一生的作品,进行了自我反省与检点,他说他本来是不想出全集的,在热情的编辑者的说服动员之下,在考虑了一年多之后,他终于同意了,但他却认为:“这是把自己的作品给带到读者面前接受审判”,对自己的作品,他认为,“理解之后,读者也许会把全书的四分之二扔在垃圾堆上”,他承认:“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青年,不再理解我了”,他也因此感到寂寞孤独,但他的严肃的反省精神与强大的自我批判力,使他并未埋怨这些读者:“不是他们离开我,是我离开了他们。”巴金老人的这句话,坦诚地道出了他对自己的作品长期思考的结果。巴金当然是很谦虚的,他对自己作品的栓点,最主要的,应该是一种严于自律的精神的流露,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恐怕也是这种精神,至于他的作品的价值,社会与历史,一定会自有公正的评价。一个作品产生发表之后,已是社会精神产品的一部分,在一定的程度上,已不仅仅属于作家本人了。
一个几乎不言而喻的事实是,除了《随想录》,可以说,解放以来的巴金,在文学上,是别无巨大建树的,论其缘由,人们必然要提到十年浩劫对他的说话权力的束缚,但在巴金的个人方面,是否也有自己不可辨解的原因,对此他应该做何种交代呢,在文革当中,他也并非完全地沉默了——完全的沉默才是一种常常有力的反抗——他也而是写下了一些歌德派的文章,对此,他在最后的话中说,人走了,但是印在纸上的字,抹煞不了,我要为自己写的东西负责。”“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这些自责与承担,当然是可贵的,正视自己的一些失误乃至弱点,我的集子里,作品里的,也是应该的,我的集子里还保留了这一类的豪言壮语,我写他们,只是为了完成人们给我的任务,当时我们是在互相鼓励,今天,却说明我如何制造废品。”,他还说,当时,他确实是怀着一腔对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的真诚而去写作的,良好的愿望却导致了不良好的作品,一腔热情写出的作品,很快地成了历史的弃物,这不能不是一代中国作家的悲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20 03:20 , Processed in 0.04895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