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06|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责人与责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26 1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责人与责己

      “责人先责己”是句老话,重在责己上。意思是当以某事责怪别人的时候,先看看自己做对了吗。否则就不要去责怪别人,先管好自己。

      现在我这样推翻,直接进入我的主题:当责人责人,当责己责己,责人责己是两码事,不能因为责己就不责人,也不能因为责人就忘记了责己。鲁迅有他的忏悔,也有他的一个都不宽恕。

      人都可能犯错。圣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人就这样云,看来圣人也有犯错的时候。人都可能犯错,承认自己的错不容易,容易的是责备别人的错。这也属人之常情,或者是习惯,很难改变的。我们一般人都是责人的时候多,责己的时候少。还有更多的一种情况:长辈责备我们了,领导责备我们了。我们能回他一句责人先责己吗,即使他也有同样的缺点?不能。你错了,先承认你的错。他错了,那是他的不对。不能因为他错了你就对了。也不能因为他错了就不能说你。这是批评,教育,跟正人先正己不一样。正人先正己是以自己正确的榜样要求别人也有同样正确的行为。继续上面,责人成立了,都责人,也就被责了,被责,何尝又不是责己呢?

      责人责己,己也要责,人也要责。不要只看见别人身上有屎,别人脸上有灰。责别人的时候,也自顾一下,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不是哪里都干净。圣贤还有一句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责人的时候可以宽容一些,自责的时候更需要严厉一些。责己是一种自醒,所谓静坐常思己过。是一种自我参悟,自我提升。修身养性,然后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

      责人先责己,不要责己第一。现在来看这句老话,它里面消极酸腐的成分大。过度责己,往往萎靡,精神不奋。像祥林嫂,自怨自艾;像诸葛亮,英雄沾襟。这些还是真心的自责,我要抨击的是“先生”的自责:虚伪而做作;所谓修身,所谓养性也。他骨子里其实是一种反抗的心理,比向前直接责人更敌对,更顽固。他先责己,他以为他高尚了,其实他怨得更深,恨得更厉害。屈原的怨能投江而死,这是丈夫,他的怨是勾践的怨——怀恨,眼前吃屎是没法。责人先责己,谁都本能地先去责别人。做个小官,然后再做个大官,是不是就能多指责别人几句。当指责别人不成的时候,再拿自己的无力当高尚,这是连阿Q的背后偷偷骂人都不如。我干嘛责人先责己,比如在这里很简单的读文章,我说这文章哪里不好了,你不能反问我我什么都做好了吧?那我们谁也不能对别人的文章说个不字。

      责人责己,不是责人先责己。责人是先要律己,不敢责别人,也等于不敢给自己提要求。责人的好处是还能促使自己的进步。

      而论到真正的责人上,敢于责人更需要勇气。责人难,大到中国历史上的诸子百家争鸣。那时候诸子间互相发难,攻讦别家的理论,同时又建立着自家的理论体系。这是思想上的责人,已不再是单单责备一个人行为检点上的小小过失或小瑕渍。责人者自己首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具有强大的攻击力量,打败对方,或者至少不被对方打伤。

      看清别人易,看清自己难。人贵有自知之明。人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战胜自己比战胜别人更难。认识自己的错点,还要认识自己的优点,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尤为重要。城府世故不为成熟,老谋深算不为强大。倜傥洒脱,谦逊谨慎,大智若愚,才为人服,才为人敬。

      责人责己,大到文斗和武斗。文斗小到一篇文章驳斥另一篇文章,大到文化的大革命,具体到一篇文字狱。武斗大到战争的爆发,比如希特勒的仇视犹太人。从小恩小怨,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到阶级之间的革命。

      世界的大同,只能用基督来解决,用老子的无为来解决,用共产主义来解决。或者只用陶渊明的退居来解决:东篱有菊,南山有鸟,心远地偏。

                                                  2015-11-25  十里坡




2#
发表于 2015-11-26 10:21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梅边能整成这样不容易,连黑格尔和马克思都用上了。责人和责己不见得是一回事,也不见得有先后关系,因果关系,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说事,其实是比较功利的。
3#
发表于 2015-11-26 10:23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文章的孪生兄弟啊!我第一时间读来,是种缘分奥。
责人先责己,是一种心态,而不是道理,更不是绝对的,写杂文不能这么全面了,全面了就成了论文了。呵呵
您的文章缜密细腻,品之如百年佳酿!
4#
发表于 2015-11-26 10:33 | 只看该作者
先看个标题。全文暂时忽略。
有请18兄,圣人曰: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怎么说?
5#
发表于 2015-11-26 10:48 | 只看该作者
责人责己,不是问题
于人于事,要火更要水!
批评与包容相辅相成。
6#
发表于 2015-11-26 11:22 | 只看该作者
好样的梅大侠!
十分喜欢这样的同题。
不管见解如何,能自圆其说就好。
7#
发表于 2015-11-26 18:15 | 只看该作者
不论是谁,只要有错误,都应该责备。不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总是比较好的方式。
8#
发表于 2015-11-26 18:27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样的交流!辩者自有充分的论据,读者总能受到启迪和收获。手心手背都是肉。好!
9#
发表于 2015-11-26 19:03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11-26 10:33
先看个标题。全文暂时忽略。
有请18兄,圣人曰: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怎么说?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不是圣人说的,是程朱理学。宋朝对儒学的理解本来就很过分,把儒学极端化,并不符合儒学本意。孔子自己都说:过犹不及。孔子对父母的态度是:“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首先,他承认天下有不是的父母,其次,他给出了对待有不是的父母应持有的态度和对待方法,就是必须“几谏”,如果不听,也要对其恭敬,但不能违礼(即不能没原则地顺从父母),这样做虽然使自己很累,但也不能有怨,谁让他们是你的父母呢?别人有错,劝说不成可以顺其自然,父母有错,就必须有持久的耐心,但前提是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基础上,如果违反了礼制的大原则,必须制止,无论制止的过程多么辛苦,你也得受着,制止也需要敬。
从这一点看,我更偏向梅边的说法,即要责人,如果因为自己有毛病就不敢责人,那天下就没可责之人了,因为世上就没有没毛病的人。只是责人的时候应想一想,这个毛病自己存在吗?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没有这个毛病,不妨大胆地去责人,至于你的其他的毛病,就由别人来责吧!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孔子还说:“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旁证了父母不是绝对正确的。尊父母之道,三年就够了。这也证明了程朱理学的极端化。
想起了如空老弟的伪经说,从心里是非常赞同的。伪经有时真的害人不浅!
10#
发表于 2015-11-26 20:03 | 只看该作者
世界的大同,只能用基督来解决,用老子的无为来解决,用共产主义来解决。或者只用陶渊明的退居来解决:东篱有菊,南山有鸟,心远地偏。
其实谁都解决不了,于是乎只能共存,东风压倒西风常有,但只是一个程度问题。就像责人与责己,两者长相共存,究竟谁上谁下,要看具体的语境与环境。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6 21:24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5-11-26 19:03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不是圣人说的,是程朱理学。宋朝对儒学的理解本来就很过分,把儒学极端化,并不符合 ...

十八兄这段文字读得我战战兢兢:安然叫你来解,就已有了分量;果然国学根底深厚;极短的文字里,很显章法;怕批梅边,梅边可是乱喷的……向十八老师学习!致敬!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6 21:28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5-11-26 10:21
不错,梅边能整成这样不容易,连黑格尔和马克思都用上了。责人和责己不见得是一回事,也不见得有先后关系, ...

一孔老师这个头像太招人了,我见犹爱!
徽州雪快来!
13#
发表于 2015-11-26 21:34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5-11-26 19:03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不是圣人说的,是程朱理学。宋朝对儒学的理解本来就很过分,把儒学极端化,并不符合 ...

但愿这段是对梅边这文的补充。
另一个说法是这样的:天下没有不犯错的父母,只要是人就会犯错。但是……由不得当晚辈的来训戒。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6 21:35 | 只看该作者
枫落吴江 发表于 2015-11-26 10:23
我的文章的孪生兄弟啊!我第一时间读来,是种缘分奥。
责人先责己,是一种心态,而不是道理,更不是绝对的 ...

嗯,一种心态。有时候偏激就是为了强调。文章不可强推求。枫兄多才多艺,向你学习!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6 21:37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5-11-26 10:21
不错,梅边能整成这样不容易,连黑格尔和马克思都用上了。责人和责己不见得是一回事,也不见得有先后关系, ...

一孔老师总结的好。我写的迷迷糊糊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17 21:32 , Processed in 0.05349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