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5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散文的韵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1 0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散文的韵味
  
  很早就想写一写这个话题,但每次又都作罢。现在写散文的,谁还会在意这样的问题呢?散文的结构、意境似乎都不去考虑了,还谈什么韵味!
  
  可是,还是忍不住想说一说。
  
  散文如果没有了意境、韵味,岂不是散了形,也失了魂么?
  
  中国古典文学历来是讲究韵味的。最早的诗经,汉代的赋,到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诗歌。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满江红,念奴娇;山坡羊,小桃红……
  
  散文也应该是有韵味的,因为它脱胎于韵文,与韵文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因为有韵味,我们读一篇散文,才如饮一尊美酒,醇厚、甘洌,回味悠长,令人沉醉;因为有了韵味,我们阅读一篇散文,才如啜一杯清茶,散淡、清雅,有苦有甜,有静有动,唇齿留香。
  
  古人的散文,是很有韵味的。
  
  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极有韵味。“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者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彰显出作者对语言运用的匠心所在。作者在描写的时候,着重追求了句式的变化,对景物的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作简洁概括,神形兼备,韵味无穷。品味再三,总会为那数词、量词的使用而叫绝,被那句式节奏变化而陶醉。“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短一长,一缓一急,节奏有了变化,就有了韵律,中国汉语特有的韵味,就全出来了。“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数量词的巧用,既让句式工整,又显得刚劲有力。可快读,亦可慢吟;是西皮流水,也可以是慢拍散板。无论怎样去诵读,我们都可以从中体味出那种语言的韵味,感受到汉语言的音韵之美。
  
  语言的韵味,不仅仅体现在那些抒情性的文字上。描写,叙事的语言,同样也是可以很有韵味的。
  
  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在描写小石潭的时候,也同样注重了语言节奏的变化,让句式在整散结合,快慢结合中,体现出语言的音韵之美,写出汉语言的韵味。同时,这些语言节奏的变化,也很含蓄地流露出了情感的变化。看似纯粹的眼前景物描写,然而,“悄怆幽邃”、“凄神寒骨”的意境全出矣。
  
  语言节奏的变化,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体现出散文的“韵”。还可以很好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通过“韵”,读出语言的“味”来,这就是所谓的“韵味”。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就着重强调了字词句的调度安排。“离章合句,调有缓急:随变适会,莫见定准。句司数字,待相接以为用;章总一义,须意穷而成体。其控引情理,送迎际会,譬舞容回环,而有缀兆之位;歌声靡曼,而有抗坠之节也。”他认为语句要有声调轻重缓急的变化,这样,语言才能像舞蹈那样回旋环绕,才能像歌声那样婉柔摇曳。在句子的语序上,才能像织绮的花纹那样交接;在内在的意义上,才能像花房与花萼那样相互衔接,首尾才能连成一个整体。刘勰认为,句子是构成文学作品的细胞,文采交结于外,脉络贯注于内。注意句子的长短,语气的变化,韵调的改从,虚字的运用,这样,我们的文学作品,才会韵味无穷。
  
  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相比较,明显的不同,就是简洁,凝炼,含蓄,有韵味。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语言的锤炼,即所谓“言简而义丰”,“言浅而情深”。
  
  民国前后的散文,虽然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然而,笔墨仍然是传统的。讲究意境优美,气韵生动,蕴含着悠悠古典韵味之美。
  
  曾经读过一篇散文,是南星的《来客》,其中一段。“夜了。有一个不很亮的灯,一只多年的椅子,我就可以在屋里久坐了。外面多星辰的天,或铺着月光的院子,都不能引动我。如果偶然出去闲走一会,回来后又需要耽搁好久才会恢复原有的安静。但出乎意料的是只要我一个人挨近灯光的时候,我的客人就从容地来了,常常是那长身子的黑色小虫。它不出一声地落在我的眼前,我低下头审视着,它有两条细长的触角,翅合在身上,似乎极其老实并不会飞的样子……”反复咀嚼,就感觉到了文字间那种恬淡,舒缓的韵味了。如潺潺流水,舒缓有致;如晓来微风,刚柔并济;如缕缕馨香,沁入心底。读之,再读之,如坐春风矣。
  
  散文之美,美在意境,美在韵味。
  
  如果没有了韵味,散文的美感何在呢?
  
  有人把散文当作小说来写,有人把散文当作流水来记,有人甚至完全抛弃了散文的传统,随心所欲,不讲章法。可能是构架更加宏大,内容更加庞杂,语言也不要去斟酌、锤炼了。可是,我们渐渐发现,很多散文失去了美感,少了韵味。
  
  当下,写现代诗要比填词作赋多很多。但我们不能因此说古典诗词没有了存在的价值,没有了生命力,可以寿终正寝了。有韵味的散文同样可以反映重大主题,同样可以反映人间悲欢,揭示人生苦辣。如朱自清的散文,鲁迅的散文,冰心的散文等。
  
  写出散文的韵味,需要一定的语言功底,需要在语言上下许多功夫的。散文的语言是需要反复锤炼的。如果不能让散文的语言如山间流水,清澈灵动;如果不能让散文的语言如无边的大海,浩瀚深邃;如果不能让散文的语言如陈年老酒,醇厚绵长;如果不能让散文的语言如明前茶,清新、淡雅,我们又何必去写散文呢?
  
  散文的韵味,在于语言的简洁,凝炼,含蓄。
  
  说到底,散文的语言是需要反复锤炼的。语言的美感,就是散文的韵味。
  
  我想,散文之所以谓之“美文”,美在“意境”,美在“韵味”。
  
  意境,韵味全无,也就没有了散文。
  
  

2#
发表于 2016-4-1 08:00 | 只看该作者
韵味,也是味道,读了您的评论,使得我对散文的认识,更进了一层。
“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极有韵味”,确实是这样的。
3#
发表于 2016-4-1 08:02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喜欢柳宗元,汉语确实是有音乐美的(也喜欢汪曾祺的语言)。
我甚至觉得散文如果缺少了音韵美,失去了古典散文的支持,就失掉了根。
4#
发表于 2016-4-1 08:04 | 只看该作者
“散文的语言是需要反复锤炼的。如果不能让散文的语言如山间流水,清澈灵动;如果不能让散文的语言如无边的大海,浩瀚深邃;如果不能让散文的语言如陈年老酒,醇厚绵长;如果不能让散文的语言如明前茶,清新、淡雅,我们又何必去写散文呢?”您说的非常到位,幽兰受益
5#
发表于 2016-4-1 16:26 | 只看该作者
散文的韵一如险峰之上的白云,灵动,飘逸。非常同意老师的观点,拜读学习
6#
发表于 2016-4-1 17:53 | 只看该作者
散文之所以谓之“美文”,美在“意境”,美在“韵味”。

  说的真好,学习拜读,受益匪浅。确实如此,一篇上乘的较好的散文,既是一篇朗朗上口,像溪流一样汩汩流淌,又像是一幅立体感强的山水画面,让人可闻、可感、可触摸、可享受……问好好友!
7#
发表于 2016-4-1 22:53 | 只看该作者
通过散文创作的语言节奏变化以及句式的结构特色来解读散文韵味的更本所在。这种解读的提法很专业,很贴切,也很有说服力,一针见血。
8#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08:01 | 只看该作者
幽谷幽兰 发表于 2016-4-1 08:04
“散文的语言是需要反复锤炼的。如果不能让散文的语言如山间流水,清澈灵动;如果不能让散文的语言如无边的 ...

谢谢幽兰来读,谢谢。
9#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08:01 | 只看该作者
休憩花园 发表于 2016-4-1 16:26
散文的韵一如险峰之上的白云,灵动,飘逸。非常同意老师的观点,拜读学习

谢谢朋友。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08:02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16-4-1 17:53
散文之所以谓之“美文”,美在“意境”,美在“韵味”。

  说的真好,学习拜读,受益匪浅。确实如此,一 ...

久违了,老朋友,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08:03 | 只看该作者
梅园星语 发表于 2016-4-1 22:53
通过散文创作的语言节奏变化以及句式的结构特色来解读散文韵味的更本所在。这种解读的提法很专业,很贴切, ...

哈哈,一个老土的话题,随便说说。
12#
发表于 2016-4-3 14:43 | 只看该作者
这篇评论切入的角度好,深刻!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06:48 | 只看该作者
王克楠 发表于 2016-4-3 14:43
这篇评论切入的角度好,深刻!

谢谢王老师,还请多来指导。
14#
发表于 2016-4-10 20:38 | 只看该作者
散文之美,美在意境,美在韵味。散文的韵味,在于语言的简洁,凝炼,含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3 14:38 , Processed in 0.10522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