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中财论坛 返回首页

胡铁树的个人空间 http://bbs.zhongcai.com/?344711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编辑《汉水文苑》的体会

已有 346 次阅读2018-5-31 17:53 |个人分类:文化记忆

编辑《汉水文苑》的体会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乘中国作协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东风,由仙桃市作协主办的大型文学季刊《汉水文苑》终于创刊了。当我们手捧心爱的刊物时,禁不住热泪盈眶,兴奋不能自已。《汉水文苑》面市后,各方面好评如潮,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令人诚惶诚恐。从省作协、仙桃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到兄弟县市的同仁,以及广大文学爱好者,都对《汉水文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我们的辛勤劳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更热切的期待。
  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秦宗良老先生,据说70多岁了。在省作协办公室看到《汉水文苑》创刊号以后,专门给我们写了一封信。“李辅贵社长、主编:您好!手持一本《汉水文苑》,不由我心花怒放。这本书让我看到荆楚大地一道亮光,光芒四射直照心膛,也使我爱读、爱藏、爱写有了一个榜样。贵刊对于我一个‘三爱’的人,无疑有很大的帮助。希望今后能常读到贵刊,并得到指导和帮助。特抒一首:汉水蓝天相互映,文苑灿烂照大地,楚才云聚仙桃里,荣耀四射暖人心。”
  咸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马世永同志也是一名资深的文学爱好者,刚刚出版了杂感《思索散墨》,听说家乡出了这么一本杂志,马上打电话要了一本,看后激动不已,挥笔写下一篇精美散文《汉水的影响》,亲自开车回仙桃送到我们编辑部,并附信一封:“铁树同志,你好!写了一篇《汉水的影响》,不知合适否,敬祈修正,祝汉水文苑办出特色,走向世界!马世永,2007年3月30日。”
  省作协会员、72岁的老作家梁世楷老师好久没有动笔了,看了我们的刊物之后,爱不释手,熬了两个通宵,写了一篇怀念老画家王霞宙的文章《梅花水仙图》,跟老伴一道,步行到编辑部投稿。梁老很谦虚,明确地要我们修改润色,而且隔几天就来一个电话,有时候是要换一句话,有时候仅仅是为了改一个字。老作家说:“感谢你们,是你们让我焕发了青春!”
  每当想起这一桩桩一件件激动人心的事,我就忍不住感慨万分,感到由衷的自豪。《汉水文苑》带来的社会效应举不胜举,远远不止这些。既给了我们鞭策和鼓励,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为了不让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和文学爱好者失望,我们认真地总结了经验教训,以期做得更好,更新,更强。再过几天,第二期杂志就要付梓了,趁此机会,我把编辑《汉水文苑》的体会,向大家作一个汇报。归纳起来,具体体现在以下20个字上。
  一、与领导结亲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有一个感悟:工作都是人闹出来的。正因为没有人闹,我们的文学事业才一度沉寂了好几年。正因为闹了,我们的《汉水文苑》才应运而生。怎么闹呢?很简单,就是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办刊之初,我们亲自上领导的门,汇报文学事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求得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在办刊期间,我们做到了三点:
  1、争取党政部门的领导。如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局。
  2、争取垂直部门的领导。如省作家协会和市文联。
  3、争取社会各行各业的领导。
  通过请示汇报,困难解决了,工作顺畅了,效果十分显著。市人大副主任罗国亮同志为《汉水文苑》倾注了不少心血,他多次召集会议,请我们吃工作餐,为我们打气;市文化局局长胡晓华同志被我们的决心所震动,被我们的热情所感染,亲自挂帅,担任杂志的总策划;市文联驻会副主席、著名词作家梁和平直接参与诗词部分的编辑工作,经常帮我们出主意想办法,并负责最后的定稿。可以这么说,《汉水文苑》的问世,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产物。
  二、与企业联姻
  《汉水文苑》的责任编辑张书成同志在荆楚网上说得好:“没有热爱文学的企业家们慷慨解囊、鼎力相助,《汉水文苑》是出不了娘胎的。同样,没有企业家们一如既往的支持,《汉水文苑》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枪,没有炮,企业给我们造。《汉水文苑》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与企业联姻。与企业联姻,必须两厢情愿。不能死皮赖脸,更不能以势压人,狐假虎威。首先是自我介绍,向企业家们说明我们作协办刊的宗旨,短期目标和长远意义,尤其是对社会的影响力。要让人家相信你,必须把联姻体现在“诚”字上,否则不能成婚。二是请媒婆。我们先看准对象,也就是相亲。这个对象一定要是关心文学事业的人,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对象选准后,就请有关领导或者朋友牵线搭桥,谈婚论嫁,把事做成。
  市公路管理局局长付长春同志是一个很有远见的领导干部,他有一个很贴切的比喻:“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他不仅对本单位的文化活动非常重视,对社会上的文化活动也非常关心,听说我们遇到了困难,马上派人送来了5000元,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市政协委员、万香园食品有限公司的万人杰先生本身是一位诗人,对文学事业有特殊的感情,为了办好刊物,他要钱出钱 ,要车出车,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有了企业家的热心参与,办刊的经费得到了保障,编辑们才能心情舒畅,放开手脚做事。应该这么说,《汉水文苑》是文学与企业成功结合的典型范例。
  三、与文人交友
  为了向读者献上一本高质量、高品位的杂志,我们采取了三项交友措施:
  1、向名家约稿。我们采取多种途径,弄到了名家的联系方式,千方百计跟他们接上头,通上话,请他们赐墨宝,向他们要精品。创刊号上,有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的美文,有仙桃籍作家楚良的小说,有《文艺报》理论部主任熊元义的文学评论,有著名作家徐鲁的散文,还有中国民间文艺的权威、博士生导师刘守华教授的回忆录。第二期上,省作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程远斌同志、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鄢烈山先生也献上了他们的呕心之作。
  2、向朋友索稿。我们坚持“以文会友”的办刊方针,广交四海亲朋,稿件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传过来。有仙桃籍作家的外地文友,也有在外地工作或谋生的仙桃籍作家。通过了解沟通,我们不仅跟一些老作家老朋友建立了联系,还挖掘了一大批文学新人,看到了仙桃文学事业的希望所在。仙桃西流河人何正早先生从小在武汉工作,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通过朋友介绍,专门送来了一部长篇、两部中篇让我们选用,并邀请仙桃作家五月初到汉南采风,保证给予最高规格的接待。
  3、在网上征稿。仙桃的网络写手不少,很多还是高水平的。为了团结他们,不让精品流失,我们派编辑打进荆楚网,在东湖社区仙桃论坛担任版主,跟这些写手广泛联络,找他们要稿,向他们征稿,让网络与现实亲密接触,收到了奇效。目前,仙桃论坛已经正式成为《汉水文苑》的选稿基地,网友们对《汉水文苑》的关注超乎寻常,令人欣喜。
  通过上述办法,基本上达到了我们所要达到的要求。我们用事实证明,《汉水文苑》是文友聚会的阵地,是共同努力的结果。
  四、与市场接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学期刊应该有它的生存空间。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无非追求两点:一个是物质的,有吃有穿,衣食无忧;一个是精神的,有歌唱,有戏看,有书读。怎样让人们的追求得到满足,是我们文化界人士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我看主要是要与市场接轨。文学与市场接轨,关键是如何策划好,运作好。刊物办砸了,就没有读者,没有订户,就会虎头蛇尾,中途夭折;办好了,自然有读者,有订户,一炮打响。所以我们必须研究读者,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据我所知,当前看情感美文、精彩故事、杂文随笔、短小说和小小说的人居多,谓之“文化快餐”,一篇文章一个道理,读来回味无穷。
  《汉水文苑》面市后,仙桃人民交口称赞,在街上碰到熟人,免不了要收获几句恭维话。有两位朋友值得一提。一位是康王眼镜门市部的王铁汉经理,他看见我手中拿了几本《汉水文苑》,对我说:“老胡,《汉水文苑》办得真好,能不能卖一本我?”我问他在哪里看到的,他告诉我是在政协会上看到的。我说:“政协委员不是人手一本的吗?”他说:“我那本让人家抢跑了。”我高兴地说:“不要你买,我这就送一本给你!”王经理也爽快:“这样精美的刊物,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有困难就说一声,我并不是一个守财奴。”还有一位是市防汛指挥部的萧雅芳同志,她听说我在办刊物,专门打来电话,要一本《汉水文苑》。当我把杂志送到她手上时,她无比羡慕地说:“真没想到,我们仙桃还有这么好的一份刊物。到时候我跟单位订两份!”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相信以后会更多。总之,与市场接轨的好处,就是达到了刊物、企业、读者三赢。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汉水文苑》才刚刚起步,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真切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汉水文苑》还是一棵嫩苗,需要大家的呵护,更需要汗水的浇灌。我们今后的路还很长,困难会更多更大,但是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一定能够不负众望,把工作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19:51 , Processed in 0.09370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